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说课1.doc_第1页
《曹刿论战》说课1.doc_第2页
《曹刿论战》说课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说课稿新乡市二十二中 原雅丽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文曹刿论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课文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片段,全文简明完整地记录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由于曹刿的参与,造就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章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政治上取信于民的远见和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编者选取左传中的精彩片段意在引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本文剪裁精当,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积淀古代优秀文化。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几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准确而流利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重要文言词语。2.把握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3.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特点。以上三个目标1为知识与能力目标是学习本课的基础,2、3是本课的重点目标。三个目标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三、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语文回归课堂,是新课程的理念。而学生在前一年的学习中,已对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再加上本文课下注释详尽,情节引人入胜,故在本文的学习上采用自主合作与小组探究的的方法学习本文。本节课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学生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并识记重要语句。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用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共同学习。中间穿插小组竞赛,识记比赛等活动。教师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适时点拨、引导,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实实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再来谈一下本节课的学法。 1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背诵。2勾画圈点法: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心得及笔记。3讨论法: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分析人物性格,体会写作特点。四、说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简介作品。 “位卑未敢忘忧国”,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平民军事家曹刿以他的足智多谋,帮助国君赢得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长勺之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刿论战,去领略这位军事家的精彩论说。学生先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教师补充。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而左传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二)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师范读,生练读,齐读,生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只有读通,读顺,才能逐渐读懂,学习课文才能事半功倍。所以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重视朗读。2.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标出不懂的地方。(1)查阅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仍然不懂的,小组合作解决。(2)生质疑,教师解答。(三)识记词语,小组竞赛。留时间让学生当堂识记文言词语,重点掌握常用实词的翻译和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夯实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分类整理并识记,做好文言词语的积累。并且采用竞赛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积极性高,既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还可以增加学习小组的凝聚力,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分析课文扫除障碍。(四)比较鉴赏,体会写法。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军于长勺。” 请同学们说说它们表述上有什么不同?春秋中记事非常简单,一句话就点明了时间、地点、事件。而本文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再现人物的鲜明形象。还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用鲁庄公的“鄙”凸显曹刿的“远谋”。这样的设计既和课堂开篇对左传的介绍形成对照,又能直观的得出结论。同样一件事,一个一句话概括,一个却洋洋洒洒百十字。那么多出的内容一定就是人物的描写。得出结论本文人物性格鲜明,运用语言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这样的结论是学生经过思考自己对比得到的,既能记忆深刻,又掌握了本课的写作特点。(五)品读课文,理解内容。1. 曹刿与鲁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 请分别概括这几个阶段的内容,思考其详略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三个阶段:战前(“曹刿请见”);战时(“战于长勺”);战后(“既克”)。战前准备作战过程战后释疑 (详) (略) (详)这是表现中心的需要,文章重点不在叙述战争情况,而在叙述曹刿“论”战略、战术。所以详写论战,略写作战。2.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概括曹刿的性格特点。(在书上做出批注)(1)有爱国心和责任感,在敌人入侵时立即“请见”,参与“肉食者”所谋之事,并主动请战。 (2)有深谋远虑的政治远见,认为民心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3)非常谨慎和稳重,在洞悉对方退败的真相后,方才下令追击。(4)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军事见解,善于把握战机;战中采用了“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一鼓作气”等战术。(5)有较高的说话技巧。对乡人是直接答疑解惑,对国君是启发诱导,以理服人。 这两道题目的设计是从全文整体来说,既有对课文内容的考查也有结构上的特点,而且要让学生明白结构的设计是为内容而服务,还要学会做批注。任何答案的回答都要以阅读文本为基础,文言文的阅读更是如此。我们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会读、会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的层次上,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读。了解人物形象和写作特点。曹刿的性格特点从全文去找,从开篇的“曹刿请见”“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直到最后的“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都可以看出曹刿身上的良好品质。这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概括特点时不能脱离文本,要有理有据,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总结提炼。(六)讨论交流,赏析形象。鲁庄公是怎样一个人?你认为他“鄙”吗?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谈谈你对鲁庄公的看法。这道题的设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引领学生客观公正地审视鲁庄公以及他在长勺之战中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现在的中招考试越来越多的要求学生能够就一个问题发表见解,答案不唯一,但一定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交流讨论可以促进学生思想的完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一定会有“鄙”和“不鄙”两种结论。认为鄙的要从“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的无能;他急切应战,匆忙追击,又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来考虑;认为不鄙的要从“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来考虑。(七)再读课文,限时背诵。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让学生多读几遍,挑出重点字词让学生填空,逐步完成背诵。当然如果课堂过程进行顺利,时间充足的话,也可以当堂背诵,小组竞赛。给本文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