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三篇).docx_第1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三篇).docx_第2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三篇).docx_第3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三篇).docx_第4页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三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三篇)目录: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一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二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三- 1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y gu tu do dn go q ch(_) (_) (_) (_)co zng sn hui q q j bng(_) (_) (_) (_)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证(_) 熔(_) 挟(_) 例(_)征(_) 榕(_) 狭(_) 冽(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_)通人(_) 国(_)国(_) 人(_)年(_)(_)(_)马乱 (_)离失(_) 生灵(_)(_)民不(_)(_) 路不(_)(_) 内(_)外(_)形容社会环境好:_ 形容社会环境差: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既然就 宁可也不 之所以是因为虽然但是 如果就1. 老班长(_)瘦得只剩皮包骨头,(_)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2.在洪水到来之际,老汉(_)牺牲自己,(_)让老百姓受到伤害。3.我(_)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_)得把你们带出草地。4.(_)我们俩闹不和,(_)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会乘机来打我们。5.小明(_)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_)他平时刻苦学习。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珍珠鸟躲在吊兰里,很安全。(扩写句子,至少两处)_2.鲸的祖先后来才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缩句,至最简)_3.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改成陈述句)_4.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汉字神奇、有趣。(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秋的原野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对它凝视了一会儿,恍然领悟到:那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浑身感到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的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显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颈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漾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的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形的雁群。村里的孩子们立刻高举双手,对着它们欢呼。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慢慢地飞去了。1用“ ”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比作_。2作者是抓住了秋季区别于其他季节的哪些明显特征来描写的?_3在作者描写的景物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_4短文表达了作者_之情。七、习作。(20分)同学们,在你身上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些事情或者令你难忘,或者令你后悔,或者让你觉得有趣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以一件 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要求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标点正确。_参考答案:一 衣柜 偷盗 蛋糕 骑车 操纵 损坏 崎岖 疾病 二 证明 熔岩 要挟 事例 长征 榕树 狭小 凛冽 三 政 和 泰 安 寿 丰 兵 荒 流 所 涂 炭 聊 生 拾 遗 忧 患 四 1、虽然 但是 2、宁可 也不 3、既然 就 4、如果 就 5、之所以 是因为 五 小巧的珍珠鸟躲在茂密的吊兰里,心里想着很安全。祖先生活在浅海里。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不会有今天这个局面。汉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而且神奇、有趣。六 1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 天空;蓝宝石;2梧桐的落叶,枫叶红得像火,水稻金黄,雁群南飞。3静态:天空、枫叶。动态:凉风、白鹅、水稻、炊烟、牧童、雁群。4对秋的原野的喜爱、赞美6 / 16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含答案二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竟(_) 噪(_) 抵(_) 度(_) 梳(_)竞(_) 燥(_) 氏(_) 席(_) 蔬(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完(_)(_)赵 绝口(_) (_) (_)不拾(_) 飞 (_) 走(_)(1)这件事情虽然和他有关,但是他(_)此事。(2)我的真金项链被偷了,在警方的侦查下,项链终于 (_)了。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因为所以 即使也 无论都如果就 虽然但是 只有才_狂风刮树,松鼠_会下到地面。_下雨,雨水_向四周流去,这就是圆锥形房子的好处。_鼠窝很小很窄,_十分舒适安全。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1、父母养育了我,我怎么能忘记他们的恩情呢?(改写成陈述句)_2、许多年过后,当我再来拿起这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_3、我们不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改为反问句)_4、夏天的江南农村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季节。(修改病句)_5、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美丽的村庄。(缩句)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浣熊材料一:这是小浣熊们的第一次外出,也是他们在野外生存的第一课,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观摩。你有没有见过浣熊捕食呢?他们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水边站好,然后将两只前爪伸入水中,用灵敏的手指去摸索淤泥里的青蛙、小鱼和螃蟹等生物,但两只眼睛却在密切地注视着四下里的动静,既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同时也是在寻找其他机会。这就是浣熊妈妈今天示范的内容,不过孩子们似乎更关心妈妈抓到了什么好吃的,胜过注意她是怎么抓到的。小浣熊们一股脑儿地挤到了岸边上,想凑近点儿好看个清楚,同时自己也想体验一把。看哪!他们把小爪子伸进水里的动作是多么自然,仿佛以前做过一样。小家伙们觉得泥沙从指缝里溜走的感觉简直太奇妙了,既有点像丝绸拂过,又有点像泥鳅在游动。天生的本能让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无师自通。一只小浣熊最先捉到了一只蝌蚪,他想都没想就把手里的东西都一口塞进了嘴里,结果自然是吃了满嘴的泥沙,呛得他立刻全都吐了出来,连同里面的蝌蚪。浣熊妈妈一把抓起了正在翻肚皮的蝌蚪,认真地在清澈的溪水里涮了涮,这才递给儿子吃。材料二:浣熊体型较小,体长约40到70厘米。标志性的特征是眼睛周围有一圈深色皮毛。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浣熊是“游泳健将”,喜欢栖息在靠近河流、湖泊或池塘的树林中。白天它们大多在树上休息,晚上出来活动。浣熊是食肉类动物,但偏于杂食,喜欢容易捕获的猎物,特别是鱼、两栖动物和鸟蛋。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1根据阅读材料作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小浣熊上的野外生存第一课是捕食。(_)(2)浣熊捕食时眼睛四下看有防止敌人偷袭的作用。(_)(3)浣熊很擅长游泳。(_)(4)浣熊是食肉目动物,只吃肉。(_)2请用“”划出浣熊名称由来的句子。3根据材料一补充浣熊捕食的过程填在()里。在水边站好(_)(_)(_)享用食物4读材料一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在材料二中找出能解释这个现象的句子,并用“_”划出。5材料二第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我会用“作比较”改写这个句子:_。6从内容和表达上进行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异同?填写下图。不同点:材料一:_ 材料二:_ 相同点: _ 七、习作。(20分)题目:我忘不了_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按题目要求去写。 _参考答案:一 二 毕竟 噪音 抵御 温度 梳子 竞赛 燥热 摄氏度 主席 蔬菜 三 璧 归 不 提 路 遗 禽 兽 绝口不提 完璧归赵 四 如果 就 即使 也 虽然 但是 五 父母养育了我,我不能忘记他们的恩情。2. 许多年过后,当我再来拿起这首诗看时,我承认父亲是对的。3. 我们难道会忘记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吗?5. 小溪环绕着村庄六 1 2因其常在河边捕食鱼类并在水中浣洗食物,故名浣熊3 将两只前爪伸入水中 用手指摸索食物 眼睛注视四周动静 4浣熊的爪子非常灵敏,上面的触觉细胞相当丰富,在与水接触后,爪子上的适应感受器的灵敏度提高了,浣熊可以依靠爪子测量食物的重量、尺寸、材质以及温度。5 列数字 浣熊与棕熊相比,体型小多了,体长约40到70厘米。 6 用记叙的方法 用说明的方法介绍 描写对象相同 11 / 16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三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pi h b zhng fn f sh y j dng(_) (_) (_) (_) (_)go bng ln du dng zh f sh zhn x(_) (_) (_) (_) (_)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抑(_) 辩(_) 虚(_) 册(_) 诣(_)仰(_) 辨(_) 虑(_) 删(_) 脂(_)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_)有力 (_)所(_)然 人影(_)负(_)请(_) (_)衣(_)食 (_)通人(_)造句_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继续陆续连续1. 爸爸(_)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我每读完一个故事,都会(_)把这个故事编下去。3.受灾的群众已经被(_)送到医院进行医治。不管都不仅而且如果就4.我们(_)要学习写好读书笔记,(_)要学会保存,(_)用什么形式写的,(_)应该将它们分类保存好,以备日后查询之用。(_)随手写随手扔,(_)失去了读书积累的意义。五、按要求写句子。(15分)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_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被”字句)_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_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_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村槐 (节选)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绑()大方()反义词:光滑()索取()2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槐树下嬉戏、。本文的叙事线索是,叙述的顺序是。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4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_七、习作。(20分)花儿开放、小鸟欢唱,亲近自然真好;母亲的赞扬、父亲的严厉,感受亲情真好;分享喜悦,分担忧愁,有朋友真好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请以“_,真好!”为题写一篇习作。_参考答案:一 配合 播种 吩咐 事宜 激动 糕饼 懒惰 叮嘱 发誓 珍惜 二 压抑 辩论 虚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