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泥质量途径分析培训课件(ppt 66页).ppt_第1页
提高水泥质量途径分析培训课件(ppt 66页).ppt_第2页
提高水泥质量途径分析培训课件(ppt 66页).ppt_第3页
提高水泥质量途径分析培训课件(ppt 66页).ppt_第4页
提高水泥质量途径分析培训课件(ppt 66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水泥的现状对混凝土质量影响 几十年来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降低能耗和提高强度 但如今却在增加粉磨的能耗Bolomy公式 R28 ARc c w B 造成误导1920年代 欧美国家水泥中C3S约为35 如今达50 70 水泥细度从220m2 kg到现今的340 600m2 kg我国1970年代水泥 GB175 63 最高标号是硬练强度500 相当于GB175 77的425 现行标准32 5的强度等级 常用水泥是400 按现行标准只有27 5 检测的水灰比增大 对3天强度的规定未变 实际提高了早期强度 而高早期强度并不是普适必要的 单纯追求强度 使水泥厂采取使用助磨剂磨细 掺用 增强剂 等 增加了开裂敏感性和不利于混凝土长期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的成分 有的厂家缺乏诚信第一的市场经济观念 造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困难 购销双方缺少合同观念 水泥现状对当代混凝土的不适应问题 片面追求强度而使比表面积太大 早期强度太高而长期增长率低甚至倒缩 实际强度浮动幅度太大 太细的水泥降低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增加混凝土需水量 不利于混凝土长期性能的发展不控制含碱量 氯离子含量 不检测开裂敏感性 无法提供在当代混凝土中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水泥出厂温度太高 造成混凝土浇筑温度过高 温度应力增大 混凝土凝结时间不正常 早期开裂问题普遍 水泥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主要因素 水化热及其释放速率 矿物组成和细度 水泥温度需水量 细度 含碱量开裂敏感性 矿物组成 细度 水泥温度 含碱量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矿物组成 细度 石膏形态和含量 含碱量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 细度 含碱量 氯离子含量产品匀质性 生产控制和原材料剂产品均化 水泥主要矿物水化热发展 熟料矿物的收缩率 碱和C4AF对收缩的影响 水泥含碱量和C3A对收缩的影响 水泥与减水剂的相容性问题 C3A含量和SO3的匹配一般水泥中石膏的优化条件 W C 0 5 现代混凝土使用高效减水剂 W C 0 40 SO3不足 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和料 SO3被稀释 细度和颗粒级配最佳组成 5 30 m 90 10 m 10 只考虑细度的结果 水泥越细 细颗粒越多 需水量越大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越大 熟料中SO3与含碱量的匹配 不同水泥试样流变性能的测定 SD与水泥流变性能关系的验证实例 琉璃河水泥 熟料中SO3 1 2 Na2O 0 4 K2O 1 5 计算SD 混凝土W C 0 305 掺入高效减水剂1 5 坍落度初始为200mm 半小时后为160mm 1小时后为75mm 损失达60 C3A含量不同的水泥配制高强混凝土的实例 其他 如石膏的形态 C3A的形态 不同形态的石膏溶解速率和溶解度不同 生石膏和硬石膏溶解速率对比 石膏对坍落度损失的影响 C3A R2O SO3的关系 水泥中不同细度颗粒对强度的作用 水泥细度与其抗压强度的关系 比表面积为3014cm2 饱和点为0 8 坍落度不损失掺量为1 6 雍阳外加剂厂试验 水泥细度为3982cm2 饱和点为1 2 坍落度无损失掺量为1 82 雍阳外加剂厂试验 比表面积为4445cm2 饱和点为1 6 找不到坍落度无损失点 雍阳外加剂厂试验 水泥细度对砂浆抗拉强度的影响 水泥细度和开裂敏感性的关系 用收缩开裂环检测水泥的开裂敏感性 从成型到开裂经过的时间越短 抗裂性越差 抗冻性随水泥比表面积增大而下降 水泥细度对水泥浆土和混凝土开裂的影响 二 水泥施工性能的控制 1 现行标准对水泥质量的控制方法 1 胶凝性方面 细度 或比表面积 凝结时间 安定性 R3 R28 有明确的指标要求 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加量等 由检验报告提供 2 耐久性方面 SO3 MgO R2O Cl 有明确规定 3 对水泥使用性能 施工性 标准中无规定 如 需水性 泌水性 出厂水泥温度 外加剂相容性等 2 目前建筑施工部门对水泥质量的主要意见 1 质量稳定性 如 颜色变化 凝结时间变化 强度波动等 2 水泥需水量大 泌水量大 3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 4 混凝土早期裂缝多 3 水泥的需水性和保水性 1 水泥需水量的构成 需水量颗粒表面润湿水多孔性材料内部吸水 如火山灰材料 初期水化水 很少 颗粒间的空隙水 很大 约占60 水泥比面积愈大润湿水 水化水愈多火山灰混合材愈多内部吸水愈多水泥胶凝材料颗粒级配不合理空隙多 水量愈大 2 水泥砼泌水现象有砼砂石骨料级配和施工方法原因 有水泥胶凝材料原因 细度粗 多孔材料少 4 水泥及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控制 水泥及混合材料和掺和料组成水泥胶凝材料 这种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主要由水泥厂调控 施工单位现场掺和料也应调控 调控机理有三条 1 强度机理 为了充分利用熟料活性 国内外公认颗粒分布 粒度 m 33 32 65组成 10 650 2 密实机理 使水泥颗粒密实堆积 提高水泥石的密实性 按Fuller方程要求的粒度分布 粒度 m 3 32 65组成 20 3070 8080 95 它是一个以3 32 m为中心的窄分布曲线 优点是充分利用熟料活性 缺点是水泥需水量大 使用性能差 3 三峰合一机理 充分发挥熟料活性和混合材及掺合料的作用 发挥各自的优点 组成水泥胶凝材料的理想粒度分布 它是一个0 80 m 0 65 m 范围内的宽粒度分布 它的优点是水泥颗粒密实堆积 减少需水量 缺点是熟料有点过细粉磨现象 有过粗颗粒 浪费能源 4 水泥及胶凝材料的颗粒级配细颗粒 以混合材 掺和料 为主 中等颗粒 以熟料为主 粗颗粒 以混合材料为主 5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 1 外加剂品种与掺量 2 熟料影响矿物组成 C3A C4Af C3S C2S矿物晶形 C3A与C4AF结晶形态碱含量 R2O 0 6 左右为好硫碱比 SD 0 774SO3 Na2O 0 658K2O 100 fCa 适当小需水量 愈小愈好 如22 24 稠度 3 石膏形态与掺量 石膏种类溶解度 g L 溶解速率二水石膏2 08中 半水石膏6 20快 半水石膏8 15快可溶硬石膏6 30慢天然硬石膏2 70慢 德国试验 铝酸盐活性与溶液中硫酸盐匹配 铝活性低 溶液中SO3低 形成AFt 凝结正常铝活性高 溶液中SO3高 形成AFt 凝结正常铝活性低 溶液中SO3高 形成AFt和二水石膏 1 假凝 铝活性高 溶液中SO3低 形成AFt AFm 1C4AH13 急凝 欠1硫型 4 混合材料的种类 掺加大量混合材和掺和料都有助改善相容性 但火山灰掺量过多后 需水量增加 5 水泥细度状态熟料为细粒 3 m 超多 比表面积增大 1到相容性差密实堆积的粒度分布 需水量少 相容性好P O42 5水泥 比表面积 450m2 kg 相容性差 中位粒径 14 m 相 容性变差水泥圆度系数 愈圆 相容性愈好 6 水泥存放时间与温度 长好 温度 低好 7 水泥需水量 P小好 8 水泥凝结时间 适当长好 如2 3h6 砼的收缩与裂缝 1 水泥收缩造成的砼裂缝 化学收缩 7 9 C3A大 细度细水化 快 但AFt高好 塑性收缩 沉降 失水 化学反应造成的 塑性阶段夏天砼表面大量失水温度收缩 水化热造成砼内外温差 大体积砼 夏天温度高 水化 快 干燥收缩 水泥石毛细孔水蒸发造成的 夏天砼表面水蒸发快 碳化收缩 砼表面Ca OH 2与CO2反应生 成CaCO3造成 自收缩 在恒温 恒湿下 水泥化学反应造成 2 预防收缩的措施 减少水泥收缩熟料矿物组成 高C3S C2S 低C3A或高 SO3 细度状态 最佳颗粒级配 堆积密实 球形化 比表面积不宜过高 混合材料 粉煤灰有益 减少砼收缩配合比 石 砂密实堆积水灰比 适当小养护 加强初期水养护大体积砼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掺和料 粉煤灰有益 三 提高水泥质量途径分析 1提高水泥熟料活性 1 选择最佳熟料率值熟料配料的三率值决定了熟料的矿物组成和熟料的活性状况 企业应根据原燃材料实际 易烧性和窑炉的热工状况 选择最佳的熟料率值 在熟料率值选择和确定中应努力提高硅酸盐矿物 C3S C2S 含量 回转窑可在75 以上 在这个基础上适当提高C3S含量 适当调整C3A含量 适当降低C4AF含量 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反应特性 不同窑型硅酸盐水泥熟料率值的参考范围 2 强化烧成快速冷却迅速升高烧成温度 使熟料矿物迅速形成 A矿和B矿晶体尺寸较小 约为10 30um 且分布均匀时 熟料活性最高 相反 如果熟料易烧性差 如生料细度粗 有难烧的石灰石 或缓慢升高烧成温度 会使A矿尺寸增大到50 100um B矿尺寸增大到30 50um 此时 熟料活性会降低 熟料矿物都有不同的温度变体 各种变体的水化速度和强度是不同的 快速冷却可使A矿 B矿的高温变体在常温下稳定下来 对熟料活性有利 一般认为 熟料从1250 1150 开始快速冷却可以获得最高的强度 快速冷却还可以形成一定的玻璃体 它对熟料活性有利 重视微量组分对熟料活性的影响 K2O Na2O SO3 Cl 等微量组分在数量较少时对熟料活性影响不明显 但超过一定数量后对熟料煅烧工艺和活性会造成很大影响 欠烧的熟料活性低是众所周知的 过烧的熟料 如熔融的熟料 其活性低于烧结的熟料 在还原气氛中 被还原的Fe2 进入C3S固溶体中取代Ca2 并促使C3S在冷却时分解 Fe2 进入 C2S固溶体中 能促使它向 C2S转变 2控制水泥的细度状态目前我国水泥企业几乎都采用80um筛余和比表面积控制水泥的粉磨细度 它对于控制水泥性能和充分发挥水泥各组分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 相同筛余或比表面积的水泥性能会有很大差别 为此应全面考虑磨制水泥的细度状态 包括 细度 筛余和比表面积 颗粒分布 颗粒形貌和堆积密度 1 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对于相同组分 熟料 混合材和石膏 水泥而言 水泥的颗粒分布决定水泥的性能 如水化速度 水化热 强度 需水量等 水泥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产生的各种影响 主要是因为不同大小颗粒的水化速度不同 测定结果是 国内外试验研究证明 水泥颗粒级配对水泥性能有直接影响 目前比较公认的水泥最佳颗粒级配为 3 32um颗粒对强度增长起主要作用 其间粒度分布是连续的 总量不低于65 16 24um的颗粒对水泥性能尤为重要 含量愈多愈好 3um的细颗粒 易结团 不要超过10 65um的颗粒活性很小 最好没有 在通常细度的水泥中 可能有20 40 的熟料对混凝土强度增长没有发挥作用 如何挖掘熟料活性潜力 改善水泥性能 应根据水泥强度等级 混合材状况和具体粉磨工艺 确定合理颗粒级配 2 水泥颗粒形貌对水泥性能的影响 水泥颗粒形貌通常用圆度系数表示 正圆形颗粒圆度系数等于1 其他形状都小于1 国外水泥的圆度系数大多在0 67左右 我国部分大中型水泥企业水泥的圆度系数波动在0 51 0 73之间 平均值为0 63 3 最佳堆积密度理论水泥颗粒的堆积密度对配制出的混凝土施工性 强度和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水泥颗粒的堆积密度最佳时 混凝土性能最好 4 改进粉磨工艺磨机改造在磨机改造中可使用史密斯公司的康必丹磨技术及其它各种新型衬板 隔仓板和研磨体技术 研磨体级配和尾仓的小型研磨体对于改善水泥颗粒分布和颗粒形貌具有重要作用 如合肥院高细磨水泥颗粒圆度系数可达0 70以上 沈阳水泥机械研究所的磨机改造技术 可明显改善水泥的颗粒分布 提高圆度系数 辊压机 或立磨 与球磨机组合 采用辊压机 或立磨 与球磨机联合的粉磨工艺 可明显改善水泥颗粒形貌 圆度系数可达0 58 0 73 水泥颗粒分布也很好 采用高效选粉机的闭路磨带高效选粉机的闭路磨工艺 通过改变选粉机转速 风量等可按需要调整水泥的颗粒分布 而开路磨及带离心选粉机 旋风选粉机的闭路磨要进行这种调整就比较困难 采用分别粉磨工艺目前水泥企业大都是熟料与混合材一起混合粉磨 由于不同物料的易磨性差别很大 造成混合粉磨的许多问题 而采用分别粉磨不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还可以根据熟料和混合材料细度的不同要求 制备出不同性能的水泥产品 3发挥混合材的作用混合材料在水泥中主要3个作用 一是活化效应 它与混合材料活性和细度有关 二是填料作用 它同水泥水化产物结合在一起 起骨架作用 三是最佳堆积密度效应 当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