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十、《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十、《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十、《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十、《陋室铭》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课 陋室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2.学习比兴、对偶等修辞手法。3.领略韵文语言优美,音调铿锵的妙处。【教学重难点】1.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现实意义。2.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以及了解韵文的语言特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以有关刘禹锡的故事导入。故事如下:唐代有个叫刘禹锡的诗人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转眼千年已过,策知县早已化作一抔黄土,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1、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是“铭”呢?(生读注释)2、器物之铭是戒己述功的文字,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则别具一格,它虽以自己的住室命题,但是用意却在自述其志。3、这种方式叫做托物言志4、释题并简介作者“陋室”,简陋的屋子。“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 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唐顺宗时,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朗州、和州等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有刘宾客集(一称刘梦得文集)。二、初读陋室铭,结识刘禹锡1、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句读上的错误。2、全班齐读3、师:与刘禹锡结交的人,都是“鸿儒”,没有学问的白丁,是与他无缘的。因此,要结识刘禹锡,首先要把陋室铭烂熟于心。请借助注释疏通课文。借助注释不能解决的字词,就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4、翻译过程中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5、检查自学情况六、 检查自学情况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陋室()2、 理解加横线词词义(1) 有龙则灵(灵验神奇)(2) 斯是陋室(这)(3) 惟吾德馨(只)(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 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5)往来无白丁(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6)无丝竹之乱耳(这里指奏乐的声音)(7)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形体,身体)3、 辨析词义有仙则名(出名)故虽有名马(著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字)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命名)斯是陋室(判断动词)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这样)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可以调素琴(弹)弦既不调(协调)无丝竹之乱耳(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无义)食之而不能尽其材(代千里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三、品读陋室铭,拜访刘禹锡1、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这篇文章,背得很好,可见字面意思我们大体上弄清楚了,但老师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是不是内容方面还有什么疑问和困惑啊?不妨提出来!2、学生如果问不出问题,教师不妨变换问题: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刘禹锡这座陋室去参观参观。作为来访者,你最想拍摄下哪个镜头?说出你的理由来。分解问题: 室环境如何?“苔痕一句”引出清新、跳跃的感觉(读,体会)陋室热闹嘛?“谈笑一句”引出对朋友的夸赞,自己的自豪之感(读,体会)3、这样的引导后,再请学生质疑,主要质疑课文的后两层。教师提示:文中有矛盾之处啊!“可以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都是乐器嘛!为何素琴之声悦耳,丝竹之声就乱耳了呢?*调调弄漫不经心优雅的情怀*素不加装饰朴素的志趣*丝竹管弦之音,歌舞升平,世俗之乐所以:可见,刘禹锡的生活志趣是超然物外的,世人皆爱“丝竹”,而“我”独爱“素琴”。仅仅只是素琴和丝竹的不同体现了这种生活志趣吗?“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这两者也形成了什么?对比这样的对比向我们展现的是刘禹锡的什么生活方式朗读提示:可以调素琴,但绝不听丝竹;可以诵佛经,但绝不读官文。朗读时,要读出崇尚朴素、优雅;反对世俗之乐、官府之累的感觉。(读,体会)文章结束了呀!又来一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干巴巴的放在这里什么意思呢?(生会读注释)追问:这些人的房子和我有什么关系?作者没有说出来的意思是什么?能不能用文中语句来回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我美好的品德也会让陋室生辉,我也会像诸葛、子云一样受到后人的景仰。*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反问“何陋之有?”我想补充一点知识,注释上说这句话语出论语 子罕,原文是:“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如何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再那么简陋了!”这是一种类比的方法,作者立下志向,要像古代名贤那样拥有高洁的志趣和远大的抱负!朗读提示:读出自豪之感(读,体会)4、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再次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看到的景色,体会到的那些志趣,感受到的那些情感,用心地再背一遍课文,看看,会不会比刚才好一点?(配乐背)四、研读陋室铭 我看刘禹锡师:刚才大家对刘禹锡的评价非常高,好像意见很一致,那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问题提示:1、刘禹锡有博学的朋友,有朴实的志趣,有高尚的情操,那他为什么要住在陋室?2、刘禹锡是像陶渊明一样的隐士吗?是真隐还是假隐?消极避世还是积极入世?生活状态几乎隐居,心态是向往要有一番作为追问:何以见得?开头:自喻:仙,龙。结尾:自比:诸葛,子云本文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都围绕着这句话来写,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清高自许,这像是一个隐居之人吗?3、忍辱是为了负重,归隐不过是时运未济的权宜之计。大家知道吗?其实刘禹锡的这篇铭文是被气出来的。介绍写作背景:刘禹锡三次搬家的故事。他曾写下过这样的句子:“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4、从这个故事来看,刘禹锡隐居了没有啊?如果说陶渊明的隐居是主动的放弃,那么刘禹锡的隐居就是无奈的选择。5、刘禹锡其实是一个积极入世的人,他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这样的一个刘禹锡,怎可能隐居避世、独善其身呢?6、只有当你真正理解了刘禹锡,你才能真正读出陋室铭的韵味来啊!7、“山不在高,有龙则名;水不在深,有仙则灵”是何等的气概!“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又包含了多少无奈何挣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又充满了豪情,意气风发!8、请合上书,体会这些种种情感。请一位同学背诵。这次不配乐,请用心背。9、 读过本文后,你觉得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畅所欲言)(如:不慕荣利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志趣高洁清高孤傲-)五、总结全文,延伸课外拓展延伸趣味话题:设若刘禹锡可以穿越时空,来到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