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ppt 35页).ppt_第1页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ppt 35页).ppt_第2页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ppt 35页).ppt_第3页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ppt 35页).ppt_第4页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ppt 35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主编麻友良 机械工业出版社 参考书一 主编秦明华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人民交通出版社 主编刘振闻陈幼平 参考书二 5 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总学时 36学时周学时 6学时教学周 6周实验学时 0学时考核方式 考试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授课计划 6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汽车上所用的电器与电子控制装置 掌握传统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结构 原理及部分电气系统的故障检修 了解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 控制原理及主要控制装置的故障检修 教学目标 汽车发展史 汽车电器 汽车电气 汽车电器汽车上具体的电器部件 如电源 起动机 照明灯等都是汽车电器 汽车电气汽车的整个电路系统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绪论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二 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三 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1769年 世界上第一辆三轮蒸汽汽车 1825年 英国人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1886年1月29日由德国人卡尔 本茨发明制造的第一台内燃机汽车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1894年的奔驰碧罗汽车 采用煤油灯作照明 1902年 美国奥兹莫比乐汽车上采用电气照明灯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1909年 电喇叭开始在汽车上使用 美国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1911年 美国汽车采用电灯照明 1924年 德国汽车采用电动刮水器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一 汽车电器设备的发展 汽车电器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到繁 从辅助到主要的发展过程 适应了汽车机械性能提高对汽车使用性能提高的要求 汽车电器设备是依靠电路进行工作的 电路就是电流的通路 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设备或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 电路由电源 负载和中间环节 开关 导线等 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称为组成电路的 三要素 二 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 电源 电器设备 配电装置 蓄电池 发电机 起动机 点火系统 照明与信号灯 仪表 报警灯 辅助电器设备 二 汽车电器设备的组成 汽车电器设备电路的组成 中央接线盒 保险装置 控制开关 导线和接插件等 1 低电压 汽车上的电源电压有12V 汽油发动机 和24V 柴油发动机 两种 2 直流电 蓄电池提供的为直流电 用电设备均为直流供电 3 单线制4 负极搭铁 电源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到车架上 俗称 负极搭铁 三 汽车电器设备的特点 第一章车载电源 第一部分蓄电池第二部分交流发电机及调节器 第四节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第二节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第一节概述 第五节蓄电池的充电 第六节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 第七节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第八节新型蓄电池 返回目录 第一部分蓄电池 何为蓄电池 蓄电池是一种可逆的低压直流电源 它既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对用电器供电 也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 第一节概述 蓄电池 Battery 是汽车上的辅助电源蓄电池与发电机组成了汽车的电源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 蓄电池功用 二 蓄电池的分类 汽车蓄电池分为两大类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 汽油车 柴油车 1 容量大2 内阻小3 保证足够的启动能力 在短时间内想起动机提供大电流 汽油发动机为100 600A 大型柴油发动机可达1000A 三 汽车对蓄电池的要求 1 1构造普通铅酸蓄电池主要由极板 隔板 电解液 壳体 联条等部分组成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1极板组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1极板组极板组是蓄电池的核心部分 由正极板 负极板和隔板组成 正极板 二氧化铅 棕红色 负极板 海绵状纯铅 深灰色 注意 A 数块正极板和负极板各自并联成组 B 负极板比正极板多一块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2隔板在正负极板间起绝缘作用 可使电池结构紧凑 结构特点 A 多孔性材料 让电解液畅通无阻 B 隔板一面平整 一面有沟槽 安装时将沟槽面竖直朝向正极板 C 隔板材料 微孔橡胶 微孔塑料等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3壳体硬橡胶 塑料两种 4电解液用纯硫酸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置成的电解液 比重一般在1 24 1 30g cm3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5联条串联各单格电池 材料为铅 4加液孔盖孔盖上小孔的作用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第二节 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