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道317、213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正 文 目 录1. 前言2. 不良地质3. 工程地质评价3.1 路线方案工程地质比选3.2 M连接线路基及路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桥位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 独秀峰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2 草坡水文站大桥(比较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3 草坡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4 草坡3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5 羊店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6 羊店2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7 飞沙关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8 新店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9 玉龙大桥(比较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 0 则桑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1 七盘沟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2 大坝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3 七盘沟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4 七盘沟2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5 沙窝子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6 沙窝子1号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7 M连接线杂谷脑河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1 草坡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2 皂角湾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3 大邑坪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4 单坎梁子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5.5 砂窝子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6. 结论及建议附图目录(一)、桥位部分1、 独秀峰大桥(推荐线)工程地质纵剖面图2、 独秀峰大桥(比较线)工程地质纵剖面图3、草坡水文站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4、草坡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5、 草坡3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6、羊店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7、羊店2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8、飞沙关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9、新店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0、玉龙大桥(比较线)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1、玉龙大桥(比较线)工程地质平面图12、则桑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3、七盘沟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4、大坝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5、七盘沟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6、七盘沟2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7、沙窝子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8、沙窝子1号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19、M连接线杂谷脑河大桥工程地质纵剖面图(二)、隧道部分1、草坡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图2、皂角湾隧道(推荐线)工程地质纵剖面图3、大邑坪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图4、大邑坪隧道(C比较线)工程地质纵剖面图5、单坎梁子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图6、单坎梁子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7、砂窝子隧道工程地质纵剖面图(三)高边坡部分1、 G横1工程地质横剖面图2、 G横1工程地质横剖面图3、 G横1工程地质横剖面图4、 G横1工程地质横剖面图5、 青砂坪高边坡典型横剖面图6、 沙窝子对岸高边坡典型横剖面图7、 姜射坝滑坡纵剖面图(四)、钻孔柱状图1、 ZK6钻孔柱状图2、 ZK7钻孔柱状图3、 FBK6钻孔柱状图4、 皂BK95钻孔柱状图5、 皂BK2钻孔柱状图6、 S兴ZK7钻孔柱状图7、 S兴ZK8钻孔柱状图8、 S文ZK1钻孔柱状图9、 S文ZK3钻孔柱状图10、 兴半ZK3钻孔柱状图11、 S文ZK11钻孔柱状图12、 S文ZK12钻孔柱状图13、 H17ZK1钻孔柱状图14、 D14ZK1钻孔柱状图15、 碗半ZK1钻孔柱状图16、 碗半ZK2钻孔柱状图17、 挡16ZK3钻孔柱状图18、 SK36ZK1钻孔柱状图19、 毛BK1钻孔柱状图20、 福BK2钻孔柱状图21、 S彻ZK10钻孔柱状图22、 S彻ZK11钻孔柱状图23、 S彻ZK12钻孔柱状图24、 S彻ZK13钻孔柱状图25、 桃BK1钻孔柱状图26、 桃BK2钻孔柱状图27、 草水ZK1钻孔柱状图28、 草水ZK2钻孔柱状图29、 草BK1钻孔柱状图30、 大隧ZK2钻孔柱状图31、 HBK1钻孔柱状图32、 S草1ZK10钻孔柱状图33、 ZK118钻孔柱状图34、 DK32-4钻孔柱状图35、 ZK120钻孔柱状图36、 ZK120-1钻孔柱状图37、 羊1ZK2钻孔柱状图38、 S飞1ZK10钻孔柱状图39、 S飞1ZK11钻孔柱状图40、 S涵ZK53钻孔柱状图41、 S挡ZK97钻孔柱状图42、 ZK109-1钻孔柱状图43、 ZK109-2钻孔柱状图44、 ZK109-3钻孔柱状图45、 ZK109-4钻孔柱状图46、 ZK53钻孔柱状图47、 ZK54钻孔柱状图48、 ZK55钻孔柱状图49、 ZK76钻孔柱状图50、 ZK77钻孔柱状图51、 S则ZK11钻孔柱状图52、 S则ZK12钻孔柱状图53、 S七ZK7钻孔柱状图54、 S七ZK8钻孔柱状图55、 S七ZK9钻孔柱状图56、 S七ZK10钻孔柱状图57、 DK40-3钻孔柱状图58、 S大ZK1钻孔柱状图59、 S大ZK3钻孔柱状图60、 S涵ZK69钻孔柱状图61、 S涵ZK69-1钻孔柱状图62、 S涵ZK70钻孔柱状图63、 S挡ZK124钻孔柱状图64、 新半ZK1钻孔柱状图65、 新半ZK2钻孔柱状图66、 新半ZK3钻孔柱状图67、 HK73钻孔柱状图68、 涵HK74钻孔柱状图69、 涵HK81钻孔柱状图70、 师专DK1-2钻孔柱状图71、 HK84钻孔柱状图72、 桑顺ZK19钻孔柱状图73、 姜滑ZK1钻孔柱状图74、 姜滑ZK2钻孔柱状图75、 姜滑ZK3钻孔柱状图76、 姜滑ZK4钻孔柱状图77、 姜滑ZK5钻孔柱状图78、 姜滑ZK6钻孔柱状图79、 姜滑ZK7钻孔柱状图 1.前言国道317、213线公路是西部大开发四川通往西藏和大西北的重要交通干线,不但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军事地位,同时也是九寨沟黄龙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干道,对阿坝藏羌自治州的稳定和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映秀汶川路段,沿岷江东西两岸拟建新老二线分离式二级公路。老线即成(都)- 阿(坝)公路映秀至汶川段三级公路,起自岷江右岸渔子溪电站尾水出口附近,沿江北上至汶川县城,经改建加宽至8.5m达二级公路线形标准,全长54.908KM。新线与老线基本隔岸相望,大致平行,起自映秀镇对岸,桩号K25+340.8,前接高速公路枫香树段,后沿岷江北上,至汶川县城与国道317线老路连接,可与川藏北线贯通,另跨杂脑谷河至姜射坝岷江大桥左岸,与国道213线(九环线)衔接,桩号K81+175,新线全长约56.35km。岷江上游河谷深切呈V型谷坡,映秀至草坡一带,岷江流向自北向南,岸坡高陡,峭壁重叠。草坡汶川一带受茂汶大断裂控制,岷江河谷转为北东向,河谷两岸不对称,西陡东缓,河道弯转多急滩崖嘴。沿线地形与地质构造条件十分复杂,沿岸崩塌、滑坡、大中型泥石流等不良地质达数十处之多。加之岷江梯级电站的开发,包括映秀湾、太平驿、福堂坝、草坡等六处大中型电站已(在)建工程的限制,新线不同方案的比选,并以最优合理的方式绕避上述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两岸有利地形(台地),则是初步设计阶段精心设计与勘察的重点所在。映秀至汶川段公路新线方案工可阶段勘察报告于2001年5月正式通过评审,根据审查纪要与评审咨询意见,我院于2001年5月底开始了初勘阶段的外业工作,由于线路方案在2001年7月作了适当调整,初勘时值岷江汛期,洪水影响水上钻探工作的全面展开,我院于2001年9月提交初勘报告成果(送审稿)时部分桥隧钻探工作仍在紧张进行,根据2001年9月初设预审专家对报告送审稿初步评审意见,10月份我院补充进行了局部路线方案工程地质补充测绘及桥隧补充钻探工作,在初设正式审查之前于2001年11月上旬提出本补充资料作为对初勘报告送审稿的补充与完善。新线的初步勘察,执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隧道勘测规程 (JTJ063-85)、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J051-93)等规范文件,并在前期勘察基础上,扩大范围收集了岷江上游已建工程的地勘资料,重点进行了1:2000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加强了地震动参数测试,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的专门调查。对桥隧重点工程进行钻探和岩土测试工作。初勘及补充勘察阶段总计完成实物工作量如表1。 表1 地 质 勘 察 工 作 量 表阶段工 作 项 目工 作 量初勘12000线路综合工程地质测绘28.56Km2150012000工程地质实测剖面36.5Km/178条取芯钻探3797.98m/133孔重型动力触探166.2m坑槽探1856m3测量115台班水质分析20组岩(土)试验86组CAD制图525张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1份初 勘补充勘察12000线路补充工程地质测绘14.2Km2150012000工程地质实测剖面12.5Km/33条取芯钻探2533.55m/87孔重型动力触探1035.06m,标贯15组坑槽探1513.23m3测量120台班CAD制图118张 2 不良地质 工程区内山高坡陡,冲沟发育,受地质构造影响,区内岩体破碎,沿沟谷和斜坡多有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分布,时有地质灾害发生。主要不良地质现象有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现根据对路线工程地质补充测绘资料主要对滑坡及部分高陡且稳定性较差的边坡论述如下。公路沿线部分地段为高陡的覆盖层边坡,由于公路开挖、雨水浸泡、基岩中不利结构面组合等可形成滑坡,在路线比选中已避开了西羌桥头滑坡、绵池右岸不良堆积体、浑水沟滑坡和杨柳湾滑坡的直接威胁,对本段设计路线可能直接构成较大威胁的是连山村滑坡、青砂坪对岸高陡边坡、沙窝子对岸高陡边坡与姜射坝滑坡。地表地质测绘表明其基本情况如下:、连山村滑坡:桩号K39+630K40+230。地貌上后缘为一圈椅状地形,上、下游边界为小型冲沟,堆积厚度推测达100余m,由花岗岩崩塌体与块碎石土等组成。该滑坡由太平驿电站工程地质报告提出,本阶段对滑坡进行了专门调查,滑坡后缘地形较完整,植被发育,未见裂缝,两侧沟谷排水条件好,公路内侧边坡地形陡峻,坡度7080,公路外侧为残留的I级阶地,岷江无改道迹象。从老公路运营几十年路基未见变形,内边坡未有较大的垮塌等情况分析认为该滑坡为整体稳定的古滑坡。公路轴线从该滑坡前缘通过,建议对内侧边坡采取适当的挡护处理措施,轴线尽量靠近坡外岷江侧为宜。 、青砂坪对岸高陡边坡:位于路线里程桩号K72+050K72+600,当地俗称“垮槽”,路线位于河流凹岸坡脚,内侧地形上为一高陡边坡,地形坡度4570,坡高大于100m,山顶为一冰碛台地。该段边坡大部分为具微弱胶结的块碎石土、角砾土,局部基岩裸露,为DYL2灰岩、千枚岩、大理岩等,含滑石矿,距茂汶断裂近,位于其上盘,受断裂挤压错动及风化卸荷作用影响,岩体破碎。据访问,该边坡上部一高压输电线路铁塔数十年来均无变形迹象,分析认为该边坡整体基本稳定。但由于坡体上受矿山开采(大理石、滑石矿)、前缘江水的冲刷,再加上前缘机耕道的开挖,破坏了边坡的初始应力状态,扰动了岩土体结构,使地表块碎石土及部分风化卸荷危岩在雨水及地表水入渗等因素作用下产生飞石及局部垮塌。目前该边坡上植被稀少,雨季坡面岩块有规模不等的垮塌,堆积于现有机耕道上及岷江岸边,直接威胁拟建公路的安全。建议对路面高程以上的内边坡采取沿坡整治、内挡护坡、设平台防碎石崩落、埋沟排水等工程处理措施或采取绕避方案。 、沙窝子对岸高陡边坡:位于路线里程桩号K74+900K75+200,路线位于岷江主流河流凹岸坡脚,内侧地形为一高陡边坡,地形坡度4570,坡高大于100m。该段边坡大部分基岩裸露,为DYL2灰岩、千枚岩、大理岩等,含滑石矿,距茂汶断裂近,位于其上盘,受断裂挤压错动及风化卸荷作用影响,岩体较破碎,岩层产状倾向坡内。据访问,该边坡在80年代以前稳定性较好,但由于受后期矿山开采(大理石、滑石矿)、前缘江水的冲刷,再加上前缘机耕道的开挖,破坏了边坡的初始应力状态,该处曾发生较大规模的垮塌。目前该边坡上植被稀少,时有飞石发生,堆积于现有机耕道上及岷江岸边形成倒石堆地貌,对拟建公路影响较大,建议对路面高程以上的内边坡采取沿坡整治、内挡护坡、设平台防碎石崩落、埋沟排水等工程处理措施或采取绕避方案。、姜射坝滑坡:桩号K81+479以后接九环公路。地貌上后缘为一圈椅状地形,上下游边界均为冲沟,堆积厚度5060m,以块碎石土、角砾土为主,局部为软塑状粘土,下伏基岩为片岩、千枚岩、灰岩及花岗岩等。茂汶断裂的主断带从滑体前近缘处通过。滑坡体表面为多级台地,阶坎高一般24m,古滑坡后缘及侧向边界(冲沟)以及坡面无滑动明显特征,植被生长良好,仅在前缘局部路段内侧发育数条延伸长度小于20m的拉张裂缝,其延伸方向与现有公路近于垂直,据此分析认为该滑坡为一基本稳定前缘局部变形的古滑坡。据边坡前缘钻孔岩心及浅井开挖未见明显的滑带及滑面,井内有地下水渗出,流量大于100l/min,初步分析该边坡前缘变形与地下水活动有关。另外,前缘由于受公路开挖形成一高陡边坡,在地下水作用下且受软塑状粘土控制,现有公路内侧在雨季产生较大变形、致使内侧挡墙拉裂位移束窄路基、出现路面隆起等现象,对九环公路运营影响较大。拟建的姜射坝大桥左岸桥台以上边坡大部已被施工开挖,地形坡度较缓,且局部基岩裸露,因此,该古滑坡对拟建姜射坝大桥影响不大。另据调查,本线路磨刀溪沟内、西羌桥头和其它一些地段均发现一些小中型牵引式土质滑坡体及岩质滑坡体,虽然滑坡体积较小或对线路未构成直接威胁,但它们的存在及其雨季偶尔活动对线路的安全营运仍存在不利影响,应作适当防范。3 工程地质评价3.1 路线方案工程地质比选概述都江堰至汶川公路分段设计标准为:起点都江堰-映秀为高速公路;映秀至汶川段为分离式的两条二级公路,沿岷江两岸布置,两路基本隔江相望,用桥梁联系沟通。映秀至汶川段新线级路路线走向为:映秀至草坡段总体走向为近南北向;草坡至汶川为北东向,与茂汶大断裂近于平行延伸。岷江上游河流纵坡降较大(9.7%),滩多水急,发育十多处河湾,单向环流在岷江凸岸形成了河漫滩及级阶地,为路线布置提供了较好的但不连续的有利地形(宽缓地形),如何利用岷江两岸的有利地形,是路线选择及降低工程造价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岷江干流河段上已建和在建大、中型水电站6座,路线绕避电站也是路线选择遵循的原则之一。老路(213国道)是一条黄金旅游线,新线施工中不允许断道,也是选线中必须兼顾的原则之一。岷江两岸山高坡陡,冲沟发育,地势险恶,不良地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因素对路线选择存在不利影响,如何绕避两岸的不良地质因素,并充分利用两岸的有利地形、地质条件,是地质选线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专家咨询及反复研究和比较,认为:在岷江上游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质、地震背景条件下,选线仍然有规律可循,确定本次选择路线的技术思路为:“正确使用桥隧,把两岸的有利地形地质条件(台地)尽可能的利用起来;同时把两岸的不良地质及水电站设施避开,追求路线短,线形好,总投资省,施工与213国道运营干扰小。”按此思路,在研究映秀-汶川段新路线方案比较中,初拟了F、G、H、I、J、K、L、N、P、Q十条局部路线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其中各段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3.1.1 F路线方案比较 F路线方案起止桩号为K30+373.06K33+687.19该段路线方案比较是为了绕避映秀湾水电站闸坝及太平驿电站厂区枢纽而拟建的2个路线方案,其中a线长3.31km,跨岷江独秀峰大桥长174m,桥基砂层厚度较大,存在砂土液化问题,工程处理难度大,投资高,绕避电站的皂角湾隧道长1876m,围岩由、类组成,隧道进口为覆盖层,成洞条件差;b线位于a线下游148m,其中独秀峰大桥长287m,桥基砂层厚度较薄,皂角湾隧道长2036m,隧道进口为基岩,b线总长3.29km。b线桥、隧工程量大于a线,但桥基稳定受大坝泄洪影响小,砂层厚度较薄,隧道进口为花岗岩,成洞条件优于a线,路线总长度略短于a线,考虑a线桥位距大坝较近,桥基砂层液化处理投资高,桥墩受大坝泄洪及推移质撞击影响,稳定性较差,加之隧道进口为覆盖层,成洞条件差,开挖可能导致洞顶塌方造成213国道断道。从工程地质条件看,地质建议采用b方案为宜。但因b线桥、隧工程量大于a线,最终路线方案的确定还需看工程造价等,建议在造价基本相同条件下,以考虑b线为宜。3.1.2 G路线方案比较G路线方案起止桩号K44+018.15K48+680该段路线方案比较是为了绕避太平驿电站首部枢纽及福堂电站厂区枢纽而拟定的三个路线比较方案。起点位于彻底关,终点位于桃关新大桥上游,全长4.662km。其中a线福堂隧道长约2.8km,围岩由、类组成,a线两跨岷江大桥共长298.10m,并于左岸跨桃关泥石流沟(不良地质)后穿越桃关隧道长约684m,围岩主要由、类组成,成洞条件较差。a路线较长(全长4.662Km),线形较差,且两跨国道及两跨岷江存在施工干扰及阻塞交通的问题,桥梁工程量大,故该路线方案不宜推荐。b线布置在岷江右岸,起止点桩号K44+018.15K48+271.28,全长4.25km,其中:隧道长3.45km,围岩由、 类花岗岩组成,出口距213国道约20m,有崩坡积层覆盖,出口成洞条件较差,洞口施工对213国道营运影响较小。c线布置在岷江右岸,在b线外侧,路线总长4.15Km,其中隧道长3.40km,围岩组成与b线相同,但进口距213国道约25m,出口距213国道大于30m,隧道出口至止点段自然边坡3040,块碎石土体局部具松散架空,内侧开挖工程边坡需适当护坡。c线施工与公路营运干扰小,洞线比b线短50m。总体上看,b、c线方案线形比a线好,路线长度较短,从工程地质角度看,b、c线优于a线方案,其中c线最好。但最终的选择应看工程造价的高低和工期的长短等,建议综合比较各线方案后再来确定。 3.1.3 H路线方案比较 该路线方案为了绕避草坡电站而拟定的三个路线方案。比较路线起止桩号K50+697.69K54+560,全长3.86 km。 a线方案(设计推荐线)沿右岸河边直立陡崖设顺河桥抵草坡河口,该段水流湍急,建顺河桥困难;中桥跨草坡河,该河受季节影响汛期流量较大,上游松散堆积体物质丰富,推移质含量较高,历史上曾发生较大规模的水石流及泥石流,对桥基稳定不利。逆草坡河而上,跨草坡旅游支路抵草坡电站压力管道右侧进洞,穿越草坡隧道,围岩由类花岗岩组成,受茂汶断裂影响,岩体较破碎,隧道长约860m,施工开挖、爆破震动可能对电厂设施存在负面影响,出洞后跨岷江于左岸台地,平行213国道逆流而上抵大邑坪设顺河挡墙(或桥)一座,路线裁弯取直,三跨岷江到达止点,沿线6座桥梁,累计桥长1400m,总的来看,a路线方案线形较差,桥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桥梁工程量较大,但隧道长度较短。b线方案(设计比较线)与a线一样从起点一直沿岷江右岸河边而上,于草坡河口分离,途经草坡河口、小电厂及草坡电站厂区,需拆迁小电站、民房、索桥和侵占厂区道路等,拆迁赔偿代价较高。于索桥上游处斜跨岷江,再高跨213国道进入大邑坪隧道(长1.22km),围岩由、 类组成,隧道出口段覆盖层组成的洞段长约180m,为I类围岩,挂口及成洞条件较差。出洞后路线走向与a线相同,不再重复。b路线总长3.33km,累计桥梁总长度短于a线,虽然b线线形优于a线,但大邑坪隧道较长,造价较高,两跨213国道,存在施工干扰问题。c线方案从起点斜跨岷江于左岸台地,避开了起点草坡河口段的不良地质,沿213国道外侧而上,沿途需拆迁少量民房及索桥,该段拆迁赔偿代价小于b线,索桥上游需修顺河桥或人工堆填路基,施工难度比a 线顺河桥施工难度小,于左岸b线下游处高跨213国道进入大邑坪隧道(长度1.406 Km),隧道洞身段工程地质条件同b线,出口位于b 线上游基岩裸露处,成洞条件优于b 线出口段。出洞后桥跨213线及岷江抵右岸,沿右岸基岩边坡坡脚到达终点,总长3.3km,与b线相比:c路线方案拆迁量小,后段又少修2座跨岷江大桥,c线方案还避开了草坡下游右岸不良地质高边坡、泥石流及急滩建顺河桥等困难地段,建桥工程量小于a、b两条路线,而且c路线线形较好,线路总长度小于a、b路线。c方案以桥的形式两跨213国道,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的工程措施保证公路畅通,建议施工期首先于公路外侧填筑临时通道供213国道临时改线通车使用,然后再施工洞口桥位及隧道,施工完毕再恢复213国道原线通车。d线方案:d线与c线相同之处是从起点斜跨岷江于左岸台地,以避开右岸不利地形陡崖,不稳定堆积体、泥石流沟及岷江主流急滩区。d线路左岸213线公路外侧平行布置,沿途需拆迁少量民房及索桥,拆迁工程量少于右岸b线;c线大邑坪隧道进口之间的岷江左岸路段可建桩板墙填方路堤,在隧道进口不需高跨213线进洞(施工干扰小),而是沿213线外侧布置一座顺河桥(长约450m,高约10m)抵达上游草坡1号桥左岸台地,顺河桥桥址左岸岩质边坡稳定,桥墩置于岷江主流区。d线后段与a线相同,不重复论述,在大邑坪跨岷江后沿左岸边坡坡脚处通过,不修桥,与c线尾段相同。d线布置少了大邑坪隧道1.22km,增加了顺河桥450m,工程投资必将大幅度下降,但线型比c线差,路线比c线稍长,虽在岷江主流区建桥有一定难度,但在桥址上游建一临时丁坝将河水挑流到右岸,减少岷江对桥墩的冲刷破坏作用及施工难度。H路线方案比较初拟了a、b、c、d四条路线的比较,左、右岸各有两条,四条路线各有优劣,从线型、地质条件、造价、施工干扰等综合比较来看,d线相对较好,从地质角度建议选用d线。 3.1.4 I段路线方案比较该路线起止桩号K57+565K59+953.84,是为了绕避不良地质(高边坡、崩塌)而拟定的2条比较路线方案。a线方案在新店右岸跨岷江至左岸,利用左岸宽缓地形,沿213国道外侧台地逆流而上抵高店,再跨岷江回到右岸,路线长约3.02km;b线起点桩号K57+565,止点桩号K60+484.30,沿新店右岸河边陡崖、高边坡及崩塌体前缘到达高店,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土石方开挖工程量大,高边坡防护及顺河桥施工难度均很大,b路线长2.92km,略短于a线。经综合比较后认为a线工程地质条件优于b线,施工难度小,建议采用投资较省、施工难度较小且公路营运相对安全的a线方案。3.1.5 J段路线方案比较起止点桩号K63+400K66+720。该路线方案是为绕避福堂电站闸区而拟定的两条比较路线方案。a线从登基沟左岸进入单坎梁子隧道,从213线玉龙大桥上游出洞,隧道长1606m,进口段覆盖层水平厚度约40m,洞身段以III、IV类围岩为主,洞身穿过茂汶断裂带段长度约70m,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差,出口段基岩裸露,岩体较完整,挂口条件较好;出洞后于玉龙大桥上游处跨岷江到达左岸,从玉龙乡再跨岷江于右岸则桑村,从则桑跨岷江至左岸中坝止,a线上三桥共长490m,路线总长3.32km。b线在登基沟a线下游进洞,隧道长1378m,进口段同a 线,洞身围岩以III、IV类围岩为主,无较大断裂通过,出口段覆盖层深厚,挂口成洞条件差。隧道出口后两跨213线及斜跨岷江到达玉龙乡,经玉龙乡跨岷江抵右岸则桑村,再从则桑村跨岷江至左岸中坝止,路线总长3.27Km,三桥总长486m。b线线型比a线好,隧道较短,避开了茂汶断裂,但出口挂口条件及洞脸边坡稳定性较差,玉龙大桥距茂汶断裂较近,构造稳定性较差,桥的长度较a线长,且隧道出口相邻在建的福堂坝电站闸坝导流洞,施工干扰大。综上所述,两方案各有优劣,均具备修建公路条件,仅从工程地质条件及线形看,b线略优于a线,但仍需通过经济比较才能最终确定路线方案。3.1.6 K段路线方案比较该路线方案起止桩号K67+696.64K71+400,是为了绕避右岸土质高边坡、崩塌、飞石等不良地质因素而拟定的2个路线方案。a方案路线总长3.70km,于板桥村处绕避土质高边坡跨岷江于左岸,利用左岸平缓台地抵达大坝再跨岷江至右岸台地,沿线主要建筑物为板子沟中桥、板桥村大桥、七盘沟大桥、大坝大桥、挡墙及一般路基,除七盘沟大桥桥基主要为砂层外,其余桥基主要为漂卵石土,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建桥、筑路条件较好。b线方案起止桩号K67+696.64K71+537.56,全长3.84km,路线位于岷江主流侧,沿岷江右岸坡脚而上,地形陡峻,部分为覆盖层组成的高陡边坡,稳定性较差,岩质边坡段岩体受茂汶断裂影响,较为破碎,危岩发育,时有飞石碎落,形成倒石堆等不良堆积体,公路内边坡开挖防护工程量大,主要为顺河桥及短隧道,施工难度很大,建筑投资高,生态环境被破坏,后期养护费用昂贵,故b方案不宜选用。a方案需设两座跨岷江大桥,属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修路造价较低,故a线方案总造价仍低于b方案。建议采用a线方案。3.1.7 L段路线方案比较该路线方案起止桩号K78+465.1K81+205.61,是为了绕避汶川县城居民密集区而拟定的2个路线方案。a方案路线总长2.24km,沿岷江右岸河边溯流而上,建顺河桥长达925m,施工难度较大,桥基主要为漂卵石土等,局部内侧边坡稳定性较差,路线跨杂谷脑河河口至阿坝州监狱后再跨岷江与九环公路相接,岷江姜射坝大桥基存在厚砂层,建桥条件较差。另外,杂谷脑河口至城外317线之间需设连接线,连接线布置在杂谷脑河左岸台地,沿河而上,于城外设桥跨杂谷脑河于右岸与317线相接。b方案路线总长2.74km,通过县城居民区、厂区及城区街道,跨杂谷脑河,穿汶川隧道到达州监狱,再跨岷江与九环公路相接。该方案拆迁工程量大,局部内侧边坡稳定性较差,跨杂谷脑河大桥地基中砂层厚度较大,汶川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姜射坝大桥工程地质条件与a线一致。综上所述,两方案各有优劣,工程地质条件差别不大,a方案无隧道,均具备修建公路条件,路线方案的决定主要取决于造价高低。3.1.8 N段路线方案比较该路线方案起止桩号K55+100K56+840,是为了绕避右岸高边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因素而拟定的2个路线方案。a方案路线总长1.433km,于磨子沟电站处顺沿岷江右岸陡坡坡脚而上,至太平坝止。拟建公路内侧为陡坡或陡崖地形,发育7条切割较浅的小冲沟,外侧为岷江主流。坡面除少量段为覆盖层组成的边坡外,大部基岩裸露,为Pthn1安山岩等,距茂汶断裂近,受其影响,岩体较破碎,危岩较发育,崩塌堆积物多堆积于冲沟内或岷江岸边。该方案主要建筑物为长约520m的顺河桥及挡墙,由于轴线近于岷江主流侧,施工难度较大,且内边坡工程处理量大,建筑投资高,生态环境被破坏,后期养护费用昂贵,故 a方案不宜选用。b 方案在磨子沟电站上游处跨岷江到左岸,利用左岸平缓台地抵达羊店处再跨岷江至右岸台地于a线相交,该方案路线总长1.50Km,其中羊店1、2号两座跨岷江大桥总长360m,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为一般路基,建桥、筑路条件较好。综上所述,b方案路线总长略长于a 线,虽建两座桥,但利用了左岸台地筑路,总的投资不高,无边坡稳定性问题,总体工程地质条件明显优于a线,建议推荐b 线方案。3.1.9 P段路线方案比较该路线方案起止桩号K71+400K73+700,是为了绕避右岸青砂坪高陡边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因素而拟定的2个路线方案。a方案路线总长2.3km,于渊家坝上游沿岷江右岸坡脚沿江而上到达阿坝永磁料厂,拟建公路内侧大部分为覆盖层所组成的土质高边坡,其中桩号K72+040K72+580段为高陡边坡(其性质如前述),边坡稳定性较差,内侧边坡挡护工程量很大,建筑投资高,生态环境被破坏,后期养护费用昂贵,安全性较差,故不宜首先选用。b方案路线总长1.69Km,其中七盘沟1、2号大桥总长490m。该方案为绕避上述土质高边坡于渊家坝跨岷江于左岸,利用左岸宽缓的I级阶地(长1.2Km)抵达七盘沟下游再跨岷江至阿坝永磁料厂与a线相交,沿线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涉及拆迁赔赏量很小,为一般路基及桥基,建桥、筑路条件较好。综上所述,b方案虽需设两座跨岷江大桥,但路线总长远小于a 线,且大部分为一般路基,工程地质条件好,建议采用b线方案。3.1.10 Q段路线方案比较该路线方案起止桩号K74+700K75+800,是为了绕避砂窝子对岸高边坡、崩塌等不良地质因素而拟定的3个路线方案。a方案路线总长1.10km,路线沿岷江右岸通过砂窝子对岸高陡边坡(其性质见前述)坡脚到达凤坪坝,该方案主要建筑物为凤坪坝浸水挡墙及一般路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凤坪坝浸水挡墙处内侧高陡边坡岩体破碎,落石坡面稳定性较差,对拟建公路营运安全影响较大,边坡挡护工程量较大,不宜首先选用。b方案为绕避砂窝子高陡边坡提前在路线桩号K74+770处挂口成洞以隧道方式到达凤坪坝与a 线相交,避开了高边坡的稳定问题。路线总长1.034Km,其中隧道长415m,进出口均基岩裸露,洞身以大理岩、灰岩等为主,属IIIIV类围岩,成洞条件较好。其余为一般路基段。 C方案为绕避砂窝子高陡边坡跨岷江于左岸砂窝子处,利用左岸平缓台地至建材厂处再跨岷江到凤坪坝与a 线相接。该方案路线总长度1.280Km ,其中两座大桥总长400m,其余为一般路基。桥基为漂卵石土、砾卵石土及砂层等,具备建桥条件,路基上部砂层厚度较大,需进行必要工程处理措施。综上所述,三方案均具备修建公路条件,相对而言,b方案线形最好,路线最短,但隧道造价较高;C线需修两座桥,线形较差,但利用了左岸台地,总体投资不会增加太多,又避开了右岸不良地质,具有比较价值。建议对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工程投资较省营运安全的路线方案。3.2 M连接线路基及路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M连接线路线起自杂谷脑河口,起点桩号MK0+000,沿杂谷脑河右岸溯江而上,跨杂谷脑河后与汶(川)马(尔康)公路相接,终点桩号MK1+400,路线全长约1.4Km 。按路线所处工程地质差异,分段简述路基及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如下:桩号MK0+0000+130、MK0+600MK1+260、MK1+3801+400为一般路基段,地形上为I级阶地或缓坡平台,地形较平坦,路基上部为厚约12m 的粉土、粉砂等,含植物根系,为松土,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不宜作路基持力层;下部以漂卵石土、砾卵石土为主,其承载力较高,是公路可利用的良好路基持力层。桩号MK0+1300+600 段为斜坡路堤段,拟建公路轴线内侧为陡坡,地形坡度4050,局部可达6070,大部基岩裸露,为Dyl2 千枚岩等,受岩体风化、卸荷作用影响,表部岩体较破碎,时有飞石及小规模的垮塌现象 ,建议采取适当的挡护处理措施;桩号MK0+130MK0+450段轴线外侧距离杂谷脑河水边612m , 受水流冲刷影响较大,需设置浸水挡墙或半边桥,墙基或桥基为漂卵石土及砂层等。桩号MK1+2601+380段为杂谷脑河大桥,其工程地质条件详见后述。4桥位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 独秀峰大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1独秀峰大桥(正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一)、工程地质条件 独秀峰大桥正线设计桩号K31+12031+275,长155m,位于映秀湾水电站闸址下游340390m。 1、地形地貌桥位位于映秀湾水电站闸坝下游。地貌部位属岷江深切河谷地带,由于冰蚀作用和古河道改道,独秀峰独立河间。大桥所处河段河谷开阔,桥轴线处河面宽136m,水面高程934.9m,水深约5m。两岸不对称,左缓右陡,左岸为岷江级阶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940950m,其内侧为映秀湾水电站沉砂池;右岸为陡坡,坡度40左右,现有都汶公路路堤开挖于高程954.6m处形成一平台。1、 地层岩性 据钻探和地表地质测绘表明:桥位区内河床覆盖层厚度大于35.80m ,勘探深度内按其结构、成因和组成可划分为6层。其主要特征由下而上分述如下:第层(Q4al):为卵石土,卵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含灰岩等,充填浅灰色粉质砂土及中细砂,此层结构较密实,该层钻探未揭穿,顶面高程911.00911.60m,埋深29.5031.50m,分布于岷江河床下部。第层(Q4al):粉细纱,灰黄色,砂的成分以岩屑、石英等为主,湿饱和,稍密,含粉土团快,岩芯呈柱状,钻探进尺较快,其内夹厚2m的透镜状灰绿色淤泥质粉土,可塑硬塑。该层厚度10.0014.00m,顶面埋深15.4131.50m,往左岸厚度增大,右岸渐薄,分布于岷江河床中下部。第层(Q4al):淤泥质粉土,深灰色,饱和,软塑,可搓成长13cm粗3mm的长条,略有臭味,间有粉细纱纹理,钻进中缩径严重。该层厚度010m,顶面埋深11.56m,高程931.54m附近,往左岸尖灭,分布于岷江河床中上部。第层(Q4al):为砾卵石土,砾卵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闪长岩、灰岩等次之,充填灰灰黄色中粗砂。此层结构稍密,厚度210m,分布于左岸阶地及岷江河床上部。第层(Q4c+dl):块碎石土,块碎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块径1050cm,充填2030%灰色粉土,厚度011m,往213国道处变厚,表部为含角砾粉土,分布与于右岸桥台与213国道的连接段斜坡表面。第层(02(4):晋宁澄江期第四期花岗岩,褐灰色,岩体较完整,块状镶嵌结构,无强风化带,弱风化弱卸荷带厚一般1015m,为坚硬岩,分布于右岸桥台处。3、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本区构造部位处于龙门山断裂带映秀断裂与茂汶断裂之间,受上述两条断裂控制,北东向次级结构面较发育,岩体中发育2组陡倾裂隙,线裂隙率.51 条m。控制工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为茂汶断裂,据1990年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本路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桥位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桥位及其附近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桥位易受上游映秀湾水电站泄洪冲砂的影响。河床冲刷深度约4m。2、 地下水桥位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与河水位基本一致,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岷江。根据岷江流域水质分析资料,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 (二)、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方案论证1、 地面稳定性 桥位区内未发现较大断裂,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建桥条件较好,但桥位距映秀湾水电站泄洪闸较近,汛期电站泄洪冲砂对桥基施工及桥的稳定性不利,须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2、 岩土力学性质评价 桥位左岸及河床地基为砾卵石土、淤泥质粉土、粉细砂等,相互迭置成层,地基均一性较差,总体属多层复杂地基。第层砾卵石土厚度较大,埋藏较深,中等强透水,总体较密实,承载力及抗剪强度较高,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第层中细砂层厚度较大,层中含淤泥质粉土透镜体,其承载力及抗剪强度低,压缩变形大,在VII度地震下有液化之可能,但其埋藏较深,经处理后可作地基持力层。第层淤泥质粉土厚度较大,埋深较浅,在VII度地震下有液化之可能,承载力及抗剪强度均较低,不宜作地基持力层。第层砾卵石土,中等强透水,稍密中密,承载力及抗剪强度均较高,但厚度较薄,埋藏较浅,不能作地基持力层。右岸桥基花岗岩弱风化弱卸荷,为坚硬岩体,承载力高,是桥基良好的持力层,但其上块碎石土承载力较低,压缩变形大,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不宜作地基持力层。根据本次勘察并参考映秀湾水电站闸坝资料,提出该桥位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于下表2。表2独秀峰大桥(正线)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表 建 议指标岩土类型密度g/cm3湿抗压强度RbMPa允许承载力RMPa变形模量E0MPa抗剪强度桩周土极CMPa限摩阻力 qskKpa漂卵石层2.22.30.50.6 506030310150 200淤泥质粉土1.401.500.060.07压缩模量3479610Kpa1520粉细砂1.401.500.080.11810182003545中粗砂1.601.700.120.151013202204555弱风化弱卸荷花岗岩2.7608023(58)103tg=0.81.00.20.3 3、基础方案论证根据桥位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建筑物特点,建议该桥位左岸及河床段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方案,桩端应置于第层砾卵石土内一定深度,但该方案的缺点在于桩的长度较大,施工难度较高;如需第层中细砂作桩基持力层,必须对砂层进行工程处理,如灌浆、采用群桩等措施。右岸为弱风化弱卸荷花岗岩,强度高,桥台可采用浅基础,但对风化卸荷的松动岩块应予清除,对不利结构面应进行工程处理后方能建基,且基础嵌入弱风化花岗岩不小于3m。地基岩土体透水性强,施工中应加强固壁及排水措施。对河床段应重视汛期洪水及大坝泄洪对桥基的冲刷破坏作用以及推移质对桥柱(墩)的撞击破坏,采取适当工程措施加以防范。施工期间应防范大坝泄洪对施工的干扰及不利影响,加强基坑排水及防渗措施。4.1.2独秀峰大桥(比较线)工程地质及评价(一)、工程地质条件 独秀峰大桥比较线设计桩号K30+875.031+089.0,长214m,位于独秀峰大桥正线下游148m,距映秀湾水电站闸址560620m,斜跨岷江,与岷江主流呈33的角度相交。 1、地形地貌桥位位于映秀湾水电站闸坝下游。地貌部位属岷江深切河谷地带,由于冰蚀作用和古河道改道,独秀峰独立河间。大桥所处河段河谷开阔,桥轴线处河面宽165.7m,水面高程933.55m,水深约5m。两岸不对称,左缓右陡,左岸为岷江级阶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940.5941.8m;右岸为陡坡,坡度51,现有都汶公路路基开挖于高程960.6m处形成一平台。3、 地层岩性 根据地表地质测绘、钻探及收集映秀湾水电站地勘资料表明:桥位左岸及河床为第四系冲、洪积(Q4al+pl)漂卵石土、砾质砂、淤泥质粉土、中细砂层等,右岸岸坡基岩裸露,岩性为晋宁澄江期第四期()花岗岩。主要特征如下: (1)、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左岸级阶及河床主要为漂卵石土,厚度大于40m,漂卵砾石成分较复杂,由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粒径一般1030cm,个别达4080cm,磨园度较好,中细砂充填于骨架孔隙之中,中密,局部有架空现象;层中于不同高程夹数层厚度不等的透镜状砂层、砾质砂、淤泥质粉土等,厚1.54.7m,饱和,可塑软塑状,松散。 (2)、晋宁澄江期第四期花岗岩():褐灰色,岩体较完整,中细粒结构,块状镶嵌碎裂状构造,于右岸岸边裸露。无强风化带,弱风化弱卸荷带厚一般1320m,为坚硬岩。4、 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现象本区构造部位处于龙门山断裂带映秀断裂与茂汶断裂之间,受上述两条断裂控制,北东向次级结构面较发育,岩体中发育2组陡倾裂隙,线裂隙率.51 条m。控制工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为茂汶断裂,据1990年1/400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本路线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桥位处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桥位及其附近无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右岸下游侧近处为洱沟,枯期流量较小,洪期流量较大,在暴雨、山洪触发下有产生泥石流的可能,对桥基、桥台的稳定性可能有一些影响;受上游映秀湾水电站泄洪冲砂的影响,与正线比较,比较线桥位因相距稍远,泄洪冲砂对其影响相对较小。河床冲刷深度约4m。5、 地下水桥位处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中的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与河水位基本一致,受大气降水补给,排泄于岷江。根据岷江流域水质分析资料,区内地下水、地表水对混凝土一般无腐蚀性。 (二)、工程地质评价及基础方案论证1、地面稳定性 桥位区内未发现较大断裂,无滑坡,地面稳定性较好。洱沟虽有爆发泥石流的可能,但从现213国道洱沟桥运行的情况看,受洱沟泥石流的影响较小,加之本拟建桥位位于洱沟 上游侧,避免了洱沟泥石流对本桥基、桥台的直接冲刷,对桥基、桥台的影响较小,建桥条件较好。 2、岩土力学性质评价左岸及河床段桥基主要为漂卵石土,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桥基持力层,但结构不均,透水性强,施工开挖存在较大的基坑涌水、涌砂问题。层中所夹砂层及淤泥质粉土透镜体承载力低,埋藏浅,且在VII度地震下有液化可能,应予重视。右岸桥基花岗岩弱风化弱卸荷,为坚硬岩体,承载力高,是桥基良好的持力层。根据本次勘察并参考映秀湾水电站闸坝资料,提出该桥位地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于下表3。表3独秀峰大桥(比较线)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建议表 建 议指标岩土类型密度g/cm3湿抗压强度RbMPa允许承载力RMPa变形模量E0MPa抗剪强度桩周土极CM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基础体质题库及答案
- 安全培训盒子尺寸课件
- 电工转正试题及答案
- 寒潮安全培训课件
- 2025房屋租赁委托代理合同
- 2012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安徽特岗数学真题及答案
- 2025年柔性树脂版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环境评估与监测服务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春节节后安全生产工作收心教育会讲话稿
- 矿产勘查技术考核试卷
- 数字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养老护理员全套培训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发展路径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
- 数据退役管理办法
- 徒步小组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