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阅读练习及答案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屠呦呦: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5日上午10时,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和3位评委进入诺贝尔大厅。林达尔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将xx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在林达尔宣布的同时,大屏幕上出现的照片和简介,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屠呦呦。照片中,屠呦呦戴着眼镜,嘴角微微带笑,简介中写着“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国”。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也”。名字是父亲起的,当时,并没人预料到诗句中的那株野草会改变这个女孩的一生。1969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医研究院接到了一个“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那是一个不小的军事计划的一部分,代号523。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xx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她说,那时候大家工作都很努力,工资待遇挺低的,但大家也不考虑这些,自觉来加班,争取快速推进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姜廷良研究员说,在做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发现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屠呦呦和她的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证实了药物安全,然后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当时的科研条件简陋环境差,盛放乙醚浸泡青蒿的大缸,时时发出刺鼻的气味后来,屠呦呦得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自己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您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贺信中说。相关链接xx年屠呦呦获拉斯克奖时引发疑问:青蒿素为何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对此,科学界主流的答案是: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1978年,“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然而后来的几十年中却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性执拗”。(10月6日京华时报)据世卫组织统计,截至xx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达到100,另有5个非洲国家覆盖率为50至100。而在xx年,仅有5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50至100。(10月6日京华时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把青蒿素的纯度从12提升到100,这个看似极为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B屠呦呦的父亲给屠呦呦取的名字出自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可见父亲对屠呦呦的殷切期望,希望她将来有所作为C青蒿素没有拿到国内的科技大奖,反而先拿到了国外的大奖,原因之一是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没法确定奖项的归属。D材料以记叙、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描写,介绍了屠呦呦研究青蒿素的过程及取得的成就,表达了作者的尊敬、赞扬之情。E截至xx年年底,已有11个非洲国家的青蒿素类药物覆盖率为100,这一权威统计从侧面说明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2)文章开头一段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请简要概括发现疟疾新疗法的步骤。(6分)(4)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屠呦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一定有某些品质作支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2.(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题思路】B项,“可见父亲对屠呦呦的殷切期望,希望她将来有所作为”说法有些牵强,文中虽无依据但从文外的意思看又似乎合理,所以给1分;A项,“纯度从12提升到100”错误,从文意看,不是“纯度”而是“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D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武”错误。(2)【答案示例】点明本文介绍的对象及其主要贡献;交代屠呦呦获诺贝尔奖举世瞩目;引起下文对屠呦呦事迹的记述。(每点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题思路】题干要求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从内容上分析要明确语段主要讲了什么,语段突出了传主的哪些特征,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从结构上分析要把握其和上下文的关系。(3)【答案示例】屠呦呦和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发现了青蒿素;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每点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类题目,首先锁定答题区间,然后提取关键词句,最后整合信息分条作答。此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四至第七段,考生逐段提取关键词如“青蒿提取物”“青蒿素”“双氢青蒿素”等,分点作答即可。(4)【答案示例】勇于承担责任: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参加“中草药抗疟”的研发任务,开始征服疟疾的艰难历程;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历经380多次实验发现青蒿素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遇到难题细细翻查古代文献;不慕名利,无私奉献:屠呦呦认为“科学研究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不考虑工资待遇,甚至亲自试服药物,证实了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8分,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题思路】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根据文意找到要求会的问题,向外延伸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本和实际进行论述。此题要求结合全文分析传主的优秀品质,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答题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简单划分层次,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