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政策变化(PPT 48页).ppt_第1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政策变化(PPT 48页).ppt_第2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政策变化(PPT 48页).ppt_第3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政策变化(PPT 48页).ppt_第4页
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政策变化(PPT 48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及其政策变化 袁志刚2011 03 09 一 二 三 四 国际经济背景 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内容 1 2 3 危机与复苏 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 美国经济与其量化货币政策 一 国际经济背景 危机前的全球经济失衡 1危机与复苏 Note Currentaccountbalances inpercentofworldGDP Source OlivierBlanchardandGianMariaMilesi Ferretti GlobalImbalances InMidstream SPN 09 29 全球经济运行的示意图 1危机与复苏 1 2实体经济的总量非均衡和结构非均衡 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收入分配格局 或者全球红利的分享机制特征导致了全球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非均衡 美国利用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 获取收入转移利益 发达经济体的金融发展 金融垄断 获取特殊利益 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落后 金融资产的转移 导致收入转移 金融创新 金融泡沫化 要素价格的扭曲 垄断要素 知识 专利 品牌 的高价和竞争要素 土地 劳动力和环境 的低价 导致收入从新兴经济体到发达经济体的转移 全球收入差距扩大 全球化的红利基本被发达国家收获 全球资本要素获利高 全球劳动要素获利低 全球总需求难以消化全球的总供给 1危机与复苏 全球实体经济非均衡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1 3全球经济回暖 1危机与复苏 新兴经济体复苏快于发达经济体 新兴国家与G3 美国 欧盟和日本 的贸易量和工业产值比较 资料来源 IMF 2010 各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1危机与复苏 注 单位 数据来源 OECD数据库 2 1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表现和问题 短期实施 凯恩斯 扩张性政策 但是进一步导致资产负债关系的恶化 并从家庭债务危机 企业债务危机向政府债务危机蔓延 美国 英国 欧洲五国以及日本四种类型的债务危机 美国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导致全球货币战争和贸易战争 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根本之道在于科技和知识创新 而不是重新 捡回制造业 金融等服务业继续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发达国家的复苏主要依赖金融复苏 实体经济复苏不明显 因此复苏是一种无就业的复苏 欧洲的政府债务及其福利制度 除德国等外的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低下 日本的老龄化等问题导致增长动力不足 全球危机二次探底的风险还是存在 2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 凯恩斯政策的后果 公共债务水平的快速上升 各国的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 2007 2009 单位 注 GDP以当前价格计算 数据来源 IMF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2010年4月 2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 2 2中美经济对全球起关键作用 2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 2 3通货膨胀在发展中国家逐渐抬头 2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 2 4需求回暖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 2全球经济的基本态势 1 2 3 最近一轮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危机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表现 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二 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4 2010年第四季度的政策改变 1979 2009的中国 增长周期与危机 1最近一轮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危机 Note EconomicGrowthRateofChina 1979 2009 2003年开始最近一轮的经济增长 政府于2007年开始实施紧缩政策 2008年中叶以后经济放慢 而危机使得2008年第四季度起中国经济发生逆转 2 1主要经济指标概要 2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表现 2 2内需已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表现 2 3第三产业增速最近超过第二产业 2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表现 3 1货币供给同比增长情况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货币与投资 2010年末 广义货币 M2 余额72 6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长19 7 增幅同比回落8 0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 M1 26 7万亿元 增长21 2 回落11 2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 M0 4 5万亿元 增长16 7 加快4 9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 9万亿元 比年初增加7 9万亿元 比上年少增1 6万亿元 各项存款余额71 8万亿元 比年初增加12 0万亿元 少增1 1万亿元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8140亿元 比上年增长23 8 增速比上年回落6 2个百分点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19 5 其中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 增长24 5 回落5 9个百分点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6725亿元 增长19 7 回落7 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 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 8 中部地区增长26 9 西部地区增长26 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 增长33 2 3 2财政政策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四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下 地方政府陆续配套了近20万亿的资金 截止2009年6月末 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达8221家 其中县级政府平台公司4907家 银行的授信金额达8 8万亿元 贷款余额超过5 56万亿元 几乎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国债余额 地方政府的 土地财政 正是因为缺乏合法的融资制度框架 所以除了变相搞融资平台和隐性负债之外 还是依赖于土地一级市场批租 加大银行信贷风险 3 3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3 3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 续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不断攀升 带动CPI环比上行 3 3价格变动与通货膨胀 续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2011年1月份 CPI上涨到4 9 这次食品类比重下降2 2个百分点 居住类提高4 22个百分点 人口结构的改变 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 地价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资产泡沫的发展推动工资的上涨 公用品价格价格的调高 更为强劲的需求 成为2011年价格的上涨的推力 10月19日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加息 进入加息周期 同时不断上调银行准备金率 至19 5 达历史最高 3 4投资空间仍然较大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我国化石能源占比过高 未来新能源投资空间大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中国的资本存量远低于发达国家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3 5出口反弹主要受到G 3以外国家需求的推动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3 6消费潜力巨大 人口结构推高消费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新一代年轻人带动消费增长 3货币与财政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42010年第四季度的政策改变 2010年10月以来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显著变化 一是长期来看 十二五 规划蓝图从注重强调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财富分配 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将成为未来五年的重点 二是短期来看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基调转变 刺激政策适时退出 紧缩周期开始 宏观经济政策转变有以下作用 缓解通货膨胀压力 遏制资产泡沫抬头 有利于人民币升值放缓 有利于还富于民 由于加息对房地产泡沫的打压 会导致热钱流入减少 人民币快速升值压力得以缓解 4 1宏观经济政策显著变化 4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政策改变 4 2房地产调控效果显现 加大保障房建设 并致力于进一步增加住房供应 打压投机需求 力改房地产市场的状况 房产税试点与国八条后的各地限购政策的实施 未来走势可能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前景 国际上有很多投机家开始赌博中国的资产泡沫破灭 看空和做空中国经济 2011年 全国房地产市场将迎来一场明显的降温潮 加上货币政策紧缩 商品住宅供应量增大 开发企业资金吃紧等因素 房价下调的可能性急剧增大 中国进入工资上涨阶段 其正面效果是 提高居民收入 刺激消费 制造业让步服务业 淘汰低附加值企业 制造业转移 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同时 工资上涨也将带来挑战 即削弱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竞争力 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增强 货币政策面临收紧 低附加值公司的运营成本上升 利润率下降等 十二五 期间 政府和国企可以通过转移支付 集中解决收入分配公平 藏富于民等问题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的计算 十二五期间 通过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 增加国企分红投入社保 消除负利率等措施 应该有4万多亿的财富可以用于支持收入分配改革 4 3基于政策预期的经济走势判断 42010年第四季度的政策改变 1 2 3 中国经济的问题概述 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三 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4 刘易斯拐点与城市布局 1中国经济的问题概述 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地位导致消费和内需不旺 产业转移导致制造业效率损失 成本上升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国进民退导致私人投资不旺 房地产打击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和房地产投资下降 1中国经济的问题概述 美国经济靠货币政策刺激 欧洲国家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 中东继续动荡影响石油价格 地方基础设施投资导致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 今年是12五开局 地方投资冲动强 2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2 1十二五规划概述 2010年10月1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 十二五 规划制定将充分体现由强调经济增长快速发展转向强调经济结构转型方面 以确保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口和地区实现平衡的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同时 中央政府将对改变 十二五 期间以GDP为目标的地方官员考核原则 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 按照发改委早期公布的 十二五 规划的八大重点议题 我们认为 十二五 规划方面的重点可能集中在 扩大消费 培育新型产业 继续推进城镇化进程 促进西部发展 调节收入分配 新能源与低碳经济等方面 同时 政府职能将进一步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向 2 2规划中值得关注的要点 经济转型 2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情况 3 1人口红利 3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3 1人口红利 续 3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3 2基础设施 3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3 3成本优势 3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3 3成本优势 续 3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3 4产业内移 3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新趋势 1 2 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 未来改革方向 四 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1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 市场准入与金融体系的低效 城市化 产业转移与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 刘易斯转折点 农村土地确权 要素重组与农业现代化 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市民化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