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丽-我国传统文化(ppt 21页).ppt_第1页
朱阿丽-我国传统文化(ppt 21页).ppt_第2页
朱阿丽-我国传统文化(ppt 21页).ppt_第3页
朱阿丽-我国传统文化(ppt 21页).ppt_第4页
朱阿丽-我国传统文化(ppt 21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 电子版 主讲 朱阿丽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第三章道家思想的嬗变和墨家 法家思想的兴衰第一节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嬗变第二节道家的人生哲学和儒道互补的原因第三节由显而绝的墨家及其人生哲学第四节由显而隐的法家及其人生哲学 第一节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嬗变 一 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老子 李聃 是古代唯物论的开山祖 把 道 看成客观存在和不断运动的物质实体 用 有 和 无 这对范畴说明宇宙本原 老子 即 道德经 认为世界的生成模式为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什么是 道 呢 道可道 非常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道为万物之宗 他提出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即人伦效法自然 辩证法思想丰富 如 祸兮福所倚 福兮祸所伏 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 老子代表小私有者 政治主张是小国 寡民 轻税 无为而治 鸡犬之声相闻 老死不相互往来 他提倡少私寡欲 认为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腐蚀人心 败坏风气 总结处世 三宝 一是慈 二是俭 三是 不敢为天下先 其思想在养生方面积极 但政治上消极 反映了对春秋战乱的抗议 对原始公社的召唤 二 作逍遥游的庄子 庄子 庄周 把仁义看作万恶之源 违反人的自然本性 主张恬淡虚静 不为名利所惑 他看破红尘 想遁于外世 作逍遥游 他治学严谨 主张 吾生有涯而学无涯 相对主义是庄子的方法论 因而产生了比老子更加彻底的虚无主义 庄子 即 南华经 中的寓言故事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但其社会观和人生观则是消极的 三 道家思想的流变 黄 帝 老 子 之学是道家的延伸 曾昌盛于汉初 代表作是 淮南子 魏晋南北朝儒学衰微 玄风蔚然 士人谈的是老庄 言的是虚无 这种文化思潮被称为玄学 隋唐奉 老子 庄子 易经 合称三玄 为经典 道家思想已转型为道教理论 第二节道家的人生哲学和儒道互补的原因 一 道家的人生哲学模式道家的理想人格是隐士 追求原始质朴人生 道家不重人道重天道 其总原则是 少私寡欲 无为不争 以 全生葆真 为人生旨趣 以超然物外的态度与世俗相处 它重视生命 以及对贪欲的批判和鄙弃 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 儒道互补的内在原因 儒道两家的外在特征分属阳刚与阴柔 人生态度则分属进取与退守 入世与出世 前者倾心于庙堂参政 后者钟情于山林隐居 知识分子大多热衷参政 失意时才肯退居山林 即在台上是儒家 在台下是道家 儒家重群体 肯定现实 以立德 立功 立言为 三不朽 事业 道家重个体 抨击君主 鄙弃物欲 诋毁文明 儒家是封建社会的正统 佛 道只起辅助作用 必然向儒学靠拢 儒家吸收佛 道思想 创立了宋明理学 周敦颐的 太极图说 就受其影响 易经 本为儒家所作 却成为道教经典 第三节由显而绝的墨家及其人生哲学 一 带功利主义色彩的墨家学说墨家以墨子 墨翟 为代表 反映小生产者的利益 有强烈的平民意识 他认为民有 三患 饥者不得食 寒者不得衣 劳者不得息 其学说的核心是 兼爱 他主张 爱无差等 兼以易别 实行无差别的 仁爱 主张 非攻 反对战乱和掠夺 强调相互间的义务 主张义利并举 平均平等 墨家的政治伦理观带有明显的利他主义色彩 无论爱人和利人 都首先从自己做起 而且其仁爱精神以人与人 家与家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为基点 无论是尚贤 尚同 还是节用 节葬 都以求得社会和谐为宗旨 具有强烈的群体观念 墨家重视自然科学 多有发明创造 对光学 力学 几何学 生理学 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在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也独树一帜 一度是显学 当时流传的 不归杨 则归墨 是其证明 二 墨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墨家的理想人格是义侠 具有视人为己的古道热肠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理论形式提出功利主义原则的学派 在儒家那里 仁义与利是对立的 儒家的义与礼相联系 以礼为原则 墨家的义以礼为内涵 义利相通 讲求实惠 秦汉以后 墨家成为绝学的原因 一是反映劳动人民的利益 为统治者反对和儒家攻击 二是过于节俭 一般人难以接受 第四节由显而隐的法家及其人生哲学 一 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法家理论法家从 人性恶 出发 严格贯彻吏治 是一种专制主义的理论 因主张以法为教 以吏作师 代表当时谋求统一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法家重视农战 治国之要以农业为本 法 术 势是法家思想的基本内核 商鞅 申不害 慎到分别为重法派 重术派 重势派的代表 强调 法不阿贵 刑多而少赏 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不但提出 耕战论 特别是提出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和 爱臣太亲 必危其身 人臣太贵 必易其位 法家形成了一个以维护中央集权国家为目的 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的封建思想体系 二 法家的人生哲学模式 法家的理想人格是英雄 具有强烈的群体意识 赞成在力量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对血缘宗法制度作了否定 在封建专制政治中 儒家和法家分别扮演牧师和刽子手的角色 对封建统治的延续都起了重要作用 秦朝速亡 归罪法家 此后 统治阶级明尊儒术 暗窃法家 儒法并用 王霸共举 第四章佛道二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第二节道教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佛教在中国的流变和发展第四节儒道释合一及其人生哲学的异同 第一节原始宗教与原始文化 一 万物有灵与多神崇拜原始宗教是人类受到自然界沉重压迫 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 主要形式有 自然崇拜 动植物崇拜 图腾崇拜 鬼神崇拜等 为了解释自然界的变化及神奇力量 原始人受认识局限 只能通过简单类比 把自然物拟人化 认为 人死为鬼 树木有精 顽石能思 鸟兽会语 无物不神 无鬼不灵 如古人以社稷代国家 社稷即土神和谷神 是人们祭祀的主要对象 二 图腾崇拜与巫术神话 图腾崇拜以某个自然物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标志 巫术的思维水平略高于图腾 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 它的产生宣告了人类从蒙昧 野蛮中苏醒 标志着人类思维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迈进 如 山海经 的精卫填海 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 屈原的 天问 既有哲理 又有神话 龙是中华民族的化身和标志 在龙的神话中 它能够驾驭一切动物 许多氏族和部落以它为图腾 图腾崇拜 巫术思维和神话 三位一体地构成了早期人类认识的重要形式 也构成原始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道教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 道教的形成和发展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与道家理论相通 奉老子为教主 诸神有大罗天玉皇大帝 玉清境元始天尊 上清境灵宝天尊 太清境道德天尊 以及城隍 土地 山神 龙王 阎王等 道教的渊源是战国的神仙方士 最初形态为东汉张陵的 五斗米道 和张角的 太平道 黄巾起义失败 太平道销声匿迹 张鲁投降曹操 五斗米道传到中原 遍及大江南北 葛洪创道教修炼法 以神仙养生为内 以儒术应世为外 儒道合一 向上层发展 陆修静和寇谦之肃整 三张伪学 整顿组织 制定信仰谱系和科律斋仪 遂成南北天师 唐朝奉为国教 制定乐章规戒 与封建礼教紧密结合 经唐宋两代发展 南北天师道合为擅长符录法术的 正一道 由龙虎山张与材主领三山符录 金元时期北方出现擅长丹鼎修炼的新教派 全真道 创始人王重阳 集大成者邱处机 吸收佛教的 五戒 必须出家 道教在明清两代不受统治者重视 逐渐衰落 二 道教的基本思想 道教积累和保存了大量经典文献资料 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藏 为道教经书总辑 分道经 包括经 图 记 录 法 律 集 和符两大类 三洞四辅十二部为其分类方法 道教吸收道家的神秘主义 教义的核心是神仙信仰 它以鬼神崇拜为基础 神仙可求为出发点 用方术追求 羽化 即长生不死 登仙享乐 用祭祀醮仪祈福免灾 是一种泛神论宗教 它把 道 看成天地之根 万物之母 主张清净无为 重视养生 练内丹和炼外丹 争取生存和安乐 有积极意义 炼外丹失败 内丹术兴起 以人体为炉鼎 以精 气 神为药物 运用气功 使三者合一 它那 归真养朴 恬淡虚无 静以养性 动静结合 的养生思想 以调息为主 配合按摩和气功引导的养生方法 可以调营卫 消水谷 排风邪 长血气 达到防病治病 强身健体的目的 道教对发展古代的化学冶炼 医药健身 音乐艺术 民间习俗 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第三节佛教在中国的流变和发展 一 佛教的基本思想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由释迦牟尼创立 又称释教 奉如来为佛祖 诸神有五台山文殊 峨嵋山普贤 普佗山观音 九华山地藏王 以及弥勒佛 护法天神 四大天王 十八罗汉等 大藏经 汇集其经典 由经 修行教义 律 信徒守则 论 解释和研究教理的著述 三部分组成 又称 三藏经 基本理论包括四谛说 苦谛讲现实存在的苦 集谛讲痛苦的原因 灭谛讲消除的方法 道谛讲达到净界的途径 十二因缘说 无明 行 识 名色 六入 触 受 爱 取 有 生 老死 又称三世两重因果论或轮回思想 业力说 众生因果报应和生死流转的动力 否定因果报应就等于否定佛教 三法印 判断佛学的标准 诸行无常指万物变化无常 诸法无我指一切现象皆有因缘 涅磐寂静指进入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八正道 正见 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 正念 正定 又可归结为戒 定 慧 三学 二 中国佛教诸派及禅宗 印度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 首驻洛阳白马寺 南北朝以降进入全盛时期 由于习俗的差异和对经文的解释不同 我国的佛教主要分三派八宗 汉地佛教即大乘佛教 智岂创天台宗 玄奘创法相宗 法藏创华严宗 吉藏创三论宗 善导创净土宗 道宣创律宗 善无畏创密宗 慧能创禅宗 为汉地佛教八宗 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 如傣族 流传小乘佛教 不要求终生出家 在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下 藏传佛教 喇嘛教 在蒙古 藏族地区成为全民信仰的宗教 佛教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尤其在寺塔建筑 石窟雕塑 经文翻译等方面的贡献最大 禅 在梵语中为修行和智慧之意 慧能受托于弘忍 创立禅宗 称 六祖革命 禅宗摆脱了繁琐的解释 可以不出家 不剃度 不念经 在寺外传教 用廉价快捷的方法吸引下层群众 是典型的中国佛教 其经典是 坛经 把中国传统哲学融入佛教 如 以 易经 的元 亨 利 贞 四德 配佛教的常 乐 我 净 四德 以儒家的仁 义 礼 智 信 五常 配佛教的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饮酒 不妄语 五戒 它强调 直指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