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好让之广陵.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好让之广陵.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好让之广陵.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好让之广陵.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好让之广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学设计联珠镇第二小学 王芳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中年级古诗教学应该:“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与培养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互相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中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养读诗兴趣,通过理解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体验作者情感。学情分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读、想、议、画、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尊重学生的感悟,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曾经跟家人、跟朋友分别的情形,你还记得吗?那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1、2生)2、在古代,交通很不方便,朋友分别后就很难再见面了,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赠汪伦,生齐背)3、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介绍李白和孟浩然。二、理解课题1、谁能把课题读一遍?(请2生)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中就有个“送”字,你能围绕这个“送”字提一提问题吗?想知道答案吗?答案就藏在题目里,让我们一起来读2次。2、读完题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生1:从题目中我知道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师:你读懂了送的地点。补充:湖北的黄鹤楼是江南的三大名楼之一,它与江西的滕王阁、湖南的岳阳楼被称为三大名楼。生2:从题目中我知道了李白送孟浩然到广陵。师:你能从题目中知道那么多,可不简单呀!三、读通古诗 简介背景资料:话说,李白年青的时候风流潇洒,挎一把宝剑、带一个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路过湖北湘阳的时候,认识了当时名满京城的大诗人孟浩然,这孟浩然比李白整整大了12岁,但年?的差异丝毫没有影响两人的交往。他们一见而故,相见恨晚,整天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有一年春天,孟浩然要到扬州做事,这对于多愁善感的诗人来说,对于朝夕相对的好朋友来说,真是难舍难分呀!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诗句读通读顺。2、这首诗里面有五个生字,我们先和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孟、浩、陵、辞、唯)孟浩然:是唐朝的一位大诗人,他比李白大12岁,但两人一见而故,成为知己,让我们一起来呼呼他的名字。“广陵:你知道它在哪里吗?它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扬州市3、齐读生字。4、谁能把这首诗读一读。(1) 随机纠正字音。(2) 怎样才把这首诗的节奏美读出来呢?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朗读,注意听清楚诗是怎样停顿的。(3) 出示节奏读。(4) 齐读古诗。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一)、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并结合下面的注释,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先跟同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二)、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指名读第一句古诗。(1)、这里的“辞”字,你们能给它组个词吗?(告辞、辞别)诗中的“辞”字就是告辞、告别的意思。(组词也是理解字义的好方法)(2)师:(结合简图)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大诗人李白说故人西辞?师:你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三月)诗中写“烟花三月”,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2句古诗。(1)、“烟花三月”,那是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想去看看吗?(2)、哪个同学更厉害,能用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这美妙的景色。(3)、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今天,老朋友离李白而去。请同学们齐读1、2句。(4)、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望呀望呀,他在望什么呀?(出示图)生:望那只船(5)、“孤帆”是什么意思?(6)、在唐朝胜世,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千帆竞渡,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7)、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此时此刻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所以李白自然只看到孟浩然的“孤帆”。(8)、从这个“孤”字,你还知道了什么?小结:这小小的一个“孤”字,就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9)当时的李白孤孤单单地站在那里,看呀看呀,一直看到远影在碧空尽。“尽”是什么的意思?(消失)。孤帆已经消失了,但李白还在那里久久凝望,此时,孤帆虽尽,什么是未尽呢?(友谊、情谊)真是“帆影尽而情不尽”呀!(板书:孤帆尽、情永在)(10)、这是多么深的情谊呀!谁来读读第3句?(请3生)(11)、齐读。(12)、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李白当时在想些什么?出示:故人的船渐渐远去了,李白不禁想:?(13)、汇报(14)、这深深的祝福,这依依不舍,这浓浓情意,就像这滚滚长江之水连绵不断。让我们一起来读读3、4句。(指导读3、4句)五、朗读并背诵古诗。(1)李白在默默地看着好朋友孟浩然离去,诗句在心中喷涌而出,一起读。(2)、人生离别多,多少年以后,当我们和亲朋好友离别的时候,我们依然会满怀深情地吟诵起这首诗。(齐读)(3)、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这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练习背诵我们把这美好的情感,把这千古佳句永远留在心中,好吗?那赶快背下来吧!(5)、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背。六、拓展1、黄鹤楼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多么的情深意长呀!2、一首诗就是一首歌,老师给你们推荐了一首歌曲。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听了会帮助你们更深地理解这首古诗。(播放歌曲烟花三月)五、作业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