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国家领土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1页
第七章 国家领土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2页
第七章 国家领土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3页
第七章 国家领土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4页
第七章 国家领土PPT幻灯片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国家领土 1 第一节概述 国家领土 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的特定部分 领土是一国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 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领土的构成 立体构成 领陆 领水 领陆和领水的底土 领空 2 领土的构成 领陆 国家疆界内的陆地 国家领土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领水和领空存在的基础 领水 包括内水和领海狭义的内水仅指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 广义的内水还包括一国境内的河流 湖泊 运河 港口 内陆海等内陆水 领陆及领水的底土 领陆和领水的地下层 地下层的深度没有统一规定 大多主张以现代科学技术能达到的深度为准 领空 领空高度尚无定论 3 领土的构成 毗连区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国家可以行使一定范围的管辖权 但并不构成国家领土 虚拟领土 在国外的大使馆 领事馆 在公海或外国领土上的飞机 军舰及其他公用船舶 也并不能构成国家领土 4 国家的领土主权 领土管辖权 属地管辖权 属地优越权受到条约或习惯法规则限制的除外 领土所有权 联合国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规定 每个国家对其全部财富 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享有充分的永久主权 包括拥有权 使用权和处置权在内 领土主权不容侵犯 5 对领土主权的限制 一般性限制 来自一般国际法的限制特殊性限制 1 共管 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特定领土共同行使主权 2 租借3 国际地役 一国依据条约使本国部分领土为他国的利益服务 条件 主体双方只能是国家 限于国家部分或全部领土 大陆架 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不能成为国际地役的客体 4 势力范围 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 不一定以取得领土或建立殖民地为目的 6 第二节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传统国际法上领土取得与变更的方式1 先占 主体是国家 客体须是无主地 明确表示占领的意图 应实现有效占领 2 时效 指原先不正当或非法地占有他国领土 经过相当长期 安稳的占有 从而取得领土的方式 在现代国际法中不再是一种合法的方式 3 添附 指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作用形成新的土地 使国家领土得到扩大或增加 自然添附如涨滩 三角洲等 人为添附如围海造田等 但一国的近海设施和人工岛屿 以及一国在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和公海上建造的人工岛屿 设施不构成领土的添附 7 第二节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割让 根据条约将部分领土主权转移给另一国 有偿的 无偿的 强制性的 非强制性的 强制性割让通常是战争或战争威胁的结果 征服 以武力兼并他国的全部或部分领土 有效征服的条件 有征服之意并宣告之 战败国放弃抵抗 征服与割让的不同 征服并不缔结条约 只是在战时或战后宣布对所占领土予以兼并 如果战后订有条约 则变成强制性割让 征服须有兼并行为 否则只能属于战时占领 8 第二节领土的取得与变更 现代领土取得和变更的新方式1 民族自决 主要发生在殖民地独立的场合 方式多样 政治斗争 公民投票 武装斗争等 2 全民公决 公民投票 指领土主权有争议地区的居民自主投票确定领土归属的方式 在殖民地或托管领土取得独立的场合往往进行公民投票 也可能在领土状态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 条件 有合法和正当的理由 要有相关国家的同意 没有外国的干涉 威胁或操纵 应由联合国监督投票 3 其他方式 恢复行使领土主权 交换土地 放弃土地等 9 钓鱼岛 10 11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明初1373年前后 我国渔民发现了钓鱼岛并对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明永乐年间 1403 1424年 出版的 顺风相送 一书有关于钓鱼岛的记载 明代以来各种各样的中国地图和文献都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标注在中国版图内 12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筹海图编 胡宗宪 郑若曾 1562年 将钓鱼岛等岛屿编入 沿海山沙图 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防区 此为中国有效管辖的最早记载之一 武备志 茅元仪 1621年 武备秘书 施永图 明末 承袭 筹海图编 将钓鱼岛列入海军巡检防御范围 表明明朝对之连续无间断地管辖 1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台海使槎录 黄叔璥 1736年 其记载说明钓鱼岛在行政上早已属于台湾管辖 重修台湾府志 范咸 1747年 记载了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台湾海防区域内 14 皇朝中外一统舆图 邹世诒等 1863年 清楚地标出钓鱼台 黄尾屿 赤尾屿归中国版图 重纂福建通志 陈寿祺等 1871 将钓鱼岛等岛屿列为台湾宜兰县海防要冲 15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1783年和1785年日本出版的地图上 钓鱼岛属于中国 1876年日本陆军参谋局绘制的 大日本全图 也显示钓鱼岛属于中国 1893年慈禧太后颁诏将钓鱼岛等三个岛屿赏赐给盛宣怀 16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1895年1月 甲午战争中日本乘胜决定在钓鱼岛上建立航标 并将该岛编入日本领土 马关条约 割让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澎湖列岛 17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1943年中美英 开罗宣言 三国之宗旨 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 及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 如东北四省 台湾 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在使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 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8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1945年7月28日 波茨坦公告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 北海道 九州 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19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1947年联合国 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 把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给美国托管 1951年9月8日 以美 英 法等48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 对日和平条约 旧金山和约 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 权利根据及要求 20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归属问题 1971年美 日签订 归还冲绳协定 将钓鱼岛连同琉球群岛的 施政权 交给了日本 1972年中日建交至1978年签订 中日友好条约 过程中 双方协议搁置争议 之后一直由日本实际控制 21 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 12世纪琉球群岛出现南山 中山 北山三国 1372年三国开始向明政府朝贡 从此成为中国的藩属 1416 1429年 形成统一的琉球王国 此后每一代国王都由中央政府册封任命 采用中国年号 1871年日本大举入侵琉球国 1875年迫使琉球国王停止向清政府朝贡 22 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 1879年日本把琉球一分为二 北为日本领土 改为 冲绳县 南为先岛群岛 为大清领土 清政府虽草签 但最终拒绝接受该协议 但日本继续占领琉球群岛 直至二战战败 1947年联合国 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 把琉球群岛和钓鱼岛交给美国 托管 1970年美日 归还冲绳协定 把琉球及钓鱼岛的 施政权 转给日本 23 南海争端及其解决途径 24 南海争端的基本情况 南海共包括230多个岛 礁 沙 滩 主要分为东沙 中沙 西沙 南沙四个岛礁群 实际控制 东沙 中国台湾控制西沙 中国大陆控制中沙 菲律宾控制南沙 各国分别控制中国大陆控制岛礁7个 台湾2个 越南29个 菲律宾8个 马来西亚5个 文莱2个 印尼1个 25 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的历史 远在秦汉时 我国人民就已经发现了南海诸岛 公元800年以后的唐 宋 元 中国人就命名了南海诸岛 之后历代航海图上都有南海诸岛的明显标志 明初 海南设立统一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琼州府 隶属广东 南海诸岛划归琼州府领属的万州管辖 并明确区分为 南澳气 七洲洋 万里长沙 万里石塘 等四大岛群 即今的东沙 西沙 中沙 南沙群岛 26 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的历史 清朝后期 东沙群岛归属惠州管辖 西沙群岛 南沙群岛 中沙群岛仍由海南的万州管辖 二战期间南海诸岛为日本所侵占 开罗宣言 和 波茨坦公告 明确规定日本应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 应理解为包括南海诸岛在内 27 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的历史 1946年中国政府派员赴南沙 西沙群岛接收 1947年 中国内政部对南海诸岛全部岛礁沙滩进行重新命名 九段线 U形线 牛舌线 28 争端的发生 海洋法公约规定 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经济生活的岛屿甚至岩礁 都可以拥有领海 毗连区 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60年代末到90年代 周边国家侵占了南海地区的不少岛屿 并提出各种理由支持其权利主张 而且还通过国内法或双边协议宣布或划分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争端的本质 首先是岛屿归属问题 其次才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29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第4条 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 包括海洋法公约 由直接有关的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 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 而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30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第5条 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 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 扩大化及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 包括不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上采取居住的行动 并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他们之间的分歧 各方同意 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 宣言 颁布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 31 解决南海争端路径的选择 解决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1 周边国家对一些岛屿实际控制 2 周边国家试图借美国来制衡中国 3 发展经济 提升综合国力仍是中国的中心任务 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4 海军实力尚且不够强大 双边谈判与多边谈判分散协议 还是一揽子协议国际司法和国际仲裁的可能性目前就 南海行为准则 开始谈判 32 南极的法律地位部分国家 如英 新 澳 挪 法 阿根廷 智利 对南极部分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 扇形要求 都是以南极点为终点 以经线和纬线为边界 呈大小不等的扇形 只有东经90度至东经150度间的扇形尚没有国家提出主权要求 第三节极地的法律地位 33 第三节极地的法律地位 南极的法律体系1 南极条约1955年12国召开第一次南极国际会议 同意暂时搁置领土要求 1958年12国签订 南极条约 主要内容 1 南极只能用于和平目的 禁止在南极从事任何带有军事性质的活动 2 冻结对南极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 在条约期间发生的一切行为和活动都不得构成主张 支持或否定对南极领土要求的基础 也不得创立在南极的任何主权权利 条约有效期内不得提出新的领土要求或扩大现有要求 34 第三节极地的法律地位 3 鼓励在科学考察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在各国考察队和考察站之间交换考察成果和科研人员 有关科研成果应公开 4 协商国定期 每年一次 举行南极协商会议 12个原始缔约国是协商会议的协商国 其他加入国 只有在南极具有 全年站 的国家才有资格成为协商国 其他非协商国没有表决权 5 缔约国有权指派观察员 观察员可在任何时间自由视察南极的一切地区 以促进条约宗旨并保证条约规定得到执行 35 第三节极地的法律地位 2 南极条约体系1964年 保护南极动植物议定措施 1972年 南极海豹保护公约 1980年 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公约 1988年 南极矿物资源活动管理公约 1991年 南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