2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doc_第1页
2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doc_第2页
2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doc_第3页
2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特定穴的应用 特定穴,是根据其性能而给予特别称号的腧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都很重要,现分类将其功能及应用概述如下: 一、五 俞 穴 部位:五腧穴都在四肢肘膝以下,手不过肘,足不过膝。阴经各有5穴,阳经各有6穴,共66穴。按井、荥、俞、原、经、合的次序排列,阴经无原穴,而以俞穴代之。 功能:腧有输通的含意。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人为合。”古人把井穴比作刚从地下涌出来的泉水;荥穴比作开始溜而不大的水流;俞穴比作能灌溉运输的水流;经穴比作畅行的水流;合穴比作汇人大河的水流。说明五腧穴有输通经络,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的作用。还有与五行配合的方法,即阴经的井属木,荥属火,俞属土,经属金,合属水。阳经的井属金,荥属水,俞属木,经属火,合属土。 应用:凡脏腑经络发生的病症,皆可取该经的五腧穴进行治疗,因此取穴的名称很多。 按症取穴:是根据五腧穴主治取穴的方法。难经六十八难说的: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即症见心慌,并有心下满闷的取心经井穴少冲;肺炎痰多,身热的取肺经荥穴鱼际;胃痛,并有逆气或下泄的取胃经合穴足三里;但井穴还用于发热、昏迷及急性病的治疗。 本经取穴:是脏腑经络有病取本经腧穴的方法。如咳喘症是肺经病,就取肺经穴位。 子母取穴:是本经应用五腧穴“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取穴的方法。如肝经(属木)实证泻行间(荥火),火为木之子;肝经虚证补曲泉(合水),水为木之母。 异经取穴:是异经应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法则取穴的方法。如肾经(属水)虚取肺经(属金)经渠穴补之(金为水之母);肝经(属木)实取心经(属火)少府穴泻之(火为木之子)。 四季取穴:是根据春夏阳气在外,人体之气行于浅表,宜浅刺肌肉浅薄的井穴、荥穴;秋冬阳气在里,人体之气潜伏于里,宜深刺肌肉深厚的经穴、合穴。如春天伤风咳嗽取井穴商阳、少商;冬天腹痛泄泻取合穴曲池、足三里。 子午取穴:见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一篇。 五腧穴歌: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知。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索。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原 络 穴 部位:除任、督和脾之大络外,其它原络穴位皆在四肢肘膝以下。 功能:“原”即本源,有原气的含意。原气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起于脐下丹田,通过三焦,输布于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十二原穴是脏腑经络中原气驻留的部位,起着推动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作用。原穴都排列在五腧穴之间,所以也已归属于五腧穴范围。“络”有网络与联络的含意。十五个络穴,是十五络脉分出处的穴位,多在表里经之间,有协调经络、疏通气血的作用。 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说明原穴能治疗五脏六腑病。络穴在表里两经之间,所以能治疗表里两经的有关病症。如肺经络穴列缺,不仅能治肺经病,而且还能治大肠经病症。 原穴络穴可单独取用,亦可配合使用。原络配穴,亦称主客配穴。是先取发病本经的原穴为主。后取与其互为表里经的络穴为客。所以亦称表里配穴法。如心包络经病的胸满心跳,喜笑不休,取本经原穴大陵为主,再取三焦经络穴外关为客。 原络穴歌: 原穴歌: 心包大陵焦阳池,肝经太冲胆丘墟。 大肠合谷肺太渊,胃原冲阳太白脾。 小肠腕骨心神门,膀胱京骨肾太溪。络穴歌: 膀胱飞扬肾大钟,脾经公孙胃丰隆。 大肠偏历肺列缺,小肠支正通里心。 心包内关焦外关,肝经蠡沟胆光明。 脾之大络名大包,督脉长强任会阴。 三、俞 募 穴 部位:俞穴皆位于背腰部脊柱两旁,募穴皆位于胸腹部,:者的穴位多数与脏腑所在部位相对,故以脏腑而命名 “ 功能,俞有输转的含意,是各经脏腑之经气向背部输转散布的处所,也是风寒外邪由背部侵入、或脏腑功能失调在背部出现压痛等异常现象的部位: “募”与“幕”相通,有聚集的含意,是各经脏腑之经气在胸腹部聚集之处,也是脏腑功能失调在胸腹部出现压痛等异常现象的部位。因而俞穴、募穴均有疏调脏腑经气的作用。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说:“背为阳,腹为阴”。难经六十七难说:“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 应用:李东垣说:“阴病在阳者,当从阳引阴”, “故以治风寒之邪,治其各脏之俞”。“阳病在阴者,当从阴引阳”,“凡治腹之募,皆为原气不足,从阴引阳”。根据这一论述,笔者在临床上体会到:外感初期多取俞穴,内伤久病多取募穴;邪气有余多取俞穴,正气不足多取募穴,急性病多取俞穴,慢性病多取募穴;血分(阴)病多取募穴,气分(阳)病多取俞穴;以上所举为俞、募穴应用常规。如风寒初起,病未及里,误取募穴,则有引邪人里之弊,但临床见证错综复杂,往往有虚实夹杂,表里俱病,又要俞募配合应用,称为俞募配穴法。总之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机反应,知常识变,灵活掌握。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 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 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募穴歌: 心募巨阙肝期门,心包膻中肾京门。 肺募中府胃中脘,小肠关元焦石门。 膀胱中极胆日月,大肠天枢脾章门。 四、八 会 穴部位:八会穴除头部外,分布全身各处穴位表12 八会穴 功能: “会”有会合与聚会的含意+八会穴是指人体Bl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之气所聚会的部位。有调:脏腑、调和气血、疏筋益髓的作用。 应用:凡是属于脏、腑、筋、骨、髓、血、脉、气这八方面的疾病,皆可取有关会穴进行治疗。如筋挛、筋缩、筋:取筋会阳陵泉;脘腹胀痛、便秘或泄泻取腑会中脘。 八会穴歌: 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 血会膈俞骨大抒,脉会太渊气膻中。 五,八脉交会穴八脉交会的八个穴位,皆位于四肢腕踝前后(表13 八脉交会穴 肺小肠 脾 胆 肾膀胱心包三矣功能:“交会”有交接会合的含意。八脉交会穴是十二;与奇经八脉交会相通的八个穴位,同样有调整脏腑、疏通经洛:的作用。 应用:八脉交会穴通常是两穴配合应用,亦可单独取片如单取内关治胃病;内关、公孙配用治胃、心、胸部的病和5疾;后溪、申脉配用治内眼角、颈、项、耳部病和发热恶寒I表证;外关、足临泣配用治外眼角、耳后、颊、颈、胁部病;和往来寒热证;列缺、照海配用治咽喉、胸膈部病和阴虚内热灵龟八法取穴:见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一篇。八脉交会穴歌: 内关相应是公孙,外关临泣总相同; 列缺交经通照海,后溪申脉亦相通。六,郄 穴 部位:十六郄穴,多在四肢肘膝以下筋骨间隙中(表14)。 功能:“郄”有孔郄的含意,为经气深聚之处,也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在四肢出现明显压痛等异常现象的部位。有输导经气、调整脏腑的作用。表14 郄穴 应用:凡脏腑及所属经络的急性病痛,皆可取该经的郄穴进行治疗。如急性胆囊炎,取胆经郄穴外丘。外感风热、肺气不宣,发热口渴、咳嗽黄痰,取经郄穴孔最。均可取得良好效果舄穴歌孔最温溜肺大肠,水泉金门肾膀胱。中都外丘肝与胆,阴郄养老心小肠。郑门会宗心包焦,地机梁丘脾胃相。交信跗阳阴阳跷,筑宾阳交维阴阳。 七、六腑下合穴部位:六腑的六个下合穴,皆在下肢膝关节以下。 功能:“合”有会合的含意,六腑下合穴是脉气从足三阳经分出注入六腑的部位,有调整六腑、输导经气的作用。 应用:凡六腑的病症,皆可取该经的下合穴进行治疗。如阑尾炎属大肠病取上巨虚;胆囊炎取阳陵泉。 下合穴歌: 大肠下合上巨虚,小肠下合下巨虚; 三焦委阳胆阳陵,膀胱委中胃三里。 八,四 总 穴 部位:四总穴皆在肘膝以下。 功能:四总穴是从原、络、合穴中选出的,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应用:四总穴是治疗有关经络及所辖区域病症的要穴。如牙痛、面肿、口眼歪斜等症取合谷治疗。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九、回阳九针穴 部位:回阳九针穴,分布于项、腹及四肢。 功能:有培补元气、回阳救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