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优化方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苏教版)智能过关单元检测:必修1 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C自余为僇人 D梦亦同趣解析:选B。A.“知”同“智”,智慧;C.“僇”同“戮”,刑辱;D.“趣”同“趋”,往,赴。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反省、省察)乎己是故无(没有)贵无贱,无长无少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士大夫之族(类),曰师曰弟子云者C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居是州,恒(常常)惴栗D而卒(最终,到底)莫消长也然后知吾向(先前)之未始游解析:选A。无:无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佗之绝技,凡此类也B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老妇前致词C居是州,恒惴栗/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D纵一苇之所如/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解析:选C。C.均为“此,这”。A.横渡/高超,绝妙;B.到达/传达,表达;D.往/像。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D游于是乎始解析:选B。B.都指良马。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C项,古义:白茫茫的水气;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D项,古义:从此;今义:表承接的连词。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耻师焉位卑则足羞B其可怪也欤 吾未见其明也C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解析:选D。D.均为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B项,副词,表示感叹语气;代词,他们。C项,介词,从;介词,对于。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解析:选C。C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状语,其余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A.树:种植。B.渔樵:打鱼,砍柴。D.水:游泳。7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吾从而师之B侣鱼虾而友麋鹿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始指异之解析:选C。C项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B、D三项均为意动用法。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客有吹洞箫者C寄蜉蝣于天地 D师不必贤于弟子解析:选B。B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传授,教授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何必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解析:选C。“惑”应解释为“糊涂”。10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解析:选C。两个“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向”。A项,前一句中的“从”,动词,跟随;后一句中的“从”,介词,自。B项,前一句中的“乎”,介词,比;后一句中的“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D项,前一句中的“则”,连词,却;后一句中的“则”,副词,就是。1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C吾从而师之D古之学者必有师解析:选B。A项,小学: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今义为“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C项,从而:古义为“两个词,动词跟从和连词 而”,今义为“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D项,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第一次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明确了教师的职能作用,这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B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年龄大小、闻道先后、地位贵贱等方面全面地论证了中心论点。C第二段拿“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之风。D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求学的重要性。解析:选D。是为了说明从师的必要性。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_(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文:_(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_答案:(1)因此,不论地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道理在哪里,老师也就在哪里。(2)(他们认为)称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则极为可耻,称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则近于谄媚。(3)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重视从师学习的传统,写了这篇师说送给他。(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记旧本韩文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呜呼!遭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予之始得于韩也, 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游:游玩,交往B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C因怪时人之不道 怪:责怪,责备D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解析:选C。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联系学过的课文,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回答。C项中的“怪”是意动用法,以为怪。若解释为“责怪,责备”则不符合语境。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A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B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C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D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解析:选D。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选项中只有D项的用法与之相同。A项中的“之”是代词;B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C项中的“之”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之徒”即“这一班人”,和师说中“郯子之徒”的“之”相同。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B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C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D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今词义的辨析。A项,“斯文”,古义为“这文章”;今义为“指文化或文人,文雅”。B项,“上下”,古义为“左右、支配”;今义为“高低、好坏等”。D项,“势利”,古义为“权势利益”;今义为“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表现”。17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没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埋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没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D欧阳修曾利用其他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所以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只有看懂文意,并对文章的主旨有初步的把握,才能发现D项中的问题。选文说得很清楚,是因为“我不愿轻率地加以增补的缘故”,所以导致“书最后的卷数不足”;而“韩文之大行于世”,应该承认一方面是欧阳修本人的倡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因乞李氏以归。译文:_(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译文:_(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译文: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题较简单,学生应准确译出“因”是“于是”, “以”是连词,表顺承。(2)题关键在于“学者”意为“学习写作的人”, “至于”是“达到”, “是”指韩文言词内容深厚、气势雄伟阔大, “尔”通“耳”,表感叹。(3)题“特”应为“只”, “以”为介词,因为。答案:(1)于是向李家讨取这部书回家。(2)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种地步才罢休啊!(3)尤其因为它是旧物而特别珍惜。参考译文:我年轻时家住汉东郡(今湖北随州),汉东地处偏僻闭塞没有什么求学的人,我家里又贫穷没有藏书。(只是)随州城南边有个姓李的大家族,他的儿子李尧辅喜欢学习。我还是儿童的时候,常常到他家游玩,看见他家墙壁间有破筐存放旧书,我打开书看内容,得到唐代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纸张脱落颠倒没有次序,于是向李家讨取这部书带回家。读这套书,发现作者语言深刻淳厚而且雄奇博大,但是,我尚且年轻,不能全部探究它的含义,只是看见它浩然无边,像是值得喜爱。那时候,天下求学的人把杨忆、刘筠的作品称为符合时代的文章,能作好这种文章的人就能考取科举,占取名声, (人们)用这来夸耀当代,未曾有谈论韩愈文章的。我也刚去考进士,把钻研礼部规定的诗赋作为应试任务。十七岁到随州应试,文章被主管部门所贬弃。于是拿出所珍藏的韩愈的文章重新阅读,就深有感慨地叹息道:“学写文章的人应当达到这种地步才能罢休啊!”就奇怪当时的人不谈论韩愈文章,再看自己也没有空闲时间学习它们,只是时常独自在我心中默念,对此只能说是正在通过考取进士求取俸禄来赡养母亲,要是取得俸禄以后,就应当尽力于韩愈的这些文章,以便实现自己平素就有的心愿。七年后,我考中进士,到洛阳做官。而且尹师鲁这些人都在那里,于是就互相交往写作古文,就拿出所收藏的昌黎集进行修补缝合。求借别人家所保存的旧版本来校对审定我所收藏的这部书。此后,天下求学的人,也渐渐趋向于古文,于是韩愈的文章就流行于世,到现在大约三十多年了。求学的人不是韩愈的文章就不读,可以说是盛况了!唉!儒家的学说,本来有在远方通行却在近处被禁止的情况,也有在过去被忽视而在今天被看重的情况,不只是世俗或喜欢或厌恶让它这样,也是其中有应当这样的客观道理。于是,孔子、孟子惶惶不安于一时,却成为师表被效法于千世万代。韩愈的文章被埋没不显露的情况有二百年,但后来却广泛被应用于今天。(那么)这又不止是喜好或厌恶所能决定的了,这是它时间久了更明显,不可磨灭,即使暂时被遮盖但最终会出现光辉照耀无穷无尽的时间,那事物发展规律自然是这样。我开始从韩愈文章得到学识,是在它们埋没废弃的时候,我本来知道韩愈文章不能够用来追逐时代喜好、求取时势利益,但在这时我就走近韩文、学习韩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4517:2025 EN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PVD) coatings -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of metallic hydrophobic PVD coatings
- 【正版授权】 ISO 1135-4:2025 EN Transfusion equipment for medical use - Part 4: Transfusion sets for single use,gravity feed
- 【正版授权】 ISO 10516:2025 EN Railway applications - Vehicle reference masses
- 针法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 钳工国家考试试题及答案
- 乐理1级试题及答案
- 口语启蒙测试题及答案
- 保密培训试题及答案
- 数学考查试题及答案
- 肺栓塞考试题及答案
- 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第四版)课件2-2普通话训练
- 新教师三年职业成长规划
- 理化检测员考试题及答案
- 应急疏散培训课件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片区2025届数学七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灵芝孢子油培训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2025安徽医科大学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肥胖及代谢疾病外科治疗指南(2024版)解读
- 美发店租工位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