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评价.ppt_第1页
王安石变法评价.ppt_第2页
王安石变法评价.ppt_第3页
王安石变法评价.ppt_第4页
王安石变法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 变法背景 目的及条件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政治危机 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边患危机 统调分离 兵将分离 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 辽 西夏始终威胁北宋 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 1 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积贫 3 改革条件 2 改革目的 克服封建统治危机 巩固统治 富国强兵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 三不足 的变法精神影响 宋神宗的支持 人言不足恤 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天变不足畏 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 天生异象 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 祖宗之法不足守 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 就要修改甚至废除 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政府低息贷款 设市易务 购滞短出 以钱代役 兴修水利 地方出资 理财为方今先急 理财以农事为先 核地取赋 设发运使 徙贵就贱 用近易远 谈王安石变法 改革帮了腐败的忙 比如青苗法实际操作下来的结果却极其可怕 首先利息并不低 王安石定的标准 是年息二分 即贷款一万 借期一年 利息二千 这其实已经很高了 而各地还要加码 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 春季发放一次贷款 半年后就收回 取利二分 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 半年后又收回 再取利二分 结果 贷款一万 借期一年 利息四千 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利益的低息贷款 变成了一种官府垄断的高利贷 而且 由于执行不一 有些地方利息还要高 道道手续 都要给胥吏衙役交 好处费 每过一道程序 就被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从中盘剥一回 更可怕的是 为了推行新政 王安石给全国各地都下达了贷款指标 规定各州各县每年必须贷出多少 这样一来 地方官就只好硬性摊派了 结果 老百姓增加了负担 地方官增加了收入 事实上所谓 市易司 后来就变成了最大的投机倒把商 他们的任务 原本是购买滞销商品 但实际上却专门抢购紧俏物资 因为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完成朝廷下达的利润指标 也才能从中渔利 中饱私囊 所以 不要以为贪官污吏害怕改革 他们不害怕改革 也不害怕不改革 只害怕什么事情都不做 相反 只要朝廷有动作 他们就有办法 比方说 朝廷要征兵 他们就收征兵费 要办学 他们就收办学费 要剿匪 他们就收剿匪费 反正只要上面一声令下 他们就趁机雁过拔毛 改革帮了腐败的忙 这恐怕是王安石所始料未及的 3 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 改革 内容上 科举制度 废诗赋取士 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 二 变法的内容 选官制度改革 贯彻择优录用 惟才用人的原则 克服恩荫弊病 学校教育改革 整顿太学 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 设置武学 医学 律学等专门学校 培养专门人才 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作用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 育人才的地方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武学习武图 恩泽子弟 庠序不教之以道艺 官司不考问其才能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 而朝廷辄以官予之 而任之以事 王安石 三 结果 1 失败原因 1 触犯大地主 大官僚利益 遭到激烈反对 2 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引起民间不满 3 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 2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 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4 急于求成 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5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更大的利益 护法善神的吕惠卿 为安石一手提拔 却欲至安石于死地 为了陷害安石 意图加给安石欺君的大罪 用心何其毒也 而王安石只要人支持新法便加收用 越级提升 连杨三变也一度加以任用 其用人可谓不明 而变法派中有这么一些货色 新法扰民害民一面被他们发扬光大 老百姓更倒霉了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 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 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 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 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 又有施政才能 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 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 文明国家 的银行 把免役法视作 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实国史上 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 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 王安石推行的是一种先予后取的扩张性财税金融政策 他的核心就是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 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王安石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 但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 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 提出和坚持 榷法不宜太多 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 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 从农业到手工业 商业 从乡村到城市 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同时改革军事制度 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 当代经济学专家点评 所有这些都引起现代社会学者的关注 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很接近 与同时代却很遥远 他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 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 则税率不变 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 这也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 其政治变法对宋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 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 王安石在1000年前差一点把中国带入资本社会 难怪被列宁誉为是 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另外几种观点 依照当时情况 安石的新政 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问题 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 在国内新政全无头绪的当日 却同时引起边衅 对外便开疆用武 因此更是加意聚敛 而忽略了为国家的百年长计 钱穆 国史大纲 下册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 引用奸邪 更张法令 驯至靖康之难 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而不知实根柢于神宗之有雄心也 赵翼 廿二史札记 朱熹认为王安石变法 以财利 兵革为先务 引用凶邪 排摈忠直 躁迫强戾 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肆虐 流毒四海 1 要讲究策略 处理好与守旧派之间的关系 3 王安石变法的结局给我们的教训 2 改革过程是艰辛的 必然充满阻力 所以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3 要注意用人 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4 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钦宗1125 27 徽宗1100 25 哲宗1085 00 仁宗1022 63 英宗1063 67 神宗1068 85 真宗997 1022 太祖960 976 太宗976 997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公元1127年 距离王安石发起他那著名的变法运动 已经过去了五十八年 距离司马光废除这些变法 也过去了四十一年 距离另一位反对变法的苏东坡去世 相隔了二十六年 这三人 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同样伟大的名声 并且一度是相互倾慕的好朋友 因为这场变法 三人渐行渐远 终于彻底葬送了友情 并且成为政治上的死敌 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殊死搏斗中 于公元1086年同年去世 假如他们能够多活一些年头 看到公元1127年的惨剧 那么 王安石可能会责问司马光和苏东坡 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变法图强 而伟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和大诗人苏东坡 很有可能会一起痛斥享有伟大文学家与政治家盛誉的王安石 这一切 都是你王安石惹的祸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背景目的 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 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 遭到大地主 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 庆 整顿吏治王 理财改革程度 庆 局部改革王 全面改革 不同点 背景 商鞅 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 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 商 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王 挽救统治危机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性质 商 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 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果 商 成功 对后世影响大王 失败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目的 富国强兵形式 至上而下的改革 得到王权的支持 内容 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范围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失败主因 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 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 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 而其中的精英部分 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二 政策执行不力 如青苗法 免役法之实行 与理想相去悬绝 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 尚有可说 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 称为散青苗 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 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 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 这还谈什么惠民呢 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 即是百分之二十 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 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材推行新法 三 刚愎自用 王安石性刚 与神宗议论国事 有所抗辩 声色俱厉 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 创行变法之初 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 自信太厚 安石覆书抗议 深不以为然 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 从此画地绝交 例如 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 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2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 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 一切苟且 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材料二 宋代习武图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1 材料一与哪条新法有关 这条新法有何作用 你对图中人物的言论有何看法 7分 青苗法 1分 积极作用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 限制了高利货对农民的剥削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2分 消极作用 农民借贷利息偏高 负担依然沉重 2分 看法 图中言论有一定道理 但太片面 只看到新法的局限性 忽视了新法的积极性 材料二 2 材料二与哪条新法规定有关 结合材料分析这条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分 保甲法 存在用人失当的问题 2分 材料三 3 材料三中人物观点迥异且与变法失败密切相关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4分 第一 王安石变法忽视减轻人民负担 面且用人失察 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现象 第二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 大商人的利益 遭到以太后等为首的大地主 大官僚的阻挠 4分 1 理财 富国 措施 青苗法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 钱或粮食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 按多少 好坏收税 二 变法的内容 免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官僚 地主也要出钱 市易法 设市易务 收滞销货 短缺时卖出 以稳定市场 均输法 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 节省货款等原则 总评 取得一定成效 一定程度改变积贫局面 但也存在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