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有机物的特征-祥案.doc_第1页
9.1有机物的特征-祥案.doc_第2页
9.1有机物的特征-祥案.doc_第3页
9.1有机物的特征-祥案.doc_第4页
9.1有机物的特征-祥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9.1有机物的特征教 学 案 例学校名称: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 化学 内容主题:9.1有机物的特征教材版本:科学粤教版 教师姓名:谷振辉 教 龄: 16年 简介:本课内容出自科学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相评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特征,了解甲烷、乙醇和乙酸的一些性质。 本节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通过想象、推理、选择和确定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体会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 联系,感受化学的趣味和作用授课年级九学科化学主题9.1有机物的特征任课教师谷振辉课型综合解决课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会判断和区分典型的有机物,记住有机物的典型特征。(2)记住甲烷、乙醇、乙酸的化学式,会书写甲烷燃烧、乙醇燃烧的化学方学方程式,记住乙酸的典型性质。(3)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材料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的认识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简单的问题。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有机物的特征,甲烷、乙醇的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论证。关键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及物质性质的检验教学方法1、自学指导法: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难以解决或出现较多的问题给予启发性指导,使他们能正确理解教材内容。2、点拨引导法: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在疑难处给予引导点拨。3、讨论交流法: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交流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呈现共性问题、必要时进行细化为组问题,使学生深入、准确掌握新知。4、多元评价法: 对学生、小组的积极表现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5、科学探究法:通过探究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严谨与快乐,认识探究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总结探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试管、蒸发皿、酒精灯、储气瓶、烧杯、试管刷、机油、花生油、胶片、樟脑、酒精、汽油、甲烷、石灰水。 (2)问题导读单、训练单。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要素时间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创设故事引入情景【旁白】1928年夏天,军阀徐源泉部下的一位军长孙殿英,想要趁军阀混战、群龙无首的机会开取东陵慈禧墓取宝,发笔横财,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挖掘和爆破,终于打开了慈禧墓,进入墓室后,他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精致的烟盒装着上等的鸦片,旅长韩大宝烟瘾顿发,摸出火柴就想美美认真倾听,兴趣高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创设故事引入情景地抽它几口,可刚把火柴一划,墓室就发生了爆炸,突然间卷起了一片火光,他们被炸得血肉横飞。到底是什么东西使盗墓贼横遭厄运?原来是一种叫甲烷(CH 4 )的气体创下的奇迹,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那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甲烷是怎样产生、它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人类的好朋友酒精和醋酸具有怎样的性质和用途呢?这一节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探讨【投影】9.1有机物的特征认真倾听,兴趣高昂,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呈现目标指导阅读12创设呈现目标情景【旁白】下面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阅读-找一人朗读。【旁白】明确了学习目标,就请同学们在导读单的指引下阅读教材,体味有机物的神奇魅力吧。认真阅读,明确读什么,读到什么程度,。自主阅读合作交流110创设阅读交流情景1.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所学知识点。2. 巡视指导,提炼共性问题。认真阅读,强化时间观念汇报评价实验验证113创设实验评价情景1. 组织学生汇报导读单二、1、2. 【实验】了解有机物的特征,组织学生总结。3. 组织学生汇报导读单二、3,并指导完成相关的实验。4. 组织学生汇报二。4、5。小组内首先达成共识,然后选派代表汇报交流,积极评价、认真思考,动手实验。问题训练提高巩固115创设自主训练情景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训练单2.巡视、提炼问题;3.指导小组成员协作。认真阅读、积极主动思考。 全面总结巩固效果22创设师生小结情景【旁白】请同学们从知识上、方法上、学习过程等方面对本节知识进行全面总结能从知识上、方法上、学习过程上进行总结。课外拓展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思维的交融与碰撞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力 乌丹五中 谷振辉去乌丹四中参加全市初中化学“同课异构-教学基本功大赛”时,由于自己的思路狭窄-检验甲烷中含有碳元素时只想到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从而利用质量守恒证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而那个实验学生在甲烷燃烧将小烧杯倒转过来时很难操作成功即二氧化碳跑掉,所以很多组不能成功,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回来后也正好上这节课,又碰到此类问题,只不过我这次用的是比较容易制得和准备的丁烷(打火机里的气体)进行分组实验,害怕出现四中情形就提前提醒学生如何快速倒转并用手适当掩盖以防止二氧化碳跑掉,一种传统思维和拘泥于教材的做法又使很多组不能成功。飞跃小组做这个实验虽然成功了,但王鹏俊同学指着变浑浊的烧杯里的黑色物质说,老师我认为没有必要如此麻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烧杯里的黑色物质就是炭黑,有了炭黑还不能说明丁烷中含有碳元素吗?不用澄清的石灰水完全可以吧?虽是试探的口吻,但看来他是深入思考了,我也真是眼前一亮,对呀!炭黑多容易产生、现象多明显,我随即问学生王鹏俊同学的分析有没有道理?有!几乎一口同声,特别是实验失败的同学。那怎样快速得到炭黑,几声嘀咕后,把打火机火焰调大,据烧杯底部近一些即不完全燃烧,得!连燃烧的知识都用上了,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使我认识到学生的潜力,也重现审视了自己的不足,给我今后的实验真是上了一节值得深入思考的好课。专家评价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李玮.中学化学教学参考J.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8.5 刘志 李阳.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附件一:9.1有机物的特征 问题导读-评价单班级:九年 班 姓名: 学号: 设计者:谷振辉一、 学习目标:1.会判断和区分有机物,记住有机物的典型特征。2.记住甲烷、乙醇、乙酸的化学式,会书写甲烷燃烧、乙醇燃烧的化学方学方程式,记住乙酸的典型性质。3.认识身边的一些常见材料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4辩证的认识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简单的问题。二、 学习重点:有机物的特征,甲烷、乙醇的性质。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论证。三、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有机物概念的建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1)金刚石属于天然物质中最硬的有机物( )(2)所有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物( )(3)凡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4)根据你对有机物概念的理解和对生活经验的积累,请完成262页“你知道吗”,把例子分享给小组成员,注意!别挑选错喽。2.观察实验结合读文,把你总结的有机物的特征说给同伴听。点燃3.(1)知识链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被再分,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单个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 (2)原型建构:X+O2 CO2+H2O, 这说明X物质中肯定含有 元素;要想检验二氧化碳可用 ;要想检验产物中有水生成可以采取 。(3)应用解决:同学们,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器材,你能够设计实验,证明打火机中的液态气体(丁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酒精是( )的俗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消毒用的酒精中含乙醇 %,工业酒精中含乙醇 %。5.乙酸俗称( ),其化学式为 ;四、我的问题是:附件二:9.1有机物的特征 问题训练-评价单九年 班 姓名: 指导教师: 巩固基础1.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 酒精 食盐 石墨 甲烷 水 蔗糖 石灰石 味精 食用油 鸡蛋白AB.CD.全部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酒精;天然气;醋酸;消毒酒精;石灰水;石油;甲醇;金刚石;A B. C. D.3长期使用的水壶内壁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下列家庭用品中可用以清除水垢的是( ) A.酒精 B.食盐 C.醋酸 D.纯碱(Na2CO3)4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异常庞大,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B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化合物C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D有机物都难溶于水、受热易分解、易溶于汽油等有机溶剂提高素养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把秸秆、杂草等废弃物放在密闭池中发酵可以产生沼气;B沼气的应用对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C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D沼气是一种安全的燃料,可以大胆的随意的使用6新华社1999年11月17日电,在兰州召开的一次能源地质国际研讨会上传出消息:“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冻土层和海底大陆架中,据测定每0.1m3固体“可燃冰”可以释放出20m3的甲烷气体。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可燃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