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北京语文一模试题分类古文阅读【朝阳】子墨子言曰:“今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修保而勿失。然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是何故也?是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使能为政也。”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今王公大人之要务在于众贤。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欲众其国之贤良之士,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将可得而众也。”古之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甲】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亲近者闻之,皆以失其所恃而为义,而国之远者闻之,皆以上举义不辟远而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民闻之,皆竞为义,则国之贤者众矣。贤者之治国也,国家治而刑法正,官府实而万民富。古之圣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国之贤者,高与之爵,厚与之禄,重与之令。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重,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今王公大人亦欲效古人,以尚贤使能为政,然高与之爵而禄不从也。夫高爵【乙】无禄,民不信也。民不信,岂能亲其上哉?故先王言曰:“贪于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于货者,不能分人以禄。”事则不与,禄则不分,天下之贤人将何自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哉?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王公大人尊此,以为政乎国家,则赏必不当贤,而罚亦必不至暴。苟赏不当贤而罚不至暴,则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阻矣。是以使治官则盗,守城则倍,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故圣王以尚贤使能为政。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 (取材于墨子尚贤)9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10下列选项中的加点字,与例句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例:有能则举之 A一举成名 B举一反三 C举国同庆 D唯才是举例:事则不与 A患难与共 B与人为善 C欲取先与 D与时俱进11根据文意,如果在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加入虚词,意思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且 乙:而 B甲:则 乙:而 C甲:且 乙:则 D甲:则 乙:则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以设问形式从反面提出治理国家要重用贤能的人。B墨子认为要给予贤能的人足够的财富、地位、礼遇、荣誉。C墨子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D文中以“古之圣王”与“今王公大人”做出了鲜明的对比。13请把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14文章结尾说:“尚贤者,政事之本而百姓之利也。”墨子认为,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好处。请根据文意概括,重用贤能的人对百姓有哪些好处。(4分)【丰台】 治 狱客问龚自珍曰:“子之南也,奚所睹?”曰:“异哉!睹书狱者。”“狱如何?”曰:“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微独南,邸抄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吾睹一。“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吾睹二。“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臣所学之不同。曰:臣所聪之不同。曰:臣所思虑之不同。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吾睹三。曰:“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则唯唯。语入赀来者曰: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又唯唯。语门荫来者曰:汝父兄且慑我。又唯唯。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又唯唯。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强之乎?曰:否。既甘之矣。吾睹四。“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吾睹五。“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吾睹六。“狎富久,亦自富也。狎贵久,亦自贵也。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吾睹七。“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注:书狱者: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邸抄: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优、剧:指艺人演唱、做戏。酲、疟:指喝醉酒、患疟疾。鞭、箠:指受鞭笞、棍打。符、约:指订合同、立契约。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之书狱也以狱 狱:案件实情 B. 豺踞而鸮视 而:表并列C. 农夫织女之出 之:用于主谓之间D. 其相朋相攻 朋:勾结10. 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龚自珍)曰:“异哉!睹书狱者。” B. (京秩官)则唯唯C. (汝)懵不中当世用 D. 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或释褐而得令 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B. 视狱自书狱 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C. 臣所聪之不同 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D.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 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12.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 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B. 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C. 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D. 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13.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14. 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子之南也,奚所睹?15. 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以“ , , ”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肯定。(3分)16. 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怪象的合理建议。(6分)【顺义】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杀予夺皆出其意,道路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司副使。期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彻里帖木儿曰:“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悦之,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除留守上都。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彻里帖木儿为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颜怒有壬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伯颜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有壬曰:“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 (取材于元史彻里帖木儿传)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除山东转运司副使 除:撤销官职 B. 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C. 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丽:通“ 罹 ”,遭受 D. 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 用宝:加盖皇帝印章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为之请B. 生杀予夺皆出其意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C.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 举子多以赃败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 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 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B太师伯颜怒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 伯颜生气说:“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 C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 看到驿馆中宴请考官,举子们心中愤愤不平D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 很多百姓已经饿死了,竟然还要拘泥于常规吗?12.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3分)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C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D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13.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2)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14.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4分) 赈灾时 ; 治军时 。15.文中彻里帖木儿、伯颜主张“罢科举”而许有壬反对“罢科举”,请简要说明其各自理由。(4分)【石景山】 阅读下面有关明清时期北京城西风景的图文材料,完成715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3题。西堤 【明】刘侗水从高梁桥而又西,萦萦入乎偶然之中。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水底偶平不平,而声以鸣不鸣。偶值数行柳垂之,傍极乐、真觉诸寺临之,前广源闸节之,上麦庄桥【1】越之,而以态写,以疏密致,以明暗通。过桥,水亦已深,偶得濆【2】衍,遂湖焉。界之长堤,湖在堤南,堤则北;稻田豆场在堤北,堤则南。曰西堤者,城西堤也。堤,官堤,人无敢亭,无敢舫,无敢渔。荷年年盛一湖,无敢采采。凡荷,藕恶石及水,芊恶泥,蒂恶流水,花叶恶水而乐日。故水太深以流,泥太深浅者,不能花也。西堤望湖,不花者数段耳。荷,花时即叶时,花香其红,叶香其绿。荷,风姿而雨韵。姿在风,羽红摇摇,扇白翻翻;韵在雨,粉历历,碧琤琤,珠溅合,合而倾。荷,朵时笔植,而花好偃仰,花头每重,柄每弱,盖每傍挤之。菱砌芡铺,簪之慈菇。鹥步鶂投,浮鹭没凫,则感荷而愁鱼矣。堤行八九里,龙王庙。庙之傍,黑龙潭。隔湖一堤,而各为水。又行一里,堤始尾,湖始濒,荷香始回。右顾村百家,上青龙桥,即玉泉山下也。万历十六年,上谒陵还,幸湖,御龙舟。先期,水衡【3】于下流闸水,水平堤。内侍潜系巨鱼水中,处处识之,则奏举纲,紫鳞银刀,泼剌水面,上颜喜。 (取材于西京景物略)注释:【1】麦庄桥:即今日麦钟桥。【2】濆(pn)衍:水势汹涌漫衍。【3】水衡:管理池苑之官。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傍极乐、真觉诸寺临之 A面对 B降临 C到 D统管朵时笔植 A栽种 B直立 C植物 D建立8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萦萦入乎偶然之中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遂湖焉 则牛羊何择焉 C故水太深以流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堤始尾 千呼万唤始出来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岸偶阔狭,而面以阔以狭 河岸时宽时窄,河面也随之或宽或窄B前广源闸节之 前面有广源闸调节水流C鹥步鶂投,浮鹭没凫 鸥、鹭等水鸟时而浮游漫步,时而入水捕鱼D则奏举纲 就上奏列举出要点10请把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11本文在写景记游中折射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意简要说明。(3分)12荷,亦称莲,向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周敦颐爱莲说与本文都对其进行了描绘。相比之下,两篇文章所写荷(莲)在形象、写法上有何不同?(5分)13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信步闲游的刘侗笔下有“风姿而雨韵”的荷。其实,在古代诗文作品中,花草树木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折射出人的不同境遇与追求:陶渊明的理想境界在一片“中无杂树, , ”的茂盛桃花林尽头;欧阳修陶醉于滁州“山间四时之景”,与花木相伴:“ , ”;满怀羁旅乡愁的范仲淹面对野草则有“ , ”之叹,国破家亡的李清照眼中的菊更是“ , ,如今有谁堪摘”,一派孤寂落寞之感。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1】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2】作六桥【3】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1】袁宗道(1560-1600), 明代文学家,明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公安派”的发起者和领袖之一,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并称“公安三袁”。【2】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份的缁布冠。【3】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14请用斜线(/)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分)(三)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本图为清代京西水系及园林略图,图中灰色部分为水域。15根据西堤、极乐寺纪游两篇文言文推断,上图中 (可填一个或多个地名)一带水域及其附近区域可能是明代北京的旅游热点。(2分) 【东城】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场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秦伯使辞焉 A.言辞 B.辞赋 C. 推辞 D.告辞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 A.宽厚 B.深厚 C. 丰厚 D.醇厚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逮吴之未定 B. 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 C.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 D. 而赏始于包胥 逮奉圣朝 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皆以美于徐公 临溪而渔10.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断句。(3分)11.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12.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题。(3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1分) 这首诗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是 。(2分)13.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4分)14. 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6分)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左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论语)【通州】逐猫文明李渔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牛司耕,马服御,同功也,称者则曰“牛马”;鸡司晨,犬守夜,猫辟鼠,亦同功也,称者则止曰“鸡犬”而不及猫。昔人得道升仙,鸡犬俱而猫不与,情有难周乎?抑三者之有幸不幸也?余尝以之诘人,人无应者;因自穷诘而得其故。盖鸡犬之鸣吠,无所利而为之也;猫得鼠以自啖,有所利而为之也。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将何以处之?余畜一猫,缁衣素裳,俗有“乌云覆雪”之号,遂以皮相见收于主人。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当其率性之始,视鼠如仇,有弗捕,捕则必获。未几而厌常趣异,升险如猱,走旷类犬。昼猎飞鸣宿食于外,夜则酣宿于家。向视为仇者,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遂至群鼠公行,家无完笥。主人问罪于猫,而猫方孕,姑俟诸。无何,举二子,旦夕乳之,无暇野食,见鸡之雏者、犬之稚者,辄垂涎而攘臂焉。鸡犬交哗而诉于主人,主人怒曰:“此患不除,二族能安乎!且前之有待者,以其有子也。今子无知,视母以为知,敬效其所为,将以食鸡犬为常而捕鼠为异。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家人请售之,主人曰:“售者幸矣,受者奚罪?”“然则歼之乎?”主人曰:“罪则当诛,前功难泯;且有二子在,讵不克庇一母?”乃为爰书曰:“司捕弗捕,是失职也,失职有斥逐之条;凌轹有功,是妨贤也,妨贤正放逐之典。数里之外,其有北林乎!”乃命童子举而投之。濒行,谓曰:“无念尔子,于兹永诀。尔其悔之!”既去,戒其二子曰:“率尔良能,无循胎教!”复呼鸡与犬而饬之曰:“无无人吠,无非时鸣;殷鉴不远,视尔同群!”童子归而主人问状,童子曰:“投之中原,林木蓊翳,猿啼戏而鸟栖枝,一跃而升,逞其故智。”主人太息曰:“鼠能唾肠,猿则噬脐;逐而不悔,猫其终欤!” (有删改)注:讵:难道。爰:通援,引用。轹:欺凌。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情有难周乎? 周:普遍 B. 升险如猱,走旷类犬。 险:危险C. 今则同眠而不之怪也。 则:却 D. 妨贤正放逐之典 典:法令10.下面各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物之畜于人者,同功则并叙人所蓄养的动物,如果对人的功用大小相当就并在一起叙谈。B. 抚之摩之,减食食之,甚至寝处与俱以示爱轻轻地抚摸它,省下食物喂养它,甚至睡觉也和它一起,以此表达对它的喜爱。C. 是母犹情之,子且性之矣这种情况在老猫那里还是成长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在小猫那里就成了本性了。D. 凌轹有功,是妨贤也小猫仔想要欺凌、捕食对家庭有功的鸡和狗,这种行为就是伤害贤良。11. 文中家人将猫放到树木里之后,猫又“逞其故智”,请用原文回答“故智”指的是什么?作者据此推测“猫其终欤”的理由是什么?(5分)12. 请为文中加下划线的文字加上标点。(4分)自利者贪自利而获利人之名者僭贪与僭仙家所谓祸车也然则猫朝捕夕辟功利兼收犹不得与徇义忘利者等至其利于身而不利于家且将不利于利于家者海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笔阵图卫铄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暗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 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 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 如陆断犀象。 乚 如百钧弩发。 丨 如万岁枯藤。 如崩浪雷奔。 1 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备如篆法,飘扬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书道毕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注释】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该赡:渊博丰赡。煎涸:指浅黑干涸。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 润色:修饰文字 B贻诸子孙,永为模范 漠范:榜样 C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消息:情况 D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 委曲:曲意迁就9 要成为优秀的书家,应具备怎样的个人修养?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作答。(4分)10.我国古代“文房四宝”在文章第二段出现的顺序依次为_、_、_、_。(2分)11.文章结尾处,“斯造妙矣,书道毕矣”中的“书道”指“书法之道”,请概括第三段至结尾处所 介绍的“书法之道”。(6分)1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卫其书盔以得其为人则君子小人必见于书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犹不可而况书乎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然人之字画工拙之外盖皆有趣亦有以见其为人邪正之粗云。 (苏轼题鲁公帖)西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转隔碍,虽写得畅显,已恐不如口舌矣,况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论文曰:“辞达而已。”达不达,文不文之辨也。唐、虞、三代之文,无不达者。今人读古书,不即通晓,辄谓古文奇奥,今人下笔不宜平易。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左氏去古不远,然传中字句,未尝肖书也。司马去左亦不远,然史记句字,亦未尝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数前汉,不知几千年远矣。自司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马,不亦谬乎?中间历晋、唐,经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空同不知,篇篇模拟,亦谓“反正”。后之文人,遂视为定例,尊若令甲。凡有一语不肖古者,即大怒,骂为“野路恶道”。不知空同模拟,自一人创之,犹不甚可厌。迨其后一传百,以讹益讹,愈趋愈下,不足观矣。且空同诸文,尚多己意,纪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衔,俱用时制。今却嫌时制不文,取秦汉名衔以文之,观者若不检一统志,几不识为何乡贯矣。且文之佳恶,不在地名官衔也,史迁之文,其佳处在叙事如画,议论超越;而近说乃云,西京以还,封建宫殿,官师郡邑,其名不雅驯,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则史迁佳处,彼尚未梦见也,而况能肖史迁也乎?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学耶?余曰:古文贵达,学达即所谓学古也。学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圆领方袍,所以学古人之缀叶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学古人之茹毛饮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饱口腹,蔽形体;今人之意,亦期于饱口腹,蔽形体,未尝异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缀皮叶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内也。大抵古人之文,专期于达,而今人之文,专期于不达。以不达学达,是可谓学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论文) 【注】空同:李梦阳,号空同子,明代文学家。 反正:回到正确轨道上。 令甲:第一条法令。汉代皇帝颁布法令,按先后分为令甲、令乙、令丙。 一统志:记载全国地理的书。明代所修的称大明一统志。 西京:西汉的代称。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辄谓古文奇奥 辄:就。 B未尝肖书也 肖:相似。C迨其后一传百 迨: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 泥:沉溺。10下列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B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C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D昌黎好奇/偶一为之/如毛颖等/传一时戏剧/他文不然也。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取秦汉名衔以文之 / 其翼若垂天之云 B而近说乃云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C虽史迁复出,不能成史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以不达学达 / 皆以美于徐公12下列各项表述,与本文作者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曰:“古圣贤人所为书具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韩愈答刘正夫书)B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苏轼答谢民师书C文必曰先秦两汉,诗必曰汉魏盛唐,斯固然矣。 (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D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大贤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李贽童心说)13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当时文坛哪些现象?请用现代汉语加以概括。(4分)房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4题。(共26分)说京师翠微山清龚自珍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盩(zhu):山的幽深处。甃(zhu):用砖砌。 迉(q辶+只):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构其半,胪其趾 胪:陈列 B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 怼:骄傲 C其甃之也中矩 中: 合于,符合 D其言清和 言:言辞9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杂华靡靡芳腴 膏腴之地 B.亦有文采也 文采斐然 C.不则野矣 稗官野史 D.殆不知天地为何物 丧失殆尽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B.隐者之所居也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C.僧寺八九架其上 D.其甃之也中矩澄澄然渟其间 翠微之松古之直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B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C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D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堰/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篇就把目光对准了翠微山,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适合隐士居住的佳境。B.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C.文章说翠微山的龙泉寺藏经,以礼拜藏经,表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显得粗俗无教了。D.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游记散文的独创。13. 文章看似在描绘翠微山的地理位置特征和自然人文景观,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味?(5分) 14.“松”是古代文学作品常见的素材,文章第6段和下面的材料都写到了“松”,请阅读材料,完成文后问题(6分)金鸡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几百年矣。微风拂之,声如暗泉飒飒走石濑;稍大,则如奏雅乐;其大风至,则如扬波涛,又如振鼓,隐隐有节奏。方舟上人为阁其下,而名之曰松风之阁。予尝过而止之,洋洋乎若将留而忘归焉。盖虽在山林,而去人不远。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观于松可以适吾目,听于松可以适吾耳,偃蹇而优游,逍遥而相羊,无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乐,可以永日,又何必濯颍水而以为高,登首阳而以为清也哉?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无所定,而于是阁不能忘情,故将与上人别而书此以为之记。时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也。根据描写内容,请为此段文字选出最恰当的标题。(2分)A.金鸡峰记 B.三松赋 C.松风阁记 D.听松阁记请指出说京师翠微山和链接材料对“松”的描写有怎样的不同。(4分)大兴: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5题岳阳楼诗集序宋 滕子京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古今才人巨公,登临寄傲,流叹声藻,散要编简,或传颂于人口者,才不过一二,惟唐相张燕公文字最著。询之耆旧,则曰:“楼得名,始命于公矣!”即指导往迹,参傅其说,皆略而不书。顷罗三国,兹实战冲,镇守者间有贤杰,非尚智力则任权术;处清境,殆距炉炭,岂暇优游坐啸,摅发清蕴哉?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颜延年、阴子铿见于章句,馀皆寂寥无闻。李唐恢宇,享祚甚宏远。岳去长安犹僻在,当时名辈出能至此者,率自迁谪而来,故所属篇类,多离骚叹惋之意。然于徘徊幽觉,未尝出盈厌之语,殊俗移人,果如是乎!天宝中,苏源明刺东明,因石潴仿佛遐致,号小洞庭。芳晨良夜,以为留客宴喜之地。每冠盖盛集,酒行思怿,苏必雅吟自放,四顾赓唱,雕词丽句,传颂不泯。粤自元和五年,令狐楚节制汶上,相去方八十载,咨考故处,已茫然无得矣!既叹而愤,乃引金石以永好事之意,切寻古人旷怀高韵,缅慕天末,泻千里于一局之水,使彼时风月独异于他郡,所乐也犹如此。后贤惜其遗音逸事,孜孜重显之,盖于赏情爱景之心,无少负也。况仆忝宰于今,旦暮为湖山主事,弗虑乎一旦众作与桡栋同沦委,则后之议我者,以为何如?亦将恐风月仇人不浅矣!遂用崇新基址。遍索墙堵间,及本朝诸公歌诗古赋,纪以时代,次以岁月,不以官爵贵贱为升降,俾馋石置于南北二壁中,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然历世寝远,必多遗难备,直以所存者笔之。如其删繁撷英,请俟来者焉! 注:参傅:参考验证 馋石:石头的一种8、选出成语中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4分)兹实战冲( ) A横冲直撞 B一飞冲天 C大盈若冲 D首当其冲必多遗难备( ) A有备无患 B关怀备至 C求全责备 D德才兼备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询之耆旧 耆旧:年高望重 B. 每冠盖盛集 冠盖:代指官吏C. 况仆忝宰于今 忝宰:主宰掌控 D. 与桡栋同沦委 沦委:沉没湮灭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为诗集序,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属于同一体裁。B.作者认为古代登临岳阳楼的名辈,多希望像屈原一样写出离骚。C.对于古人旷达的胸怀和高远的情致,滕子京充满了缅怀仰慕之意。D.作者收集的诗文,除古时才人巨公的章句,也有同代名人的作品。11、阅读下面的文字,选择序号填空。(3分) 第一段中的张燕公即张说,唐代人,因玄宗时被封为燕国公而称之,这反映出我国古代的称谓文化。在这种文化体系中,可以 称呼人,如李白又称李太白;可以 称呼人,如韩愈又称韩昌黎;可以 称呼人,如柳永又名柳屯田。 官职 字号 郡望 A. B. C. D.12、阅读下面文字并完成填空。(8分)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多少文人墨客对此一往情深,留下诗文对联灿若星辰,其中有一副对联如下: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予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请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对联中的“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 的 ;“范希文两字关情”指的是 的岳阳楼记中的 二字。 岳阳楼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三大名楼皆有文人雅士撰文作诗,佳句迭出。如王勃的 中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及岳阳楼记中的“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 。 13、第四段中的“闻韶忘味”由论语述而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简化而来,韶为一种音乐,孔子认为其至善至美,有太和之气。我国的不少诗文也都善于借助音乐来表情达意,如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达到高潮的两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泣孤舟之嫠妇”。(2分)1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15、阅读第四段,简要概括作者编辑岳阳楼诗集的原因。(3分)答案:朝阳:9(5分)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评分参考】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10(4分)(2分)D(A中举;B列举;C全;D任用)(2分)C(A和;B偕同;C给;D随着)11(3分)B12(3分)C(“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与原文“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不符)13(6分)如果奖赏不能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不能落到恶人身上,那么贤能的人就不会被勉励,作恶的人就不会被阻止。因此让不贤的人治理官府就会监守自盗,让他守城就会背叛,君王有难时他就不肯献身,君王外出流亡他就不肯跟随。(“劝”“阻”“是以”“倍”“死”“亡”各1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14(4分)重用贤能的人,可以治理好国家,使百姓获得安定、富足的生活(2分);可以让普通劳动者有机会得到任用,才华有用武之地(2分)。【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丰台:9(3分)C【解析:“出”在这里是动词用作名词,“之”应作结构助词“的”解释。A联系课本“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对举结构推出作并列解释。D联系“朋比为奸”】10(3分)C【解析:应该是“学术文义”,可从句子成分的划分和主谓语的合理搭配角度推断】11(3分)C【解析:“臣所聪之不同”的“聪”,抓住所字结构后跟动词的词法特征,应能推断出此处“聪”作动词用,作“听”】12.(3分)D【解析:“揭示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只是赤壁赋的特点,非本文的特点】13.心异脏也 / 或亢或逊 / 或简或缛 / 或成文章 / 语中律令 / 或不成文章 / 语不中律令(评分标准:扣住两两对举的特征,可以划分句读;共3分,每断对一处得0.5分,每断错一处倒扣0.5分,扣完3分为止)14(2分)翻译示例:你到南方去,看到了些什么呢?(评分标准:翻译点有“之”“奚”和宾语前置句)1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必以情(评分标准:3分,每处全对得1分,一处中有漏字错字之一者不得分)16.(6分)答案示例:示例一:“前三睹”揭示了记录案情、拟稿判案,不按照案情,只按照刑名师爷们相互沿袭的固有模式,以致千案判决皆雷同。可以用“审判和执法公开”来去除此弊。示例二:“第六睹”揭露了刑名师爷长期盘踞各地、操纵司法的丑恶嘴脸。可以用“加强执法官员定期交流,打击司法队伍拉帮结派”去除此弊。示例三;“第七睹”揭露了刑名师爷巴结富贵之人而得以自富自贵的丑恶嘴脸。可以用“打击司法领域钱权交易,去除司法以权谋私毒瘤”去除此弊。(评分标准:6分,任选两个方面作答,每一个方面先概括弊端,再提出解决办法;意思符合言之成理即可;每一个方面3分,概括弊端2分,指出办法1分)顺义:9(3分)A“除”,任命官职。10.(3分)B.(A.为:成为。为:替。B.中的“其”,都是“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1154-2014太阳Hα耀斑分级》
- 小区景点管理方案范本
- j家政劳务合同范本
- 乙方终止租赁合同范本
- 终止合同范本告知书
- 模板租赁销售合同范本
- 农药商店聘用合同5篇
- 个人境外旅游合同范本
- 茶叶地租赁合同范本
- 承包竹子砍伐合同范本
-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电影艺术概述-设计艺术-人文社科-专业资料
- 医院药品采购与质量控制规范
- 支部纪检委员课件
- 2025版仓储库房租赁合同范本(含合同生效条件)
- 2025年人伤保险理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国招标采购专业技能大赛(央企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医院药学带教课件
-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讲座
-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护理要点
- 移动患者的体位安全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