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物理化学分章选择题选择题表面及答案.pdf_第1页
温州大学物理化学分章选择题选择题表面及答案.pdf_第2页
温州大学物理化学分章选择题选择题表面及答案.pdf_第3页
温州大学物理化学分章选择题选择题表面及答案.pdf_第4页
温州大学物理化学分章选择题选择题表面及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 选择题 选择题 1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 将在等温等压条件下 将 1 mol 水的表面积增加水的表面积增加 10 倍 作功为倍 作功为 W 水的 水的 Gibbs 函数变化为 函数变化为 G 此时 此时 W 与与 G 的 关系为 的 关系为 D A G W B G W C G 0 B T p 0 的微小变化的微小变化 体系相应的熵变体系相应的熵变 dS 变化如何 变化如何 C A dS 0 B dS 0 C dS 0 D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 10 已知已知 400K 时 汞的饱和蒸气压为时 汞的饱和蒸气压为 p0 密度为 密度为 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 一个直径为 如果求在相同温度下 一个直径为 10 7m 的汞滴的蒸气压 应该用公式 的汞滴的蒸气压 应该用公式 C A p p0 2 R B ln p p0 vapHm 1 T0 1 T R C RTln p p0 2 M D p nRT V 11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 弯曲表面上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 p p p0 2 R 中 中 R 的符号 的符号 A A 液面为凸面时为正 凹面为负液面为凸面时为正 凹面为负 B 液面为凸面时为负 凹面为正液面为凸面时为负 凹面为正 C 总为正总为正 D 总为负总为负 12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那一个因素无关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与下列那一个因素无关 D A 温度温度 B 液体密度液体密度 C 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D 大气压力大气压力 13 对弯曲液面 非平面 所产生的附加压力对弯曲液面 非平面 所产生的附加压力 A A 一定不等于零一定不等于零 B 一定等于零一定等于零 C 一定大于零一定大于零 D 一定小于零一定小于零 14 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 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把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 凹面下液体所受的压力 p 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与平面液体所受的压力 p0比比 B A p p0 B p p0 D 不确定不确定 15 能在毛细管中产生凝聚现象的物质是由于该物质的液体在毛细管中形成能在毛细管中产生凝聚现象的物质是由于该物质的液体在毛细管中形成 1 凸面凸面 2 凹面凹面 3 平面平面 其在毛细管内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其在毛细管内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 p 4 大于平面的大于平面的 5 等于平面的等于平面的 6 小于平面的小于平面的 正确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是 D A B C D 16 有一露于空气中的球形液膜 若其直径为有一露于空气中的球形液膜 若其直径为 2 10 3m 表面张力为 表面张力为 0 7N m 1 则该液膜所受的附加压力为 则该液膜所受的附加压力为 B A 1 4kPa B 2 8kPa C 5 6kPa D 8 4kPa 17 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 水面上升高度为有两根半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 水面上升高度为 h 其中一根在 其中一根在 1 2h 处使其弯曲向下 试问水在此毛细 管端的行为是 处使其弯曲向下 试问水在此毛细 管端的行为是 C A 水从毛细管端滴下水从毛细管端滴下 B 毛细管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毛细管端水面呈凸形弯月面 C 毛细管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毛细管端水面呈凹形弯月面 D 毛细管端水面呈水平面毛细管端水面呈水平面 18 半径为半径为 1 10 2m 的球形肥皂泡的表面张力为的球形肥皂泡的表面张力为 0 025N m 1 其附加压力为 其附加压力为 D A 0 025N m 2 B 0 25N m 2 C 2 5N m 2 D 10N m 2 19 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 凹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凹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pr与水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水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气压 p0比 同一种液体 比 同一种液体 B A pr p0 B pr p0 D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 20 同外压恒温下 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同外压恒温下 微小液滴的蒸气压比平面液体的蒸气压 A A 大大 B 一样一样 C 小小 D 不定不定 21 半径为半径为 R 表面张力为 表面张力为 则肥皂泡内外的压力差为 则肥皂泡内外的压力差为 C A p 0 B p 2 R C p 4 R 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22 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用同一支滴管滴下水的滴数和滴相同体积苯的滴数哪个多 B A 水的多水的多 B 苯的多苯的多 C 一样多一样多 D 随温度而改变随温度而改变 23 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用同一滴管分别滴下 1 cm3NaOH 水溶液 水 乙醇水溶液水溶液 水 乙醇水溶液 各自的滴数为各自的滴数为 C A 水水 15 滴滴 NaOH 水溶液水溶液 18 滴滴 乙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 25 滴滴 B 水水 18 滴滴 NaOH 水溶液水溶液 25 滴滴 乙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 15 滴滴 C 水水 18 滴滴 NaOH 水溶液水溶液 15 滴滴 乙醇水溶液乙醇水溶液 25 滴滴 D 三者的滴数皆为三者的滴数皆为 18 滴滴 24 天空中的水滴大小不等天空中的水滴大小不等 在运动中在运动中 这些水滴的变化趋势如何这些水滴的变化趋势如何 B A 大水滴分散成小水滴大水滴分散成小水滴 半径趋于相等半径趋于相等 B 大水滴变大大水滴变大 小水滴缩小小水滴缩小 C 大小水滴的变化没有规律大小水滴的变化没有规律 D 不会产生变化不会产生变化 25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平面液面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26 同一固体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其溶解度哪个大 B A 大块颗粒大大块颗粒大 B 粉状颗粒大粉状颗粒大 C 一样大一样大 D 无法比较无法比较 27 同一固体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熔点哪个高其熔点哪个高 A A 大块的高大块的高 B 粉状的高粉状的高 C 一样高一样高 D 无法比较无法比较 28 在同一温度下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汽压和大块颗粒的饱和蒸压哪个大在同一温度下微小晶粒的饱和蒸汽压和大块颗粒的饱和蒸压哪个大 A A 微小晶粒的大微小晶粒的大 B 大块颗粒的大大块颗粒的大 C 一样大一样大 D 无法比较无法比较 29 气相中的大小相邻液泡相碰气相中的大小相邻液泡相碰 两泡将发生的变化是两泡将发生的变化是 A A 大泡变大大泡变大 小泡变小小泡变小 B 大泡变小大泡变小 小泡变大小泡变大 C 大泡小泡均不变大泡小泡均不变 D 两泡将分离开两泡将分离开 30 气相中有相邻气泡气相中有相邻气泡 如图如图 气泡将发生的变化是气泡将发生的变化是 D A 不发生变化不发生变化 B 变为若干小气泡变为若干小气泡 C 气泡将变大气泡将变大 D 气泡逐渐破裂消失气泡逐渐破裂消失 31 在在 298K 时 已知时 已知 A 液的表面张力是液的表面张力是 B 液的一半 其密度是液的一半 其密度是 B 液的两倍 如果液的两倍 如果 A B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 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 液分别用相同的毛细管 产生大小相同的气泡时 A 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液的最大气泡压力差等于 B 液的液的 A A 1 2 倍倍 B 一倍一倍 C 二倍二倍 D 四倍四倍 32 298K 101 325kPa 下 将直径为下 将直径为 1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 问需要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 已知此时水 的表面张力为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 问需要多大压力才能防止水面上升 已知此时水 的表面张力为 71 97 10 3 N m 1 水对玻璃完全润湿 水对玻璃完全润湿 cos 1 A A 288kPa B 316kPa C 489kPa D 576kPa 33 在在 298K 时 已知时 已知 A 液的表面张力是液的表面张力是 B 液的一半 其密度是液的一半 其密度是 B 液的两倍 如果液的两倍 如果 A 液的毛细管上升是液的毛细管上升是 1 0 10 2m 则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则用相同的毛细管来测 B 液 将会升高液 将会升高 D 设接触角相等设接触角相等 A 2 10 2m B 1 2 10 2m C 1 4 10 2m D 4 0 10 2m 34 一个一个 U 型管的两臂直径不同 一端为型管的两臂直径不同 一端为 1 10 3m 另一端为 另一端为 3 10 3m 水的表面张力为 水的表面张力为 0 072N m 1 如用这个 如用这个 U 型管装上水来测量压力 将引入的误差为型管装上水来测量压力 将引入的误差为 B A 72Pa B 192Pa C 96Pa D 288Pa 35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A 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生成的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 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 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弯曲液面的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36 在相同温度下 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物系时 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 以在相同温度下 同一液体被分散成具有不同曲率半径的物系时 将具有不同饱和蒸气压 以 p 平平 p 凹凹 p 凸凸 分别表示平面 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分别表示平面 凹面和凸面液体上的饱和蒸气压 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C A p 平平 p 凹凹 p 凸凸 B p 凹凹 p 平平 p 凸凸 C p 凸凸 p 平平 p 凹凹 D p 凸凸 p 凹凹 p 平平 37 汞不湿润玻璃 其密度汞不湿润玻璃 其密度 1 35 10 kg m 3 水湿润玻璃 密度 水湿润玻璃 密度 0 9965 103kg m 3 汞在 汞在 1 10 4m 粗 的玻璃管内下降 粗 的玻璃管内下降 h1 在直径为 在直径为 1 10 3m 的玻璃管内下降的玻璃管内下降 h2 水在直径为 水在直径为 1 10 4m 的玻璃管内上升的玻璃管内上升 h3 在直径 为 在直径 为 1 10 3m 的玻璃管内上升的玻璃管内上升 h4 令 令 h1 h2 A h3 h4 B 则有 则有 C A A B B A p2 B p1 p2 或或 p1 1 3 2 3 B 1 3 2 3 1 2 C 1 3 2 3 1 2 D 1 2 1 3 2 3 48 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如烷基苯磺酸盐如烷基苯磺酸盐 其主要目的是其主要目的是 B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 防止农药挥发防止农药挥发 D 消除药液的泡沫消除药液的泡沫 49 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函数分别为二元溶液及其溶剂的比表面函数分别为 和和 0 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 已知溶液的表面超量 2 0 B 0 C 0 D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 50 已知已知 293K 时水 辛醇时水 辛醇 的界面张力为的界面张力为 0 009N m 1 水 汞的界面张力为 水 汞的界面张力为 0 375N m 1 汞 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汞 辛醇的界面张力为 0 348N m 1 故可以断定 故可以断定 B A 辛醇不能在水 汞界面上铺展开辛醇不能在水 汞界面上铺展开 B 辛醇可以在水 汞界面上铺展开辛醇可以在水 汞界面上铺展开 C 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辛醇可以溶在汞里面 D 辛醇浮在水面上辛醇浮在水面上 51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 所产生的结果是 当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剂后 所产生的结果是 A A a 0 正吸附 正吸附 B a 0 正吸附 正吸附 D a 0 负吸附 负吸附 52 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 溶液表面张力已知某溶液溶于水后 溶液表面张力 与活度与活度 a 的关系为 的关系为 0 Aln 1 ba 其中 其中 0为纯水表面张力 为纯水表面张力 A b 为常数 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为常数 则此溶液中溶质的表面过剩 与活度与活度 a 的关系为 的关系为 C A Aa RT 1 ba B Aba RT 1 ba C Aba RT 1 ba D ba RT 1 ba 53 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乙醇水溶液表面张力 72 0 5a 0 2a2 N m 1 若表面超额 若表面超额 0 则活度 则活度 C A a 1 25 B a 0 25 C a 1 做成水溶液后 溶质的表面浓度为 做成水溶液后 溶质的表面浓度为 cS 本体浓度 为 本体浓度 为 c 则 则 B A cS c B cS 固固 空气空气 B 固固 水水 90 B 90 C 180 D s g B s l s g C s l s g D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 62 体温计打碎后 落在水泥地面上的水银基本呈球形 这说明体温计打碎后 落在水泥地面上的水银基本呈球形 这说明 D A 汞汞 汞汞 水泥地面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水泥地面 B 汞汞 水泥地面水泥地面 C 汞汞 水泥地面水泥地面 D 汞汞 汞汞 水泥地面水泥地面 水泥地面水泥地面 63 下面哪点不能用以衡量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程度 下面哪点不能用以衡量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程度 B A 固 液两相相接后物系表面函数降低的程度固 液两相相接后物系表面函数降低的程度 B 固体在液体中的分散程度固体在液体中的分散程度 C 测定接触角的大小 对于固体具有光滑平面时 测定接触角的大小 对于固体具有光滑平面时 D 测定润湿热的大小 对于固体粉末 测定润湿热的大小 对于固体粉末 64 已知已知 1000K 时界面张力如下时界面张力如下 Al2O3 s g 1 N m 1 Ag l g 0 92 N m 1 Ag l Al2O3 s 1 77 N m 1 则 则 1000K 时液态银滴在时液态银滴在 Al2O3 s 表面上的接触角 是表面上的接触角 是 D A 33 2 B 46 5 C 101 2 D 146 8 65 在某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后 则该液体的表面张力将 在某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后 则该液体的表面张力将 B A 增加增加 B 降低降低 C 不变不变 D 增加还是降低 不能确定增加还是降低 不能确定 66 特劳贝特劳贝 Traube 在研究脂肪酸同系物的表面活性时发现 不同的酸在相同的浓度时 对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效应随 碳氢链的增加而增加 每增加一个 在研究脂肪酸同系物的表面活性时发现 不同的酸在相同的浓度时 对水的表面张力降低效应随 碳氢链的增加而增加 每增加一个 CH2 其表面张力降低效应平均增加 其表面张力降低效应平均增加 C A 1 8 倍倍 B 2 3 倍倍 C 3 2 倍倍 D 6 4 倍倍 67 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当其加入于液体中后通常称为表面活性物质的就是指当其加入于液体中后 D A 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能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B 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能增大液体表面张力 C 不影响液体表面张力不影响液体表面张力 D 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能显著降低液体表面张力 68 对临界胶束浓度对临界胶束浓度 C M C 说法不正确的是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是一个浓度范围是一个浓度范围 B 在在 C M C 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显著前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显著 C 在在 C M C 前后渗透压前后渗透压 电导等变化显著电导等变化显著 D C M C 是一个特定的浓度是一个特定的浓度 69 水 油乳化剂的水 油乳化剂的 HLB 值的范围是值的范围是 A A 2 6 B 8 12 C 14 18 D 20 24 70 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具有增溶作用 对增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对增溶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增溶作用可以使被溶物的化学势大大降低增溶作用可以使被溶物的化学势大大降低 B 增溶作用是一个可逆的平衡过程增溶作用是一个可逆的平衡过程 C 增溶作用也就是溶解作用增溶作用也就是溶解作用 D 增溶作用与乳化作用不同增溶作用与乳化作用不同 71 用用 BET 流动法测定硅小球的比表面时 要求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最好 流动法测定硅小球的比表面时 要求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最好 B A 只有化学吸附只有化学吸附 B 只有物理吸附只有物理吸附 C 既有物理吸附 又有化学吸附既有物理吸附 又有化学吸附 D 没有任何吸附没有任何吸附 72 氧气在某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温度在氧气在某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温度在 400K 时进行得较慢 但在时进行得较慢 但在 350K 时进行得更慢 这个过程主要是 时进行得更慢 这个过程主要是 B A 物理吸附物理吸附 B 化学吸附化学吸附 C 350K 时是物理吸附 时是物理吸附 400K 时是化学吸附时是化学吸附 D 400K 时是物理吸附 时是物理吸附 350K 时是化学吸附时是化学吸附 73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兰缪尔吸附等温式 C A 只适用于化学吸附只适用于化学吸附 B 只适用于物理吸附只适用于物理吸附 C 对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均适用对单分子层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均适用 D 对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均适用对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均适用 74 BET 吸附等温式中吸附等温式中 Vm为 为 C A 饱和吸附量饱和吸附量 B 平衡吸附量平衡吸附量 C 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铺满第一层的吸附量 D 常数 无物理意义常数 无物理意义 75 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硅胶吸附水后表面函数较 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硅胶吸附水后表面函数较 B A 高高 B 低低 C 不变不变 D 不能比较不能比较 76 BET 公式的最主要用途之一在于 公式的最主要用途之一在于 D A 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获得高压下的吸附机理 B 获得吸附等量线获得吸附等量线 C 获得吸附等压线获得吸附等压线 D 测定固体的比表面测定固体的比表面 77 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的描述固体对气体吸附的 BET公式是在公式是在 Langmuir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得的 它与它与Langmuir理论的最主要区别是认 为 理论的最主要区别是认 为 A A 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B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C 吸附作用是动态平衡吸附作用是动态平衡 D 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固体的表面是均匀的 78 若在固体表面上发生某气体的单分子层吸附 则随着气体压力的不断增大 吸附的量是 若在固体表面上发生某气体的单分子层吸附 则随着气体压力的不断增大 吸附的量是 D A 成比例的增加成比例的增加 B 成倍的增加成倍的增加 C 恒定不变恒定不变 D 逐渐趋向饱和逐渐趋向饱和 79 兰缪尔的吸附等温式为兰缪尔的吸附等温式为 bp 1 bp 其中 其中 为饱和吸附量 为饱和吸附量 b 为吸附系数 为从实验数据来计算为吸附系数 为从实验数据来计算 及 及 b 常将方程改变成直线形式 当以 常将方程改变成直线形式 当以 1 对对 1 p 作图时能得到直线 则 作图时能得到直线 则 D A 直线斜率为直线斜率为 截距为 截距为 b B 斜率为斜率为 截距为 截距为 1 b C 斜率为斜率为 1 截距为 截距为 b D 斜率为斜率为 1 b 截距为 截距为 1 80 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 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对于物理吸附的描述中 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D A 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 其吸附一般不具有选择性吸附力来源于范德华力 其吸附一般不具有选择性 B 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吸附层可以是单分子层或多分子层 C 吸附热较小吸附热较小 D 吸附速度较小吸附速度较小 81 讨论固体对气体的等温吸附的讨论固体对气体的等温吸附的 Langmuir 理论 其最主要的基本假设为 理论 其最主要的基本假设为 C A 气体是处在低压下气体是处在低压下 B 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 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 吸附是多分子层的吸附是多分子层的 82 在在 Langmuir 吸咐等温式中吸咐等温式中 当当 p 0 时时 在每克吸咐剂上吸附的量将正比于在每克吸咐剂上吸附的量将正比于 B A p2 B p C 1 p D p 83 吸附理论主要用来描述吸附理论主要用来描述 B A 均相催化均相催化 B 多相催化多相催化 C 酸碱催化酸碱催化 D 酶催化酶催化 84 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的吸附过程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的吸附过程 体系的焓如何变化体系的焓如何变化 B A H 0 B H 0 C H 0 D H 0 85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过程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吸附过程 Gibbs 函数如何变化函数如何变化 B A G 0 B G 0 C G 0 D G 0 86 已知氧已知氧 O2 的解离能为的解离能为 491 53 kJ mol 1 氧原子在清洁的氧原子在清洁的 W 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时放热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时放热 543 92 kJ mol 1 则氧 在 则氧 在 W 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时吸附热为多少表面上发生解离吸附时吸附热为多少 C A 491 53 kJ mol 1 B 543 92 kJ mol 1 C 596 kJ mol 1 D 721 kJ mol 1 87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一般可写成吸附等温式一般可写成 ap 1 ap 若一个吸附质粒子在吸附时 离解成两个粒子 若一个吸附质粒子在吸附时 离解成两个粒子 Langmuir 吸附 等温式可写做 吸附 等温式可写做 C A 2ap 1 2ap B a2p2 1 a2p2 C a1 2p1 2 1 a1 2p1 2 D 2ap 1 ap 88 298K 时 蒸气苯在石墨上的吸附 符合时 蒸气苯在石墨上的吸附 符合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在吸附等温式 在 40Pa 时 覆盖度时 覆盖度 0 05 当 当 1 2 时 苯 气体的平衡压力为 时 苯 气体的平衡压力为 B A 400Pa B 760Pa C 1000Pa D 200Pa 89 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 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 除了被吸附气体的气压须适当之外 下列因素中哪个对气体在固体表面发生多层吸附起主要影响 C A 气体须是理想气体气体须是理想气体 B 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固体表面要完全均匀 C 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气体温度须接近正常沸点 D 固体应是多孔的固体应是多孔的 90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定是兰缪尔吸附等温式所基于的一个假定是 A A 吸附热是个常数吸附热是个常数 B 平整的固体表面平整的固体表面 C 理想的气体行为理想的气体行为 D 吸附和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吸附和脱附的活化能均为零 91 兰缪尔吸附等温式兰缪尔吸附等温式 bp 1 bp 中常数中常数 b 的物理本质是 的物理本质是 B A 吸附作用平衡常数的倒数吸附作用平衡常数的倒数 B 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吸附作用的平衡常数 C 吸附过程的速率常数吸附过程的速率常数 D 脱附过程的速率常数脱附过程的速率常数 92 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服从氧气在某固体表面的吸附服从 Langmiur 吸附等温方程吸附等温方程 吸附量为吸附量为 V 氧分压为 氧分压为 p 以 以 1 V 1 p 作图得一直线 该直线的斜率为 作图得一直线 该直线的斜率为 m 截距为 截距为 b 则饱和吸附量 则饱和吸附量 Vm和吸附平衡常数和吸附平衡常数 K 等于 等于 D A Vm m K b B Vm 1 m K 1 b C Vm 1 m K b D Vm 1 b K b m 93 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等温吸附过程气体在固体表面上发生等温吸附过程 熵如何变化熵如何变化 B A S 0 B S 0 C S 0 D S 0 94 已知已知 H2的解离能为的解离能为 436 kJ mol 1 用气态用气态 H 原子在清洁的原子在清洁的 W 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时放热表面上进行化学吸附时放热 293 kJ mol 1 若用若用 1mol H2在在 W 表面上全部进行解离吸附表面上全部进行解离吸附 估计其吸附热约为多少估计其吸附热约为多少 C A 150 kJ mol 1 B 586 kJ mol 1 C 150 kJ mol 1 D 143 kJ mol 1 95 已知已知 A2 1 B2 2 两种气体在催化剂上发生混合吸附两种气体在催化剂上发生混合吸附 其中其中 1 气体发生解离气体发生解离 若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若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则则 1 2 在催化 剂上的表面覆盖度 在催化 剂上的表面覆盖度 1 2与气相平衡压力与气相平衡压力 p1 p2关系为关系为 C A 11 1122 1 a p a pa p 22 1122 1 a p a pa p B 11 22 11 1111 2222 1122 1 ap apap 11 22 22 1111 2222 1122 1 ap apap C 11 22 11 11 22 1122 1 ap apa p 22 11 22 1122 1 a p apa p D 11 11 22 1122 1 a p apa p 22 11 22 1122 1 a p apa p 96 测得氧在纯净的金属测得氧在纯净的金属 W 表面上化学吸附热为表面上化学吸附热为 596 64 kJ mol 1 而气态氧原子的吸附热为而气态氧原子的吸附热为 543 92 kJ mol 1 氧的 离解能为 氧的 离解能为 491 53 kJ mol 1 则氧在则氧在 W 表面上吸附性质为表面上吸附性质为 D A 分子吸附分子吸附 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 分子吸附分子吸附 生成氢键生成氢键 C 原子吸附原子吸附 生成共价键生成共价键 D 原子吸附原子吸附 生成吸附配位键生成吸附配位键 97 测得测得 H2在洁净的金属在洁净的金属 W 表面上吸附热为表面上吸附热为 150 6 kJ mol 1 而而 H 的解离能为的解离能为 436 kJ mol 1 而用而用 H 原子在原子在 W 表 面上吸附时 表 面上吸附时 吸附热为吸附热为 293 kJ mol 1 则则 H2在在 W 表面上吸附性质为表面上吸附性质为 A A 原子态吸附原子态吸附 生成吸附共价键生成吸附共价键 B 原子态吸附原子态吸附 生成离子键生成离子键 C 分子态吸附分子态吸附 生成氢键生成氢键 D 分子态吸附分子态吸附 生成吸附配位键生成吸附配位键 98 实验测得实验测得 0 压力为压力为 9 33kPa 时时 NH3 g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为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为 50cm3 标态标态 在在 30 若要若要 NH3 g 的吸附量为的吸附量为 50cm3 NH3 g 的压力应为的压力应为 29 06 kPa 则则 NH3 g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热为多少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热为多少 A A 26 07 kJ mol 1 B 13 12 kJ mol 1 C 6 55 kJ mol 1 D 2 01 kJ mol 1 99 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当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的量较小 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则该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速率 dp dt 可表示为可表示为 A A k p B k p2 C k D k p 100 设设 为表面覆盖度为表面覆盖度 根据根据 Langmuir 理论理论 其吸附速率为其吸附速率为 C A a B a p C a 1 p D a 1 101 在在 445 及 及 525 测得 测得 H2在氧化铝催化剂上吸附速率分别为在氧化铝催化剂上吸附速率分别为 r1 3 21 10 4cm3 min 1 r2 2 04 10 3cm3 min 1 则则 H2在氧化铝上的吸附活化能为多少在氧化铝上的吸附活化能为多少 C A 44 95 kJ mol 1 B 70 23 kJ mol 1 C 110 11 kJ mol 1 D 132 50 kJ mol 1 102 若气体若气体 A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 Ea不随覆盖度不随覆盖度 变化变化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那种方程式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那种方程式 A A Langmuir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B Elovich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C Kwan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D 以上以上 A B C 皆可皆可 103 已知某气体已知某气体 A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在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 Ea与覆盖度与覆盖度 的关系如下的关系如下 Ea E r r 为常数为常数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 列那种方程式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 列那种方程式 B 0 a A Langmuir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B Elovich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C Kwan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D 以上以上 A B C 皆可皆可 104 若气体若气体 A 在某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在某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能 Ea与覆盖度的关系为与覆盖度的关系为 Ea E ln 为常数为常数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 哪种方程式 则其吸附速率服从下列 哪种方程式 C 0 a A Langmuir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B Elovich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C Kwan 速率方程式速率方程式 D 以上以上 A B C 皆可皆可 105 试由管孝男速率方程式试由管孝男速率方程式 d d a tk pkd 导出弗伦德利希吸附等温式导出弗伦德利希吸附等温式 V k p1 n 式中式中 n 答 吸 附平衡时 答 吸 附平衡时 106 试由叶洛维奇速率方程式试由叶洛维奇速率方程式d d gh a tk pek e d 导出乔姆金吸附等温式导出乔姆金吸附等温式 1 ln A0p 式中式中 g h A0 ka kd 答 吸附平衡时答 吸附平衡时 107 在气 固相催化反应中常用载体 载体所起的主要作用 下列哪一条是不存在的 在气 固相催化反应中常用载体 载体所起的主要作用 下列哪一条是不存在的 D A 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 B 增大催化剂的活性表面以节约用量增大催化剂的活性表面以节约用量 C 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定性 D 防止催化剂中毒防止催化剂中毒 108 氨在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动力学遵循氨在钨催化剂表面的分解反应动力学遵循 A A 零级反应零级反应 B 一级反应一级反应 C 二级反应二级反应 D 三级反应三级反应 109 称为催化剂毒物的主要行为是称为催化剂毒物的主要行为是 D A 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和反应物之一发生化学反应 B 增加逆反应的速度增加逆反应的速度 C 使产物变得不活泼使产物变得不活泼 D 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占据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110 低压下气体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其机理为其机理为 B A g K A K B g K 第一步是快平衡第一步是快平衡 第二步是速控步第二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表观为几级则该反应表观为几级 B A 零级零级 B 一级一级 C 二级二级 D 无级数无级数 111 低压下气体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 其机理为其机理为 A g K A K B g K 第一步是快平衡第一步是快平衡 第二步是速控步第二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则该反应的半衰期为 A A t1 2 0 693 k B t1 2 1 k pA 0 C t1 2 pA 0 2k 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 112 高压下气体高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 其机理如下其机理如下 A A K A K B K 1 1 k k 2 k 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 反应表现为几级反应表现为几级 A A 零级零级 B 一级一级 C 二级二级 D 无级数无级数 113 气体气体 A 在催化剂在催化剂 K 表面上反应的机理如下表面上反应的机理如下 A K A K B K 1 1 k k 2 k A 的吸附可以达平衡的吸附可以达平衡 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则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则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C A r k pA B r k pA 2 C r k2aApA 1 aApA D r k2aApA 1 aApA aBpB 114 某气体某气体 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 其机理为其机理为 A2 g 2K 2 A K C D 2 K 第一步是快平衡第一步是快平衡 第二步是速控步第二步是速控步 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则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 C A r k pA 2 B r k2aA 2pA 2 1 aA 2pA 2 C r k2 aA 2 1 2 pA 2 1 2 1 aA 2 1 2 pA 2 1 2 D r k aA 2 1 2 pA 2 1 2 115 某气体某气体 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 其机理为其机理为 A2 g 2 K 2 A K C D 2 K 平衡 速控步 若若 A2的压力较高的压力较高 其吸附也较强其吸附也较强 则该反应表现为几级反应则该反应表现为几级反应 A A 零级零级 B 一级一级 C 二级二级 D 级 级 116 某气体某气体 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 其机理为其机理为 A2 g 2 K 2 A K C D 2 K 平衡 速控步 若若 A2的压力较高的压力较高 反应的半衰期为反应的半衰期为 A A t1 2 0 A 2 p 2k B t1 2 0 693 2k C t1 2 0 693 k D t1 2 1 2k 0 A 2 p 117 某气体某气体 A2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反应在表面均匀的催化剂上发生离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