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处理量为2450m3炉气吸收过程填 料吸收塔设计.doc_第1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处理量为2450m3炉气吸收过程填 料吸收塔设计.doc_第2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处理量为2450m3炉气吸收过程填 料吸收塔设计.doc_第3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处理量为2450m3炉气吸收过程填 料吸收塔设计.doc_第4页
课程设计说明书处理量为2450m3炉气吸收过程填 料吸收塔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内蒙古科技大学 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 目 处理量为处理量为 2450m3 h 炉气吸收过程填炉气吸收过程填 料吸收塔设计料吸收塔设计 学生姓名 张俊 学 号 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1 气体吸收的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2 化学工业中 吸收的意义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3 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4 影响吸收过程因素的分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1 吸收剂的选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2 吸收流程的选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3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的选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 4 操作参数的选择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第三章 吸收塔的工艺计算吸收塔的工艺计算 6 3 1 基础物性数据 6 3 1 1 液相物性数据 6 3 1 2 气相物性数据 6 3 1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6 3 2 物料衡算 7 3 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8 3 3 1 塔径的计算 错误 未定义书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 3 2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10 3 3 3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2 3 3 4 填料层高度 13 3 4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3 3 5 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4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5 致致 谢谢 2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 教学要求一 教学要求 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内容的应用性训练环节 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阶段性的单体设备 或单元设计等方面的专业训练过程 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查 阅资料 理论计算 工程制图 调查研究 数据处理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综合运 用理论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设计资料及参数二 设计资料及参数 本设计任务为用水吸收 SO2常压填料塔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 25 后送至填料塔中 用 20 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 SO2 设计条件如下 进塔炉气流量 2450m3 h 混合气 空气 SO2气体 SO2气体含量 0 05 摩尔分率 SO2气体回收率 95 操作压强 常压操作 吸收过程可视为等温吸收过程 试根据上述工艺条件作出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三 设计要求及成果三 设计要求及成果 1 进行填料吸收塔的工艺设计 2 各主要管路管道的选取和泵的选取 3 编制设计说明书 四 进度安排四 进度安排 时 间设 计 内 容备 注 10 24 工艺过程设计方案的确定 10 25 10 28 工艺过程的设计计算 10 29 10 30 主要设备的设计 11 01 11 02 辅助设备的设计 11 03 11 06 设计说明书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五 评分标准五 评分标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考核主要依据平时学生设计过程的表现 包括出勤情况 独立完成 设计的情况 设计进度是否按要求进行 设计质量 设计是否有创新 有关设计内容的小测 试等多方位的考核方式 课程设计总评定依据如下 平时设计表现 20 设计说明书质量 80 成绩评定按五级记分制 分为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6 6 建议参考资料建议参考资料 1 化工原理 上 下册 夏清 天津大学出版社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自编讲义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柴诚敬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4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 董大勤 化学工业出版社 5 化工设计 张颖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6 塔设备 化学工业出版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摘摘 要要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 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 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二氧化硫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 坏和污染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 含有二氧化硫的工业尾气 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塔设备是炼油 化工 石油化工等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 部件的形式 可以分为填料塔和板式塔 用于吸收的设备类型很多 如填料塔 板式塔 鼓 泡塔和喷洒塔等 板式塔属于逐级接触逆流操作 填料塔属于微分接触操作 设计中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 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 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 而且 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 生产能力 大 分离效率高 压力降小 操作弹性大 持液量 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 从而 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本设计是利用填料塔来吸收 SO2 关键词关键词 塔设备 填料塔 吸收 SO2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 1 1 1 吸收技术概况吸收技术概况 吸收塔设备是气液接触的传质设备 一般可分为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两类 一般级式接 触采用气相分散 设计采用理论板数及板效率 而微分接触设备常采用液相分散 设计采用 传质单元高度及传质单元数 本设计采用后者 吸收是气液传质的过程 应用填料塔较多 而塔填料是填料塔的核心构件 它提供了塔 内气 液两相接触而进行传质和传热的表面 与塔的结构一起决定了填料塔的性能 1 1 1 2 2 吸收设备的发展吸收设备的发展 吸收操作主要在填料塔和板式塔中进行 尤其以填料塔的应用较为广泛 塔填料的研究与应用已获得长足的发展 鲍尔环 阶梯环 莱佛厄派克环 金属环矩鞍等的 出现标志着散装填料朝高通量 高效率 低阻力方向发展有新的突破 规整填料在工业装置 大型化和要求高分离效率的情况下 倍受重视 已成为塔填料的重要品种 其中金属与塑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波纹板造价适中 抗污力强 操作性能好 并易于工业应用 可作为通用填料使用 栅格填 料对液体负荷和允许压降要求苛刻的过程十分有利 并具有自净机能 即使应用在污垢系统 也能长期稳定运转 脉冲填料独特的结构使之在大流量 大塔径下也不会发生偏流 极易工 业放大 从发展上看很有希望 塔填料仍处于发展之中 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提高传质效率 同时考虑填料的强度 操作性能及使用上的通用因素 并综合环型 鞍型及规整填料的优点 进而开发构型优越 堆积接触方式合理 流体在整个床层能均匀分布的新型填料 就目前看 填料的材质仍以陶 瓷 金属和塑料为主 特别为满足化工生产中温度和耐腐蚀的要求 以开发并采用了氟塑料 制成的填料 填料塔原先被认为设备笨重 放大效应显著 所以常用于塔径较小的场合 近二三十年 来 填料塔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特别是气液分布装置上的改进及规整填料的开发 使塔的直 径可超过 15m 在加大通量 减少压力降 提高效率及降低能耗方面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填料塔的发展 与塔填料的开发与研究是分不开的 除了提高原有填料的流体力学与传 质性能 外 还开发了不少效率高 放大效益小的新型填料 加上填料塔本身具有压降小 持液量小 耐腐蚀 操作稳定 弹性大等优点 使填料塔的开发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 1 1 3 3 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吸收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 气体吸收操作广泛应用于直接生产化工产品 分离气体混合物 原料气 的精制及从废气中回收有用组分或除去有害物质等 尤其是从保护环境 防止大气污染角度 出发 对废气中的 H2S S0X 及 NOX 等有害物质吸收除去过程的开发研究 有关着方面已提 出了不少新的方法 发表了不少论著与文献 除此之外 地球化学 生物物理和生物医药工 程 也要应用气体吸收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 工业上的气体吸收过程 由于所用的吸收剂 吸收剂浓度 操作温度与压力 再生方法 等的不同 可能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 吸收过程可以在填料塔 板式塔 鼓泡塔 搅拌反 应釜等设备中进行 从传质角度讲 吸收所用的是气液接触设备 应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界 面 但在吸收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因此吸收设备与蒸馏设备及气液反应器都有许多 共同之处 化学工业中的吸收操作 应用于脱除 CO2 及脱除 H2S 等装置数目为最多 开发研究也最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多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 制取化工产品 1 应用 98 硫酸吸收 SO3 制取 98 硫酸 应用 20 发烟硫酸吸收 SO3 制取 20 的发烟硫酸 2 应用 93 硫酸脱除气体中的水蒸气以干燥气体 3 用水吸收氯化氢制取 31 的工业盐酸 4 用水吸收 NO2 生产 50 60 的硝酸 5 用水或 37 甲醛水溶液吸收甲醛制取福尔马林溶液 6 氨水吸收 CO2 生产碳酸氢铵 7 纯碱生产中用氨盐水吸收 CO2 生成 NaHCO3 8 用水吸收异丙醇催化脱氢生产的丙酮 B 分离气体混合物 1 油吸收法分离裂解气 2 用水吸收乙醇氧化脱氢法制取的乙醛 3 用水吸收丙烯氨氧化法生产的丙烯腈 4 用醋酸亚铜氨液从 C4 馏分中提取丁二烯 5 用水吸收乙烯氧化制取的环氧乙烷 C 从气体中回收有用组分 1 用硫酸从煤气中回收氨生成硫铵 2 用洗油从煤气中回收粗笨 B T X 3 从烟道气或合成氨原料气中回收高纯度 CO2 D 气体净化 1 原料气的净化 其主要目的是清除后续加工时所不允许存在的杂质 它们或会使催化剂 中毒 或会产生副反应而生成杂质 例如 合成氨原料气的脱 CO2 和脱 H2S 天然气 石油气 和焦炉气的脱 H2S 以及硫酸原料气的干燥脱水等 2 尾气 废气的净化以保护环境 燃煤锅炉烟气 冶炼废气等脱 SO2 硝酸尾气脱除 NOX 磷酸生产中除去气态氟化物 HF 以及液氯生产时弛放气中脱除氯气等 E 生化工程 生化技术过程中采用好气性菌 发酵中需要大量的空气以维持微生物的正常吸收和代谢 要 应用空气中的氧在水中的溶解 吸收 这一基本过程 1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二章第二章 吸收方案吸收方案 2 2 1 1 吸收剂的选择吸收剂的选择 对于吸收操作 选择适宜的吸收剂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对吸收操作过程的经济性有 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选择吸收剂 要着重考虑如下问题 1 对溶质的溶解度大 所选的吸收剂多溶质的溶解度大 则单位量的吸收剂能够溶解较多的溶质 在一定的处理 量和分离要求下 吸收剂的用量小 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收剂循环量 这对于减少过程功耗和再 生能量消耗十分有利 另一方面 在同样的吸收剂用量下 液相的传质推动力大 则可以提高 吸收效率 减小塔设备的尺寸 2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对溶质有较高的选择性 即要求选用的吸收剂应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 而对其他组分则 溶解度要小或基本不溶 这样 不但可以减小惰性气体组分的损失 而且可以提高解吸后溶质 气体的纯度 3 挥发度要低 吸收剂在操作条件下应具有较低的蒸气压 以避免吸收过程中吸收剂的损失 提高吸收过 程的经济性 4 再生性能好 由于在吸收剂再生过程中 一般要对其进行升温或气提等处理 能量消耗较大 因而 吸收 剂再生性能的好坏 对吸收过程能耗的影响极大 选用具有良好再生性能的吸收剂 往往能有 效地降低过程的能量消耗 以上四个方面是选择吸收剂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其次 还应注意所选择的吸收剂应具有 良好的物理 化学性能和经济性 其良好的物理性能主要指吸收剂的粘要小 不易发泡 以保 证吸收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和分布性能 良好的化学性能主要指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和热稳定性 以防止在使用中发生变质 同时要求吸收剂尽可能无毒 无易燃易爆性 对相关 设备无腐蚀性 或较小的腐蚀性 吸收剂的经济性主要指应尽可能选用廉价易得的溶剂 工业上常选用水做二氧化硫的吸收剂 除了物理吸收可能还会发生化学反应 2 2 2 2 吸收流程的选择吸收流程的选择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用水吸收 SO2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 为提高传质速率 选用逆流吸收过程 因用水 作为吸收剂 且 SO2不作为产品 故采用纯熔剂 2 2 3 3 吸收塔设备及填料吸收塔设备及填料 各种填料的结构差异较大 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因此在使用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 的塔填料 在选择塔填料时 应该考虑如下几个问题 1 面积大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堆积体积填料所具有的表面积 2 布性能要好 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 A 填料在塔内装填之后 整体结构均匀 B 填料在塔内堆放形状应有利于液体向四周均匀分布 C 减轻液体想避面偏流 3 填料的选择 对于水吸收 SO2的过程 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 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 塑料散装填料中 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 故此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38 N D 2 2 4 4 操作参数的选择操作参数的选择 矿石焙烧炉送出的气体冷却到 25 后送至填料塔中 用 20 清水洗涤以除去其中的 SO2 设计条件如下 进塔炉气流量 2450m3 h 混合气 空气 SO2气体 SO2气体含量 0 05 摩尔分率 SO2气体回收率 95 操作压强 常压操作 吸收过程可视为等温吸收过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第三章第三章 吸收塔的工艺计吸收塔的工艺计算算 3 13 1 基础物性数据基础物性数据 3 1 13 1 1 液相物性数据液相物性数据 对低浓度吸收过程 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 20oC 时水 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 3 L 998 2 mkg 黏度 6 3 001 0 LhmkgsPa 表面张力为 2 L 940896 6 72 hkgcmdyn 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为 DL 1 47 10 5cm2 s 5 29 10 6m2 h 3 1 23 1 2 气相物性数据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75 30 2995 0 06 6405 0 iivm MyM kmol kg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 3 257 1 298314 8 75 30 3 101 mkg RT PMvm vm 混合气体的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黏度 查手册得 20oC 空气的黏度为 065 0 1081 1 5 v hmkgsPa 查手册得 SO2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D 0 108 s 0 039m2 h V 2 cm 3 1 33 1 3 气液相平衡数据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 常压下 20oC 时 SO2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 3kPa 3 1055 相平衡常数为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m 3 3 55 10 35 04 101 3 E P 溶解度系数为 3 3 998 2 0 0156 3 55 1018 02 L S HkmolkPa m EM 3 23 2 物料衡算物料衡算 全塔物料衡算图 2 12 所示是一个定态操作逆流接触的吸收塔 图中各符号的意义如下 惰性气体的流量 V h kmol L 纯吸收剂的流量 h kmol Y1 Y2 进出吸收塔气体的摩尔比 X1 X2 出塔及进塔液体中溶质物质量的比 注意 本课程设计中塔底截面一律以下标 l 表示 塔顶截 面一律以下标 2 表示 进塔气体摩尔比 1 1 1 0 05 0 0526 1 1 0 05 y Y y 出塔气体摩尔比 21 1 0 0526 1 0 95 0 00263 A YY 进塔惰性气体的流量 2450273 1 0 0595 19 22 427325 Vkmol h 由设计任务知该吸收过程属于低浓度吸收 平衡关系为直线 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即 21 21 min XmY YY V L 对于纯溶剂吸收过程 进塔液相组成为 0 2 X min 0 0526 0 00263 33 29 0 0526 35 04 0 L V V Y2 L X2 V Y1 L X1 图 2 12 物料衡算示意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取操作液气比为 V L min 1 5 L V 1 5 33 2949 94 L V L 49 94 95 19 4753 79 kmol h 由 求得吸收液出塔浓度为 2121 XXLYYV 12 12 95 19 0 05260 00263 00 001 4753 79 V YY XX L 3 33 3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 3 3 3 1 1 塔径的计算塔径的计算 1 空塔气速的确定 通常由泛点气速来确定空塔操作气速 泛点气速是填料塔操作气速的上限 填料塔的操 作气速必须小于泛点气速 操作空塔气速与泛点气速之比称为泛点率 填料的泛点气速可由 Eckert 通用关联图查得 气相质量流量为 hkg v 65 3079257 1 2450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 即 hkg L 3 8566302 1879 4753 Eckert 通用关联图的横坐标为 974 0 2 998 257 1 65 3079 3 85663 5 05 0 L V V L 查表得 023 0 2 0 2 L L VFF g u 1 170 m F sm g u LVF L F 0271 1257 1 1170 2 99881 9 023 0 023 0 2 02 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取 smuu F 0 719027 1 7 07 0 由 m u V D S 1 098 719 0 14 3 3600 24504 4 圆整塔径 取mD2 1 2 泛点率校核 由于泛点附近流体力学性能的不稳定性 一般较难稳定操作 故一般要求泛点率在 50 80 之间 而对于易起泡的物系可低于 40 smu60 0 2 1785 0 3600 2450 2 在允许范围内 42 58 100 027 1 60 0 F u u 填料规格校核 在允许范围内 858 31 38 0 12 d D 以上式中 泛点气速 F u s m 空塔气速 u s m 液体密度 L 3 m kg 气体密度 G 3 m kg 气液相质量流量 G L h kg g 重力加速度 9 81 2 s m 液体黏度 L smp 填料因子 1 m 3 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取最小润湿速率为 0 08 min w L hm m 3 本次设计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其 132 5 代入数值 得最小喷淋密度38 N D t a 3 2 m m 为 0 08 min U tw aL min 6 10 5 132 hm m 2 3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求得液体喷淋密度为 U min 2 92 75 2 1785 0 2 998 3 85663 U 所以液体喷淋密度符合要求 即填料塔直径合理 mmD1200 3 3 3 3 2 2 传质单元高度计算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干填料比表面积为 实际操作中润湿的填料比表面积为 由于只有在润湿的填料表 w a 面才可能发生气 液传质 故 值具有实际意义 下面介绍计算的恩田 ONDA 公式 该 公式为 2 0 2 05 0 2 2 1 075 0 45 1 exp 1 tLL L L tL Lt L L C t w a U g aU a U a a 式中 单位体积填料层的润湿面积 w a 3 2 m m 填料的总比表面积 t a 3 2 m m 液体表面张力 L m N 填料上液体铺展开的最大表面张力 m N 液体通过空塔截面的质量流速 L U sm Kg 2 液体的粘度 sPa 液体的密度 L 3 m Kg g 重力加速度 9 81 2 s m 查表得 2 42768033 h Kg cm dyn C 流体质量流量 hmkgUL 2 2 40 75781 2 1785 0 3 85663 0 050 2 0 750 1 22 28 42768075781 475781 4132 575781 4 1 exp1 45 940896132 5 3 6998 21 27 10998 2 940896 132 5 0 605 w t a a t a w a c L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气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RT Da Da U k Vt Vv v vt V G 3 17 0 237 0 式中 填料的总比表面积 t a 3 2 m m 气体通过空塔截面的质量流速 V U sm Kg 2 气体的粘度 sPa 气体的密度 V 3 m Kg 气体质量通量为 39 2724 2 1785 0 257 1 2450 2 2 hm kg UV 代入数值 293314 8 039 0 5 132 039 0 257 1 065 0 065 0 5 132 39 2724 237 0 3 17 0 G k 0 0311 kmol m2 h KPa 液膜吸收系数由下式计算 3 12 13 2 0095 0 L L LL L LW L L g Da U k 式中 液体的密度 L 3 m Kg 液相的黏度 L spa g 重力加速度 9 81 2 s m 液体通过空塔截面的质量流速 L U hm Kg 2 单位体积填料层的润湿面积 w a 3 2 m m 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L D h m2 代入数值得 3 1 8 21 6 3 2 2 998 1027 1 6 3 1029 5 2 998 6 3 6 3 5 132605 0 4 75781 0095 0 L k V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1 147m h 由 查表得 1 1 WGG akak 45 1 则 1 1 WGG akak 752 3 45 1 5 132605 0 0311 0 3 1 1 KPahm kmol h akak WLL 1 68 10645 1 5 132605 0147 1 4 04 0 5042 58 0 0 F u u ak u u ak G F G 4 1 5 0 5 91 ak u u ak L F L 2 2 5 0 6 21 kPahmkmolakG 3 4 1 867 4 752 3 5 0 5842 0 5 91 h akl 1 879 10768 1065 0 5842 0 6 21 2 2 则 kPahmkmol aHkak ak LG G 3 252 1 879 1070156 0 1 867 4 1 1 11 1 m aPK V aK V H GY OG 664 0 2 1785 0 3 101252 1 19 95 2 3 3 3 3 3 3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03504 0 001 0 04 35 1 1 mXY 0 2 2 mXY 脱吸因数为 702 0 79 4753 19 9504 35 L mV S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为 S YY YY s S NOG 22 21 1 ln 1 1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64 6 702 0 0 00263 0 0 0526 0 702 0 1 ln 702 0 1 1 3 3 3 3 4 4 填料层高度填料层高度 mNHZ OGOG 4 227364 6 664 0 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出填料层高度后 还应留出一定的安全系数 根据设计经验 填料层 的设计高度一般为 Z 1 2 1 5 Z 5 284m227 4 25 1 Z 设计取填料层高度为 mZ6 取 15 8 D h mmh6 max 则 mmh960012008 计算得填料层高度 1200mm 故不需要分段 3 43 4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采用 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填料层压降 横坐标 0 5 0 974 lv vl w w 查表 5 18 得 1 116 p m 纵坐标 2 2 0 20 2 0 60116 1 1 257 10 00536 9 81998 2 p v l l u g 查图得 118 P Pa m Z 填料层压降为 118 6708PPa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3 53 5 塔附属高度的计算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1 塔的上部空间 可取为 1 2m 2 液体分布器高度约为 1m 若塔底夜相停留时间按 1min 考虑 则塔釜夜所占空间高度为 m 1 22 85663 3 1 60 1 60 3600 3600 998 2 1 38 0 719 1 2 l v w h uD 考虑到气相接管所占空间高度 底部空间高度可取 1 0m 所以塔附属高度为 h 1 2 1 0 1 38 1 0 4 58 塔的总高度为 H 6 0 4 58 10 58m 11m 塔的总高度为 11m 气液相质量流量 v L h kg 液体密度 L 3 m kg v 气体密度 3 m kg 液体黏度 L smp 填料因子 m 1 g 重力加速度 9 81 2 s 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贾绍仪 柴诚敬主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6 月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吴俊 宋孝勇 韩粉女 丁建飞编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年 7 月 3 化工原理 何朝红 冯霄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11 年 5 月 4 化工原理化工分离过程 蒋维钧 余立新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第二版 马江权 冷一欣主编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11 年 1 月 6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第二版 匡国柱 史启才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9 月 7 食品工程原理 杨同舟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附录一附录一 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及主要符号说明工艺设计计算结果汇总及主要符号说明 工艺设计计算汇总表 序号项目数值 备注 1 混合气体处理量 U m3 h 2450 2 进塔气相摩尔比 Y1 0 0526 3 出塔气相摩比 Y2 0 00263 4 进塔液相摩尔分率 X2 OkmolHkmolSO 22 0 5 出塔液相摩尔分率 X1 OkmolHkmolSO 22 0 001 6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Vm Mmolg 30 75 7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Vm 3 mkg1 257 8 混合气体的粘度 V hmkg 0 065 9 吸收剂用量 L hkmol4753 79 10 气相质量流量 V whkg 3079 65 11 液相质量流量 L whkg 85663 3 12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m OG N 6 364 13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 m OG H 0 664 14 空塔气速 m s uG 0 719 15泛点气速 u m s F 0 60 16 泛点率 f 58 42 17 圆整塔径 D m 1 2 18 填料层高 Z m 6 19 填料塔上部高度 h m 1 2 20 填料塔下部高度 h m 1 0 21 塔的附属高度 h m 4 58 22 塔总高度 H 11 主要符号说明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符号意义单位 X 平衡时液相 SO2摩尔比 Y 气相 SO2摩尔比 y 气相 SO2摩尔分率 L w 液体的质量流量 hkg V w 气体的质量流量 hkg V 气体密度 3 kg m Z 填料层高度 M V 惰性气相流量hkmol S L 溶剂的摩尔流率 12 smkmol Y 气相中溶质的比摩尔分率 X 液相中溶质的比摩尔分率 min U 最小喷淋密度 123 hmm w L 润湿率 113 hmm D 填料塔直径m s V 气体的体积流量 13 s m u空塔气速 1 sm f u 液泛气速 1 sm g 重力加速度 2 81 9 mNg L k 液相传质系数 1 23 kmolms kmol m L D 溶质在液相中的传质系数 2 ms G k 气相传质系数 1 2 kmolms kPa T 气体温度 K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DV 溶质在气体中的扩散系数 2 ms V 气体黏度 V G 气相质量流速 2 kgms u 孔塔气速 m s UV UL气体和液体的质量通量 2 hmkg L 液体的密度 3 kg m LV DD 溶质在气体和液体中的扩散系数sm 2 R 气体常数 8 314 kJkmol K L 液体黏度mPa s a t填料的总比表面积 32 mm W a 填料的润湿比表面积 32 mm 填料因子 1 m g 重力加速度 hmg 8 1027 1 L 液体的表面张力 2 hkg c 填料材质的临界表面张力 2 hkg L液体的质量流速 2 kg ms h 填料层高度 M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网站删除 此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 附录二附录二 EchertEchert 通用关联图通用关联图 附录三附录三 表 3 1 散装填料泛点填料因子平均值 填料因子1 m 填料类型 16 N D25 N D38 N D50 N D76 N D 金属鲍尔环4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