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综合测试题(doc 9页).doc_第1页
应用统计学综合测试题(doc 9页).doc_第2页
应用统计学综合测试题(doc 9页).doc_第3页
应用统计学综合测试题(doc 9页).doc_第4页
应用统计学综合测试题(doc 9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题综合测试题 九 九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每题 1 5 分 共 18 分 1 数量指标指数的公式是 A B C D 2 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A 80 89 B 80 以下 C 90 以下 D 85 以下 90 99 80 1 90 90 100 85 95 100 109 90 1 100 100 110 95 105 110 以上 100 1 110 110 以上 105 115 3 下列不是离散型变量的是 A 在校生人数 B 洗衣机台数 C 人均粮食产量 D 城乡集市个数 4 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 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 组数的多少不同 C 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 D 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 5 进行随机重置抽样 为使误差减少25 或20 抽样单位数应分别为原来的 A 200 和 150 B 2 5 倍和 2 25 倍 C 1 78 倍和 1 56 倍 D 78 和 56 6 1980 年 1990 年 甲地的农业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比乙地高 5 这是 A 动态相对指标 B 比例相对指标 C 比较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7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 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求得的比重之和 A 小于 100 B 大于 100 C 等于 100 D 小于或大于 100 8 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 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 这种关系属于 A 相关关系 B 函数关系 C 回归关系 D 随机关系 9 工人工资 元 倚劳动生产率 千元 变化的回归方程为 Y 50 70 x 这意味着 A 劳动生产率为 1000 元时 工资为 150 元 B 劳动生产率为每增加 1000 元时 工人工资提高 70 元 C 劳动生产率等于 1000 元工人工资为 70 元 D 当月工资为 210 元时 劳动生产率为 2000 元 10 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 今年与去年相比 三种产品出厂价格平均提高了 5 产品销售额增长了 20 则产品销售量增长了 A 114 29 B 14 29 C 126 D 26 11 在平均指标数中 包含结构变动因素的指数是 A 可变构成指数 B 固定构成指数 C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D 平均数指数 12 某地区 1990 年工业增加值 850 亿元 若按每年平均增长 6 的速度发展 2000 年该地区工业增加值将 达到 A 90100 亿元 B 1522 22 亿元 C 5222 22 亿元 D 9010 亿元 二 多项选择题二 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小题 2 分 共 12 分 1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质量指标指数公式 A B C D E 2 根据经济内容确定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一般是 A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 B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 C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 D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 E 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质量因素的指标都固定在基期上 3 各个指标数值的可比性是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 A 时间长短应该前后一致 B 总体范围应该统一 C 指标数值应该相同 D 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E 经济内容要统一 4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 定期发展速度减 1 C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 环比增长速度加 1 后连乘再将结果减 1 E 累积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5 在下列公式中 标准差的公式是 A B C D E 6 下列关于极限误差 平均误差及概率度之间关系陈述正确的有 A 概率度一定时 平均误差愈大 则极限误差愈小 B 概率度一定时 平均误差愈大 则极限误差愈大 C 平均误差一定时 概率度愈大 则极限误差愈小 D 平均误差一定时 概率度愈大 则极限误差愈大 E 极限误差一定时 平均误差愈大 则概率度愈小 三 判断题三 判断题 每题 2 分 共 10 分 1 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2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工作的重点来确定的 3 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体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4 回归分析中 对于没有明显关系的两个变量 可以建立 y 倚 x 或 x 倚 y 变动的两个回归方程 5 统计指标及其数值可能作为总体 四 名词解释四 名词解释 前两题每题 2 分 后两题每题 3 分 共 10 分 1 抽样平均误差 2 相关关系程度 3 同度量因素 4 平均指标指数 五 简答题五 简答题 每题 5 分 共 10 分 1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之间的有何区别与联系 2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有何区别与联系 六 计算题六 计算题 40 分 1 某地区有 20000 亩小麦 采不重置抽样调查其中的 2000 亩 测得平均产量为 500 公斤 标准差为 125 公斤 以可靠程度 95 45 计算 20000 亩的平均产量 8 分 2 某企业的产品生产费用情况 12 公 实际总费用 万元 产 品 报告期 基 期 产品单位 成本降低 甲 乙 780 520 750 500 5 3 丙 450 480 2 合 计 1750 1730 要求 1 计算企业生产费用总指标费 2 计算企业全部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3 分析产品单位成本的降低 对企业生产总费用的影响情况 3 某车间某年各月产量资料 台 如下 元月份 185 二月份 190 三月份 236 四月份 240 五月份 230 六月份 255 七月份 272 八月份 270 九月份 275 十月份 280 十一月份 278 十二月份 285 10 分 计算 1 各季度的平均每月产量 2 全年的平均每月产量 4 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 10 按月工资 元 分组 企业个数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400 500 500 600 600 700 700 800 800 以上 3 6 4 4 5 20 25 30 15 10 合 计 22 100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综合测试题 九 参考答案综合测试题 九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共 18 分 1 D 2 C 3 C 4 C 5 B 6 C 7 C 8 B 9B 10 B11 A12 B 二 多项选择题 共 12 分 1 BD 2 CD 3 ABDE 4 BDE 5 ACD 6 BDE 三 判断题 共 10 分 1 错 2 错 3 对 4 对 5 错 四 名词解释 共 10 分 1 抽样平均误差 从一般意义上说 所有抽样实际误差的平均水平 确切地说 抽样平地匀误差是所有 样本指标 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 的标准差 2 相关关系程度 根据相关关系程度的不同有不相关 完全相关和不完全相关 不相关 是两个变量彼 此的数量变化是互相独立情况 完全相关是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由另一个变量的数量变化所惟一确定情况 实际上这种完全相关是函数关系 不完全相关是介于不相关和完全相关之间的状况 大多数的相关关系是 不完全相关 3 同度量因素是解决复杂总体在研究指标上不能直接综合的困难 使其可以计算出总体的综合总量的指 标 4 平均指标指数是报告期和基期总体平均指标的实际水平对比计算的 包含了总体各部分水平和总体结 构两个因素变动的综合影响 它全面具体反映了总体平均水平的实际变动状态 五 简答题 共 10 分 1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区别表现在三个方面 解决复杂总体不能直接同度量问题的基本思路不同 综合指数的特点是 先综合后对比 平均指 数的特点是 先对比后综合 运用资料的条件不同 综合指数要求全面的资料 平均指数既可用于全面资料 也可用于非全面资 料 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不同 平均指数除作为综合指数变形加以应用的情况外 主要是用以反映复杂 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一般不用于因素分析 综合指数因用以对比的总量指标有明确的经济内容 因此在经济分析中 不仅用于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而且用以因素分析 表明因素变动对 结果变动影响的程度 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 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的权数条件下 两类指数之间有变形关系 平均指数可以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 加以应用 2 回归和相关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进行相关分析时可以不问两个变量的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共变关系 不必确定两变量中哪个是自变 量哪个是因变量 而回归分析时 则必须事先进行定性分析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2 相关分析中的两变量可以都是随机变量 而回归分析中的两变量只有因变量是随机的 自变量是可 以控制的量 3 计算相关系数的两变量是对等的 改变两者的位置并不影响相关系数的数值 而回归分析中 对于 一种没有明显关系的两变量 可以求得两个回归议程 一个为 y 倚 x 的回归议程 另一个为 x 倚 y 的 回归方程 回归和相关二者的联系 1 分析和相关分析是互相补充 密切联系的 相关分析需要回归分析来表明现象数量关系的具体形式 而回归分析则应该建立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 2 靠相关分析表明现象的数量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 进行回归分析求其相关的具体形式才有意义 六 计算题 共 40 分 1 平均亩产的抽样平均误差 平均亩产在概率 95 45 t 2 条件下 其抽样极限误差 依区间估计 20000 亩小麦的平均亩产 2 依据表中资料计算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计算结果表明 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平均下降 3 6 即报告期比基期总生产费用节约了 1750 1816 66 万元 企业总生产费用指数 101 2 全厂总生产费用的变动程度为 101 2 即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1 2 多支付 1750 1730 20 万元 3 1 各季度的平均每月产量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