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五 藤野先生.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五 藤野先生.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五 藤野先生.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五 藤野先生.doc_第4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五 藤野先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过程方法:抓住文章两条线索理清教学思路,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情态价值:了解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重点: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难点: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怎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在回忆中所说藤野先生是:“在我所认为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二、预习积累 1.作家介绍:鲁迅,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初中阶段我们学过鲁迅哪些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孔乙己故乡社戏 2朝花夕拾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鲁迅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定。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眼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所以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 3.字词积累(多媒体展示)三、整体感知文意 朗读全文,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把课文分为三部分:在东京():所见所感 在仙台():写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离开仙台后():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四、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并将事件归类 1. 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3.作者在仙台受到优待4.初见藤野先生5.留级生介绍藤野先生6.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7.教“我”改解剖图8.担心“我”怕鬼9.问“我”中国女人裹脚之事10.匿名信事件11.看电影事件12.“我”与藤野先生惜别13.回国后,忆藤野先生14.丢、寻藤野先生添改过的讲义合作研讨:我们根据这14件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幻灯片放出)明确: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第4件事是见藤野先生的印象,从初见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中可见学者形象。第5件事是耳闻藤野先生逸事,属于侧面描写,既增加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了解,又使写法灵活多变。第6-9件事是正面描写,刻画藤野先生的极具特色的4个典型事件,准确、传神地刻画了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做事认真(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热情诚恳)、毫无民族偏见(求实精神)的良师形象。人物形象地塑造,主要借此完成。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第12-14件事写惜别,不舍之情,回忆,亦可见师生情深。丢讲义的自责,寻讲义的诚恳从独到的角度含蓄地表现了鲁迅对恩师无言的感激与思念。由此可见,叙事不仅是为刻画人物服务,还可饱含深情,抒发情感,从而直奔主题,使主题含蓄深刻而又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第1-3件事虽末写藤野先生,但解释了见藤野先生的原因。第10-11件事也末写藤野先生,但讲清了告别藤野先生的原因。这也是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类事件末写藤野先生,似多余之笔。第三类事件的作用亦明朗化了。求医是因为爱国,弃医从文也是因为爱国。五、理清线索,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东京仙台离开东京结合事件概括鲁迅的思想历程:寻求失望学医弃医从文继续战斗(爱国之情)总结:本文是一篇以写人物为主的散文,生动形象地记述了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如何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以及耐心的对待一个异国学生;并深刻地写出作者自己思想历程上的重要选择。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和佩服之情。时隔20年,作者仍“时时记起他”,足见藤野先生对他的人生的影响之大。一位优秀的教师就象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的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六、课堂练习(多媒体显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用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3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师生真情【教学设计】一、激情导入春有春花,夏有夏花,人的心里也会开花。一些不能忘记的事,不能忘记的人,就是心中常开不败的花朵,有一天细细检点慢慢品味,就成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朝花夕拾。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的文笔,细细评点那朵开在鲁迅先生心头的“藤野之花”。二、读文段,概事件1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读倒数第2段:“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伟大”这一段是鲁迅先生情感的升华,是对藤野先生难忘原因的总结。写人离不开事件,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件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他的鼓励和教诲的?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明确:添改讲义、改解剖图、关心实习、了解裹脚三、看镜头,析形象这些事不是写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平凡细碎的琐事,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下面咱们以品读镜头的方式来学习第6到第23段。镜头就是文本中的一个典型事件或细节,请任意选取这样一个镜头,深情朗读,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用 我品读的镜头是:“ ”先生 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他的 品质 形式概括人物形象。1、例如: 我品读的镜头是:“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是一处细节描写,先生,您添改讲义的行为,让我感受到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关爱弱国学生的品质。(读外貌描写部分)“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通过这段侧面描写,我觉得藤野先生是一个生活很俭朴的人。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改解剖图-正直热忱了解裹脚-求真务实关心实习-关爱学生2.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明确: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叙事应该有详略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四、析多余 品语言 通过品读文章,藤野先生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他鲜活地站在鲁迅先生的心里,也仿佛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就写藤野先生来说,我觉得就此已经完整了,但第1到第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第24到第31段是写匿名信、看电影事件,这些是不是多余之笔?谈谈你的理解1、15段是写见藤野先生之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是否多余呢?讨论交流后 明确:第1到第5段,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这是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铺垫。2、读第5段,想一想:初到仙台的鲁迅,受到了怎样的优待?鲁迅的心情怎样?这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鲁迅自己总结为“物以稀为贵”,鲁迅在困难中苦苦求索。更加衬托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3、读这几段,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好在哪里? “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的失望情绪。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夸张、比喻。有嘲讽意味。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成群结队”和“实在”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成群结队”表示“清国留学生”逛公园、赏樱花的人很多;“实在”对“标致”起强调作用。删去后削弱了讽刺的力量。 “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作用。 4、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第2431段,写了两件事: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边默读边思考:这两件事给了鲁迅怎样的刺激?这和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合作探究。这些交代了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另外,这些情节还客观再现了鲁迅的爱国主义感情,再现了鲁迅当时真实的心路历程,所以绝不是多余之笔。文章第29段就集中体现出了鲁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辛酸和愤慨)“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特别听得刺耳”是因为:民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呜呼,无法可想”是对国民愚昧落后的无可奈何的慨叹。“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指学医救国;“变化”指弃医从文。“变化”的原因是:认识到医学不能救国,更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而改变精神首先是靠文艺。生讨论后明确: 以上内容,实则恰恰反映了对藤野先生的更深层次的解读:如果说藤野先生改讲义等事件体现的是师德(出示上联),那么这些看似闲笔实则不闲的情节体现的却是人格(出示下联)这是一个强国国民对弱国弱民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国家,甚至超越了种族的关心和热望我们看到这位尊重客观事实、有着健康晴朗的人格的老师,外表枯瘦但内心却有着充沛情感的老师,的确让人难忘(出示横批)上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下联: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横批:师恩难忘五、诵文句,悟深情藤野先生这种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已经是常人所不及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人格才是“伟大”的,这样的老师才是“伟大”的!所以鲁迅感激地说(齐读第37段)二十年后,在寂寞中战斗的鲁迅,从这段温馨的回忆中汲取到无穷的力量。所以他感慨地说(再读第38段)“每当夜间疲倦时.”鲁迅先生的老师,让我们看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