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夜雨寄北》《论诗》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夜雨寄北》《论诗》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夜雨寄北》《论诗》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主备人:赵爱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2、过程与方法:诵读、体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学资源:本学期已有诗歌的赏析要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过程:集体备课 个性备课教学内容:夜雨寄北一、 知人论世先由学生介绍李商隐的相关资料,老师再做整理归纳:李商隐(813-858):字义山,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担任书记(相当于现在的秘书)之职。秋雨绵绵中的一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二、 整体感知1、 朗读诗歌2、 这首诗是一首什么诗?抒情诗,抒发了作者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之情。3、 写作上有何特色?情景交融三、夜雨诗情哪句诗打动了你的心?说说你的理由。(一) 君问归期未有期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一个突兀而起的问与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确定而给人以失望。(二) 巴山夜雨涨秋池1. 在这一个秋天的夜晚,整个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绵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满。没完没了的雨声打着山间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动了离人的心弦,秋雨所带来的寒漠与凄清,更为浓重地渲染了愁思与离情,何况还有不能确定的归期!2. 巴山意味着遥远的异乡,季节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动归思和寂寞情怀的秋天。时间也是寂静黑暗的夜晚,独居他乡的诗人也特别容易感受到寂寞忧伤的氛围,雨也撩拨人的情绪。风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伤怀。3. “涨”非常富有神韵,是凭感觉而不是凭视觉。“雨涨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见的,表现在漫长的雨夜中,诗人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寂寞无聊的心境。 教学内容:论诗一、情境导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当时社会上流行“诗必称古”“厚古薄今”的观点。为了引导文学向前发展,创作具有自己时代特色的作品,作者写下了这首诗歌。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2、赵翼在本诗中表述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赵翼论诗提倡创新三、辨思赏析1、“至今已觉不新鲜”指什么?以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2、是不是在贬抑李杜?否;此诗旨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3、“风骚”一词如何理解?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4、诗中的名句是哪一句?江山带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四、 对比阅读戏为六绝句之二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杨王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