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考文言文选.docx_第1页
有关中考文言文选.docx_第2页
有关中考文言文选.docx_第3页
有关中考文言文选.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中考文言文选 5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二)的内容。(4分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夙夜忧叹 夙夜: 庶竭驽钝 驽钝: 属以后事 属: 若嗣子可辅 辅: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8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3分) 答案 5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 评分:本题4分,每一问答对得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6答案:早晚: 比喻才能平庸。 委托,交付。 辅助,协助。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解释准确得1分。 7答案: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评分:本题4分,每小题译对得2分。意思对即可。 8 1答案举例:忠心耿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评分:本题3分,只答其中一个方面符合要求即可。(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8、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2分) 当世之事 决胜于千里之外 未知其二 可计日而待也。百万之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以彰其咎 有一范增而不能用A. B. C. D.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4分)(1)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0、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2分)(1) (2) 1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3分) 7、(2分)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断绝 阻绝 (每个1分) 8、(2分)C9、(4分)(1)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没有不哀叹和憾恨的。 (2)这就是他被我击败的原因。(每句2分 每点0.5分)10、(2分)计日而待 不求闻达 三顾茅庐 运筹帷幄(答出一个给1分)11、(3分)强调了善于使用人才(亲贤)的巨大作用。(1分)紧扣文章内容谈看法(2分)如:刘邦论楚亡汉兴,做到用人所长,人尽其才,体现了他得人才得天下的精髓思想。那么今天,我们企业的各级领导则更应学学古人,胜于先贤,要具备爱才之心,识才之智,荐才之德,容才之量。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兴旺。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适:满足。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徽:系琴弦的绳子。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4B(3分) 5D(3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适:满足。 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畜:同“蓄”。 徽:系琴弦的绳子。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4B(3分) 5D(3分)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宿迁市2005年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节选自韩非子曾子杀彘)注辩,有的版本作“辨”。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彘:zh,猪。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 曾子之妻之市 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止: 8.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译文: 9.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10.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7.给,给予 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到,去,往 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8.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9.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10.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泰州市2005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掇:(du)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2分)既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7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14(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本题2分。每小题1分)15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 间(本题1分)16(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7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各地模拟试题阜宁县2005年报考重点高中推荐测试语 文 试 卷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短文,完成第11第14题。(15分)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更约束(规定),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公将鼓之。 ( ) 既克,公问其故。 ( ) 以天下莫能当。 ( ) 秦悉坑之。 (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分) 答: 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2分) 答: 1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并说说成语的意思。(3分) 成语: (1分)意思: (2分)1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4分) 11该题考的是理解常用的文言词。(4分) (1)击鼓(进军) (2)已经 (3)认为 (4)埋12该题考的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括号内内容也应译出)。(4分) (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意思对即可)(2分) (2)赵括曾经和他的父亲谈兵事,他的父亲不能驳倒他,却不说(赵括)善于打仗。(2分)13该题考的是成语。(3分)参考答案:纸上谈兵(1分)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发空议论。(2分)(没有比喻义,只给1分)14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唯一。(4分) 答案示例:曹刿的“论战”源自于他对战场情况、形势的仔细观察与准确分析,源自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赵括的“谈兵” 只抱书本知识,没有实践经验,只会夸夸其谈,没有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各2分)潞城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05.5.18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甲)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文)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选自隋唐嘉话)注释罢朝:停止了早朝 会:必然,一定 田舍汉:庄稼汉 文德后:文德皇后 忤:触犯 廷争:在朝廷上争谏 具:穿戴好 备数:充数(谦虚的说法)20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停顿。(每句标两处)。(2分)群 臣 吏 民 能 面 刺 寡 人 之 过 者。(甲文)后 退 而 具 朝 服 立 于 庭。(乙文)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皆以美于徐公:_皇后何为若是?_王之蔽甚矣 _ 时时而间进 _22将下列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文。(2分+2分)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_23甲、乙两文中邹忌和文德皇后的劝谏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加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共同点:_更欣赏谁及理由:_21比;这(样); 受蒙蔽; 连词,表修饰关系可译成“地”。22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他)每每在朝廷上向我谏争,侮辱我使我非常不自在。23共同点:启发,诱导委婉劝谏,有针对性,使人容易接受。 更欣赏谁及理由:更欣赏文德皇后,对皇帝的错误言行,文德皇后没有正面批评,而且从另一方面盛赞皇帝:主圣臣忠(圣上圣明,臣子才忠贞),使皇帝明白自己的过错,这种向皇上委婉进谏的方式比正面批评,更让人容易接受(忠言顺耳)(也可以从勇敢进谏与邹忌的妄害怕心理进行比较)更欣赏邹忌:有胆有识,明智,精细,以自身的事情,现身说法,巧妙设喻,暗示。委婉讽(劝)谏,使齐王猛醒,从而纳谏除弊,兴国安邦。南京市玄武区初三语文模拟检测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9题。(12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乙)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晏子曰:“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刘向说苑 正谏)注释:弋:本指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