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19 明代玉器.ppt_第1页
古玉19 明代玉器.ppt_第2页
古玉19 明代玉器.ppt_第3页
古玉19 明代玉器.ppt_第4页
古玉19 明代玉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节明代玉器 明定陵 天坛 一 概述 公元1368年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 建都南京 国号 明 太祖1368 1398惠帝1398 1402成祖1402 1424仁宗1424 1425宣宗1425 1435英宗1435 1449代宗1449 1457英宗1457 1464宪宗1464 1487孝宗1487 1505武宗1505 1521世宗1521 1566穆宗1566 1572神宗1572 1620光宗1620 1620熹宗1620 1627思宗1627 1644 明代宝玉石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高档宝石的大量应用 明清两代玉器离开宋 元的形神兼备的玉器艺术轨道 走向工艺化 装饰化 商品化 鉴赏化的拟古主义的道路 白玉大雁纹璧 拟古主义的根源在于宋 元 宋代末期如何将现实主义的艺术方法继传成为当时艺坛上的焦点问题 士大夫对宋代写实倾向不满 反对形似 力主神似 提出 文人画 主张将书法引入绘画 以书法的规律和笔法作画 代表性人物是著名文学家 大书法家苏东坡和喜作云山的米芾二人 潇湘奇观图 局部 米友仁 宋 北宋后期水墨山水画派 米家山水 擅长 墨戏 善用多层烘染和横点子的排比 使水墨画的积墨 破墨 渍染 渲淡等技巧充分发挥 达到云山空蒙 烟云变灭的效果 明代 吴门派文人在画坛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以沈周 文徵明 唐寅 仇英四家最著名 作品大多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明末华亭董其昌高举文人画的旗帜弥漫画坛 成为主流画派 真赏斋图 局部 文徵明 庐山高图 沈周 落霞孤鹜图 唐寅 宋 元的现实主义雕塑至明代因无文人干预 每况愈下 最后与建筑结合 与文人联系密切的雕刻家转作雕刻珍玩以供鉴赏 因而 玉器工艺与绘画 雕塑同样地走向拟古主义道路 明代初期 洪武 天顺 公元1368一1464年 玉器尚求精工 尤其宫廷用玉更是如此 汪兴祖墓出土云龙带板 朱檀墓 洪武二十二年 公元1389年 出土白玉葵花杯以及清宫旧藏白玉镂雕蟠龙纹带环都是明初玉器的佼佼者 从中尚可看出宋元遗风 玉带饰 长8 9厘米 宽7 4理米 羊脂白玉质地 滋润洁白如脂 江苏南京张家汪兴祖墓出土 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藏 联珠形玉镯 这是一对大小相同的白玉镯 它先雕出圆镯形 再雕出一个个圆珠和扁串饰而成 由20颗圆珠串联而成 造型奇特 雕琢精致 白玉葵花杯 通高15厘米 金盖高8 5厘米 重148克 金托盘直径20米 重325克 明万历 1965年北京定陵万历墓出土 北京市定陵博物馆藏 白玉镂雕蟠龙纹带环 明代中期 成化 嘉靖中 公元1465一1544年 玉器已发生变化 从现存此期大多数玉器来看 已摈弃了宋元玉器的现实主义传统 进而转向装饰化 工艺化 玩赏化的方向 体圆 子母口 壶身作三节竹筒状 盖 底皆平 通高12 4cm 8 5cm口径 故宫博物院藏 竹筒形青玉执壶 明代晚期 嘉靖中 崇祯 公元1545一1644年 商业经济发达 资本主义因素缓慢成长 促使玉器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一些玉作坊片面追求利润 牺牲其艺术性 粗制滥造 玉器美学价值大为降低 良材精工的玉器极为少见 此期玉器适应社会要求 玉茶具 玉酒具增多 玉佩饰品种也极为丰富 为市庶大众所喜爱 收藏古玉之风在城市相当盛行 但古玉有限 一批趋利若鹜的古玩商便组织玉匠磨制伪古玉 欺骗收藏家 获取高值 明代晚期的治玉工艺相当普遍 各商业发达的城市都有玉肆 而治玉业最发达的城市有两处 北方的帝都 集中各地良工为贵族 官吏作玉 江南苏州的玉业之艺堪称工巧 数全国第一 留下了名工陆子刚的名字 陆子刚款玉器传世尚多 除去清代与近 代仿造的玉牌子之外 尚有签 壶 搏 洗 花插等 但难辨真赝 子刚牌 陆子刚青玉卮 光洁细润 直口 腹部呈圆筒形 平底 三兽首足 通高11 5厘米 口径6 4厘米 底径6 6厘米 腹侧一环形柄 侧面出脊 上饰象头 象鼻自然内弯成一孔 可穿系与杯盖相连 圆形盖 正中饰圆形钮 镂小圆孔 近沿处凸雕三个卧狮 盖面间饰兽面纹 盖沿饰云纹 1962年北京西郊清墓出土 现藏首都博物馆 晚期玉器不论是器物还是肖生玉器都有着装饰趣味 与当时的文人画泛滥 雕塑艺术的工艺化 珍玩化有着密切关系 工艺上精雕细刻者甚少 刀法繁杂琐细者则较多 这种现象在宫廷玉器中亦可见到 就连万厉帝朱诩钧墓所殉玉器精工优玉者也较少 此时还出现玉 金和宝石镶嵌组合 如朱诩钧生前所用嵌红蓝宝石金盘托玉爵杯是帝王玉中玉 金 宝石三结合的新器物 金盘托玉爵杯 通高14 5cm 托盘直径19 7cm 重499 5g 1956年北京定陵万历墓出土 北京市定陵博物馆藏 白玉兔金镶宝石耳坠 通长5 8厘米 环径2 5厘米 兔高2 4厘米 金环呈圆形 下系白色玉兔坠 兔身直立 双耳向上 双眼嵌红宝石 炯炯有神 两后肢下有抱杵作捣药状 月宫玉兔 大有腾云而起之势 1958年北京昌平定陵出土 现藏定陵博物馆 明代对石雕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较之前代发展迅速 而且技艺高深 繁荣空前 如明代宫殿用汉白玉大理石建造的石栏杆 石跳踏垛 华表 石狮 石璃首等 寿山石在也广为采用 不仅居民普遍开 采 而且寺院的僧侣亦如此 他们制成香炉 佛珠等宗教用品 以馈赠八方游人 二 明代玉器特征 1 代表性种类明初继承了宋 元的种类 特征 中晚期有 礼玉 玉璧 圭 镇圭 脊圭 谷圭 饰玉 玉坠 玉佩 花形玉纽 实用装饰玉 玉带 带钩 带扣 玉簪 方形玉牌 玉带有三种 透雕 镶宝 素面 带钩数量多 实用器皿 玉盒 玉杯 玉壶 金托玉执壶 文房用品 陈设玉器 玉插屏 悬磬 玉山子 盆花 圆雕人和兽 玉佛 玉花卉等 2 纹饰图案大量出现民俗和故事性内容的题材 如 太白醉酒 刘海戏蟾 动物图案 龙 蟒 凤 狮 虎 鹿 羊 马 兔 猴 鹤 鹅 斗牛 飞鱼等 植物图案 菊花 牡丹 荷花 葵花 兰花 石榴花 灵芝 山茶花等 盛行以图案为底纹或边饰 万字 喜字 寿字 流云 朵云 波浪等 图案有谐音隐喻之意 如 马上封侯 等 3 工艺琢工刚劲有力 粗犷浑厚 往往忽略细部 前期保留元代的深层立体雕刻 中期出现分层镂雕手法 玉雕胎体比较厚重 尤其是杯 壶等器皿 仿古技艺日臻成熟 透雕飞天 螭纹青玉竹筒形杯 为扁圆的三节竹筒形 杯口向一侧倾斜 杯底一节 作削去竹根后留下的圆圈纹 中间一节镂雕竹枝和竹叶 高15厘米 宽10 5厘米 不仅形象逼真 而且构思巧妙 是融自然景物和生活用具于一体的玉雕代表作 现藏故宫博物院 佗龙形玉水丞 香港艺术馆藏 莲花形白玉杯 洁白 莹润无瑕 圆体 形若盛开的莲花 内底花蕊凸起 环形柄 由花茎 叶茎与杯相连 上部饰荷叶 叶脉清晰 高3 2厘米 口径7 3厘米 1971年山东邹县鲁王枟墓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玉雕童子 左 三童合雕 男童的发式除两撮分开外 也有梳丫鬟髻的 女童则以头顶中钱为界向两侧披发 下 长6厘米 作伏卧状 仰头 左手撑于脑后 右手前伸 身体横卧 左脚踝交于右小腿 造型活泼 童趣十足 上海打浦桥明墓出土 青玉圆雕卧童 白玉圆雕双体鸟形坠 长3 6厘米 厚1 5厘米 颈粗短 腹部肥厚 翅膀作椭圆形 羽用平行线表示 管钻圆形眼 上海打浦桥明墓出土 白玉荷叶水草纹额带饰 透雕 荷叶椭圆形 叶脉用双线表示 荷叶旁衬以水草 雕工简朴 上海打浦桥明墓出土 白玉螭纹蘑菇头发簪 蘑菇形头 圆锥状身 长10 6厘米 顶部刻云纹 螭首正视 毛发后飘 从纹饰线条段接情况看 显然是用砣子碾刻而成 上海打浦桥明墓出土 白玉透雕凤纹带饰 凤鸟翅膀方折 羽毛用较短较密的平行线表示 尾羽短平 上海打浦桥明墓出土 白玉镂雕孔雀牡丹纹嵌饰 有亚字形底托 长5 6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