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练习六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 12分)1.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瞋目(c hn)傫然(li) 伛偻(y) 毁家纾难(sh)B列观(gun)孱头(cn) 睥睨(n) 分当引决(fn)C觇视(chn)逡巡( qn) 愧怍(zu) 炙手可热(ch)D趿拉(d) 箭镞(z) 毗陵(p) 咬文嚼字(jio)答案:A (B. 分当引决fn C.炙手可热zh D. 趿拉(t))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A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精巧绝伦B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精巧绝伦C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巧夺天工D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巧夺天工答案: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或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个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讳莫如深:指紧紧隐瞒。精巧绝伦:精细巧妙没有可相比的。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及其精巧。)3.依次填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它们看似陈旧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 BC D答案:D4.下列诗句与“漠漠水田飞白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3分)A艳艳红花映山前 B盈盈春风到天明C阴阴夏木啭黄鹂 D幽幽竹影到静斋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 27分)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故:故意B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顾:回头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负:辜负,对不起D得间奔真州 间:机会答案:A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2分)A.秦伯说,与郑人盟B.敛赀财以送其行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答案:D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D.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答案:D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君幸于赵王B.吾属今为之虏矣C.予羁縻不得还D.因击沛公于坐答案: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苏轼方山子 传)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B.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阀:封建时代有权势有地位的家庭或家族C.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像:法式D.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阳:同“佯”,假装答案:B(功勋)10. 清代王文儒评此文说:“隐字侠字节乃一篇之主脑。”请选出下面四组中全都是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3分)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晚乃遁于光、黄间A. B.C. D.答案:B(是描述他的“侠”)11. 下列对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方山子出身既富且贵,意欲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B. 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作者有意识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C. 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正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D. 这篇文章虽称作“传”,实际上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陈慥生活中的几个断面。答案:B(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分)答案:(他的家里)四壁空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2)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3分)(他)都放弃不要了,偏偏要来到这荒僻的山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这样的吗?或这难道是因为他一无所得才这样的吗?(采分点:“穷”、“然”、反问语气各1分。)(3)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4分)答案:(这五个人)从来没受过诗书的教诲,却能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也不回头,又是什么缘故呢?(3分)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缰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方山子世代有功勋,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三、古诗词鉴赏(11分)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1)第一首诗紧扣“闻”字来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案:第一句诗人闻笛,不知道笛声吹自谁家,笛声在暗中飞。第二句笛声因为风声而吹散,风声因为笛声而远扬,于是洛城春夜遍闻笛声。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是离情别绪的折杨柳。第四句表明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正是由笛声所引发。(每句一分,意思对即可。)(2)第二首诗中的“梅花”不是实指“梅花”,而是指曲牌名梅花落。据此,请简要赏析第四句的艺术技巧。(3分)答案:采用了通感的手法。由听觉诉诸视觉,即由听到梅花落的乐曲联想到看到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描绘出了与诗人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象。(如答其他,言之有理即可)(3)两首诗都写了闻笛,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第一首诗歌抒发了思念故园之情。第二首诗歌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言之有理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2)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3)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4)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魏徵谏太宗十思疏)(5)臣心一片磁针石, 。(文天祥渡扬子江)(6)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7)吾生也有涯, 。(庄子养生主)(8)子曰:“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答案:(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能克终者盖寡(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5)不指南方不肯休(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而知也无涯(8)不耻下问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 题。开荒第一天韩少功(1)手掌皮肤撕裂的那一刻,过去的一切都在裂痛中轰的一下闪回。我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垦荒,把钯头齿和锄头口磨钝了,磨短了,于是不但铁匠们叮叮当当忙个不停,大家也都抓住入睡前的一时半刻,在石阶上磨利各自的工具。(2)那是连钢铁都在迅速消溶的一段岁月,但皮肉比钢铁更经久耐用。钯头挖伤的,锄头扎伤的,茅草割伤的,石片划伤的,毒虫咬伤的每个人的腿上都有各种血痂,老伤叠上新伤。但衣着褴褛的青年早已习惯。我们的心身还可一分为二:夜色中挑担回家的时候,一边是大脑已经呼呼入睡,一边是身子还在自动前行,靠着脚趾碰触路边的青草,双脚能自动找回青草之间的路面,如同一具无魂的游尸。只有一不小心踩到水沟里去的时候,一声大叫,意识才会在水沟里猛醒。(3)有一天我早上起床,发现自己两腿全是泥巴,不知道前个晚上是怎么入睡的,不知道蚊帐忘了放下,蚊群怎么就没有把自己咬醒。还有一天,我吃着吃着饭,突然发现面前的饭钵已经空了四个,可裤带以下的那个位置还是空空,两斤米不知填塞了哪个角落(4)我也差点忘记了自己对劳动的恐惧:从那以后,我不论到了哪里,最大的恶梦还是听到声尖锐的哨响,然后听到走道上的脚步声和低哑的吆喝:“一分队!钯头!箢箕!”这是我以前的队长哈佬吆喝开始劳动的声音。(5)三十多年过去了,哈佬应该已经年迈,甚至已经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闪回,声音宏亮震耳。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种声音不再有恐惧。就像太强的光亮曾经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够的黑暗,光明会重新让人怀念。当过去的强制与绝望逐渐消解,当我身边的幸福正在消退,对不起,劳动就成了一个火热的词,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唤醒我沉睡的肌肉。(6)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7)坦白地说:我看不起不劳动的人。一个脱离了体力劳动的人,会不会有一种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的心慌?会不会在物产供养链条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会不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和游离者?连海德格尔也承认:“静观”只能产生较为可疑的知识,“操劳”才是了解事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进入存在之谜这几乎是一种劳动者的哲学。我在暗示一书里还提到过“体会”、“体验”、“体察”、“体认”等中国词语。它们都意指认知,但无一不强调“体”的重要,无一不暗示四“体”之劳在求知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来的流行理论,总是把劳力者权当失败者和卑贱者的别号,一再翻版着劳心者们的一类自夸。(8)一位科学院院士,带着两个博士生,在投影机前曾以一只光盘为例,说光盘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录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们先生们,这就是一般劳动和知识劳动的价值区别,就是知识经济的意义呵。(9)我听出了他的言下之义:他的身价应比一个劳工昂贵百倍乃至千万倍。(10)问题不在于知识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我差一点要冲着掌声质问。我当时没有提问,是被热烈的掌声惊呆了:我没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为能赚来99的时代中坚。(11)一个科学幻想作品曾经预言:将来的人类都形如章鱼,一个过分发达的大脑以外,无用的肢体将退化成一些细弱的游须,只要能按按键盘就行。我暂不怀疑键盘能否直接生产出粮食和衣服,但章鱼的形象至少让我鄙薄,一台形似章鱼的多管吸血机器更让我厌恶。这种念头使我立即买来了锄头和钯头。买来了草帽和胶鞋,选定了一块寂静荒坡,向想象中的满地庄稼走过去。阳光如此温暖,土地如此洁净,一口潮湿清洌的空气足以洗净我体内的每一颗细胞。从这一天起,我要劳动在从地图上看不见的这一个山谷里。我们要恢复手足的强壮和灵巧,恢复手心中的茧皮和面颊上的盐粉,恢复自己大口喘气浑身酸痛以及在阳光下目光迷离的能力。我们要亲手创造出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链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们的生活,收回自己这一辈子该出力时就出力的权利。这决不意味着我蔑视智能,恰恰相反这正是我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选自山川入梦,有删改)15.作者写三十多年前垦荒时对劳动满含“恐惧”,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4分)答案:欲扬先抑,(2分)为下文写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作铺垫。(2分)16第六段“坦白地说:我怀念劳动”,作者为什么现在要“怀念劳动”? (4分)答案:心态发生改变。时代变迁,虽然再也没有强制和绝望,但幸福感渐失,只有劳动才能唤醒身心;(2分)认知水平提高。一个不劳动的人就失去了根,就会枯萎,就会成为生命实践的局外人。(2分)17.文中说“而在于1:99的比价之说是出于何种心机”,依据原文,指出作这种“比价”的人的“心机”是什么? (6分)答案:因为劳心者的劳动比劳力者的劳动更有价值,所以劳心者就一定比劳力者高贵(或:劳力者就是失败者和卑贱者,劳心者才是高贵者和成功者)(6分,分句前后各3分)18.文末作者描写了自己“充分运用智能后的开心一刻”,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开心”的?试作简要赏析。 (6分)答案:运用景物描写,通过阳光、土地、空气的景物渲染,来表现作者对劳动由衷的喜悦之情。运用排比手法,通过三个“恢复”的句子,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回归劳动的迫切心情。运用想象,通过想象劳动的场景,体验劳动带来的开心和快乐。(任答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如答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我看文化热王小波我们已经有了好几次文化热:第一次好像是在八五年,我正在海外留学,有朋友告诉我说,国内正在热着。到八八年我回国时,又赶上了第二次热。这两年又来了一次文化批评热,又名“人文精神的讨论”。看来文化热这种现象,和流行性感冒有某种近似之处。前两次热还有点正经,起码介绍了些国外社会科学的成果,最近这次很不行,主要是在发些牢骚:说社会对人文知识分子的态度不端正,知识分子自己也不端正;夫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向君子看齐可能还说了些别的。但我以为,以上所述,就是文化批评热中多数议论的要点。在文化批评热里王朔被人臭骂,正如水浒传里郓城县都头插翅虎雷横在勾栏里遭人奚落:你这厮若识得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文化就是这种子弟门庭,决不容痞子插足。如此看来,文化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还有点党同伐异的意思;但我不愿把别人想得太坏,所以就说,这次热的文化,乃是一种操守,要求大家洁身自好,不要受物欲的玷污。我们文化人就如唐僧,俗世的物欲就如一个母蝎子精,我们可不要受她的勾引像这样热下去,我就要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我知道一种文化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书籍、艺术品等等)传诸后世或向周围传播。根据这种观点,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现在正热着的观点却说,文化是种操守,是端正的态度,属伦理学范畴。我也不便说哪种观点更对。但就现在人们呼吁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倒知道一个例子:文艺复兴。这虽是个历史时期,但现在还看得见、摸得着。为此我们可以前往佛罗伦萨,那里满街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财务培训课件
- 亲爱的祖国课件
- 研发工程部门工作总结
- 《诗经·蒹葭》课件
- 公司组织安全生产月培训课件
- 手机银行技术方案V3.1(商行)
- 2025年《健康素养66条》知识竞赛全部题目及答案
- 《论教养》课件教学课件
- 亮化安全事故培训课件
- 事物普遍性课件
- 防台风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车用氢气传感器》
- 颈椎病治疗指南
- 普通饮片车间共线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 物业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培训
- 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阶级段性练习语文试题
- GB/T 8492-2024一般用途耐热钢及合金铸件
- 读懂诗家语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 EPC模式承包人建议书与承包人实施方案
- 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 2023年陕西省直和西安市接收军转干部划分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