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录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1页
同学录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2页
同学录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3页
同学录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4页
同学录系统-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 计)题目: 同学录系统 学 院: 软件学院 姓 名: 涂 * 学 号: 20*32 专 业: 软件工程 班 级: 软件087 指导教师: 吴* 职称: 讲师 二0一二 年 五 月摘要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尤其网络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浏览新闻、查询信息、发送邮件、在线观看电影,在线聊天,人们正享受着网络带来的办公的高效和生活的便利。同学录在网络中应用广泛,现在比较有名的门户网站都提供了同学录功能,同学录不仅是新老同学联系的桥梁,而且还是网络休闲和网上展示自我的好方式,各种在线服务系统更改变了人们的联系方式可以使远隔千里之遥的人随时通信。本系统试着在实现具体的各项功能做了尝试,系统前台采用Visual Studio 2010进行网页制作和程序的编写,后台由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支持,通过使用C#语言实现动态网页的效果达到对数据库的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注册、论坛、相册以及站内短信日志等。系统界面美观,使用方便、为同学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的传播提供方便。文中主要描述了同学录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阐述了系统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以及实现步骤重点论述了系统的详细设计和实现过程方面。同学录中的论坛具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特点。用户以成员的身份进入,填写个人资料,以便联系,还可以上传照片。同学录中设定若干管理员,其他同学的注册需管理员的批准,被批准以后才能在个人资料中填写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资料等。在同学录的设计中,主要的用到的技术有:ASP.Net技术,C#等,系统用到的开发工具是Visual Studio 2010和Microsoft Access,运行环境是Windows XP,和IIS5.0等。关键词:Asp.Net技术;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C#;同学录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quickly, especially the network, more and more profound change in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ves has been found, such as news reading, information checking, E-mail sending, movies watching online, chatting online, everyone is enjoying the Internet office efficiency and life convenience. Classmates system is widely used in the network, now most well-known portal sites have offered the Classmates function. Classmate is not only a bridge which contacts the old students with the new ones, but also a network of leisure and a good way to show themselves online. A variety of online services system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so that people thousands of miles away can communicates at any time. The system is trying to achieve a specific attempt to do various functions, the system using Visual Studio 2010 in front page to making and processing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background by the Microsoft Access database support by using the c# language to the effect of dynamic web database operation. Systems main function modules include user registration, forums, photo albums, polls and message logs and other stations. System interface is beautiful, easy to use, for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students and facilitate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Classmates paper describes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describes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 outline design,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system focuses on the detail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es. Classmates in the forum with a powerful, easy to use features. As a member of the user to enter, fill 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contact, you can also upload photos. Classmates set number of administrators, other students need the administrators approval of registration, after being approved to fill in personal information in their contact and personal information. Classmates in the design of the main technologies used: ASP.Net technology, C# , etc., systems development tool used is Visual Studio2010 and the Microsoft Access, operating environment is Windows XP, and IIS5.0, etc. Key words: Asp.Net technology; Microsoft Access database;C #;ClassmatesII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绪论11.1 总体概述11.2 系统开发背景11.3 系统开发目的11.4 本章小结12 同学录系统的系统分析22.1 技术可行性分析22.1.1 开发语言综述22.1.2 Access数据库的选用52.1.3 三层架构设计模式的应用52.1.4 技术可行性综述62.2 时间可行性62.3 系统需求分析62.3.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62.3.2 业务描述62.3.3 系统功能概述72.3.4 系统数据流程图82.4 本章小结93 系统设计103.1 数据库设计103.1.1 概念模型设计(E-R图)103.1.2 数据库表及关系的设计113.1.3 详细数据库结构设计113.2 系统概要设计133.2.1 功能模块设计133.2.2 系统界面设计153.3 本章小结184 系统功能实现及说明194.1 系统主界面194.2 用户管理194.2.1 用户登录194.2.3 修改密码214.2.4 修改用户信息214.3 班级功能224.3.1 发表帖子224.3.2 图片上传244.3.3 班内短信254.4 本章小结255 系统的测试和调试265.1 测试概述265.1.1 软件测试目的265.1.2 软件测试任务265.2 数据库完整性测试265.3 功能测试275.4 用户界面测试275.5 本章小结28总 结29参考文献30致 谢31同学录系统1 绪论1.1 总体概述系统名称:同学录系统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 一个班级,是一个传媒,也是一个窗口。而一个企业,一个个体通过制作自己的班级,向全世界宣传自己的产品,提供各种产品的信息供顾客参考,并兼顾销售。这时,班级也就成为对外的窗口。现在很多企业,学校,乃至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同学录在网络中应用广泛,现在比较有名的门户班级都提供了同学录功能,像:腾讯QQ校友、校内网、中国同学录网等。同学录班级不仅是新老同学联系的桥梁,而且还是网络休闲和网上展示自我的好方式,通过班级使数据处理更方便快捷,人员访问更方便。1.2 系统开发背景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日渐成熟,基于WEB的数据库也就应运而生。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愈来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许多人通过网上购物能以更低廉的价格,买到更便利、更实用的一些东西。各类在线交流平台,更是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人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使得许多人可以与远隔千里之遥的人们时刻保持联络。过去的一些过时的信息交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同学录系统作为一种便于校友之间保持交流和联络的实用体系便应运而生。1.3 系统开发目的本同学录系统是为同窗校友之间进行交流以及联络提供的一个平台,通过提供一个完美的同窗录系统以及对同窗录的管理,可以促进校友之间、校友与曾经学习过的学校之间的情感,起到方便校友或同窗之间联络感情的作用。1.4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阐述了系统总体的概述,描述了同学录在网络中的广泛应用,然后介绍了本系统的开发背景,最后介绍了本系统的开发目的。2 同学录系统的系统分析2.1 技术可行性分析2.1.1 开发语言综述本系统是利用微软的面向对象思想开发语言C#在.NET平台下进行开发生成的。(1)ASP.NET背景ASP.NET的前身ASP技术,是在IIS 2.0上首次推出windows NT3.51当时与 ADO 1.0 一起推出,在IIS 3.0(windows NT 4.0)发扬光大,成为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热门开发工具,微软还 特别为它量身打造了Visual IntetDev开发工具,在1994年到2000年之间,ASP技术已经成为微软推展Windows NT 4.0平台的关键技术之一,数以万计的ASP网站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网络上。它的简单以及高度可定制化的能力,也是它能迅速崛起的原因 之一。不过ASP的缺点也逐渐的浮现出来:意大利面型的程序开发方法,让维护的难度提高很多,尤其是大型的ASP应用程序。 直译式的VBScript或JScript语言,让效能有些许的受限。 延展性因为其基础架构扩充性不足而受限,虽然有COM元件可用,但开发一些特殊功能(像文件上传)时,没有来自内置的支持,需要寻求第三方软件商开发的元件。 1997年时,微软开始针对ASP的缺点(尤其是意大利面型的程序开发方法)准备开始一个新项目来开发,当时ASP.NET的主要领导人Scott Guthrie刚从杜克大学毕业,他和IIS团队的Mark Anders经理一起合作两个月,开发出了下一代ASP技术的原型,这个原型在1997年的圣诞节时被发展出来,并给予一个名称:XSP,这个原型产品使用的是Java语言。不过它马上就被纳入当时还在开发中的CLR平台,Scott Guthrie事后也认为将这个技术移植到当时的CLR平台,确实有很大的风险(huge risk),但当时的XSP团队却是以CLR开发应用的第一个团队。为了将XSP移植到CLR中,XSP团队将XSP的内核程序全部以C#语言重新撰写(在内部的项目代号是 Project Cool,但是当时对公开场合是保密的),并且改名为ASP+,作为ASP技术的后继者,并且也会提供一个简单的移转方法给ASP开发人员。ASP+首次的Beta版本以及应用在PDC 2000中亮相,由Bill Gates主讲Keynote(即关键技术的概览),由富士通公司展示使用COBOL语言撰写ASP+应用程序,并且宣布它可以使用Visual Basic.NET、C#、Perl与Python语言(后两者由ActiveState公司开发的互通工具支持)来开发。在2000年第二季时,微软正式推动.NET策略,ASP+也顺理成章的改名为ASP.NET, 经过四年的开发,第一个版本的ASP.NET在2002年1月5日亮相(和.NET Framework 1.0),Scott Guthrie也成为ASP.NET的产品经理(到现在已经开发了数个微软产品,像ASP.NET AJAX和Microsoft Silverlight)。目前最新版本的 ASP.NET 4.0 以及 .NET Framework 4.0 已经在VS2010平台内应用。ASP.NET 是一种统一的 Web 平台,它提供了生成企业级应用程序所必需的全部服务。Web 窗体页是用 ASP.NET 技术生成的。ASP.NET 又是基于 .NET Framework 生成的,因此整个框架都可用于任何 ASP.NET 应用程序。您可以使用任何与公共语言运行库兼容的语言(包括 Microsoft Visual Basic、Visual C# 和 JAVAScript .NET)来创作应用程序。(2)Asp.NET技术介绍ASP.NET是Microsoft 推出的新型体系结构.NET的一部分,提供了一种以Microsoft为基础开发Web应用程序的全新模式,其全新的技术架构将使编程变的更加方便。ASP.NET是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架构,可以用于任何一台服务器来建立更为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它具有比现在得Web开发模式架构更为强大的优势。ASP.NET是一种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的技术。它是.NET框架的一部分,用户可以使用任何.NET兼容的语言来编写ASP.NET应用程序。使用Visual Basic .NET、C#、J#或ASP.NET页面(Web Forms)进行编译可以提供比脚本语言更出色的性能表现。ASP.NET 集成了Active Server Pages(ASP)和.NET两种Microsoft的主要技术,可以用来创建服务器端得Web应用程序,使用ASP.NET可以更加容易快捷地构建基于Web的应用程序、而这些应用程序能够与各种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和开发工具共同工作。(3)Asp.NET具有的特点和优势世界级的工具支持ASP.net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R)公司最新的产品 V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为所得)的编辑。这些仅是ASP.net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强大性和适应性因为ASP.net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笔者到现在为止只知道它只能用在Windows 2000/2003 Server/VISTA/7/XP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的Web应用中。ASP.net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 ,C+、F+。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ASP.net。ASP.NET一般分为两种开发语言,VB.NET和C#,C#相对比较常用,因为是.NET独有的语言,VB.NET则为以前VB程序设计,适合于以前VB程序员,如果新接触.NET,没有其他开发语言经验,建议直接学习C#即可。简单性和易学性ASP.net使运行一些很平常的任务如表单的提交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分布系统和网站配置变得非常简单。例如ASP.net页面构架允许你建立你自己的用户分界面,使其不同于常见的VB-Like界面。高效可管理性ASP.net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虚拟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 具就可以实现。这种被称为Zero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一个ASP.net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 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的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多处理器环境的可靠性 ASP.net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 ASP.net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但现在的ASP却做不到这一点。自定义性和可扩展性 ASP.net设计时考虑了让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自己的代码中自己定义plug-in的模块。这与原来的包含关系不同,ASP.net可以加入自己定 义的任何组件。网站程序的开发从来没有这么简单过。安全性基于Windows认证技术和每应用程序配置,你可以确保你的原程序是绝对安全的。 ASP.NET 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与 ASP 兼容,同时它还提供一种新的编程模型和结构,可生成伸缩性和稳定性更好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好的安全保护。可以通过在现有 ASP 应用程序中逐渐添加 ASP.NET 功能,随时增强 ASP 应用程序的功能。 但是你必须了解交互式Web程序开发的概念,包含窗体,脚本,和数据接口的概念,如果你具备了这些条件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在A的世界开始展翅高飞了。2.1.2 Access数据库的选用(1)Access的介绍Assess能够存取 Access/Jet、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或者任何 ODBC 兼容数据库内的资料。熟练 Microsoft Office Access的软件设计师和资料分析师利用它来开发应用软件,而一些不熟练的程序员和非程序员的进阶用户则能使用它来开发简单的应用软件。虽然它支持部份面向对象技术,但是未能成为一种完整的面向对象开发工具。 其实Access 也是微软公司另一个通讯程序的名字,想与 ProComm 以及其他类似程序来竞争。可是事后微软证实这是个失败计划,并且将它中止。数年后他们把名字重新命名于数据库软件。(2)特点a)提高速度和减少代码量 b)使用整形数据类型进行数学运算。 c)避免使用过程调用。 d)谨慎使用不定长数据类型 e)用变量存放经常使用的属性 f)预载表格。 2.1.3 三层架构设计模式的应用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软件系统的代码安全越来越变得重要,为了提高代码的安全性越来越多的软件系统都采用了三层架构模式,三层架构模式包括:数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层,其中数据层函括了数据库访问层和数据库的操作:(1)数据层:数据层分为数据库访问层和数据库操作层,在数据库访问层中,包含了你要实现功能的接口(也可以称为约束)、实现接口的派生类、以及在不同的数据库平台下运行的枚举和供外界访问的工厂.而在数据库操作层中,包括了获取配置文件内容的类、参数类以及供外界访问的工厂。(2)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通常也可以理解是实现业务逻辑功能的层,我们在客户端所要实现的所有业务功能都可以通过业务逻辑层来实现。(3)界面层:界面层就是我们大家在客户端所看到的页面,在页面中包含了很多控件,有服务器端控件和客户端控件,通过界面控件的事件处理向服务器端发出请求,在由服务器端执行后返回给客户端。2.1.4 技术可行性综述由于这些成熟的技术和优秀的设计思想,为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计算机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也紧跟潮流的发展,也就为开发系统奠定了基础。2.2 时间可行性本系统主要是应用ASP.Net技术和Access数据库技术进行交流,但目前有很多优秀的书籍可供参阅,并且以前参加过类似项目的开发,预计本系统在规定时间内,基本能够完成。开发计划如下:2012.01.06-02.02 调研 2012.02.04-02.16 资料查阅 2012.02.18-03.04 方案设计 2012.03.09-04.15 编写程序 2012.04.16-04.29 撰写论文2.3 系统需求分析2.3.1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1)软件平台OS: /Windows Vista/Windows Liux/Windows XP数据库:MicroSoft Access2005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10、、Photoshop(2)硬件平台CPU:Pentium III 500MHz以上。磁盘空间容量:250G内存:2G。其他:鼠标、键盘。2.3.2 业务描述对于进入网站的用户分为2种,系统使用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区分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若是,则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否则是普通用户(非注册用户、游客),只能拥有系统的部分权限。管理员实现对用户信息的修改、发表最新帖子、上传图片、修改密码、班内短信等功能。普通用户实现浏览班级首页、班级论坛、用户信息、班级资料、班级相册等功能。系统的用例图如图2-1所示:图2-1 系统用例图2.3.3 系统功能概述同学录系统可以分为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前台系统包括班级首页、班级论坛、用户专区、班级资料、站内短信、班级相册、用户登陆等功能;后台系统包括班级功能(班级首页、发表帖子、图片上传、班内短信、资料中心、安全中心、用户退出)、生日列表等功能。(1)前台主要功能通过对同学录系统的典型功能调查分析可以得到同学录系统前台用户的主要功能包括:同学录系统主界面主要功能要求;注册用户可以登录到同学录系统,进行相应的功能操作;可以查看最新发表的帖子、班级相片及用户信息、站内短信在线聊天。(2)后台主要功能通过对同学录系统的功能调查分析可以得到同学录系统后台用户的主要功能包括:个人后台主要功能要求可以查看修改激活用户信息;可以查看上传图片;可以发布帖子;可以实现班内同学在线聊天;可以查看班级相册。2.3.4 系统数据流程图本系统是为了提供给同窗校友之间交流的平台,所以系统的流程是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的。本同学录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如图2-2所示:图2-2 系统数据流程图2.4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描述了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对所用到的开发语言和对系统选择的数据库进行了分析,以及时间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讲述了系统需求分析,其中包括业务描述、功能概述和系统数据流程图等。3 系统设计3.1 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数据库和设计概述(1)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把信息系统中大量的数据按一定的模型组织起来,提供存储、维护、检索数据的功能,使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及时、准确地从数据库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2)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及如何结合的关键所在。 (3)数据库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1.1 概念模型设计(E-R图) 数据模型是是数据特征的抽象,从抽象层次上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动态行为和约束条件,为数据库系统的信息表与操作提供一个抽象的框架。描述了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及数据约束。 E-R模型的基本概念 ER图概念化地构建实体间关系的模型,这使得它们区别于数据库模型图。ER图的理念是:项目所有参与者能理解ER图。ER图由不同实体类型、关系、特性和类型构成。实体是诸如用户的实际对象,有时更抽象,但必须有业务意义。特性用于描述实体,关系用于实体之间 (1)实体:现实世界中的事物; (2)属性:事物的特性; (3)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系。实体集的关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本系统的ER图如图3-1所示:图片表图片评论表图片类别表帖子信息表帖子回复信息表属于评论回复用户表上传发帖子评论回复图3-1 系统ER图3.1.2 数据库表及关系的设计根据上述的ER图开始创建数据库,可以建立以下表:1.用户信息表2.图片表3.图片类别表4.帖子信息表5.帖子信息回复表3.1.3 详细数据库结构设计本系统采用的后台数据库是Access数据库系统,因此,必须把数据项和数据结构转换为access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本系统数据库中的主要表格的设计结果如下表格所示。如表3-1班级表,如表3-2 用户表,如表3-3图片表,如表3-4图片类别表,如表3-5 帖子表,如表3-6 帖子回复表:表3-1 classInfo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ClassNameVarchar(32)班级名称classYearVarchar(20)班级入学年份sitenameVarchar(32)学校名字mailcontextVarchar(1000)邮件内容mailtitleVarchar(200)邮件地址mailbrithdaytitleVarchar(32)生日邮件mailbrithdaycontextVarchar(1000)生日邮件内容表3-2 user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用户IDUsernameVarchar(50)用户名字userpwdVarchar(100)用户密码Realname Varchar(32)真实名字sexint性别表3-3 photo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用户idUsernameVarchar(32)用户名The path Varchar(1000)路径TitleVarchar(200)照片主题表3-4 photoClass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图片idClassNameVarchar(32)图片类别名 表3-5 Topic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帖子idUsernameVarchar(32)发帖人Title Varchar(1000)帖子标题ContentsVarchar(200)帖子内容RevertsInt回复次数HitsInt点击次数PostTimeDateTime发帖日期表3-6 ReTopic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说明IDInt帖子回复idTopicIDInt帖子idContentsVarchar(1000)回复内容UserNameVarchar(30)帖子回复人PostTimeVarchar(50)帖子回复日期3.2 系统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概要设计。3.2.1 功能模块设计根据系统绘制出的用例图,将本系统分为3大模块,分别是同学录首页模块,用户中心模块,存储管理模块,本系统的功能层次如下图3-2所示:同学录系统同学录首页模块用户登陆班级论坛用户中心模块班级功能生日列表存储管理模块用户资料管理站内信息管理相册管理修改用户资料清理信息撰写信息上传图片查看图片评论管理查看评论班级资料站内短信班级相册收信息图3-2 系统功能模块图根据上图实现了如下功能:(1)同学录首页模块 此模块主要实现的是用户登录、班级论坛、站内短信、班级资料、班级相册等功能。 用户登录 验证用户的信息是否合法,是否为系统的合法用户。系统使用用户登录和用户注册区分用户是否为注册用户,若是,则赋予一定的操作权限;否则是一般用户(非注册用户、游客),只能拥有系统的部分权限。班级论坛主要功能包括在线聊天、搜索帖子、显示论坛最近的帖子、给版主留言。站内短信显示收件箱、显示已发送、显示撰写、清空收件箱。班级资料可以查看班级名称、班级成员、各专业老师名单。班级相册可以查看班级同学的照片。(2)用户中心模块 此模块主要实现的是班级功能和生日列表功能。班级功能班级首页实现班级用户数据信息资料中心模块实现用户的数据管理;发帖;图片上传;班内短信;安全中心实现用户安全信息修改-密码修改;生日列表显示班上同学的生日; (3)存储管理模块 此模块主要实现的是用户资料管理、站内信息管理、相册管理和评论管理等功能。 用户资料管理 修改用户资料。 站内信息管理 清空信息、收信息、撰写信息。 相册管理 上传图片和查看图片。 评论管理 查看评论。3.2.2 系统界面设计即用户界面,也称人机接口。是指用户和某些系统进行交互方法的集合,这些系统不单单指电脑程序,还包括某种特定的机器,设备,复杂的工具等。User interface也可以称之为用户接口或人机接口,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它是 介于使用者与硬件而设计彼此之间互动沟通相关软件,目的在使得使用者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件以达成双向之互动,完成所希望借助硬件完成之工作。用户接 口定义广泛,包含了人机交互与图形使用者接口,凡参与人类与机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接口。软件设计可分为两个部分:编码设计与UI设计。 编码设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 UI设计还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即使一些专门从事网站与多媒体设计的人也不完全理解UI的意思。UI的本意是用户界面,是英文User和 interface的缩写。从字面上看是用户与界面2个组成部分,但实际上还包括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互关系。对于系统来说,用户界面设计将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交互良好的界面能够加深浏览者的印象。设计的实现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站点的规划及草图的绘制,这一部分可以在纸上完成。第二部分为网页的制作,这一过程是在计算机上完成的。设计首页的第一步是设计版面布局。我们可以将网页看作传统的报刊杂志来编辑,这里面有文字、图像乃至动画,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以最适合的方式将图片和文字排放在页面的不同位置。 除了要有一台配置不错的计算机外,软件也是必需的。不能简单地说一个软件的好坏,只要是设计者使用起来觉得方便而且能得心应手的,就可以称为好软件。当然,它应该能满足设计者的要求。常用的软件是Macromedia的Dreamweaver以及Adobe的Photoshop。设计是有原则的,无论使用何种手法对画面中的元素进行组合,都一定要遵循五个大的原则:统一、连贯、分割、对比及和谐。统一,是指设计作品的整体性,一致性。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中切勿将各组成部分孤立分散,那样会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枝蔓纷杂的凌乱效果。连贯,是指要注意页面的相互关系。设计中应利用各组成部分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表现形式上的相互呼应,并注意整个页面设计风格的一致性,实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连贯,使整个页面设计的各个部分极为融洽,犹如一气呵成。分割,是指将页面分成若干小块,小块之间有视觉上的不同,这样可以使观者一目了然。在信息量很多时为使观者能够看清楚,就要注意到将画面进行有效的分割。分割不仅是表现形式的需要。换个角度来讲,分割也可以被视为对于页面内容的一种分类归纳。对比就是通过矛盾和冲突,使设计更加富有生气。对比手法很多,例如:多与少、曲与直、强与弱、长与短、粗与细、疏与密、虚与实、主与次、黑与白、动与静、美与丑、聚与散等等。在使用对比的时候应慎重,对比过强容易破坏美感,影响统一。和谐是指整个页面符合美的法则,浑然一体。如果一件设计作品仅仅是色彩、形状、线条等的随意混合,那么作品将不但没有“生命感”,而且也根本无法实现视觉设计的传达功能。和谐不仅要看结构形式,而且要看作品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能否与人的视觉感受形成一种沟通,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是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图3-3 系统主界面3.3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对系统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介绍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其中包括表的建立、表的设计原则、结构,最后就是系统的概要设计,包括系统的功能模块的设计、系统的界面。4 系统功能实现及说明4.1 系统主界面打开Microsoft Visual studio打开菜单栏中的文件打开将程序点击Default.aspx后登录,在主界面可以浏览同学录用户的最新动态信息和其它信息。如图4-1所示:图4-1 系统主界面在同学录系统的主界面上,非注册用户可以浏览到班级宣言、班级信息、最新帖子、班级相册,但不能浏览站内短信。站内短信以及班级功能是注册了的用户才有的权限。4.2 用户管理4.2.1 用户登录如果你是注册了的用户,可以在主页输入你的帐号和密码,如图4-2所示。点击登录按钮。登录成功后,进入如下图 4-3页面。用户登录后才能进入自己的个人信息中心,查看和管理个人信息。如图4-4 登录成功后进入帖子信息。图4-2 用户登录图4-3 用户成功登录界面图4-4 登录成功后进入自己的帖子在个人用户管理中心界面,你可以浏览到自己最新发表的帖子、最新上传的相片、最新的评论等,同时你点击“站内短信日志“和“相册”即可查看到同学的信息。4.2.3 修改密码如果你感觉自己的密码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点击安全中心进入修改密码界面。修改密码后,就要记住密码。如图4-5 所示:图4-5 修改密码4.2.4 修改用户信息如果你想修改个人的用户信息,可以点击资料中心进入用户信息修改界面。如图4-6所示:图4-6 用户信息修改4.3 班级功能4.3.1 发表帖子在系统中用户可以发表帖子,发表完帖子之后可以查看已发表的贴子在班级论坛中的帖子列表中,这里你可以看到所有同学发表的帖子,也可以对帖子进行回复。如图4-7、图4-8分别为发表帖子界面和帖子回复界面:图4-7 发表帖子图4-8 帖子回复4.3.2 图片上传班级用户还可以上传图片到班级相册,如图4-9所示:图4-9 图片上传4.3.3 班内短信在系统主界面班级功能中点击班内短信,就可以查看用户已发送和收到的信息,并且还可以撰写信息发送给同学,如果你认为信息很多,可以清空。如图4-10班内短信: 图4-10 班内短信4.4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系统功能的实现及说明,较为详细地讲述了各个模块功能如何实现,附上了功能模块的截图。5 系统的测试和调试5.1 测试概述5.1.1 软件测试目的软件测试的目的,第一是确认软件的质量,其一方面是确认软件做了你所期望的事情,另一方面是确认软件以正确的方式来做了这个事件。第二是提供信息,比如提供给开发人员或程序经理的反馈信息,为风险评估所准备的信息。第三软件测试不仅是在测试软件产品的本身,而且还包括软件开发的过程。如果一个软件产品开发完成之后发现了很多问题,这说明此软件开发过程很可能是有缺陷的。因此软件测试的第三个目的是保证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是高质量的。软件质量是由几个方面来衡量的:一、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的方法把一个工作做正确。二、符合一些应用标准的要求,比如不同国家的用户不同的操作习惯和要求,项目工程中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要求。三、质量本身就是软件达到了最开始所设定的要求,而代码的优美或精巧的技巧并不代表软件的高质量。四、质量也代表着它符合客户的需要。作为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从客户的角度去看产品,客户会怎么去使用这个产品,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5.1.2 软件测试任务 (1)寻找Bug。 (2)避免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缺陷。 (3)衡量软件的品质。 (4)关注用户的需求。 (5)总的目标是:确保软件的质量。5.2 数据库完整性测试在开发过程中和开发完成以后对系统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见表5-1。表5-1 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测试目标确保数据库访问方法和进程正常运行,数据不会遭到损坏。方法调用各个数据库访问方法和进程,并在其中填充有效的和无效的数据或对数据的请求。检查数据库,确保数据已按预期的方式填充,并且所有数据库事件都按正常方式出现;或者检查所返回的数据,确保为正当的理由检索到了正确的数据完成标准所有数据库访问方法和进程都按照设计的方式运行,数据没有遭损坏。5.3 功能测试表5-2 功能测试项目名称程序版本1.0测试环境硬件环境服务器端:IBM小型机客户机:2台PC(CPU:P4 2.4G;RAM;256M)软件环境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 XP;,数据库Access 2005,WEB服务器Websphere 4.0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pro;浏览器IE 7.0网络环境公司内部的以太网,与服务器的连接速率为100M,与客户端的连接速率为10/100M自适应编制人编制时间功能模块名用户登录功能特性用户名和密码是否输入正确测试目的输入是否正确与登录预置条件成功注册几个用户,设置不同的密码5.4 用户界面测试用户界面测试见表5-3。表5-3 用户界面测试测试目标核实以下内容:通过浏览测试对象可正确反映业务的功能和需求,这种浏览包括窗口与窗口之间、字段与字段之间的浏览,以及各种访问方法(Tab 健、鼠标移动和快捷键)的使用。窗口的对象和特征(例如菜单、大小、位置、状态和中心都符合标准)。方法为每个窗口创建或修改测试,以核实各个应用程序窗口和对象都可正确地进行浏览,并处于正常的对象状态。完成标准证实各个窗口都与基准版本保持一致,或符合可接受标准5.5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讲述了系统的测试和调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于测试这一环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本系统中,分别对数据库完整性、系统功能、用户界面进行测试。总 结在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再到软件测试,我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由于时间关系,系统功能实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