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1、三步计算应用题 本单元第1课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2、使学生学会利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从条件开始想起和从问题开始想起的两种分析方法.提高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认识线段图.学会用两种思路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课前口算训练一、复习引新1、出示复习题(1).学生口头提问题.再口述算式。指出: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相关的问题。2、解答复习题(2).学生口答数量关系式。指出:根据要求的问题.可以想数量关系式.找出需要的条件。3、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根据条件想问题以及根据问题找条件的方法来分析、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用这两种方法来学习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二、教学新课教学例1.出示例1的条件.学生齐读。1、根据条件画出线段图:(1)画出杉树的图示.问: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板书:求杉树的棵数。学生口述算式。(2)画出杨树的图示.问: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板书:求杨树的棵数。学生口述算式。(3)出示问题.问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一共栽的棵数?老师板书大括号。(4)现在能不能求出这个问题?怎样求?列出算式.学生口答。说明:根据线段图.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问题.这样的方法是从条件想起的。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这个综合算式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指名回答。2、从问题想条件:(1)齐读整个应用题.找出问题。提问:要求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必须先知道哪两个条件?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杉树和杨树的棵数条件里直接给出了吗?(2)先求什么?可以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来?再求什么?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来的?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小结:这两种方法虽然思考的过程不一样.但是列出的算式却完全一样.意义也完全一样.平时解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法。3、“想一想”:将例1的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多少棵”.学生自主解答.指名板演。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这两步会相同?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不同?指出:在解答应用题时.不管用哪种方法想.都要按照题目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用什么方法做。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改成:虞园小学三年级有3个班.每班50人;四年级有2个班.每班57人。三、四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指名用两种思路说一说.这道题可以怎样想。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2、做练习六第一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名板演.两个问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先要求出大米的千克数和面粉的千克数?为什么最后一步计算方法不一样?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解答应用题可以用哪两种方法来分析解题的过程?说明:在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以后.还要注意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一步的计算方法。五、布置作业:练习六第2、3、4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课题2、三步计算应用题 本单元第2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有两种方法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不同解题方法.提高分析推理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 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基本训练说出数量关系:1行杉树的棵数+1行杨树的棵数( )每行杉树的棵数3( )每行杨树的棵数3(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2。(1)出示例2:少先队员在山上植树.栽杉树和杨树各3行。杉树每行24棵.杨树每行20棵。栽的杉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让学生默读题目.然后说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提问:杉树和杨树各栽了3行是什么意思?线段图怎样画?老师画出线段图。(2)第一种方法。要求杉树和杨树一共有多少棵.先要求出什么?指名说出分析过程.板书数量关系式:3行杉树的棵数+3行杨树的棵数杉树和杨树一共有的棵数学生列出综合算式。(3)第二种解法教师在线段图上标注杉树和杨树棵数的第一段.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有多少个这样的线段?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1行杉树和1行杨树的棵数33行杉树和3行杨树共有的棵数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追问:为什么要在算式中加上括号?(4)组织比较。这两种方法的解题过程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哪一种解法比较简便?2、讨论:把问题改成“栽的杉树比杨树多多少棵”.该怎样解答?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说出分析过程.集体列式解答.说出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3、小结:今天学习的例题因为栽的杉树和杨树的行数相同.因此有两种解法.解题时可以任意选择一种自认为简便的解法。三、巩固练习1、数量关系训练:1盒皮球和1盒乒乓球的个数5( )1盒皮球比1盒乒乓球多的个数5( )每行的人数男生和女生共有的行数( )每行的人数男生比女生多的行数( )2、做“练一练”。学生读题.说出题目的意思.再说出解题思路.并解答。3、做练习六第7、8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四、布置作业:练习六第5、6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3、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巩固练习 本单元第3课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两积之和(差)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比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2、使学生初步理解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解答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可以两步计算的求两商之差(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推理的方法和规律.提高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基本训练1、把数量关系说完整。苹果和梨一共的千克数( )苹果比梨多的千克数( )每行杉树比杨树多的棵数( )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少加工的个数( )每千克单价第二筐比第一筐多的千克数( )第二筐比第一筐多卖的元数每千克单价( )2、引入课题。二、基本题练习解答下列应用题。1、商店里卖出4个蓝花瓶.每个24元;还卖出5个红花瓶.每个30元。(1)卖出两种花瓶一共收入多少元?(2)卖蓝花瓶比卖红花瓶少收入多少元?学生解答.口述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求这两个问题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要先求蓝花瓶和红花瓶卖的元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2、商店里卖出蓝花瓶和红花瓶各4个.蓝花瓶每个售价24元.红花瓶每个售价30元.蓝花瓶比红花瓶少卖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怎样想的?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三、对比练习1、做练习六第10题。(1)让学生解答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在这个算式里先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第一组和第二组割草的千克数?最后一步为什么要用减法?(2)解答第(2)题。让学生读题.提问:第(2)题和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多割草多少千克”要先求什么?怎样求?学生练习.指名板演。提问: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哪一步是相同的?为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先算的两步第(1)题里用乘法.第(2)题里用除法?2、做练习六第11题。学生分别说出解题思路.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四、练习小结: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用以前学习的解题思路来分析.在确定每一步要求什么以后.要注意按题里条件之间的联系.用正确的方法来解答。五、布置作业练习六第12、13、14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4、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综合练习 本单元第4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分析推理和解题能力。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继续练习应用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能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比较熟练地列式解答.并且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二、基本题练习1、解答练习六第15题。让学生看表格.说明前两题题意。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说出解题思路.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提问:哪一道题还有别的解法?为什么?让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在练习本上解答第(2)题.然后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指名说出解题思路。提问:你根据表里的数据.还能求什么问题?指名口答问题和算式.说一说解题思路。小结: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条件能求什么问题.一步一步求出问题的结果.也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数量关系.找出需要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求出问题的结果。2、解答下列各题。(1)果园里有14行桃树.17行梨树。桃树有168棵.梨树有170棵.每行桃树比每行梨树多多少棵?(2)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各14行.桃树有168棵.梨树有140棵.每行桃树比每行梨树多多少棵?提问:这两题求的都是什么问题?说出两种解题思路。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这两题前两步都用除法算?还有别的方法解答吗?指名口述算式.老师板书。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三、对比题练习1、口述算式:(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了90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3小时每小时行40千米.后来又行了2小时.每小时行45千米.正好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2)买了6束红花和5束黄花.红花每束24元.黄花每束15元。买红花比买黄花多用了多少元?买了6束红花和5束黄花.买红花付了24元.买黄花付了15元。每束红花比每束黄花多多少元?2、做练习六第1题。(1)让学生先做第一个问题.指名板演.分别用不同方法。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种解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不同?(2)让学生做第二个问题。指名板演.分别用不同方法。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两种方法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提问:每一种方法是怎样想的?(3)对比。提问:两个问题的第一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两个问题的第二种解法哪里不相同?为什么不一样?指出:解题时要看清题目.先思考数量之间的联系.再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正确的方法列式。四、发展训练1、做练习六第18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提问:题中有几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名口答.老师板书。五、小结:(略)六、布置作业:练习六第16、18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5、三步计算应用题 本单元第5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般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与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掌握分析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复习准备出示线段图:美术组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共?人(图略)提问:谁能根据线段图编出一道应用题?学生口答算式和结果.老师板书。提问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二、教学新课1、揭示课题2、教学例3。出示例3.学生默读题目.提问: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不同?告诉我们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师述:根据题意我们已经知道美术组有18人.书法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2倍。提问:合唱组的人数与这两个组的人数有什么关系?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是指什么?师将线段图合并.并画完整。提问:要求合唱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美术组和书法组的总人数?总人数能不能一步就求出来?为什么?指名完整说出解题思路。要求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说出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提问:应该怎样列综合算式?指名板演.列式解答.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提问:例3与复习题比较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3、出示第31页“想一想”.先让学生进行分析.再独立解答。提问: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解答时有什么不同?三、巩固练习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1、做第32页“练一练”。学生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说出分析的过程。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要求学生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并结合第二步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松树和柏树的总棵数?2、讨论。出示:(1)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多25棵。苹果树有多少棵?(2)果园里有桃树40棵.梨树比桃树的3倍多25棵。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学生分别口头分析.再列式计算。提问:这两题的计算结果是不是一样?两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改变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梨树比桃树少10棵”。改变第(2)题的问题.把问题改成“苹果树的棵数等于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苹果树有多少棵?”要求学生列式计算.说出与原来的题目有什么不同。3、做练习七第4题。指名读题.提问:这道题要求什么?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四、课堂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13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6、三步计算应用题 本单元第6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更加熟悉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学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及其检验方法.继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检验方法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复习引新1、复习应用题。(1)农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5天.平均每天挖65米.还剩下多少米?(2)农庄要挖一条580米长的水渠.已经挖了325米.剩下的要3天挖完.平均每天要挖多少米?指名说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进行解答。2、引入新课。二、教学新课教学例41、出示例4。说明:解答应用题要先审题.弄清题意。找出题里的条件和问题。根据条件和问题.老师画出线段图.看线段图说说这道题的意思。2、提问: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必须先知道什么条件?怎样求剩下的米数?说出解题过程。3、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解答。老师板书。4、看课本第33页.应用题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检验。按课本上的方法检验例4的解答。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说明:这里的检验.先按照每天挖85米.算前3天挖的米数.再算后5天挖的米数.加起来正好是题里的全长580米.说明上面的解答是正确的.这样就可以写出答案。5、提问:这道题是怎样算出平均每天挖的米数的?为什么前两步要先算剩下的米数?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学生看图读题。提问: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结合提问可以怎样验算。说明:如果题目要求检验.要列出算式来检验.如果没有要求检验.要在自备本上检验.确保正确解题。2、做练习七第8题。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解答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用倒推的方法检验要怎样算?3、做练习七第9题。让学生看懂题意。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求钢笔每支多少元要怎样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并说说解题思路。四、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怎样想?应用题可以怎样检验?五、布置作业练习七第6、7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7、三步计算应用题练习 本单元第7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一般复合应用题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具实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课前口算训练一、基本训练1、揭示课题。2、根据下面的条件或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1)苹果树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数多15棵。(2)葡萄的重量是香蕉和橘子总重量的2倍。(3)剩下的4天铺完.平均每天铺多少米?(4)余下的每小时织12米.要织多少小时?二、基本题练习1、解答下列各题。(1)服装店有花裙子40条.红裙子的条数是花裙子的3倍.蓝裙子的条数比花裙子和红裙子的总数少20条.蓝裙子有多少条?提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分析数量关系时可以怎样想?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再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追问:为什么前两步要先求出红裙子和花裙子的总条数?(2)服装店有200套服装.卖了8天.平均每天卖15套。余下的如果每天卖20套.还可以卖多少天?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小括号里两步各是求的什么?这道题为什么要先求还余下的套数?2、小结:解答应用题要一步一步思考、分析.其中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和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列式解答。三、对比练习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1、做练习七第11题。指名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第1题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问题是先求什么?为什么?第2题前两步是先去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用加法求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2、做练习七第13题。看图.理清图意。(1)做第13题第(1)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让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提问:这道题要用图里哪些条件来列出算式呢?指出:图中告诉我们四件商品的价格.我们要根据题意从中选择有用的条件列出算式。(2)做第13题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学生列出算式。提问学生有哪几种解法.老师板书。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讲评。指出:当剩下的钱不能正好买整数条毛巾.出现余数时.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只能买6条.7元钱作为找回的钱。(4)追问:解答这四个应用题要注意什么?指出:要审清题意.根据问题从多余条件中选择有用的条件.按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来解决出现的数学问题。四、课堂作业练习七第12、13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8、相遇问题应用题 本单元第8课时目的要求使学生认识相遇问题.初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用不同方法解答.并认识两种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教学具实验小黑板、卡片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复习准备1、做第36页复习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依次提出问题.并口头列式.老师板书。提问:前两题是已知两个什么数量.可以求什么问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答的?结合第(3)题解答说明:第(3)题求的是两人每分行的总米数.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两人的速度和。2、演示相遇问题。用一条线段表示一段路程.两名学生同一时间从路程的两端出发.这叫“同时出发”;面对面走来.叫做“相向而行”.两人在途中“相遇”了。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两个物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5。(1)出示例5.同时贴出男、女学生人像和学校图片。提问:从图上看.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走向学校.他们的行走有什么特点?在哪里相遇?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是哪两部分路程的和?求两家相距的米数就是求什么?要先求什么?这道题要分哪几步来做?让学生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同时指名板演.分别用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样解答是怎样想的?(2)教学第二种解法。提问:根据题里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可以求出怎样的数量?线段图上指的是哪两部分的和?他们经过4分相遇.就是几个这样的速度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按照这样的分析.就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学生在课本上先分步列式解答.再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追问:这样计算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指出:速度和是两人每分一共走的路程.乘走的时间.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速度和.这样就可以求出两家相距的米数.也就是路程。(3)解法比较。想一想.这两种解法各是怎样的数量关系?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2、小结:这里第一种解法是先算每人4分走的路程.再加起来就是两人一共走的路程;第二种解法是先求每分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就是两人4分一共走的路程。在乘法的意义上是一致的。三、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的题。学生读题。提问:第一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第二种解法可以按怎样的数量关系来算?指名各用一种方法解答.其余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2、做练习八第3题。让学生读题.提问:这题和刚才做的有什么地方不同?从图上看.求两人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根据线段图上表示的题意.求两人4分所走的路程和可以怎样算?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相遇问题里求什么的应用题?怎样解答相遇问题求路程的应用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八第1、2、4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9、相遇问题应用题练习 本单元第9课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及类似的工作问题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一些稍复杂的相遇问题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具实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揭示课题二、基本题练习1、做练习八第5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综合算式.并说出两种解法.老师板书。提问:第一种解法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怎样想的?指出:在相遇问题中.如果求两地间相距的路程.可以先分别求甲、乙行走的路程.再相加求两地相距的路程.也可以先求甲、乙的速度和.再乘以时间求两地相距的路程。2、做练习八第6题。指名读题.说一说条件和问题。提问:求隧道的长就是要求什么?求两队18天开凿隧道米数的和可以怎样想?还可以怎样想?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提问:还有什么不同的解法?这道题和相遇问题比较.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在数量关系上与相遇问题有什么类似的地方?3、解答应用题。张师傅和李师傅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张师傅每小时加工10个.李师傅每小时加工8个.经过5小时正好完成。这批零件一共多少个?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每一步求的什么。4、做练习八第7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可以用图示帮助理解。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提问:求操场的跑道长多少米就是求什么?指出:小张和小李两人跑步的米数之和就是操场的跑道长度。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口答算式。提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学生口答.老师板书。追问:这道题与前面做过的相遇问题相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三、发展题做练习八第8题。(1)要求学生根据第一种解法用三步计算第1小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集体订正。提问:求航路长多少千米.就是求两船航行25小时的路程的什么?(2)让学生读第2小题。提问:与第(1)题比较.这道题航行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哪只船航行速度快?航行了25小时后.哪只船在前.哪只船在后?从图上看.求两船相距多少千米.实际上是求乙船和甲船航行路程的什么?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列式.口答算式.老师板书。提问每一步算的什么.并提问第三步为什么用减法。四、课堂小结五、教学思考题根据题意先画出小星和小明在大桥上第一次相遇图.再在此基础上画出小星和小明继续行走第二次相遇的轨迹。提问:怎样可以求出小星和小明走过的路程呢?小星和小明走过的路程和大桥长的米数有什么关系?看图思考得出小星和小明走过的路程是大桥长的3倍。想一想.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六、课堂作业练习八第7、8题。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10、我们去秋游 本单元第10课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教学具实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郊游.要求同学一起唱。2、十月份学校准备举行秋游活动。秋游之前要作哪些准备工作呢?该涉及到哪些问题呢?(板书课题)二、组织讨论一1、投影出示问题:秋游前要作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大家根据以前出去郊游的经验说一说。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地点、人数、交通工具、费用。2、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准备到“水上乐园”去游玩.他们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3、看着这些资料.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指出:(1)学生一共128人.每辆车坐45人.需要3辆车。(2)包车每辆300元.一共要车钱900元。提问:你能算一算车费和门票每人要交多少元钱吗?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算。指出:门票2元.车钱8元.共要交10元。4、围绕项目与定价表讨论第41页第2个问题。指名学生说一说.并提问是怎样算的。5、学生讨论第41页第3个问题.说说自己的设想。指名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安排、想法。三、组织讨论二通过刚才的讨论已经知道出去秋游要做的准备工作。学校决定组织我们四年级同学去秋游.你们准备到哪里去.有多少人.要多少费用呢?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大家一起来讨论。分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集体交流。老师按学生的回答在地点、人数、交通工具、费用后面板书。提问:估计四年级出去秋游一共要多少费用?估计参加这次活动每人大约要交多少钱呢?小结:出去秋游必须定好地点、确定人数、核算一下费用.使我们的秋游活动有目的、有计划.以提高秋游的质量。同时在核算费用的过程中.对学过知识进行复习和运用.使我们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学到了些什么?板书设计小学数学课时教学计划 总第 课时 课题11、应用题复习(一) 本单元第11课时目的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更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并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2、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教学具实验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较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特点.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答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正确解答一些简单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当题中有一重复条件时.也可以用两步计算解答。二、复习三步计算应用题1、做复习第1题。(1)学生练习.集体订正。提问:做这道题你们是怎样想的?还可以从哪里想起?怎样想?指出:做三步计算应用题.可以从条件想.也可以从问题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提问:如果把问题改为“运来的稻谷比小麦少多少吨”.可以怎样想呢?指名列式解答。提问: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不相同?指出:解答应用题.在确定每一步求什么以后.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联系.用适当的方法来解答。2、解答下面两题.说出解题思路。(1)同学们去秋游.四年级3个组.平均每组24人;三年级4个组.平均每组16人。三年级比四年级少去多少人?(2)四年级3个组.共有24人;三年级4个组.共有16人。三年级平均每组比四年级少多少人?学生口头解答。3、做复习第3题。(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教 学 过 程教学随笔集体订正。提问:第一种解法是怎样想的?第二种解法是怎样想的?你能看出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为什么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法?指出:在求两个积的和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里.积的因数有一个条件相同的时候.就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答.这样比较简便。(2)提问:如果把第3题问题改成“海棠花比玉兰花少多少棵”.你能用两种方法解答吗?指名口头列式.老师板书。提问:第一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做复习第4题。指名学生分别口头提问题.老师出示.并口述算式.老师板书。5、做复习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提问: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徐老师要带多少钱呢?指出:47元按50元估价.102元按100元估价.买羽毛球拍大约要300元.买网球拍大约500元.徐老师大约要带800元。追问:你们能知道徐老师实际用了多少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雨课堂学堂云在线《透过语言看世界(一)》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2025年山西纤维气凝胶项目投资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 2025年市场调研总结及2025年市场潜力分析
- 海南高考数学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船艇航行理论题库及答案
- 广州小学测试题目及答案
- 制程工艺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智能钻机市场需求分析
- 2025年机电市场规模分析
- 2025年松脂市场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高纯电子气体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增长潜力报告
- 2025-2030中国商用制冷设备市场行情监测及销售前景预测报告
- 官兵心理健康课件
- 大众人群艾滋病宣传课件
- 大量心包积液护理查房
- 健康传播的共情唤醒模型-洞察阐释
- (高清版)DB62∕T 25-3069-2013 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 汽车保险与理赔什么是交强险课件
-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
- 第二单元《家有宠物》第二课时(课件)-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管理学)历年考试真题库及答案(重点3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