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初二级 文惠如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熟读并初步自读课文,积累“绝、更、拏、强、痴”等文言词语,梳理文意。二、教学重难点:借助工具书、注释来自行梳理本文文意,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课前准备:周末布置学生预习该文并完成以下任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作者张岱,并在随堂练习本上用50-100字对他进行简介;结合工具书和书本注释自行梳理文意,把握重点字词,完成预习翻译卷;在摘抄本上积累不少于5句关于西湖或雪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足见杭州西湖的名气。同学们,杭州西湖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老师从中挑选了四句,请大家齐读一遍。(PPT出示图片和诗歌,生齐读诗句)师:希望大家课后能再在积累本上积累不少于6句关于西湖的诗句,善于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法宝,大家一定要坚持。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一下西湖的雪景。(二)了解作者师:谁能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指名回答)师:注释中提到他“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指名回答)师明确:“不仕”是指张岱不愿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强调笔记)。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希望大家能通过赏读这篇课文体会他的情感。(PPT展示相关简介,生齐读)(三)初读课文,梳理文意1.读顺文章师:周末大家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些字你都读准了吗?(PPT投影:更定 拏 毳衣 雾凇沆砀 一芥 铺毡 更有此人 强饮 喃喃,生读并在书中标记)师:现在请大家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生读课文)师:音读准了,但读得还不够。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PPT出示课文停顿,齐读)师:(点评)好,现在让我们进行男女生竞读,看看哪一边读得音更准、节奏更恰当。师:(点评男女生各自的优缺点)接下来,让我们师生一起将本文齐读一遍,这一遍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更要读出我们的精气神。2.读通文意师:上周末,你们已经初读课文并且尝试完成翻译卷了,现在请翻开你的卷子、拿起你的红笔,我们一起来对一对译文,希望同学们边看译文边在自己的卷子上进行适当的增补或订正。生:根据PPT上的译文订正翻译卷(师及时补充或强调)师:现在,请大家用红笔在课本原文中把重点字词圈起来(生圈词)。好,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记忆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5分钟后请同学们把资料合起,不看书地完成宝典P116字词积累第2、3、4题。计时开始!生:或自读或同桌合作记忆重点字词和文意;做宝典。(四)小结并布置作业1.师小结2.作业:记忆重点字词,完成宝典预习导学剩下的习题和整体感知。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从行、景、情三方面品读张岱的“痴”。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体味白描手法。2.难点:理解张岱的精神世界。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顾重点字词师:昨天老师要求大家课后记忆重点字词,现在请一列同学开火车说词义,抽查一下大家对重点字词的掌握过关了没有。( PPT出示重点字词,开火车说词义,全班齐读)2.把握主要内容师:昨天我们还梳理了文章的大意,看看以下问题你会不会答?(PPT展示问题,点名回答)(二)抓住文眼,品读痴行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让我们来将湖心亭看雪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去找一个字,一个能评价张岱的字。预设生答案:“痴”师:“痴”说得通俗点就是什么呢?预设生回答:傻,笨,举止异常师: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连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在路上低头思考时不小心碰到了路灯柱子,他连忙道歉说:“对不起,对不起!”惹得路人笑声一片。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行为举止也有些异常。你能找出文中体现他举止异常的一句话吗?预设生回答:“独往湖心亭看雪。”师: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预设生回答: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因为太冷了。师: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正正是因为天气太冷了所以只有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所以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生回答:铺垫(强调笔记)师: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作者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去看雪?预设生回答:更定/晚上八点师: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预设生回答:窝在被窝看小说、裹着大衣待在暖暖的室内师:张岱却选择独往湖心亭看雪,你能从这个“独”字中看出他有什么性格吗?预设生回答:孤独、有着与众不同的情趣师:引导学生解读“独”字,强调笔记师:张岱说是独往,可他真的是一人前去,没有同行者吗?预设生回答:不是,还有舟子。师: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三)赏析雪景,体味白描师:清高自守的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景呢?预设生回答:雾凇沆砀两三粒而已。师:“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师:第二句中的量词用得妥当吗?是否应该把这句改为“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为什么?预设生回答:不能,因为原来的量词显得朦胧和渺小师:这些景物为什么会显得这么渺小?预设生回答:因为天地一片苍茫,显得空旷和浩大。师:是啊,把人、物置于天地之间,人、物是何其渺小,何其微乎其微,这让我们顿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请同学们在文中把这些量词画上横线,并在旁边空白处记上简要的笔记量词:写出景物的渺小,更好地表现了天地苍茫、空旷浩大的意境。师:如果老师要你们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你会怎么描写呢?预设生回答:用排比、比喻、优美的词句师:那张岱用了修辞手法吗?预设生回答:没有师:像张岱这样寥寥几笔,不加渲染,勾画景物的写法你们知道叫什么手法吗?预设生回答:白描(PPT展示:此处用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与概括,寥寥几笔,写出了天地的苍茫浩大和人物的渺小轻淡,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妙境。)生:齐读并笔记要点师补充:白描原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则是指在描写中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形象。师: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常常是为了更好地抒情。那么透过这段文字勾勒的雪景,你能读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预设生回答:热爱自然/醉情山水师:这么融情于景的佳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背诵呢?请大家现在花2分钟把它背下来。(四)品奇遇之喜师: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超凡脱俗、醉心自然的张岱到湖心亭看雪,不想亭上早已有人。是谁呢?预设生回答:金陵人师:金陵人在亭上见到张岱心情如何?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预设生回答:大喜、拉师:你现在可以把金陵人说的这句话译成现代汉语吗?预设生回答: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像您这样的人呢!师:这样?究竟是怎样呢?我们在文言文翻译中有时可以补充成分,让意思表达得更明确,现在就请你在横线上加上合适的词语这样 的人。预设生回答:这样有雅兴、这样有高雅情趣、这样豪迈、这样志同道合、这样超凡脱俗师:金陵人在湖上遇到张岱,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张岱也和他们一样满心欢喜吗?从哪里可以看出?预设生回答:是的,从他他痛饮三大杯可以看出师:强调圈起“强”字并笔记(五) 小结课文1.作者的痴体现在: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2.用“好个 的张岱”的句式来点评张岱这个人。(PPT展示)生:齐读并笔记师:最后,让我们再读湖心亭看雪,跟着文字,走进西湖雪景,走进张岱内心。师:和张岱同时代有一位文人叫张潮,他曾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