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1页
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2页
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解读中,我们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计算机这一新世纪的重大发明,其本身就是一个舶来品,在其研制出来时,其全部的标识和软件都是英文的,只是在进入中国后才被翻译成中文以便于中国用户使用。那么,结合新课标的新理念,将双语教学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整合计算机英语,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同时,渗透学习计算机专有英文单词,增加学生的单词积累量,将是一个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新策略。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双语教学、小组合作一、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换言之,使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生活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能代替或接近母语水平。双语教学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该语言的目的。同时,双语教学提倡师生间的互动,而决不仅仅是听教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用外语授课。是达到既能学会学科知识,又能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掌握外语的目的。在我国,开始“双语教学”的学校,多数选择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但它不是简单的母语加第二语言,而是要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考逻辑。 “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目前绝大部分是用英语它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又不绝对地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还应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我国的“双语教学”应该属于“保持型双语教学”。 既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二、双语教学的优势:1. 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双语教学,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它对促进我国的教育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现代化科技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所谓复合型指的是既懂专业技术双懂外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类人才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2. 提供外语学习环境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十二岁以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特别是八岁以前的小孩,可以很轻松地掌握任何语言。不管放到哪里,都能很快地学会当地的语言。十二岁之后,学习语言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勉强学会也带有原来的口音,甚至不少人根本就学不会当地方言。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外语训练,能够很迅速的掌握,但是,这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对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3. 提升学科教学很多人都担心双语教学会影响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处理科学的话,双语教学不但不影响学科教学,而且还能使学科教学在外语环境中得到提升。三、双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模式1.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双语信息技术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目标又要完成既定的英语目标,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进行课堂交流。因此,在创设情景时,应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方式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对比明确的学习情境。通过师生谈话、生生讨论等形式,发现探究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者通过剖析案例、描述情境,引导学生讨论、发现问题,导入学习目标,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的英语积累水平,教师在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问时,应尽可能的使用学生易理解的短句式,或是同一个意思的句子,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理解情况准备多种表达句式。例如:在学习WORD中插入剪贴画时,教师可出示两封用WORD编辑的、内容相同的信件(一封只有文字内容,另一封配以与内容相呼应的剪贴画)让学生对比二者的不同之处,选择他们喜爱的信件,渗透导入课堂学习目标。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是:“Boys and girls,in last class we have written a letter to your friends.Have you finished?Now please look at your screen,just see these two letters,which one is more beautiful?And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Do you want to learn?”这些简单的英文句式,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科和英语目标的实现。2.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教师可在学生已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参考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者教材提供的方法、自己尝试操作、同学间互相帮助、讨论,请教老师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的操作技能,这个环节的重点是让各小组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小组成员间通力合作,实现共同学习的目标。例如:WORD当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应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各小组派代表各抒己见,发表其自己的收获,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问题,适当的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对于精彩的回答,可将一些小贴纸作为奖励送给他们。发现有创意的学生和好的经验、找出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学生创意和经验,在此环节的最后,适时的渗透本节课的英语目标:insert clipart。教师在总结演示插入剪贴画的方法时用英语进行总结:Choose the position menu bar insert picture clipart click on image tag click one type choose one picture这样可以既强化英语目标,又可总结学科目标。3. 任务驱动 创意实践学生自主探索新知之后,其心中充满了想要一试身手的欲望,此时,可出示适当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应该至少占整堂课的三分之一,教师可适当的进行指导,指导的过程也力求使用双语,并发掘学生的创意,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可进行适度的小组讨论,逐渐培养信息技术能力强的优生,让他们当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小老师,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尝试着模仿教师,用英语帮助其他同学。例如,在学习WORD中插入剪贴画时,个别学生由于其信息技术知识面广,能力较强,能够迅速的完成任务。可以让他们将自己所学传授他人,因为,根据心理认知理论可知:“对于听过的东西,会忘记。对于听过和看过的东西,会记得一点。对于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与人讨论过的东西,会开始理解。对于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教过另一个人的东西,才会掌握。”真正的学习绝非仅仅靠听讲,简单的将信息塞入学生的头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学生要想真正掌握知识,就必须经过自己的记忆咀嚼。在我们的微机课堂上,学生的动手操作正是咀嚼记忆、消化知识的一个突破点。因此,利用优生来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学习,正复合这一课堂类型的特点。教师的评价也可使用英文。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同学和小组奖励小贴纸或是加分。整堂课中将个人奖励和小组竞赛有机结合。4. 评价交流 取长补短学生作品的评价交流可以采用组内自评、组内互评、全班交流。小组向教师及其他小组汇报小组活动成果,并且可以针对学习情形及活动结果,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历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心得体会,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作出点评,鼓励学生制作双语作品,并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给予小组成就的表扬更能激发小组成员的荣誉感。为了给每个同学表达自己想法、观点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展示交流和自评互评的活动,能够发现他人的优点,培养他们的美感、是非感,找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修改完善。懂得欣赏自己和别人的长处,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扬长避短,共同进步。5. 归纳整理 拓展知识教师使用双语总结或是引导学生说出学习收获,对本节课新知识进行整理,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在信息技术课中,一些软件的应用是相通或是类似的,例如: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对其移动位置和调整大小的方法,那么联系本节课学习的WORD中插入的剪贴画,举一反三的找到剪贴画如何调整剪贴画的位置和大小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知识的整体观念。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比较深入的拓展练习,进一步提升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诚然,以上这种信息技术双语教学课堂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学生,课堂英语的使用量和难度要适时的调整,教师课堂中使用的评价机制、授课技巧也要因人而异,并且要保证英语教学不妨碍信息技术学科目标的达成。做到英语目标、学科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