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陋室铭教学设计黔西县第三中学 张 霞一、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学生的基础比较扎实,领悟力很强。在经过七年级上个学期对古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因此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本文时比较轻松,容易获得一种成就感。本课设计时以诵读贯穿全文的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及刘禹锡在文中寄寓的情感,并尽量能背诵全文。二、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22课。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虽然文章只有81个字,却是中学语文教材一直保留的传统篇目,也是历代诗人仿拟最多的短文之一。作者刘禹锡文章中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翻译全文。(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多层次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2)理解“铭”这种文体,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四、教学重难点: 1、疏通文意,分析文章内容2、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五、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由于我们三中正在修建新教学楼,条件艰苦,所以我们七年级的同学只好在活动板房学习。活动板房的条件很差,冬冷夏热。那你们是靠什么坚持了下来。生:学习的热情、坚强的毅力、对知识的渴求.(生的回答是预设的)。师过渡:是的,我们靠着学习的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坚持了下来,三中也因为有我们这群莘莘学子而在众多的学校中名列前茅。在我国唐朝时有一位文人因为他的品德高尚,所以他居住的陋室而天下闻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文人及他的陋室。(设计目的:根据三中目前的条件引入本课,使导入自然,激发学生兴趣)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设计目的:有助于理解本文的内涵。)1、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 ,祖籍洛阳,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作品有刘宾客集。本文选自全唐文。2、背景介绍: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三、听读课文,要求:听准字音,在文中划出节奏 (听多媒体播放录音朗读,设计目的:扫清读音障碍、把握朗读节奏、理解什么是“韵”。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德馨:xn 鸿儒:hng r 苔痕:hn案牍:d 调素琴:tio2、从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看出一个什么问题?最后的字的韵母都相同,都是ng韵,所以押韵的字分别是:名、灵、 馨、青、丁、经 、形、亭。 四、多层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设计目的:正确而全面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来学习课文。)朗读指导:1、铭是韵文,韵脚要读的清晰响亮。2、前四句读后要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有点美感。4、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美景,虚写的文字应读的轻一点,才有韵味。5、“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一)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读,边读边翻译。设计目的:扫清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重点的字(小组合作):有仙则名:著名 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斯是陋室:简陋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 可以调素琴:弹奏,素朴无丝竹之乱:使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 细读课文,问题探究。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个人朗读和分组朗读交叉朗读。设计目的: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探究问题。)1、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间陋室简陋吗?表现在何处?(设计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简陋,表现在:空间小、景致少、人来少、摆设少:从图画上看,房子确实很小,一个人坐着弹琴,室内就觉得拥挤,可见其小;文章内所提到的景致,只有“苔痕”、“草色”,可见其少;自古读书的穷人就少,能成为鸿儒者,更少,另外“苔痕”都“上阶绿”了,更见来客少;室内陈设历历在目,其“少”一目了然。2、在作者看来,这间陋室简陋吗?从哪里看出的?(设计目的:引出本文主旨。)不陋,因为屋主人的品德高尚所以显得不陋。从“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可以看出。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陋” 室?(设计目的:分析、把握文章重点句。)居室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清幽雅静。交往之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博学多才。日常生活:调素琴无案牍之劳形。 高雅脱俗。4、文章最后为什么要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设计目的:再次证明“德馨”。)这里作者援引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西汉扬雄的事例、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5、通过以上分析,你觉得陋室的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设计目的:了解作者的人品)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安贫乐道的人。6、探究文章的写法(设计目的:把握文章的写法。以下是预设的问答。) 师:作者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在写物,可真实情况是写物还是写人呢?生:写人。 师:主要写人的什么? 生:品德高尚 师:那同学们,作者借陋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这种写法叫什么? 生: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写法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物 志 陋室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3) 赏读课文,赏画配诗。 (设计目的:熟悉课文内容。) 根据PPT展示的画面,学生听着古筝。不看课本,尽量准确、快速地给画面配上相应的课文语句。 (四)背读课文,书写感受 (设计目的:使背诵显得不枯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音乐边背诵,目的是让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 具体操作:全班分为两大组,男生女生各一组。以“接龙”形式背诵,比比看哪一组最流畅、清楚、快速。五、拓展延伸(设计目的:因为我们三中目前正在修建教学楼,条件很差,有12个班的学生是在活动板房学习的。因此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不要嫌弃自己的学校简陋,“德馨”才是最重要的。) PPT展示两组图片,贵阳一中的和毕节一中的与黔西三中比较 过渡语:同学们,虽然我们的学校没有其他学校豪华舒适,我们住在活动板房,但黔西三中因为有了同学们的出色表现,因为你们的“德馨”而在众多的学校中名列前茅,同学们,你们是最棒的学生,我们的三中也是最棒的学校。六、课堂小结 (设计目的:再次巩固本文主旨。)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七、作业布置(设计目的:根据课文及我从网上参考综合并结合三中的条件及地理位置仿写的这篇作品,让学生能轻松完成仿作,把握韵文的特点。)三中铭校不在大,齐备就行。史不在长,几年就名。斯是陋校?惟吾德馨。水泥运动场,台阶上下行。严师出高徒,苦学是捷径。可以怡性情,阅古今。有勤奋之学子,无偏颇之爱心。玉龙山下,向阳桥畔。人皆云:三中真行。 写一篇仿作要求:1、仿写练笔的句式要基本相同,最好能大致押韵;2、主题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反思: 本课的优点如下:一、通过本校的条件来导入,吸引学生兴趣。二、多层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这是一篇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在学习本文时,让朗读贯穿整堂课,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在读中揣摩作者的感情,充分“发挥文章的巨大感染力”。我设计了几个朗读环节:1、学生听读课文,把握节奏和生字词。2、让学生粗读课文,根据“铭”的特点,将文中的韵脚找出来,让学生初步感受短文的语言特点,产生整体感知。教师指导朗读技巧。3、学生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重难点问题。 4、学生赏读课文,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图片配上相应的语句,体会文章的韵味。5、学生背读课文。男生女生各一组组进行比赛。在这样的几轮朗读之后,学生基本已能当堂背诵了。三、巧妙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逐步走入文本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撒下大网到文中寻求答案。在寻找答案的同时,逐步深入地把整篇文章的内容串联起来,每个答案都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挖掘其意义,一步步地随着学生自主地交流探讨深入进去,使学生在深入的过程中理解全文。四、拓展延伸采用作比较的方法再次强调本文主旨。在设计课外延伸时,用本校的环境与其他学校的环境作比较,让学生不要嫌弃本校的简陋,而要在于“德馨”,再次强调主旨。五、合理的作业通过本文的学习及老师仿写的文章,让学生试着完成一篇仿作,把握韵文的特点。本课的不足之处有:1、在学生讨论的环节,留给学生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