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doc_第1页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doc_第2页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doc_第3页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doc_第4页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一、预测预报工作及程序要求 1、收集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等原始资料,作为开展预测预报的基本工作内容。 2、施工现场出现地质构造时,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深入现场观测,编写临时地质预报并发放施工队组及相关管理人员。 3、认真参照水害预测预报,并纳入到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中,及时向职工学习贯彻,使生产作业人员了解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情况。 学习要有记录、签字。 4、相关施工队组在预测预报下发后要严格按水害预报执行,当工作面水文地质情况发生异常变化时,必须及时由工程师反馈现场情况。 5、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跟踪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现场情况变化较大时,及时跟踪补充预报。 6、及时收集编录原始地质资料,涌水资料,并分析总结规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预报的结果应能保证煤矿正常生产,不因预报错误造成工程事故。 7、积极与有关科研单位开展防治水科研工作,引进推广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预测预报手段,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及准确度。 8、水害预测预报必须在综合分析各种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要做到及时,准确,能够有效指导生产。 二、基本预测预报内容 1、采掘工作面(巷道)名称,现采掘位置,下月(季)计划采掘范围。 2、顶底板岩性,顶板裂隙发育程度。 3、地质构造情况。 4、对影响采掘的断层、陷落柱、冲刷带等地质构造要进行专门临时预报。 5、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处理意见。 三、断层预报预测内容断层位置、性质、产状、落差、影响范围、含水性、导水性、建议或处理意见。 四、水文预测预报内容充水因素分析预测积水范围、积水量;预测涌水范围及涌水量大小。 根据预测内容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处理意见。 五、奖惩及其它 1、施工单位未按照水害预测预报规定进行探放水工作的,对施工单位处罚2000元。 2、施工队在探放水或钻探地质构造过程中推诿扯皮不创造施工条件,延误工作的对责任单位处罚1000元。 3、建立学习贯彻签字记录,未贯彻学习地质水文预测预报,对责任人处罚100元。 4、对在水害预测预报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进行奖励。 六、此制度自下发之日开始执行。 马幺坡煤矿xx年5月6日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加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水害事故,加强水害监控,彻底治理水害隐患,确保安全生产,特编制此制度。 一、成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小组组长徐永忠副组长周学智程友明罗瑞军组员安全员瓦检员电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矿办公室,由毛启平任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安排及资料收集。 二、工作要求 1、每月下旬必须完成对全矿井的水害隐患排查。 排查地点全矿井地面、井下所有出水地点及排水设备、排水管路、水仓、水沟及雨季防洪设施等。 排查内容影响生产的水害,探放水方案及措施制定、实施过程、探放水结果、排水设备及排水管路完好情况,出水地点涌水情况,水仓容积及水沟畅通状况等。 2、防治水隐患排查可以与每月下旬质量工程验收工作同时进行,由治理小组组长根据矿井当期防治水重点工作进行分工安排排查项目和重点环节,每个地点排查一遍,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排查。 3、防治水隐患排查时,需按照防治水规定的检查内容和标准去逐项检查,检查完成后及时将现场检查原始资料报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负责进行归类汇总,并提出处理意见,经总工批复后,以书面形式下发有关施工队进行限期整改,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4、防治水隐患排查执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制,由于检查不认真出现影响防治水安全工作,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每月防治水隐患排查的工作安排和内业资料管理,对整个过程要建立完整的记录,要求内容齐全、规范(包括检查人员签字、人员分工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复查情况等做详细记录)。 6、各队必须高度重视防治水工作,要严格按照防治水设计方案要求做好日常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确保排水系统畅通、排水设施完好。 7、工程技术人员要超前做好水患的预测预报工作,对井下各出水点要定期进行水量观测,及时分析水患危害程度,对影响生产的区域要制定可靠方案,及时处理,确保防治水工作安全。 8、各施工队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重点防治水区域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及项目年度防治水计划。 对查出的隐患要严格按照防治水隐患排查要求,限期进行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落实的,给予相关负责人“三违”处罚。 9、小组成员要认真对待防治水隐患排查工作,确保矿井防治水工作安全、有效,无水害事故发生。 马幺坡煤矿xx年矿井防治水年度计划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及贵州省安监局发布的贵州省水害防治规定的规定,煤矿企业、矿井应当编制本单位的防治水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我矿编制了xx年矿井防治水计划。 一、xx年生产区域内的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采掘布置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矿井共布置三条井筒,采用并列抽出式通风系统,以一个采区一个走长壁炮采工作面达到15万t/a的设计能力。 2、区内煤层赋存及顶底板情况马幺坡煤矿矿区内可采煤层为产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的M 8、M 9、M 12、M14共计4层煤,其主要特征如下M8煤层俗称大沙煤。 上距龙潭组第四段低部泥质砂岩层约1725m,煤层稳定性好,结构较简单,厚0.902.00m,平均厚1.30m。 夹粘土岩矸石12层,厚0.150.45m,顶板为灰、深灰色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 M9煤层俗称大乌煤。 M8煤层之下815m,平均12m。 厚1.203.30m,平均厚2.0m,煤层稳定性好,结构较简单。 据已有井巷揭露煤层,在矿区中部有向南东沿倾向变薄的趋势。 煤层顶板为灰、深灰色厚层状凝灰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炭质粘土岩。 M12煤层上距M9煤层约30m左右。 厚0.61.27m,平均厚1.0m,煤层稳定性一般,结构简单。 顶板为灰、深灰色薄层状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M14煤层上距M12煤层约15m左右。 厚0.82.4m,平均厚1.24m,煤层稳定性一般,结构较简单。 顶板为灰、深灰色薄层状灰岩及厚层状泥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底板为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粉砂岩、炭质粘土岩及页岩。 煤层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10,平均5,矿区中部倾角有变陡的趋势,平均倾角约9。 二、矿井水文地质(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区域含(隔)水组划分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 根据地层岩性的组合关系和岩层的富水性,作为划分含(隔)水岩组的依据。 以碳酸岩为主的地层,岩石富水性强,含岩溶水,在区域内大面积分布,并控制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这为含水组;以沙、泥岩互层为主构成的一套碎屑岩地层,岩石富水性弱,含裂隙水,在区域多呈带状分布,这为隔水岩组。 其中龙潭组为弱裂隙含水组。 2.水文地质分区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含(隔)水层(组)的分布、地表水系、地表分水岭及地貌、构造特征等,本区域简略地质分区为属乌江水系。 (二)矿井充水条件1.地表水系矿区所处位置为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分水岭地带。 矿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 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仅南部边缘发育有一小溪塘约河,矿区中偏西部有一水塘,中北部为中间高的脊状山,无地表水体。 但山间发育季节性小冲沟,多呈树技状分布,其水流量变化较大,流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雨季常发生山洪,枯季流量小至干涸,一般小于2L/s,动态变化显著。 总之,矿区地表水不发育,受大气降水影响,矿区地表水大多为“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大多在雨季时增大,旱季时减小甚至干涸。 矿区地表水总体不发育。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大气降水为主要的补给方式。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约1300m,矿井最低排水标高约1310m。 2.地下水类型矿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3.含水岩组及其含水特征矿区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及少量第四系,其地层富水性简述如下 (1)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段(P3l3)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主要由粉砂岩、砂岩、粘土岩、煤层组成,含水段由砂岩、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富水性弱,为相对隔水层。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四段(P3l4)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层燧石灰岩与灰色厚层状凝灰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富水性强,为岩溶裂隙含水岩层。 (3)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薄-中厚层状细晶灰岩,泥晶灰岩,具有明显的裂隙溶洞,发育方向多沿层面,亦有沿垂直裂隙溶蚀成洞,富水性强,属岩溶裂隙含水层。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一、 二、五段(P3l 1、P3l 2、P3l5)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燧石灰岩、细砂岩、粉砂岩、粘土岩,富水性弱,为弱含水岩层,下三叠统大冶组(T1d)岩性主要由泥质灰岩、页岩组成,富水性弱,属基岩裂隙弱含水层。 (5)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为孔隙水含水较弱,有一定的厚度,在矿区分布较广,有一定的蓄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对煤矿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4.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区内未发现大的断层、褶皱。 但节理、裂隙、小褶曲、揉皱等小构造发育,地表水沿节理、裂隙渗入矿井,引起矿井充水的可能性大。 5.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矿区内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它们通过岩层孔隙及含煤岩层的节理、裂隙及断层的构造破碎带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流向自北西向南东流入区外河流。 地下水露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雨后剧增,久晴断流。 由于矿区内构造简单,且各含水层之间连通性差,故区内地下水大部向南东方向迳流,最终排向塘约河。 6.水文地质类型根据各含、隔水层水文地质特征、构造导水性及动态变化特征,区内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排泄条件良好。 综上所述,本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岩溶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属二类二型矿井。 7.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大气降水是主要的充水水源。 含煤地层裸露,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着密切联系。 (2)地表水区内冲沟发育,枯季流量较小,雨季暴涨。 因此,在上述地表水体下采煤应注意地表水灌入。 (3)老窑积水区内老窑和小煤矿分布广泛,且开采历史悠久,大部分被关闭。 老窑采空冒落造成地表开裂、塌陷,致使地表水及降雨由裂隙渗入老窑蓄积。 因此,老窑大多有积水。 开采浅部煤层,应预防老窑水涌入。 (4)第四系孔隙水透水性较强,特别在雨季水量猛增。 (5)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含煤地层与隔水段呈间互状,虽富水性弱,但具一定的承压性,应做好排水准备。 三、矿井涌水量(一)矿井涌水量的相关因素及规律据调查,矿井可采煤层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下,煤层之上发育有隔水性较好的粘土岩,含水层岩组地下水对矿层的渗透补给量较小。 (二)矿井涌水量预计的方法、依据及结果本矿区煤系地层含水性弱。 根据业主提供资料及本次实地调查,马幺坡煤矿井下最大涌水量为35m3h,正常涌水量为10m3h。 考虑本矿区湿度大,降水量集中,雨季长,细雨频繁的特征采用比拟法预算年平均、雨季平均、雨季月最大平均的矿坑涌水量。 该矿是以斜井开拓,主采M9煤层,(原)马幺坡煤矿主井井口标高1369m,已开采煤层底板标高+1300m。 本次采用比拟法计算矿井涌水量如下。 1.计算公式Q=Q11SS1FF式中Q预测矿井未来涌水量(m3/h);F未来开采区垂直深度(m);S未来开采矿区面积(km2);Q1已知矿井实测涌水量(m3/h);F1已采矿井垂直深度(m);S1已知矿井采区面积(km2);2.计算参数的确定A.已知矿井实测涌水量(Q1)本次实测矿井涌水量,最大涌水量为35m3/h,正常涌水量为10m3/h。 B.已知矿井采区面积(S1)约为0.61km2。 C.已采矿井垂直深度(H1)本矿生产矿井井口标高1369m,现有工作面采掘标高1300m,故开采矿井垂直深度为69m。 D.未来一水平开采矿区面积(S)矿区开采限于矿界范围,从M9煤层平面投影图上读取,约为0.67km2。 E.未来一水平开采区垂直深度(H)从M9煤层储量估算图上读取最高标高为1100m,若开采1100m之上的煤炭资源量,则未来开采矿井垂直深度为269m。 表5-1比拟法预测矿井涌水量计算表计算公式Q=Q1H(SS1)0.5H10.5取值计算参数F未来开采区垂直深度(m)269S未来开采矿区面积(km2)0.67Q1已知矿井实测涌水量(m3/h)35(最大)10(正常)F1已采矿井垂直深度(m)69S1已知矿井采区面积(km2)0.61计算结果Q最大=76(m3/h),Q正常=22(m3/h)根据比拟法所预测矿井涌水量是以马幺坡煤矿生产矿井的实测涌水量基础进行计算,该矿井现有采掘面标高为+1300m,矿井充水与地表水体无关。 矿井在未来+1100m水平之上的各含水层与地表水体之间水力联系紧密,矿山未来开采过程中,应注意地表水及老窑采空区积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四)矿井主要水害1.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地下水对矿井开采无大的影响。 在矿井范围内可采煤层浅部有小窑采空区,由于这些小窑已废弃多年,井巷已垮塌,无法调查其积水量,该矿在矿井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在接近这些区域前,必须按照“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探放水措施,杜绝误穿老巷、老塘发生透水事故。 2.M 8、M9煤层浅部采空水通过地表裂隙补偿后,可能均有积水,在下部煤层开采时受采动裂隙导通,上部采空区积水可能导入下部矿坑,增加矿井涌水量。 3.矿井大规模疏排水,会将矿井中有害物质及开采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带入地表水、地下水中,对地表水、地下水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 综上,矿井有一定的水害威胁。 井下开采必须随时观测井下涌水情况,加强井下排水设施、设备维护。 同时在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及时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采空区和老巷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并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留足防水煤柱。 五、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矿床主要以岩溶裂隙充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部分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下,矿区内及周边地形起伏较大,沟谷纵横,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矿区内无大的河流,仅南部边缘发育有一小溪塘约河及其附属季节性的溪沟,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 经综合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根据生产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确定该矿床水文地质为二类二型。 二、防治水计划 1、成立矿水害隐患治理领导小组组长徐永忠副组长周学智程友明罗瑞军组员安全员瓦检员电工办公室设在矿办,罗瑞军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安排。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 2、第二季度开始健全我矿防治水责任制。 建立以矿长领导下,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的矿井防治水机制。 3、xx年底建立以总工程师领导下,主要由生产技术等部门组成的防治水技术体系。 1)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煤矿防治水规定、安全规程和贵州省煤矿安监局、安全监管局、省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贵州省煤矿水害防治规定,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制度。 2)按期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落实地质、防治水预报制度。 采取以月报为主,结合年报、季报、临时预报的方法,做好地质及水害预报工作。 预报范围要覆盖所有的采掘工作面。 4)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每月由水害隐患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定期水害隐患排查,由总工程师组织水害隐患排查会议,由通风安全管理人员,施工队长等参加,并做好记录。 5)落实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水害防治技术工作由工程师负责,专业技术人员完成。 做好探放水设计的编制、发放、信息反馈工作,做好探放水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防治水图纸、台帐、记录,加强防治水标准化建设工作;完善技术资料审查、审批工作;建立降水量观测点。 由专人观测、记录,并完善相关资料;完善技术资料档案化管理工作;加强测量工作,保证井巷按照设计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