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毕业古文复习题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这是一篇( )。A.寓言故事 B.历史故事 C.成语故事 D.神话故事2.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3.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敬仰思慕。(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4.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措词)恰当,确切。 (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5.根据下列解释,找到恰当的词语填在( )里。(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A.贴要 B.仰慕 C.恭恭敬敬 D.沉吟6.你知道哪些以“一”字开头的成语?答:7.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梅花的诗句?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1根据课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1)诲: (2)鸿鹄: (3)援: (4)弗: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横线的“之”字的含义。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之: (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之:(3)思援弓缴而射之。之: (4)虽与之俱学。之:3朗读“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该读出( )的语气;“日:非然也”应该读出( )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4联系课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 而射之。 (2)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你从学弈这个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狐假虎威练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之 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逆:违抗 不信:不诚实,不可靠。1。解释加点词语 食 长 然 皆 故 遂 子 走 2。翻译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a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 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3。一词多义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 ) 2故遂与之行 ( )3兽见 之 皆走 ( ) 4辍耕之垄上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 :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5。从中概括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6。请写出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 而箝其喙。鹬曰:今El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鹬(y):一种水鸟。 箝(qin):夹住。 喙(hu ):嘴。【试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 5. 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15、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此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1,解释加点的词.我欲之楚 ( ) .吾马良( )2,翻译.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3,成语_出自本文,比喻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邯郸学步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1解释下列()里的字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其)里之富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又失(其)故行矣2翻译下列句子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寿陵馀子学行于邯郸3丑女“归亦捧心而颦其里”的举动带来了哪些反应?寿陵馀子学习行走的结果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两篇文章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点?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点?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选自庄子秋水径流:水面。两涘渚崖:涘,岸。渚,沙洲。崖,高大的河岸。河伯:黄河的神。北海:渤海。水端:水的尽头。旋:掉转。望洋:连绵词,仰视貌。若:海神名。莫己若:谁也不如自己。1联系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始旋其面目()、()野语有之曰()2下面两个字是通假字。思考一下,各和哪个字通假。辩通:焉通: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东面而视,不见水端: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4、用原文回答河伯先喜后叹,说明了什么?细读短文揣摩:哪句话可以浓缩为题目?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这段文字有个通假字,请一一指出来。()反 通 返 ()坐 通 座 ()女 通汝 ()采 通 彩()振 通 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躬身礼待那些有才能的人,真诚厚待来访的宾客,救济贫穷的民众,慰问死者的家属,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登轼而望之( ) 公将驰之( )2、翻译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 文中分析战斗的人是( ),这个故事来自词语( )4、 你读了故事有什么启示?空城计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遂下令,教西城百姓,随军入汉中;司马懿必将复来。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1、空城计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这部名著的作者是_时期小说家_。答案: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罗贯中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1)众官无不骇然。( )(2)言讫,拍手大笑。( )(3)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 (4)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提示:结合上下文,根据具体语境完全可以推测出加点词的意思。答案:(1)惊惧的样子;(2)完结,终了;(3)拍;(4)逃跑,逃走。3.写出下列事件的主要人物。(1)温酒斩华雄( ) (2)威震长坂坡( ) (5)七擒孟获 ( )(3)赔了夫人又折兵( ) (4)白帝城托孤( ) (6)过五关斩将 ( )提示:这些都属于著作中的精彩片段,必须熟悉。答案:(1)关羽;(2)张飞;(3)周瑜;(4)刘备。塞翁失马 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连用。并且演变成了一句格言警句是 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1)马无故亡而入胡 (2)居数月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堕而折其髀 (5)死者十九 (6)人皆吊之 3、翻译下列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丁壮者引弦而战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破釜沉舟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谴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放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五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卿子冠军:这里指宋义。宋义是上将军,为军中之冠,故称“卿子冠军”。“卿子”是尊称之词。河:指发源于山西的漳河。陈余:秦将。复请兵:又要求增援。釜:饭锅。甑(zng):蒸馏工具。庐舍:房屋。必死:决死之心。五一还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高端物业管理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5福建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校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贵州省职工医院第十三届贵州人博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招聘1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招聘劳动合同制人员1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招聘高层次人才1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年甘肃省兰州新区石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急需紧缺专业技术岗位招聘14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辽宁鞍山立山区教育局招聘2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广东清远市英德市招聘教师222人模拟试卷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5航天六院内蒙古航天红峡化工有限公司招聘30人模拟试卷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江苏盐城工学院招聘7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
- 新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十二讲民族危亡与中华民族意识觉醒(1840-1919)-2025年版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单元同步检测练习)(含答案)
- 第1课时 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5至2030中国聚烯烃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四川达州宣汉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县属国有企业招聘劳动合同职工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传染病学课件:霍乱完整版
- 《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课程标准
- 医院关于印发《即时检验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三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全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 GB/T 17880.5-1999平头六角铆螺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