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迹与心得范文 勤学敬业奉献记甘肃公司陇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35千伏黄渚变电站值班长王金玲同志人物简介王金玲,女,1976年出生,甘肃省电力公司陇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35kV黄渚变电站值班长。 她先后获得甘肃省电力公司抗洪抢险功臣个人、甘肃省电力公司“优秀青年”、甘肃省“xx十大陇人骄子”、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她受到了刘振亚总经理、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刘伟平的亲切接见,她“无私奉献、牺牲小我、勇于担当”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成为甘肃电力员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先进事迹王金玲是陇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运行值班长,今年34岁的她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真诚、和善,在单位上一直有着很好的人缘。 自参加工作以来的十来年里她一直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的人生信条,从每件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恪守着作为一个电力人的神圣职责。 敬业爱岗执着奉献一生陇南供电公司是隶属于甘肃省电力公司的中型供电企业,35kV黄渚变电站是陇南供电公司的一个偏远小站,它地处成县黄渚镇,道路交通不是很便捷。 王金玲,一个长相清秀的单眼皮女子,自1998年12月被分配到陇南供电公司工作之日起,就一直在黄渚变电站工作至今,敬业、执着、无悔,默默地为甘肃电力事业的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履行着一个普通电力员工的职责和义务。 黄渚变受地理条件限制,上班去的人要自己带上蔬菜、米面,交班以后再坐车到城里去购置下一次上班所需的物品,如此循环反复。 由于这样的工作特性,她和家里的人总是聚少离多,每个月都会乘着休班的几天里赶回家里看看正在上学的孩子,给他看看作业、讲讲故事,然后再给父母做几顿合口的饭菜,陪丈夫转转街、散散步。 似乎这样的生活也已经刻到了骨髓,成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有人曾问过她有没有想过调换到城里来工作,这样不是方便许多?“我觉得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什么地方都是需要我们的,不是吗?”她笑笑的回答到。 合闸、拉闸,停电、送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着同样的动作、同样的工作,王金玲就这样在站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兢兢业业,勤勤勉勉,从来没有过怨言,也从来没有心生过要离开这里的打算。 作为一个电力工人,她无疑是合格的、是优秀的。 临危不惧方显巾帼壮举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78名矿工的生命,王金铃,一个普通的电力工人,在滔天巨浪中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对矿工不离不弃,表现出了超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危险面前,她无需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源自一名普通电力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xx年8月11日夜,陇南上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滂沱,正在成县黄渚镇35kV黄渚变电站值班的王金玲隐隐感觉到有些担忧,再这样下去,设备区内会积水的,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场罕见的暴雨摧毁了曾经秀美的山间小镇,使它成为一个满目疮痍的“孤岛”。 12日凌晨3点,暴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反倒越下越大。 忽然122黄小线开关跳闸、重合闸动作不成功,王金玲立即将此情况汇报调度员,调度下令122黄小线试送一次,王金铃试送成功。 大约一个小时后122黄小线再次报警,开关跳闸、重合闸动作成功。 暴雨下线路两次跳闸,长音的报警声让王金铃的心紧了又紧,她带领值班员刘铭斐到设备区查看情况。 她俩打着手电筒到变电站仔细巡视,发现设备运行正常,但是地面上的积水大约有20厘米左右。 她迅速返回主控室打电话向当值调度汇报了变电站的险情,根据调度指令,她们密切监视设备和线路运行情况,若有情况及时报告。 天渐渐亮了,暴雨加剧,河水猛涨,河面已与大门口的马路持平,河水随时危及变电站安全。 王金玲立即带领刘铭斐按变电站上的防汛预案准备沙袋。 时,河水涨到了变电站大门,两个弱女子背着沙袋在积水中往返,封堵大门。 外面的水势越来越大,封堵效果不明显,站内积水也越来越深,她俩非常着急,不断上涨的河水让她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6点半,王金玲的丈夫吴刚淌水赶到站上。 当时大雨漫过了河沿,吴刚十分担心妻子的安全,走了一千多米路赶到变电站看望妻子。 站内积水越来越深,他们连忙用沙袋封堵大门,此时有沙袋也等于无沙袋了,街道上的人在紧急疏散,此时,王金玲她们如果放弃变电站选择离开,那么她们完全可以避免一场劫难,可是王金玲没有。 在距离35kV黄渚变电站十几公里外的白银有色集团股份公司小厂坝铅锌矿是35kV黄渚变的高危用户,昼夜都有近百名矿工在地下300多米深的矿硐工作,今年铅锌的市场行情不错,矿工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外面虽然下暴雨,但是矿上的防洪设施都是特别加固的,人们并没有想更多。 7点左右,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咆哮肆虐,如果变电站被洪水淹没后果不堪设想。 吴刚很担心妻子,决定留下来帮忙。 当时大门口的水来势凶猛,已经堵不住了,他们只好撤离大门,退到主控室内,用沙袋封堵了主控室的门。 7点20分,后台机发出报警,122黄小线开关再次跳闸,重合闸动作未成功,黄小线停电了!此时,小厂坝铅锌矿78名下夜班的职工正准备升井,一些人刚走进贯笼(类似电梯),忽然停电了,井下一片黑暗,大家一阵惊呼,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许多人脊梁渗出冷汗,陷入了极度恐慌。 通讯中断了,屋外的洪水一浪高过一浪,眨眼间已经快淹到玻璃窗上。 看着停电的黄小线,此时王金玲心里火燎似的着急,她非常了解铅锌矿,而且丈夫吴刚曾经在铅锌矿工作过,早上7点到8点之间正是小厂坝铅锌矿夜班矿工升井的时间,此时停电了矿工们必然会被困在井中,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电话不通,没有调令,强送电可能会致使主变被毁,变电站报废,事关重大!况且此时洪水咆哮肆虐,能否送电成功也是,怎么办?7点25分,调度仍然联系不上,时间不允许她再多想,王金玲咬了咬牙果断的给122黄小线强送,让她惊喜的是强送居然成功了,122黄小线带电正常,设备无异常!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王金玲并不知道就是她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决定,赢得了宝贵的35分钟的光明,就是这短短35分钟,小厂坝铅锌矿78名矿工顺利升井并与死神擦肩而过!矿工们升井后立即撤离,15分钟后山洪和泥石流就咆哮而至,矿区被淹了。 矿工们安全逃生了,而此时在35kV黄渚变,值班员们却要直面一场生死劫难。 伴随着巨大的声响,洪水夹裹着石头冲破变电站围墙涌入院内,直奔主控室而来,轻钢材料搭建的主控室后墙被洪水冲破,泥沙和树木、杂物涌了进来。 王金玲清楚地知道,这种情况下必须给设备停电,但是由于洪水汹涌,她们已经无法接近设备,这时就听一声巨响,变压器冒火,变电站停电了。 主控室内涌入大量泥石流和树木,洪水深达七八十厘米,她们被结结实实困在了主控室,情况万分危急。 这时已经逃出变电站的110千伏设备改造区的3名施工人员发现主控室有人又返了回来,吴刚砸开了玻璃,在3名施工人员的帮助下她们爬出了主控室。 变电站内积水已经淹到了胸前,她们除了攀上110千伏区主变压器已别无选择,几个人手拉手爬上了变压器。 大家眼瞅着树木和石头被洪水卷着冲击着主变压器,洪水和泥石流发出的巨大声音慑人心魄。 6个人都糊成了泥人,在变压器上呆了整整一天,她们饿了就捞洪水冲下来的生玉米棒吃。 “我心里害怕极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我当时想如果这水要再涨下去,我们6个人就全完了”王金玲微微颤抖着声音说着当时心里的想法,“我当时紧紧攀着小刘的肩膀,小刘都快哭了,我,我”王金玲再次开口声音异常哽咽。 12日傍晚水才退了下去,3名施工人员走了。 但是王金玲还是不肯走,固执的她认为万一她们离开了,变电站会遭到人为破坏,再说没有调度命令她不能离开。 12日晚上显得特别漫长,“井下的矿工们不知道上来了没有?”王金玲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 害怕洪水再次来袭,今夜她们依然在变压器上度过了一整夜,头疼欲裂、无法入眠。 13日下午,一批又一批的救援队伍终于进入了黄渚镇,当陇南供电公司的救援人员们看到她们平安的站在那里,一身泥泞,所有人都长长地出了口气。 同事们告诉王金铃,78名矿工顺利得救了,王金玲高兴地难以言语,一时百感交集,眼泪在眼眶里忽悠悠的打着转,“活着就好,活着就好!”。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可能牺牲的机会留给自己”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尹正民得知王金玲等人的事迹后大为感动由衷地称赞说。 然而,王金玲却显得很过意不去,“我只是做了一个电工应该做的事情,受到这么多媒体的关注,感到很惭愧。 “8.12”暴洪灾害发生后,王金铃冒着被洪水卷走的危险为小厂坝强送电,挽救了成县黄渚小厂坝铅锌矿78名矿工生命的感人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了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谦虚谨慎保持朴素本色xx年,王金玲荣获国网公司劳动模范、甘肃省电力公司抗洪抢险功臣个人、甘肃省电力公司“优秀青年”称号、陇南供电公司抗洪抢险功臣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受到了刘振亚总经理、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刘伟平的亲切接见,她“无私奉献、牺牲小我、勇于担当”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并荣获甘肃省“xx十大陇人骄子”称号,成为甘肃电力员工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了广大电力职工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出的“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品格。 面对荣誉,王金铃显得很平淡,当大家都在问她在灾难面前做出这样的选择有没有后怕时,她只是淡淡的一笑,说道“作为一名国家电网的员工,是你,你也会这么做的”。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企业邮箱E_mail:sg-infosg.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制作维护网站传真010-665让劳模精神处处闪光学习王金玲同志先进事迹体会(甘肃兰州电力技术学院摆风)王金玲,一个普通的名字,一名平凡的甘肃电力人。 她是甘肃省电力公司陇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35kV黄渚变电站值班长,xx年8月12日陇南爆发特大洪灾,在危急时刻,她不顾个人安危,紧急强送电,挽救了78名矿工的生命,她自己被洪水困在变压器上20多小时。 在危难时刻,她坚守岗位,沉着应对,大义勇为,反映了她忠于职守,忠诚企业的崇高精神,体现了她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试想,在那样的危急时刻,首先考虑个人安危,保证自己的安全,那是人之常情,如果此刻脱离岗位,没有任何人会责备她,但是“职责高于一切”在她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她和她的班组成员代表甘肃电力人向陇南人民交上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如果有人问那一刻他们坚守岗位的意义何在?王金玲熟知线路向矿井供电,那一刻保护设备好几次动作切断线路,矿井断电。 此刻撤离,自己安全了,如果井下还有矿工没有升井怎么办?选择撤离,就为自己选择了安全,坚守岗位,就为矿工选择了拥有生命。 “大义重于一切”,危难时刻,她决定和班组成员坚守岗位,强行送电,为可能没有升井的矿工赢得时间,赢得生命,而忘记了自己同样身处危险之中,危险正在一步步向他们逼近。 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这是多么崇高的情怀,她的事迹值得广大电力人、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代表着我们这个时代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精神风貌;体现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向王金玲学习,首先要学习她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作为一名老师,需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端正治学的态度,努力实践为人师表的要求。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要深入钻研所教授的每门课程,踏踏实实地搞清楚每一个问题,熟悉教材,吃透教材,胜任教学工作,做到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辅导答疑,不论是有人检查还是无人检查,不论领导在与领导不在,都要一样认真踏实、爱岗敬业。 向王金玲学习,还要学习她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 老师,就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作为一名老师,注定要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要乐于在寂寞中耕耘,在清贫中完美自己的人生,以主人翁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为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无私奉献、牺牲小我、勇于担当,在平凡的生活中努力实践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激励每一个员工,让劳模精神处处闪光。 (江西上饶供电公司集控站周小华)近期,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集中宣传月”活动,我认真阅读甘肃省电力公司陇南供电公司变电运行工区35kV黄渚变电站值班长王金玲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完后,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深受鼓舞。 她“无私奉献、牺牲小我、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触动了我。 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充分展示了广大电力职工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出的“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崇高品格。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几点体会。 体会一学习她那种坚定理想和信念。 只有在变电运行岗位工作过的人才能体会,要想当好一名合格的运行工,所要付出的艰辛,而她却一干就是十余年,甚至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抗起78名矿工生命的希望,回想xx年抗冰救灾,无数电力职工奋战在一线,甚至有的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劳动模范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突出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有着一股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干好事业的坚定理想信念。 学习劳模,首要的就是学习她的这种信念,就是要像她一样,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体会二学习她那种不畏艰苦的拼搏精神。 做为一个35kV变电站的值班长,也许没有广阔的前途,一个地处偏远的小站,也许没有多少人愿意去,一个不能时刻照顾家庭和孩子的母亲,也许并不称职,然而她却恪守着作为一个电力人的神圣职责。 变电运行工作是平淡的,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实干者,她的先进事迹充分说明任何心存坐享其成、好逸恶劳思想和做法的人是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的。 在今后工作中求真务实、兢兢业业工作,就是我们学习劳模的最好行动;体会三学习她那种淡泊名利、默默耕耘的“老黄牛”精神和甘于奉献的忘我精神。 我要把学习劳模精神转变为工作的动力,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履行好职责.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体会四同样是变电运行人员,她的事迹让我深思、让我惭愧、让我敬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寻找工作中的不足。 看了王金玲同志的事迹,我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好的管理手段,不仅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是有一批优秀的执行者,这样,作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这些成就都需要平时人性化的管理和以身作责的工作态度,助人为乐和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的工作方法。 劳模精神是时代的旗帜,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我们就要牢固树立“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人生态度,像我们身边的劳模一样,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平凡小事做起,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说真话,走正道,办实事,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投身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锐意进取,务实奉献,为国家电网公司的美好明天而奋斗.大山里的“摇橹电工”记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宽甸供电分公司红石供电所电工王佰山同志人物简介男,满族,1962年8月出生,初中,1983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宽甸供电分公司红石供电所农村电工。 先后荣获辽宁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最美丹东人、感动丹东xx年度人物、辽宁省职业道德模范、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先进事迹王佰山是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宽甸供电分公司红石供电所一名农村电工。 他工作和服务的杨木杆村平均海拔350米以上,又濒临鸭绿江,10个村民组、219户村民就分布在沿江的沟沟岔岔里,最远的一户,爬山走近路也有30多公里。 在这里,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可以取代双腿和双桨,且不说21公里高压线路和38公里低压线路的巡视维护,仅每月219户居民的抄表工作,王佰山就要走上200多公里。 27年来,他已走完了两个“万里长征”。 一个人能把路走到尽头的次数不多,王佰山却经常是把路走到了尽头,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到头爬山路,这里的山山水水无声地记录着王佰山这名普通农村电工坚实而闪光的足迹。 爱岗敬业不辞劳苦1984年,23岁的王佰山成为村里的电工,这让从小就羡慕电工这行的他高兴之余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干,决不辜负百姓的期望!”在王佰山之前,已有4任电工撂了挑子。 太累、太苦、太难干,着实让人吃不消。 33.5平方公里的管辖区域,219户人家,走上一遍至少也要半个月,这期间,还要在外面借宿,最多时连续一个多星期回不了家。 村主任看王佰山实在忙不过来,就又找了一个人和他一起干。 仅仅过了几个月,那人便打了退堂鼓,宁可回家种地、下江抓鱼,也不干电工这个活。 村主任怕王佰山也不干,王佰山却说“我不干谁干?咱不能眼看着老百姓用不上电哪!”话好说,活儿难干,干电工吃的苦,王佰山从不向人说。 光是每月两次到镇里电管站(后改为供电所)开会、交费、报送用电卡,就让人难以坚持。 那时从杨木杆到镇里不通车,30多公里的山路当天往返,凌晨3点就得从家里出发,越是抄近路,越得爬大山,赶到镇里时已是浑身汗水,被露水打湿的裤子、鞋已被泥水包裹着不成样子,办完事回到家,已经晚上七八点钟了。 刚当电工的时候王佰山家没船,出门要借船,有时候人家自家要用,只答应送他,回来还要再求人。 为了方便,王佰山花2000块钱置办了自家的手摇船,一摇摇到了xx年6月,二期农网改造施工队施工时,来回需要王佰山接送,嫌他的手摇船太慢,赞助1000元给他的小船配上了柴油发动机,才结束了他摇船抄表的历史。 寒来暑往,这条小船伴着他风里来,雨里去。 夏季江水大的时候,划船危险,他就扶着树,沿着山脚的水印走。 有时为了省时间,干脆将抄表卡片用衣服绑在头顶游过去。 为了少绕道,只要江岔子的冰能走,就尽量走冰。 有一年春天开化了,江岔子的冰层上浮了薄薄的一层水,但估计还能走人。 为了赶时间,王佰山上了冰,快步地走着,眼看着没几步就到岸边了,他突然感到脚下一沉,不好,他第一反映是将装电费收据的包裹甩上了岸,自己凭着多年来走山路练就的灵敏,就势往冰上一躺,急速滚上了岸。 衣服湿了不算,由于江岸太陡,包裹滑到了水里,票据也全被淹湿了,他急忙拿着票据到就近的人家烘烤,可是干了之后,票上的字儿全没了。 每次抄表,都要经过杨木杆8组,这里江面开阔,水深百余米,即使风和日丽,江面也是波涛汹涌。 冬天风大时,掀起的浪有1米多高。 棉手套被水打湿了,很快就被冻硬,王佰山只能赤手摇橹,时间长了,手上裂出一道道血口子。 一双棉鞋,一般人能穿上几年,可王佰山一个冬天就穿破3双棉鞋。 24年,几乎年年如此。 走了多少路,爬了多少山,涉了多少水,遭了多少罪,恐怕连王佰山自己也说不清楚。 xx年3月4日,辽宁省有记载以来同期最大的一场暴风雪突然袭来。 地处宽甸北部山区的杨木杆受灾犹重,积雪深的地方有1米多厚。 第二天凌晨不到4点,睡不踏实的王佰山就急忙起来。 开灯,灯不亮;拿起电话,一点信号也没有。 凭着多年的经验,他判断,一定是高压线路出了故障。 天刚刚放亮,他立即带上工具走出家门。 顺着线路排查,走出几步,深至大腿的积雪就灌满了棉鞋和裤腿。 他全然不顾,依旧是一基线杆一基线杆的排查。 天黑了,他到村民家借宿,第二天再接着查。 直到第三天的下午,王佰山才和供电所派下来的检查人员会合。 当得知他已经排查了5个村民组的线路时,供电所的同志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吃惊地看着王佰山。 他们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网改前,由于线路状况不好,杨木杆村偷电现象一度十分严重。 为了遏制愈演愈烈的偷电风,王佰山先是边抄表边宣传偷电违法。 之后,他又请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发动村民举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有两个村民组偷电风盛行,村民之间还互相通风报信。 工作较真的王佰山跑到镇里,请来镇司法助理和电管站会计,对这两个组进行拉网大清查。 白天查过了,晚上又来个“回马枪”,查出一户重罚一户。 偷电风刹住了,王佰山却得罪了很多人。 有人扬言要打断他的腿,还有人放出风要弄死他。 这些都没有动摇他保护电力正常运行秩序的决心。 在王佰山的精心管理下,杨木杆村的线损率逐年下降,由最初的30%左右降到了10%以内,供用电秩序也越来越好。 xx年初,公司实行台区承包管理,他加大对线路维护管理,清理线路走廊通道35.5公里,有效地减少线路故障率,他还逐户检查辖区用户计量装置,xx年及时上报并更换有故障电能表31只,使线损率降至6.3。 王佰山家庭并不富裕,三个女儿都上学,本来他可以依靠本地资源发展产业,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所以生活很清苦,但他无怨无悔。 电费“月清月结”,是电力系统铁的制度。 为了坚守这一制度,当了27年电工的王佰山想尽了办法。 六组有一家烤鱼厂,xx年10月的电费是1970元,收费的时候正赶上老板去铁岭办事了,厂里只剩下几名小工,拿不出钱,再加上其他住户欠的一些零星电费,一共2500元。 要知道,2500元可是王佰山半年的收入啊。 为了按时交上电费,王佰山发动妻子到哥哥、弟弟、妹妹、村书记、邻居家借了个遍,那是他借钱数额最大的一次,所以印象特别深。 光借还不算,为了交电费,王佰山还贷过款呢。 杨木杆六组李海有个木材加工厂,开工时收了2000元的电费保证金,后来由于经营不善,木头钱付不上,李海一走了之。 这可害惨了王佰山,2000元保证金抵帐后,电费还差2000。 无奈,王佰山背着媳妇,贷款2000元把窟窿堵上了,媳妇知道后跟王佰山大吵了一架,说贷款交电费日子还过不过了。 好在村里后来把厂房、设备收回去,才给王佰山抹了帐。 王佰山也不乏赚钱的机会。 1990年,因他懂电,身体好、水性好,有人让他帮助收鱼,说旺季一个晚上能挣四五百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三万元。 家里贫困,王佰山很想接这个活儿,可一想到要和电工岗位分手就犹豫了。 正巧那几天,因雷雨线路出了故障,村企业、村民都来找他,王佰山刚刚有的念头,彻底被压了下去。 “咱不能看着老百姓用不上电哪!”王佰山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赚钱的机会。 服务百姓无怨无悔村电工对供电部门来说就是基层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而在乡里乡亲眼里还算是个人物。 谁家盖个房子、安个电磨、修个电灯都得找电工帮忙。 27年的电工生涯,王佰山总是有求必应,把村民的事常常挂在心上。 在农村,操办结婚很不容易,特别是杨木杆,老远没有一户人家,深山沟里又没有酒店什么的,喜庆气氛全靠放音乐来渲染。 有一年春天,第一村民组的徐连路儿子结婚,不曾想头一天下大雨,电路突然发生故障。 家里许多活儿干不了不说,第二天的婚礼怎么办?这可急坏了徐连路,连夜打电话向王佰山求助。 第二天凌晨3点,王佰山就从家里出发,抄近路走了20多公里,5点多一点就赶到了徐家,很快处理完了变压器缺相事故。 徐连路一家人千谢万谢,对他说“老佰你可帮了大忙啊!”xx年11月,丹东市农电局在全市农村实行预购电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电工收费难问题。 但对一些住处偏僻、行动不便或者上了岁数的老人,就有些力不从心。 第八村民组的王学义老两口都80多岁了,他家离王佰山家有十五六公里,坐机动船也得1个多小时,到红石供电所就更远了。 实行预购电制,虽然原则上不允许抄表员接触现金,但考虑到老两口的实际情况,王佰山请示所里同意,成了老王家的电费代购员。 这样主动为村民解决用电难题的事,王佰山不知做了多少,甚至寝食不安。 1975年,东港十字街的小伙林乃清出劳务到红石镇修路时,结识了杨木杆村的一位姑娘并结了婚。 为了照顾老人,1980年,林乃清又从东港搬回了杨木杆村把家安在了离供电线路很远的第三村民一条大沟岔里。 当时,小队解体了,要办电就得自己花钱,不吃不喝用光一年的全部所得也不够。 林乃清一家人只好过上了没电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年,陆续上学的两个孩子回到家只能趴在油灯底下写作业。 这事成了王佰山的一大心病,他一次次地找电管站、村里,可都因费用问题一再落空。 90年代初,县邮电局的王书记负责杨木杆村的扶贫工作。 王佰山就找到了王书记介绍林乃清的情况,请王书记帮忙为林家办电。 王书记从县邮电局运来了1200米铝线,村里又给了20多棵木杆,王佰山发动村民,马不停蹄地干了几天,终于给林乃清家送上了电,使杨木杆这个当时还很贫困的深山小村率先消灭了无电户,比国家电网xx年提出两年内消灭无电户的工作目标整整提前了10余年。 这是因为杨木杆有王佰山这样一位时时刻刻替村民着想,实实在在帮农民办事的好电工。 这就是大山深处一名普通农村电工的情怀。 王佰山以他对企业的无限忠诚和对百姓的无私奉献,感动着村民,感动着电力职工,感动着全社会。 xx年度他分别被丹东供电公司和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评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xx年荣获“最美丹东人”和感动丹东xx年度人物、辽宁省职业道德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xx年度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xx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王佰山用27年的踏实付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是杨木杆百姓心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断桥门窗产品培训
- 课件模板空白高级设置
- 高级感摄影培训
- 装饰行业销售培训
- 课件框架搭建步骤图解
- 公司拓展培训结业
- 少儿超轻粘土课件
- 大班珍惜动物课件
- 展览活动电子课件
- 课件最后一页文案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衰弱护理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2025版农业合作社成员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高职院校科研能力建设的区域性差异分析及精准提升路径研究
- 四链融合: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路径
- 酒店房卡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 2025一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实务》思维导图
- 2025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第二批招聘(4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社保面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重庆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教师招聘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试题
- 2023 课件 C++类的概念及程序设计
- 6.1 包饺子(课件)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