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语言分析.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语言分析.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语言分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设计思路本案例设计旗帜鲜明地挑战传统说明文教学,试图引导学生从说明文学习中进行人文思考、科学思考、理趣思考,真正做到读写结合。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盲点,在易教易学或不教也懂的思想指导下,其不受师生重视的现状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一般而论,说明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五个误区:一是重记叙轻说明的误区;二是重阅读轻写作或不写作的误区;三是重说明方法之类的肢解式机械传授,不重内在原理系统理解的误区;四是重表象分析,轻内在理趣发掘的误区;五是重课内阅读,轻课外积累的误区。而现实生活中的情形是怎样的呢?一方面是产品说明、广告说明、科普说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一方面是这些说明粗制滥造文理不通;一方面是现实的需求,一方面是表达的苍白,两者的矛盾应在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寻找最终解决的办法。语文新课程理念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语文与生活的结合。细化到说明文教学,这种结合既要表现在学生对说明文的审美取向上,又要表现在具有较强的实际写作能力上,从而达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完美统一。第四册多数课文为说明文,因此引导学生明确说明文与生活和科技发展的密切关系,端正态度,学会欣赏说明文并运用说明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理应成为重点。人教社2001年版初二语文第一单元有五篇课文,写事物的有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蜘蛛,写事理的有日本平家蟹、万紫千红的花。本单元阅读课教学时,我运用发现法指导学生思考,遵循一个这样的思路:首先解决为什么要写说明文的问题为了向读者科学地解说事物或事理,使人形成清楚而明晰的印象;然后解决怎样使人形成清楚而明晰的印象的问题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选用合适的顺序,使用恰当的方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这样的思考就不是站在阅读的基点上去肢解课文,而是对写作者运用智慧的一种探讨,实际上是一种思考上的读写结合。一单元课文学完后,我启发学生发现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理趣。而不是先把附录中说明文的阅读拿来讲授,这个由实践到理论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轻视倦怠情绪。以上是本案例的思想基础,故展开较多。本案例的重点在于写。想达到以下几个目的:认识写说明文是生活的需要;体会一下看似容易的说明文容不容易写。检验学习一个单元后的知识迁移情况;学习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恰当使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学习准确的运用语言;写一篇关于文化园的桥的说明文;讲评反馈。教学重点:(1)现场观察记录;(2)现场讨论指导,进行特点、顺序、方法的思考;(3)写作。教学难点分析:文化园有八座桥,桥的总体特征和各桥的具体特征的把握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可用分类法和比较法引导思考。学生要在阅读中指出说明顺序和方法等并不难,但要运用到写作中去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顺序安排,学生有可能简单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移一座桥一座桥写下去,看似清楚,其实有可能只是流水帐而已。如说明方法的运用,可能出现很少使用说明方法的情形或使用单一的情形。这些难点都应在现场观察中进行引导,并寻求解决办法。教学总体时间安排:5课时。预备课时1节,形成对说明文知识的系统认识,既是阅读课的总结,又是写作课的理论指导。现场观察及指导2节,因为有八座桥要观察,还要现场指导,信息容量大,此环节耗时多,但可以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写作1课时,直接检验阅读理解和观察消化的效果。讲评1课时,旨在形成反思。教法思考:先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层面上学习别人如何写,然后从写作实践的层面上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写,再从写作得失的分析中认识说明文的理趣,以求指导后面单元的说明文读写。这样从阅读到写作,从写作到阅读,再从阅读到写作,从写作到阅读,就可以形成递进式的循环整合,达到说明文教学的本真要求。(二)教学过程例1:引导发现文化园的桥的特征。(1)阅读引路: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总特点是什么?这个总特点是怎么得出的?明确:总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个总特点是从古往今来大大小小无数座石拱桥上得到的。如旅人桥建成于公元282年,其历史还不悠久吗?赵州桥使用了1300多年还保持原来的雄姿,还不坚固吗?卢沟桥备受推崇,不与它的形式优美有关吗?抽象的概括的特点总是从具体的事物上表现出来的。(2)实桥观察:其一,五拱石桥;其二,湖南文体频道台标形平桥。引导发现具体特点。讨论后明确:五拱石桥中拱高而大,两旁渐次变小,桥栏精心雕有唐宋八大家人物及简介,显得古朴而有文化内蕴。平桥呈汉字的撇折状,像湖南文体频道台标,又像书名号的左边号,桥面桥柱均用大理石制成,显得高贵而富于现代气息。(3)归结概括:文化园的八座桥的总特点是什么?展开提问:文化园中的桥与其它地方的桥作用上有什么不同?建筑布局有什么不同?设计匠心有何不同?明确:文化园的桥是用于观赏和休闲的园林桥,力图将古今各种建筑和风格表现出来,并表现出文化味来。所以总特点可以概括为:形式多样、小巧美观、文化味浓。其中文化味与园中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三大建筑相得益彰,显示了设计者的匠心。例2:引导学生明白使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是写作的现实需要。(1)八座桥摆在我们面前,到底要怎样安排顺序解说才会清楚呢?走到哪写到哪好不好?讨论明确:可用的顺序a.按行踪一座桥一座桥写;b.按桥在园中所处的方位写;c.从大写到小;d.由分列到总写;e.由总到分再到总。按行踪一座一座写看似有条理,实际上容易犯庞杂拖沓的错误。把握这种顺序的难度较大。而且写作者应该明白,向人解说的是怎样的桥,不是自己先后看到了哪些桥,这就是说明不同于记叙之处。实际上观察者“我完全可以从文中隐退。(2)怎样解说才能使人印象深刻呢?讨论明确:a.学会用数据说话。如桥高、桥长、桥宽及陈设多少等,可以让人获得准确印象。b.学会用比方摹写特征。如一座桥折了两折,像闪电的样子,不妨叫闪电桥。打比方可化呆板为形象。c.学会用作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点。如同是拱桥,几座桥拱数、拱度、拱形不同,放在一起比较能让人一目了然。d.学会用分类别的方式理清思路。如八座桥虽然形态不一样,材质不一样,但使用的材料都不外乎水泥石块和木头,形态也大致可分为平桥和拱桥。分类就好像让桥排队,可改变桥在我们思维中的无序状态,从而变得条理分明起来。当然,学过的觉得该用的其它方法都可以用。例3:在讲评中穿透说明文的理趣思考,结合学生优中差文分析。(1)关于一座桥的数据笑话:6米宽的桥被随意写成了23米宽。证明我们缺乏基本的生活估测常识,缺乏严谨的科学的精神。原来读来简单的数据是具有客观理性的。(2)一味实录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一学生在进入文化园后就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写作,走到哪写到哪,而且是下笔如飞,只怕有所疏漏。最后他将记录的抄在作文本上,整整12页,洋洋几千字,结果却劳而无功。原来,写说明文时,观察和拥有材料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理清思路,明白原理,把握重点,热情加上理智才会产生好的说明文。再想想,写八座桥难,叶圣陶写苏州园林面对的是一百多座园林,其理性思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3)优文赏读。一学生按总分总的结构写桥,特征鲜明,重点突出,方法运用自如,既师法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感悟,写得情趣盎然,受到普遍好评。(三)教学反思说明文读写整合是个难点,本单元整合教学费时虽然较多,但还是有较好的收获,并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收获:(1)通过读写实践,学生理解和巩固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2)改变了只读不写的教学状况,让学生明白了说明文写作的科学意义和生活意义;(3)学生得到了怎样理清思路,怎样通俗地表达,怎样准确地运用语言等方面的理趣熏陶,开阔了视野。(4)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习作,提高了学生的兴趣。(5)为第二单元读写整合打下了基础。启示:(1)说明文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不应该被教学忽视;(2)说明文读写整合应该从生活中寻找出路,不要纸上谈兵或为写作而写作;(3)改变说明文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