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docx_第1页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docx_第2页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docx_第3页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docx_第4页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单元高效整合教学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 中华文明的繁荣与成熟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3)唐代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转变。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针对训练1(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唐代过所与公验制度的比较。 据此可知,唐代()凭证文书格式勘发机构行用范围发展趋势 过所民众出行的凭证,内含申请人及随从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随身物品和牲畜、保人等内容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按规定路线前往目的地公验与过所在唐代并行使用,到五代时期过所制度逐渐被废止,公验成为路证文书的主要形式公验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最多抵达相邻辖区,一般不可跨境据唐代过所研究等A工商业的兴旺繁荣B路证勘查权责不明C人身控制较为严格 D藩镇割据愈演愈烈C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与工商业是否兴旺繁荣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勘发机构信息来看,过所由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隶属刑部与各州府的户曹勘发,公验勘发权只属于地方各级官府,说明路证勘察权责明确,故B项错误;材料中过所与公验制度是民众出行的凭证,说明政府对人身控制较为严格,故C项正确;材料中政府发放过所与公验与藩镇割据无关,故D项错误。二、隋唐宋元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变革1隋唐时期经济的发展(1)唐代农业的发展: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发明了筒车。(2)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3)唐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从唐代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2宋元时期经济的发展(1)农业: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自耕小农进一步衰退。(2)手工业: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宋代五大瓷窑和景德镇;唐宋出现青花瓷器,元代走向成熟。(3)商业: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夜市、晓市、街市活跃,坊市制的时间、空间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控制;元朝时泉州是世界第一大港。(4)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浙地区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3唐宋时期的经济变革(1)国家土地所有制占优势转变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优势,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促使租佃制的繁荣,释放了强大的社会生产力。(2)租庸调制转变为两税法:均田制瓦解,租庸调制开始瓦解,人丁税开始转为财产税。(3)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革命”,实物经济向货币经济的转化;“都市化革命”,坊市界限逐渐打破、草市演进为商业市镇、市民阶层壮大。4社会阶层变革朝代唐代北宋南宋精英的身份属性门阀(出身)学者官员(政事)文人(文化)社会成分世家大族文官家族地方精英针对训练2唐朝史书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到了宋代,一些相当繁盛的草市广泛分布在乡村中,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两则材料表明()A“市”的发展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B宋朝广大乡村开始出现很多草市C草市的发展经历了从违法到合法的过程D草市的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的需要C从材料中“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可知,草市的发展不是政府精心管理的结果,故A项错误;草市出现于隋唐时期,“开始”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从唐代州县以下不得设市到宋代草市成为政府最基层的税收单位可知,草市经历了由违法到合法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体现了草市是宋代基层税收单位,没有体现出草市税收满足了政府开支,故D项错误。三、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城市功能上来看:早期“城”与“市”是分开的。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宋代时逐渐超过了政治功能。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宋代以前,市坊分开,严格限制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宋代逐渐打破市坊界限。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来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4从城市布局和分布上看:城市的布局体现君主专制统治的理念;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唐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城市逐渐增多。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影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样也推动了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针对训练3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上有人瞭望,下有官屋数间,屯有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B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与材料“东京”“开封”等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东京梦华录”“东京”“开封”等信息可知为北宋,根据“救火家事每遇有遗火去处领军级扑灭”可知,论述对象为消防,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消防的积极意义,故C项错误;南宋都城为临安(今杭州),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四、宋朝的思想、科技文化发展折射的时代特征1思想理学出现,儒家思想逐渐成熟。理学是适应封建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而出现的,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2科技宋朝时期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广泛使用的成熟阶段,更是外传西方的重要时期,反映了宋朝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也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3文学宋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文人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如辛弃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词的文学形式和特色更加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如柳永。4书画艺术(1)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如北宋苏轼、黄庭坚等;同时风俗画盛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繁华的景象。(2)宋代强化中央集权,反映在绘画方面,如宫廷画盛行;强调以景写意,抒发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文人画进一步发展。针对训练4北宋时期,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在市井间广泛传唱等现象的出现从本质上说明()A城市经济繁荣 B自然经济缓慢解体C文化的平民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A根据材料“张择端画清明上河图、瓦舍出现、柳永的词”均为市民文化,市民文化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繁荣,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的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材料描述的虽是文化的平民化,但不是本质上说明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所述市民文化与中央集权并无关联,故D项错误。宋代“商业革命”和西方“商业革命”1从发展水平来看宋朝的“商业革命”仍然没有突破农耕经济的范畴,没有进一步推动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的产生;西方的“商业革命”促进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促进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力量的成长。2从范围来看宋朝的“商业革命”由于专制制度的阻碍,工商业的发展仍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制约,对外贸易仍以官方贸易为主,官营手工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比较狭小;西方“商业革命”形成区域性贸易市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推动了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的转变,出现股份制、银行等经营现象。3从影响上来看宋朝的“商业革命”没有推动封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迈进;西方“商业革命”促使西欧封建制度瓦解和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了西欧的英国、荷兰、法国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针对训练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城市凝缩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轨迹,繁盛的宁波港就是历史的见证,宁波在北宋时称为明州,地处南北水路要冲,始兴于唐,后逐步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及政府财政的重要依赖。北宋明州根据以上图文材料的相关信息,提炼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要求根据图文相关信息,提炼一种观点,进行论述说明,材料中的北宋对外贸易发达,北宋沿海港口城市繁荣都可以作为观点进行论证。答案:示例:观点一:北宋对外贸易发达。说明:宁波港是重要对外贸易港口,对外贸易频繁;宁波港有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政府机构;有专门的供外国商人居住的使馆,北宋造船业十分发达;江南经济不断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指南针用于航海,发达的对外贸易是宋朝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观点二:北宋沿海港口城市繁盛。说明:宋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