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九 雪.doc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九 雪.doc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九 雪.doc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十九 雪.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 雪 鲁迅银川八中 语文教师:马治军(九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 2、比较南方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语言的品读,了解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鲁迅的作品已学习了部分,大多是小说与散文,而对于其散文诗是第一次接触。2、学生对于散文诗学习过,如海燕等,基本了解这种体裁。但鲁迅这篇作品中的“曲笔”作隐讳之言,学生难以理解。3、“知人论诗”,学生对于鲁迅坚硬的性格和斗争的精神接触少了,主要是其杂文的战斗性,基本上没接触过。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 2、有关江南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 1、查找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搜集鲁迅野草中的描写自然景致的诗篇,感受自然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3、搜集有关散文诗的资料,初步了解散文诗。 4、先自主学习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句,查字词典扫清语音、语义障碍。再与同学合作,解决疑难。 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学习小组学生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畅谈对雪的感受。营造雪的氛围。(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课前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便于教师对课堂学习预设的调整。)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情感。 2.教师放课文朗诵或范读课文。然后抽学生朗读。 3.由学生比较二者的优劣,体会散文诗的朗读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5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征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江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设计此问题是为了促成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 三、问题探讨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散文诗的特点。分四个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见大屏幕) 第一小组:找出描写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第二小组:鲁迅先生笔下的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在一个艺术整体之中的? (江南的雪:优美。朔方的雪:壮美。作者虽然极写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思,且因雪罗汉的消融流露出对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惋惜之情,但作者并不是沉迷于优美然而虚空的幻境中,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他真正向往的是壮美的现实战斗生活,渴望从自然的伟力中汲取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永葆战斗青春。所以,面对眼前的实景,他写道: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此一反先前温婉、缠绵的情凋,语气异常刚劲、果决,这不仅是对朔雪质地、形态的摹写,同时还透露出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毅然决然地砍断了与社会现实极不协调的思想情绪。随后对飞腾的朔雪磅礴的气势、浩大的声威的酣畅淋漓的抒写,不也正是作者不屈不挠的战斗的人生观的形象写照吗?而朔雪的孤独,也映现出了此时作者荷戟独彷徨的身影。) 第三小组:你们认为作者更喜欢哪里的雪,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的? (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鲁迅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鲁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就像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到的,站在沙漠上,看看飞沙走石,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即使被沙砾打得遍身粗糙,头破血流,而时时抚摸自己的凝血,觉得若有花纹。在文章中,北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正是这种精神最为形象的体现。) 第四小组: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允许学生有不同理解) 3、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四、语言品读 1、文章中对雪的描写用了哪些修饰词, 你认为它就只是描写的自然界的雪吗?你认为这些词句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例如:用了冰冷的坚硬的修饰雪花,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值得赞赏的。) 2、文章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你读了这些,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体会? (比喻、拟人、排比.只要学生能说出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使文章生动形象、表意更加明白晓畅就行了,答案不求一致。) 五、练习与作业 (一)课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 b( )识 tu( )尽 qng( )口 lnli( ) 脂粉lin( ) shu( )方 2、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 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 )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 )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 )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A.也 竟然 然而 B.虽然 但是 然而 C.也 但是 所以 D.虽然 终于 然而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4、理解课文,为下面的描写连上正确的感情色彩。 江南色彩缤纷的雪 欢快 小孩子塑雪罗汉 沉郁 雪罗汉慢慢融化 平和 北方的雪 高亢 (二)写作训练: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你眼中的雪景又是什么样子的?试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500字。 教学设计说明: 一是着重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抓住了散文诗的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别人的经验来赏析诗歌,重在感悟和体味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透过凝炼的、跳跃的、模糊的诗歌语言去把握其深刻的含义。二是突出了朗读训练和思维训练,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都要符合新课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