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本的几点探究.doc_第1页
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本的几点探究.doc_第2页
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本的几点探究.doc_第3页
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本的几点探究.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几点探究 福龙乡龙拱小学 郑蒙格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项技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综合表现。”我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偏远山区农村小学任教,感到农村小学学生习作水平普遍不高。习作内容不是千篇一律,如出一辙,就是拉杂干瘪,毫无生气。习作中,叙述大多平铺直述,语言简单苍白。写人或记事,及少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大多是牵强附会的无病呻吟。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和自己坚持不懈的探究,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加强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清楚,写出来就明白。教育家叶圣陶解释“语文”一词涵义时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可见口头语与书面语同等重要,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农村小学生受方言的影响较大,他们刚学说话,接触到的就是当地方言,进学校读书才开始学说普通话,要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并非易事。所以课堂上不会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一开口就是方言语,有的害怕同学笑,甚至不敢开口说话。我深深感到,如果学生不会用普通话交谈,那一定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失职。如果口语交际解决不好,作文就更难于写好了。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从几个方面加强训练。(1)充分利用朗读训练,提高说话能力。古人提倡“涵咏”,把读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朗读训练中,我除了在语文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优美段落外,还在早读时间里组织学生轮流到讲台上当小老师,领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我在旁边指导,最后用几分钟小结。这样一来,读得不好的、夹杂方言的、不认识字的学生,害怕别的同学耻笑,就自觉多练习。(2)创设复述条件,提高说话能力复述是进行说话训练的一种好形式,它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锻炼思维能力。在学生机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复述的机会,让他们放下书本,进行理解和记忆性复述,能提高他们说话能力。每星期,我都安排一节故事课,让同学们从学过的课文中找一个故事来说,故事讲多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越来越好。在学校举行的讲故事比赛中,我们班唐雷讲的故事牛郎织女获得一等奖,在本乡举行的“热爱祖国、唱响和谐”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中又获得二等奖。这对于偏远山区学生来说,实属不易。(3)多设计口语训练,提高说话能力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每天,在课前几分钟时间里,我让学生轮流上台选择一些身边的话题(如上学路上的新鲜事,当天的所见所闻等)进行简单自述和简要评说,我对其出现的语病、语法问题进行纠正,提高其说话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同学们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互相之间也经常用普通话交谈。(4)充分落实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练习和课本剧,提高说话能力课文每单元都有“口语交际”练习,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说前准备,写好说话提纲,说话的内容可以明确一个话题或一件事。学生有了准备,每次的口语交际课,同学们发言踊跃,总有说不完的话,在说的过程中,我又适当引导,不让偏离主题。如果课文要求演课本剧,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只要运用的好,不但能提高说话能力,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上奴隶英雄时,课前,我让学习委员安排角色,大家背好台词,自己排练,我只在旁边指导。课堂上,同学们演得活灵活现,完全融入角色,特别是斯巴达克的扮演者兰东东,表演逼真,把同学们又带回到那段历史。学生在娱乐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二、 从生活出发,获取作文材料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与城市相比,农村有更原生态、更丰富的习俗,有数不尽的动植物资源,一花一草,一藤一枝,都可以成为学生的习作素材。孩子们生活在农村,接触广阔的生活天地。那里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如何才能让学生把熟视无睹的农村风光变成笔下素材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顺序,适时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事物。(1)利用资源,细心观察。我引导学生重新认识生活和生养自己的土地。利用周末组织学生去欣赏田园风光的美丽,采摘果园诱人的果实,静听小鸟婉转的歌声,感受流水潺潺的清凉、四季景物的变幻等。在我的指导下,陆柳兰的习作我们的学校里写到“我们的学校座落在群山环绕,四季如春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有山、有水,风景优美。学校背靠着青鸟山,山上野花烂漫,校园里树木葱郁,村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流过校门口,流水潺潺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们置身其中,心情愉快”这是学生细心观察的结果,描写自然生动、形象。(2)走进生活,丰富素材。生活的积累是人生的三大积累之一 ,生活的体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我在写作前经常与学生们一起回忆他们经历的生活,帮助他们再现活动的场景,如砍甘蔗、割稻谷的苦与乐、挖红薯、做红薯窑的累与甜,陶蜂窝、灌蟋蟀、捞鱼虾、捉泥鳅的险与趣。(3)开展活动,感受乐趣。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如篮球比赛、办黑板报、读书活动等等。同时,农村自有传统游戏活动特色,既简单,又有趣。如跨步、下担棋、捉迷藏、抛石子等。我曾经和二年级学生一起抛石子,还抛不过他们呢!黄雅玲的作文我最喜欢的游戏中写到:“我和小丽都是抛石子的“高手”,为了比个高低,我们决定来一场友谊比赛我们都在“板四”卡住了,这时又轮到我,我手心直冒汗,旁边的同学也屏住呼吸,一点声音也没有。突然,“砰”的一声,不知谁放了一个屁,大家“哄”的一声全都笑了起来。我也乐得坐在了地上,”写的场景如此生动有趣,又贴近生活,让老师也忍俊不禁。三、从实际出发,增加阅读量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出了读书与写作的关系;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笔端泉涌,读书越多积累的知识越多,才会有神来之笔、生花之笔。但是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如何才能让学生多读书,增加知识面,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中,用好课本资源,品悟精妙表达之处,揣摩作者表达方式,背诵积累精彩片段,摘录好词佳句,进行各种类型的说话或小练笔,引导学生学会重组语言,活用语言。如在低年级利用经典词语或句子进行造句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各种句子的扩展与变化。在中高年级,进行句子的组合分解,进行句子的修饰与美化,进行仿段学段训练,帮助学生夯实语言表达基本功。如在上完匆匆一课后,我要求同学进行仿段练习:“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韦小妮仿段:“于是我和伙伴们玩游戏时,日子从我脚边走过;我看电视时,日子从电视机前跑过;放牛时,日子从牛背上飞过。”练习后,学生不但更好理解时间如何去得“匆匆”,而且习作中语句也更通顺。(2)鼓励学生多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有益的),经济宽裕的家庭还可以定阅书报等。从其他地方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形成作文材料。(3)利用现有资源,让他们多读书。每星期二、四,学校图书室开放,学生可去借阅。但是农村学校藏书很少,为实现资源共享,我在班里办图书角。让学生把家里看过的旧书,旧报,作文选等拿到学校来,放在一起,大家可以互相借阅,这样既增加了学生阅读量,又能很好利用旧书资源。由于看得多了,学生们 的想象力也丰富多彩,如在写未来的交通工具的想象作文本时,他们想象的交通工具五花八门,有会飞的汽车、瞬间转移的机器、可手提的汽车等。四、做好摘录笔,坚持写日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要想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就要填满他们的空袋子。除了读书报,做好摘录笔记,还要建立日记素材库,记录成长经历。(1)多读书,做好摘录笔记巩固阅读成果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好摘录。名言、名篇都是作家们多年心血和结晶,如果学生能在习作中恰当引用,会使文章增色不少。而且,大量名著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厚的养分,心灵日渐丰润。所以我要求学生把好词佳句录下来,做好摘录笔记。六年级时,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两本摘录本以上。(2)磨练笔头,坚持写日记农村学生写作的难度还在于平时没有养成动笔写作的习惯。而习作需要在平时进行必要的训练,如能有目的的进行日记写作训练,建立日记素材库,让学生记录自己成长经历,定能克服学生怕习作的心理。还磨练学生的笔头,使书面语言更加流畅。这个方法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不简单。2005年秋,我新到一所学校,上四年级语文。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我发现我这个班里有1/3的学生写不出一篇完整的作文,一篇作文还不够100字,甚至有几个根本不会写作,。大部份学生作文中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我决心重头开始,在班中明文规定作文一律不准抄,如有发现,公开批评,严肃处理。全班同学自备日记本,每天写一篇日记。在第一个学期,我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作文基础较好的同学每天的日记是300字以上,稍差的必须达到200字,内容不限,但一定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当天发生的事情 ,无事也可写景,那怕是写天气也好。刚开始有些同学不能完成,总是三言两语了事,我耐心教育,天天检查,风雨无阻,好的加以表扬,不完成任务的要补上,毫不留情。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便形成习惯一天结束后用日记告别。此后的语文考试,没有一个学生不会写作文。我们班唐雷同学的作文一个梦还曾经在河池日报上发表。五、巧妙引导,避免千人一面(1)倡导童真、童趣、还习作真与趣。为什么少年润土中的农村生活在小鲁迅眼里是那么令人神往,而在现代农村学生的习作里却难觅踪影?为何取而代之的是充斥着千篇一律与农村气息无关,没有个性的习作内容?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们教师习作教学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许多教师认为那些类似范文的文章才有文采,极少鼓励学生以我之手写我真实的生活。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回归童真,使习作成为农村孩子表达真情实感,书写真我的一种生命活动。才可能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由于倡导童真、童趣,学生们多写出有个性的习作,有个学生在自己的习作有趣的游戏中写到“在田里玩游戏太迷人了,我憋尿太久,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连跑几步,就在地头尿起来,啊。尿飙得很高,就像一条彩虹。”虽然写得不文雅,却传神写出游戏的有趣。(2)重视细节,巧传神韵。农村学生由于对许多事物熟视无睹,写起文章来往往用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或简单概括,毫无文采可言。因此,我在细节的写作指导上下工夫,培养他们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分析,转化为材料。我在指导学生用心抓住细节观察再进行描写后,一位学生笔下的稻谷很有特色:“说谷子的颜色是金黄的吧,它没有黄金那种黄和光泽,它的黄显得很特别,是带有干燥的黄泥土和橙果掺杂在一起的那种黄,摸摸它,表面有些粗造的感觉,但是,仔细看它,却还带有短得不能再短的细毛,难怪摸起来这么扎手呢!歪着头看稻谷,可以看到稻谷还闪着一点点光呢。”(3)习作早布置,情感早酝酿。农村孩子的父母大都为生计在田间苦心劳作,或外出打工,与孩子的交流机会较少,学生情感的缺失较为严重,学生对父母爱的感觉比较模糊,写情感比较强的习作时,感觉很难写,表达也模糊。要写这类习作时,我都提前布置,为学生营造细腻的情感表达氛围。如写“我的一位亲人(以我的爸爸为例)”我让学生采用以下步骤:采访爷爷奶奶,了解爸爸成长经历。向妈妈询问,让她谈谈爸爸的事情。向邻居了解爸爸的为人处世。自己回忆与爸爸相处的点点滴滴通过习作提前部署,情感早酝酿,相信学生都能写出具有个性并且情感真挚的文章。六 真诚平价,提高评改有效性受各种条件限制,农村学生习作的起点比较低,教师如在批改方面不加改进,不仅费时费劲,还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农村学生树立习作信心,是重要的教学策略。(1) 多鼓励,少批评。珍惜学生的习作成果,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习作,进行分层处理,如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哪怕只能写几句话,有了进步,都应该给予肯定。委婉的提出要求,让他们再接再厉。(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