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论据简案.doc_第1页
补写论据简案.doc_第2页
补写论据简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复习补充论据演练复习目标:1回顾补充论据的基本答题方法,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按要求补写论据。2纠正学生答题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及问题,争取多得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论点按要求补写论据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前一阵,我们对议论文考点和常见题型做了系统的复习,今天我们结合同学们复习和做题的实际情况,针对论据这个问题做个研究探讨。二、出示范例,投石问路(一)概括论据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道月考试题不可放弃的努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人生有很多东西是可以放弃的,但万万不可轻言放弃的是:努力。你是否知道大鱼和小鱼的习性?大鱼喜欢吃小鱼,小鱼总是躲避大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大鱼要吃小鱼,飞快地向小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大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小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大鱼也不再尝试去吃小鱼了!大鱼失掉了去吃小鱼的信心,放弃了努力。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会犯大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们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也曾喝过真正的老虎奶,但是都没实现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人在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路程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大,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纪录,证明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断言都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竟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里,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训练技术并没有重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大的改变,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现实?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是因为有了榜样的力量。文章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论点?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证明中心论点的例子。1.学生错误答案呈现:大鱼吃小鱼的试验;4分钟跑1英里的目标开始无人达到,医学界科学界断言无法用4分钟跑1英里,但后来有人实现了。(殷佳丽)举了大鱼吃小鱼;4分钟跑完1英里的例子(杨皓天)大鱼吃小鱼的试验;有人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记录,打破了断言(沈李)2.概括论据知识回顾:本题涉及到为文章概括事实论据。做这类题有什么要求?概括简洁准确,紧扣论点;概括论据答题公式:人物事情+结果 或 谁+怎么做+结果;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3.同学小组交流,错题纠偏。原因:概括不简洁;概括不全面不准确,未围绕中心概括;概括不具体,缺少具体人或事。改正:大鱼经历了挫折,便不再去努力吃小鱼; 罗杰班尼斯特不放弃努力,终于创造了4分钟跑1英里的奇迹。(张艺馨)再看一例:范式p113 用辨证的观点看压力问题:文中用哪些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 “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民食果蓏蚌蛤”而多疾病,燧人氏 “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写成七步诗。 (二)补充论据对于做学问来说,压力之下能产生出重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有很多。史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曹植在以死相逼的巨大压力下写成七步诗。 。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一个证明中心论点的例子,叙述要简明扼要。1回顾补充论据注意点(1)补写事实论据要简洁概括。紧扣论点,在论据中与论点紧密相关的句子和词语应该重点提到。(2)语言表述格式:人物(谁)+故事梗概(怎么做+结果怎么样)或者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也可模仿原文的事例格式来写。(3)补写的论据要求典型真实确凿,有代表性,说服力强(多列举名人事例)。其实补写论据与概括论点有共性之处,只是换了个角度,概括论据的方法也适合补写论据。2学生补写论据。三、归纳小结,总结方法。补写论据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理出文章思路,找到全文的基本观点,所在语段的中心句,了解文章用来证明中心论点所用的论据,尤其是事实论据。2从中心论点、分论点中截取关键词句,联想相关的人物及事实。3用“人物+事情+结果” 或者“人物事情简短评价”的语言表达格式表述,与论点紧密相关的词句最好重点提到。四、牛刀小试,巩固吸收请同学们速读中考总复习范式p103 奋斗的另一面,运用方法完成题目。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学生写作。请两生上黑板写。交流评价。教师示例:张海迪在高位瘫痪的残酷命运面前,努力适应现实,刻苦自学多国外语、写作翻译,取得了常人难于企及的成就。再做一例 常想一二(2005年海门卷)问题:在我国,像霍金那样面对苦难仍能保持积极心态的人很多,事迹也很感人。请举出一例,从人物的经历、人生态度等方面作简要的介绍。不设统一答案,意思对即可。(4分。评分要点:列举人物1分,人物的经历1分,人物的人生态度2分)示例:张海迪尽管高位截瘫,仍能乐观面对,创作了轮椅上的梦等多部作品,奉献给读者,激励一代青年成长。我的发现: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叙述可证明不同的观点,要紧扣论点,与论点紧密相关的词句应该重点提到。五、课后作业,巩固拓展总复习范式第100页学会拒绝)(1)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为文章第四、第五节各补写一个事例。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围绕中心概括论据,更学会了如何补充论据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能多关注生活,多阅读多积累,在练习中能够多注意总结做题规律,减少丢分的机会。反思:1二轮复习课力求精心选择复习专题。上课前选题破费斟酌,一轮复习正在进行中,二轮上什么,怎么上呢?初三接手的这个班级学生基础一般,原有积累、阅读能力只能说一般,而第二轮复习必须要把握住复习中存在的难点,在学生迷惑不清处、容易出错处精心选择专题,因此确定切入面小,学生又确有畏难情绪的论据。2二轮复习课力求关注点的发掘。具体设计时,初定论据题型有三类:概括论据、论据的作用、论据的概括。其中论据的概括是难点,但一堂课下来,虽觉饱满,但又有匆促之感。正式上时,索性去掉了论据的表达作用,只复习论据的概括、论据的补充,并把概括论据作抓手,由浅入深过渡到补充论据,这样学生理解、掌握也相对容易。由此想到二轮复习课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学情特点,不求课堂的容量,只求学生的掌握及在原有基础上的巩固和突破。宜点状深入,贪多面面俱到反而影响复习课的实效性。3复习课力求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补写论据中暴露出了积累少的不足,说来写去就那么几个人,因此在学生补充了熟悉的论据后,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