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1.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为血浆的等渗溶液。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一段时间内会发生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降低b. 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c. 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降低d. 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的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给健康人静脉滴注100ml的10%葡萄糖溶液后,会导致血浆中葡萄糖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使胰岛素分泌量会增加,以降低血糖,故a项错误,b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使血浆中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升高,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c项错误;静脉滴注葡萄糖与葡萄糖分解产生乳酸过程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水平衡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识记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和胰岛素的生理功能等相关知识。分析题意可知: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会立即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从而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通过下丘脑调节水平衡,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同时注射葡萄糖后也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将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以降低血糖浓度。据此答题。2.下列生理过程可发生在人体血浆中的是a.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b. 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c. 乳酸与nahco3的反应d.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h2co3与nahco3构成的缓冲对存在于内环境中,可以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详解】糖原合成与分解、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均发生于细胞内,人体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可以与nahco3反应,这样不会使血浆的ph发生明显降低。故选c。【点睛】内环境发生与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归类类别过程举例发生的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不发生的细胞呼吸、细胞内蛋白质、神经递质、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中物质的消化3.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b. dna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c. 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d. 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答案】d【解析】图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其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 a项正确;dna解旋酶用于dna复制,存在于细胞内,b项正确;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激素可存在于c组织液中,c项正确;血浆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等,但糖元不会存在血浆中,d项错误。4.由于胎儿要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a. 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b. 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c. 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d. 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a正确;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逸出至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而导致组织水肿,b正确;蛋白尿即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组织中代谢废物的累积,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把血浆中的水分吸了过来导致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无关,d错误。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范围内b.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c.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a正确。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紊乱,但不一定是加快,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实现需要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等系统和皮肤器官的共同参与,c正确。目前普遍认为调节内环境稳态的主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d正确。6.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b. 有人到了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是因为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c. 发烧时食欲下降是因为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d.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b【解析】剧烈运动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因为血液中有缓冲能力的物质,ph不会下降很多多,a正确。人体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只有超过一定限度后才会发生改变,b错误。发烧时食欲下降因为体内温度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造成的,c正确。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缺乏vd,d正确。【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2)几种失调情况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7.下图中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中传导或神经元间传递的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树突释放,作用于轴突末梢,a错误;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其特点是双向、速度快,b错误;c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d错误。8.图示为神经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膜电位的变化可导致结构的定向移动和的释放b. 物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c. 结构的开启可使物质进入细胞内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d. 图中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答案】c【解析】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甲(突触前膜)引起甲膜电位发生变化时,可导致结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并向突触前膜方向移动,并且释放(神经递质),故a项正确;突触间隙内充满组织液,物质(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扩散,离不开组织液的运输作用,b项正确;结构是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能与物质(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从而引起乙细胞的兴奋或抑制,物质不能进入突触后神经元,故c项错误;图中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和信息交流等功能,d项正确。9.下图表示人的反射弧模式图,表示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箭头表示受到刺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既可以引起的活动,也可以导致a处的兴奋b. 结构是指神经末梢c. 兴奋在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d. 人体的反射弧至少由3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答案】c【解析】根据该反射弧模式图提示的信息可得,为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神经中枢,为传出神经,为效应器,效应器可以是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b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则刺激可以引起的活动,但无法导致a处的兴奋,a错误;兴奋在上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同箭头方向一致,c正确;反射弧一般至少有三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但是膝跳反射中包含两个神经元: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d错误;故本题的答案为c。10.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敲击肌梭,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b. 敲击肌梭,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c. 刺激2引起伸肌收缩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且需消耗能量【答案】b【解析】敲击肌梭,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项正确;敲击肌梭,c处对下一神经元产生抑制,在3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b项错误;刺激2引起伸肌收缩,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正确;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且需消耗能量,d项正确。【点睛】易错点:错认为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都是双向传导的。需要注意,正常反射活动的兴奋只能在感受器产生,并向后传导,也就是单向传递。只有实验状态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神经冲动才进行双向传导。11.如图为神经与肌肉的连接示意图,f所在的神经肌肉接头,其结构和功能与突触类似。g的神经纤维搭在肌肉上,e表示感受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刺激肌肉后,电流表的指针将偏转2次,d点处可检测到电位变化b. 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c. 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c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d. 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答案】a【解析】f与肌肉部位构成了突触结构,在突触结构处兴奋传导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具有单向性,因此d点处不可检测到电位变化,a错误;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因此刺激d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b正确;若b为抑制性神经元,刺激a点,会传导到神经元b,神经元b会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c产生兴奋,即神经元膜外为正电位,c正确;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液属于组织液,即此处神经递质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12. 下图a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b表示膜内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丁区域的膜电位是na外流形成的b. 甲区或丙区一定是刚恢复为静息状态c. 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变小d. 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过程【答案】c【解析】丁区域处于静息状态,此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导致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内即“外正内负”,a项错误;甲区与丙区都处于“外正内负”状态,因此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b项错误;将图a神经纤维置于低na环境中,则动作电位将变小,c项错误;若图a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表示动作电位,可能处于过程,d项正确。【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名师点睛】本题以实验装置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掌握情况。熟记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是准确解答本题的前提。13.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以及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系b. 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h区和s区c. 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d.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答案】a【解析】人的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大脑皮层v区和w区,b错误;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但是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的是下丘脑,c错误;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由于语言功能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因此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错误。1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b.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c. 激素只能运输到靶器官和靶细胞d. 一种激素可能作用于不同部位【答案】c【解析】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a正确;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故机体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b正确;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一种激素可能作用于不同部位,如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15.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起拮抗作用b. 血糖平衡的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c. 甲状腺激素促进糖的氧化,因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d. 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血糖平衡可由下丘脑通过神经直接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也可由血糖浓度变化直接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详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相反,二者之间为拮抗作用,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血糖调节是在神经、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b正确;c、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不能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c错误;d、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及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升高,d正确。故选c。16.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a. 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肥胖b. 虽然消耗的食物少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肥胖c. 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凉,但消瘦d. 虽然消耗大量食物而且体表比健康人的暖,但消瘦【答案】d【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有两个去向,其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少部分形成atp。【详解】丙酮酸大量分解时,可释放大量能量,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中的解偶联作用,即虽有丙酮酸大量分解但无atp形成,此时能量均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因此甲状腺活动过强的人有机物分解旺盛,虽然消耗大量食物但身体消瘦,体表比健康人的暖。故选d。17.英国冒险家贝尔格里尔斯(bear grylls)主持写实电视节目荒野求生,模拟探险家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为脱离险境,设法寻找回到文明社会的路径,在前进的道路上他沿绳滑落深谷、甚至徒手攀爬峭壁等,下列有关人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b. 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抗利尿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增多,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增多c. 人体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通过导管输送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d. 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答案】c【解析】人在恐惧紧张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素增多,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a项正确;人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不休息,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体内水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持血糖稳定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多,为维持渗透压的稳态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人长时间不休息,细胞代谢加快,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增多,b项正确;人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c项错误;人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d项正确。18.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c.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b【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项正确。19.如图表示甲状腺与垂体之间的一种调控关系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垂体细胞靠受体接受其刺激b. 激素a 定能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 激素b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其靶器官就是甲状腺d. 垂体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能支配多种内分泌腺的活动【答案】b【解析】激素a表示甲状腺激素(蛋白质类激素),垂体细胞靠细胞膜表面的受体接受其刺激,a项正确;激素a 对垂体的作用为反馈调节,不定是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也可能是抑制分泌激素b,b项错误;激素b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其靶器官就是甲状腺,c项正确;垂体是人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内分泌腺,能支配多种内分泌腺的活动,d项正确。20.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表示物质,促进或抑制的产生,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可表示胰高血糖素,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b. 若该器官为下丘脑,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 若该器官为胰腺,则可能是促胰液素,可能是胰液d. 若该器官为性腺,则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表示性激素【答案】b【解析】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用于氧化分解供能,a错误;根据反馈调节可知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可以抑制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产生,b正确;促胰液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上皮细胞产生的,作用于胰腺的外分泌部,促进分泌胰液,但胰液分泌在消化道而不是血管,c错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在垂体,不在性腺,d错误。21.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和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激素可作用于多种器官b. 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c. 幼年时激素和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d. 血液中激素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可知,c是下丘脑,a是垂体,b是甲状腺,故b正确;是甲状腺激素,能作用于全身各处,故a正确;幼年时,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量过少,会导致侏儒症,故c正确;当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量增多,故d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2.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与人相同,如图所示为恒温动物每小时内每克体重消耗氧气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没有热量的散出b. 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多c. 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体液调节d. 恒温动物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 时相同【答案】d【解析】处于35环境温度下时,机体有少量热量的散出,a错误;0与20环境温度相比,0时毛细血管血流量较少,以减少散热,b错误;处于0环境温度恒温动物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c错误;恒温动物体温恒定,所以在10环境温度下体内酶活性与30时相同,d正确。【考点定位】体温平衡的调节。【名师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对曲线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23.如图为大鼠皮肤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温度感受器的冲动频率,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在43时,温觉感受器冲动频率最高b. 温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敏感c. 冷觉感受器在010左右时敏感性最强d. 温觉感受器敏感的温度范围比冷觉感受器要小【答案】c【解析】从图示看出,43时,温觉感受器发送冲动频率最高,a正确;从图示中两曲线上升的速率看出,温觉感受器对皮肤温度变化速率更快,因而跟敏感,b正确;图示中冷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温度感受发放冲动频率的最大值是28度左右,而冷觉感受器在0-10左右时敏感性很低,c错误;从图示看出冷觉感受器敏感的温度范围比温觉感受器要大,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曲线图中冷觉感受器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温度感受发放冲动频率的最大值分析c选项。24.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合成部位及作用结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信息分子a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长时间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b.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b将增加,信息分子a的作用范围较信息分子b 的作用范围大c. 信息分子d也可以作用于分泌信息分子c的内分泌腺d. 信息分子e与b淋巴细胞结合立即分离,但可以长时间存在并反复使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解和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疫调节途径可判断,信息分子a应为神经递质,b为抗利尿激素,c为促甲状腺激素,d为甲状腺激素,e为淋巴因子。【详解】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分解,a错误;b、神经递质只能作用于对应的突触后膜,作用范围较窄,b错误;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做为信息分子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c正确;d、淋巴因子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d错误。故选c。【点睛】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5.图为人体某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b. 若该图表示某健康人血浆中ph的变化,则ph的变化范围在ph=7上下波动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d.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曲线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明确体温调节、血糖调节途径和内环境正常的理化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ab段皮肤血流量增加,说明处于较高温度的环境中,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应减少,a错误;b、健康人血浆ph的变化范围在7.357.45之间,b错误;c、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d、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ab段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维持血糖平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6.回答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问题(1)如图为人体内肝细胞及其内环境示意图,abcd表示不同的体液图中箭头表示内环境中各种物质的移动方向,其中箭头指向有科学性错误的是_。a b c d(2)如表为人体内几种体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na+k+ca+mg+clhco3hpo42/h2po蛋白质甲1425.02.51.5103.324215.0乙1474.01.251.0114.0272.31.0丙101402.510.3525122947如图中c与表4中_(甲/乙/丙)物质组成与含量相同,判断的依据是c中_(多选)。ak+ 比b少 bna+ 比a多 c蛋白质含量比b高 d蛋白质含量比a高(3)人体中细胞外液的酸碱度通常接近中性,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细胞外液酸碱度稳定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物质是_。(4)如图中可按箭头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按箭头方向移动的物质有_。糖原 呼吸酶 co2 尿素 o2葡萄糖【答案】 (1). d (2). 甲 (3). bc (4). hco3 (5). (6). 【解析】【分析】图中a处于细胞内,为细胞内液,b位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液,c所处管道没有盲端,为毛细血管,c为血浆,d所处管道有盲端,为毛细淋巴管,d为淋巴。表中甲、乙含有较多的钠离子,应为细胞外液,甲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应为血浆,丙为细胞内液。【详解】(1)组织液与淋巴之间只能进行单向物质交换,即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图中箭头错误。选d。(2)表4中甲的na+ 比a细胞内液多,蛋白质含量比b组织液高,则甲应为血浆,含有较多的血浆蛋白,与图中c血浆的物质组成与含量相同。(3)据表中数据可知,细胞外液中hco3含量远比hpo42/h2po高,所以对细胞外液酸碱度稳定起调节作用的主要物质是hco3。(4)箭头表示细胞内物质进入组织液,在血糖浓度较低时肝细胞内的葡萄糖、细胞内的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均可以进入细胞;箭头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细胞需要的物质如o2、葡萄糖可进入细胞。糖原、呼吸酶在细胞内合成,不能出细胞。【点睛】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类别物质举例存在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不存在的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细胞膜上载体、受体消化道中的消化酶不被吸收的麦芽糖、纤维素27. 研究者发现,当水流喷射到海兔(螺类的一种)的喷水管皮肤时会引起鳃肌收缩,导致喷水管和鳃收缩,称为缩鳃反射。当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越来越小,即产生习惯化。对已产生习惯化的海兔,用短暂电流刺激其头部皮肤(对海兔为伤害性刺激),再用水流刺激喷水管,结果产生的缩腮反射比只用水流刺激喷水管强烈,即产生去习惯化。相关结构及发生机制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1)图示中参与缩腮反射的神经元至少有_个。(2)为研究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的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连续电刺激部位测量指标及现象喷水管皮肤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电位变化持续产生持续产生?运动神经元电位变化逐渐减弱逐渐减弱持续产生肌肉收缩程度逐渐减弱逐渐减弱一直正常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变化是。表中“?”处应填写_,原因是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_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3)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去习惯化形成的原因是:当伤害刺激作用于头部皮肤时,神经元l29兴奋并释放_,再受到喷水刺激后,引起感觉神经元在兴奋时其轴突末稍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_(能/不能)产生缩鳃反射,理由是_。(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_。【答案】(1)2(2)负电位正电位 不产生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3)5-ht 不能 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4)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解析】试题分析:(1)图中的发射弧至少要有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突触结构也可以看出来,两个神经元才能形成突触。(2)动作电位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反射沿反射弧单向传导,即在突触处单向传导,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表中“?”处应填写不产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海兔重复受到温和喷水刺激产生习惯化是由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传递减弱或受阻。(3)据此判断,仅用短暂电流刺激海兔头部的皮肤不能产生缩鳃反射,理由是此刺激不能引起缩鳃反射的感觉神经元兴奋。(4)根据去习惯化形成机制,推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连续温和喷水刺激导致感觉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考点: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8.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图1中激素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_(填“甲”“乙”或“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_。(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模式(填“甲”“乙”或“丙”)调节的,当人体内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5)人在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使心跳和血液循环加快,以适应人体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在此过程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属于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6)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的缓冲作用减弱,可引起胃黏膜损伤。【答案】 (1). b、c (2). 丙 (3). 效应器 (4). 反馈调节 (5). 乙 (6). 细胞外液渗透压 (7). (特异性)受体 (8). 神经递质 (9). 酸性【解析】【分析】根据激素的分泌调节机制,可判断图1中a为促激素,b、c分别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d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图2中甲表示激素分级调节,乙表示下丘脑分泌激素,调节生命活动,丙表示神经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分泌。【详解】(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甲状腺素(b)和肾上腺素(c)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神经直接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如图2中的丙模式,此时胰岛b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效应器。(3)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中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负)反馈调节。(4)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由垂体释放的,属于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5)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由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属于神经递质。(6)hco3-溶液表现为碱性,可与酸性物质反应,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冷水刺激引起胃黏膜内的hco3-减少,从而对酸性物质的缓冲作用减弱,可引起胃黏膜损伤。【点睛】去甲肾上腺素由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直接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因而不属于激素,而是属于神经递质。29.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研究发现该激素可以通过调节哺乳动物减少摄食量、促进产热来减轻体重。为了研究该激素的调节机制,科学家进行了系列实验:(1)实验一:给瘦素缺陷型小鼠注射适宜浓度的外源瘦素后,小鼠进食量减少。据此推测,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经_运输至靶器官(该靶器官为感受器),靶器官产生兴奋,经脊髓后由某神经传递至_,令其产生饱觉进而减少进食量。(2)实验二:给健康的饥饿小鼠注射外源瘦素后,小鼠产热增加。据此推测,此时小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_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3)实验三: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b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基因缺陷所致,a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组别处理措施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1正常小鼠与a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2正常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3a小鼠与b小鼠连体共生a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鼠的血液循环贯通。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b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_,a小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_。为排除手术损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_的对照实验。【答案】 (1). 体液 (2). 大脑皮层 (3). 毛细血管舒张 (4). 散热 (5). 下丘脑 (6). 低 (7). 瘦素受体异常 (8). 正常小鼠和正常小鼠连体共生【解析】【分析】大脑皮层是机体的感觉中枢和运动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运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的代谢,发挥相应的作用。【详解】(1)给瘦素缺陷型小鼠注射适宜浓度的外源瘦素后,外源瘦素经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结果导致小鼠进食量减少。据此推测,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也是经体液运输至靶器官(该靶器官为感受器),饱觉的产生应在大脑皮层。(2)汗腺分泌增强的同时会伴随皮肤血管的舒张,以加快散热。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3)b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基因缺陷所致,连体前b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低,据实验结果推测,a小鼠体内瘦素含量可能正常或偏高,但瘦素受体异常,导致瘦素不能发挥作用。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正常小鼠和正常小鼠连体共生的对照实验,可排除手术损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该实验中实验结果与瘦素无关,纯粹由手术损伤引起,可与其他各组实验对比分析瘦素的作用。【点睛】根据“前言后语”分析答案:题空的“前言后语”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涟水县事业单位招聘人员4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大学课件园教学课件
- 邯郸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呼吸治疗仪器维护与质控考核
- 2025湖北恩施州巴东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沧州市中医院疑难编码案例考核
- 2025黑龙江绥化市青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选调5名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年度综合能力评估
- 2025呼伦贝尔莫旗消防救援大队招聘消防文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儿童医院职业病与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指导考核
- 大学电势课件
- 国务院便民服务管理办法
- 甘肃省医疗建设管理办法
- 胸痛的护理教学课件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题库(+答案解析)
- DIEP乳房重建术后的护理指南
- 中信财务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硅烷气体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市场分析预测报告
- 2025贵阳银行笔试题库及答案
- GB/T 17643-2025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
- 艺术漆涂料施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