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鉴赏选修课小论文.doc_第1页
欧洲音乐鉴赏选修课小论文.doc_第2页
欧洲音乐鉴赏选修课小论文.doc_第3页
欧洲音乐鉴赏选修课小论文.doc_第4页
欧洲音乐鉴赏选修课小论文.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欧洲中世纪圣咏(格列高利圣咏)艺术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论文摘要:本文将格列高利圣咏从出现到兴盛到衰退的整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她对后世的尤其是西方世界的深远的影响,阐述格列高利圣咏独特的地位。像一片宽厚的土地,披上宗教的青衣,格列高利圣咏沉着地浮现在我面前,带来中世纪的悠远的钟声,久久徘徊,这就是格列高利圣咏给我的感受。她鲜明地区别于其他的音乐形式,其生长的背景造就的艺术特点、其对后世带来的影响可以细细解释她何以是“披着青衣的厚土”。(一)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青衣厚土”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的艺术特点取决于其时代背景,说起格列高利圣咏也不得不提到宗教。中世纪,大致是指公元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没落,到15世纪文艺复兴的千年时间。在古罗马帝国时期,社会极度奢华,各种艺术在这一时期失去了应有的光华,伦为人们追求享乐的工具。德国诗人海涅曾讲过的:“唯物主义(物质享乐主义)在罗马发展到惊人的地步,大有摧毁人类精神的一切辉煌成果之势,基督天主教的世界观作为克制这种唯物主义的一剂灵药,是必不可少的”时代的车轮总是循回前进,基督教的统治取代了古罗马社会,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必须用基督教的纪律来约束和克制;另一方面,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导致人们对尘世的幸福丧失了渴望和追求,转向开始追求着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寄托。基督教正是适迎合了这个社会思潮,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占据人们的精神世界长达千年之久。不难理解,格里高利圣咏孕育在一个宗教的摇篮里,旋律平稳,肃穆虔诚,宗教的色彩使她终生披着肃穆的“青衣”。然而格里高利圣咏并没有伴随着宗教的出现而出现,她的另一个特征恰体现其中,她是特种圣咏的融合,且伴着教会的壮大,由浮萍,向下、向四周,延伸为广阔深厚的“土地”。格里高利圣咏最先出现在罗马教会,因教皇格里高利一世而得名,他在位期间,对教会圣咏进行搜集整理,为了统一教会的歌曲,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就在这一时期制定了配合宗教仪式的拥有一套调式体系的唱经本。歌词现存近3000首,多出自圣经旧约.诗篇。“圣咏”的歌唱现在在教堂中还可以听到。1但实际上,真正的格里高利圣咏形成要晚很多年。当时不同地区有各自的圣咏形式,罗马地区为古罗马圣咏,米兰地区有安步罗斯圣咏,西班牙、葡萄牙地区有莫扎拉比克圣咏,爱尔兰、苏格兰地区有凯尔特圣咏,以及现今法国、比利时一带的高卢圣咏。公元754年,罗马教皇到巴黎为丕平加冕,使得法兰克人目睹了正宗的罗马圣咏,丕平为了答谢罗马教皇,积极倡导圣咏的一体化,推行罗马圣咏,要求废除当地的高卢圣咏,其子查理大帝继承父业,并融合了部分高卢圣咏的因素,这样,一种新的圣咏形式格里高利圣咏应运而生。可以说,格里高利圣咏是个混血,一是教权和王权的联合,一是综合不同地区音乐及礼仪因素的结果(主要是罗马和高卢)。它最终又传回到罗马。称为了罗马教会圣咏礼仪的统一规范和最高权威。如此看来,格里高利圣咏在形成方式上区别于其他一些音乐形式,她并没出于天然,更像是一双手在宗教音乐的泥土与露水的捏合下塑造的敬慕的形象。(二)静听圣咏,如入清空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来自与它的功能,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欲,有节制,因而圣咏也呈现出朴素风格,歌词为拉丁文,大部分为圣经内容,音乐要服从歌词,因而旋律为无伴奏、无固定节拍,平稳进行(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偶尔四五度跳)的单声部音乐,即兴式的,而且是纯男声。大致有三种形式:赞美诗(hymn):是早期格里高利圣咏中唯一的诗体形式,属“音节式”,有严格格律。圣歌(canticle):与诗篇歌调相似,但唱词是圣经中其他内容,旋律装饰性略强。短诗曲(versicle):以应答形式演唱,唱诗篇以外的内容。2配合着宗教礼仪,圣咏有用于日课的晨祷和黄昏祷歌,还有用于节日时期的弥撒,如进台经等。形式多样,内容繁多,但在现在人听来,传达出的都是那种静逸的飘远。我们来近距离的聆听一首格列高利圣咏。名为Alleluia: Vidimus stellam的圣咏,是一首欢颂上帝的圣咏。吟唱中,男声独唱和合唱交替进行,很多单词的音节被延伸成一长串的音符,营造出欢悦和迷离的气氛。歌词大意为“哈利路亚:我们看到主的星辰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 我们看到了东方升起主的星辰,我们正带着礼物赶来供奉主 哈利路亚 哈利路亚”。 称颂上帝带着的是一种虔诚的心态,是把自己放在一面静彻的湖水里仰望晴空,或是放在一片宁默的夜空下倾听森林的呼吸。这首圣咏听来朴实无华,却是精纯大气。在吟唱中油然而生一种仰望上苍,虚怀若谷,心清神澈的境界,或许这就是可以跨越语言和时空,也跨越了宗教的宗教情怀。中世纪有一段时间是禁止乐器的演奏的,听到的只有人声,这种特殊时期的音乐感受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所不能替代的,她不是月光倾泻,不是海河奔腾,是生命自然的呼吸,一呼一吸中传达的生的感悟。有人曾经这样描述他聆听格列高利圣咏的感受:在蒙蒙细雨中,守护着烛光,去体会神性与超验的踪迹,与那些或悲悯,或祈愿的心蓦然相遇。他们平和、庄重的声音帮助人们脱去物质贪婪的羁绊,徜徉于安详、宁静的神秘空间。 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欲,有节制,因而圣咏也呈现出朴素风格,然而在这几千年后,脱离宗教的外衣,那种表达出静穆心境的旋律,无疑是她艺术特点中最闪亮恒久的一颗明珠。(三)“厚土”中孕育的“根芽”,绿荫广布中世纪音乐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在中世纪的观念中,音乐不是提供人欣赏聆听的对象,不是用来享受和娱乐,而被赋予了教化作用。用来净化心灵,使人向善,具有崇高的社会伦理功能。在基督教音乐中更是作为神与人的载体,人们通过音乐歌颂上帝,摒弃人的私欲从而洁净自我,更接近于神。3有人认为作为罗马教会和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的结果,它只不过是政教联姻在音乐上的产物。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有道理的,然而,格里高利圣咏在那样一个年代,她并不是一个傀儡,从她的土地上孕育出的,是欧洲音乐的根芽。西方音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古希腊,然后由于缺乏精确记录音乐的手段,早已失传。能完整流传下来的最早的音乐是格里高利圣咏。这使她成为欧洲音乐史中可以追溯的根。之所以称格列高利圣咏为“根”,是因为我认为这比“第一朵花”这样的称呼更能体现出她作为欧洲音乐发展的基础土壤的作用。格列高利圣咏作为欧洲封建社会初期的主体音乐,它的发展与整个西方音乐史有密切的关系。在记谱法的研究、音乐理论、复音音乐的兴起与发展、音乐学校的成立等许多方面,都要提及格里高利圣咏,即使现代的调式音乐也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的调式为基础。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她对音乐家的培养和那种宁静胸怀的存留。在教会统治时期,若没有对格列高利圣咏的推广,也许欧洲中世纪的音乐并无华彩。在那一时期,音乐以圣咏的形式占据重要的地位,虽说当时还没有出现专职音乐者,有的只是兴趣式和任务式的创作,但却为之后的音乐家的出现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音乐学校的创立也无疑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养分。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位的14年,为了统一分散的教会仪式音乐,把教会原本唱的素歌加以编纂规类,按晨祷、圣餐、奉献、晚祷等仪式的需要,在不同场合唱不同种类的圣咏。格里高利圣咏在教会被教士用口授方式保存了千年,它以无伴奏齐唱的方式吟诵,既没有明确的节奏指示,也没有精确的记谱方式。教士们在修道院的石墙内一天7次,一年365天吟诵他们的信仰。据说格列高利一世还创建欧洲最早的圣乐学校。从这点看这与东方佛教文化中经文颂唱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4格里高利圣咏对音乐的发展起的作用不只是打下了基础,她的独特的旋律还在以后的千年中影响广泛。格列高利圣咏中最富特征的旋律不仅长久地保存在中世纪作曲家的创作中,而且还保存在后来许多世纪的作曲家的创作中。我们在巴赫、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可以听到这些旋律,如莫扎特的朱庇特交响曲、李斯特的死之舞,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第 5乐章 、圣桑的附有管风琴和钢琴的 C小调第三 交响曲、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钢琴和管弦乐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流传至今的许多乐曲,如小步舞曲、军队进行曲,以及奏鸣曲第一乐章等,都是由格列高利圣咏扩展而成。她,可以说是西方音乐的重要源头,许多作曲家都从中得到创作的灵感,而它在90年代的风行也决非偶然,西方经历叛逆的60年代狂热的精神追求,蜕变到80年代,沉迷于现代的物质文明,而现在又萌动着普遍的精神追求。产生在基督教背景下的复音音乐就是由两个或更多互相独立的声部构成的音乐。这种音乐的产生,标志着西方音乐前进了一大步。复音音乐出现在中世纪基督教的背景之下,是由格列高利圣咏发展而成,其音乐家都是天主教会的僧侣。经过一段时期的演变,由格里高利圣咏逐渐发展出,以复调手段装饰圣咏的奥尔加农,和以文学手段装饰圣咏的继叙咏等不同演唱方式。格里高利圣咏作为正式的教会咏唱,它的发展对西方音乐理论做出重大的贡献。(四)尘埃落定,亦沉亦浮在经过了大约五百年左右的发展,格里高利圣咏在公元11世纪左右有了新的拓展,段落上得到了扩展,而单纯的音乐也逐渐包含了戏剧的因素,当然它的题材所涉及的依然是圣经故事或其他宗教神话,这个新的体裁被称为宗教剧。而这个时期,演出所用的语言也不局限于拉丁语,各地方语应用于作品之中,逐渐形成各地不同特色。在这之后,格里高利圣咏开始慢慢发生改变,而格里高利圣咏也渐渐退出欧洲西方音乐的历史舞台。格列高圣咏作为罗马天主教堂的宗教音乐统治了公元1-10世纪,影响远及14世纪,后来由于拉丁文的衰落和民族语言的崛起而渐渐隐退。圣咏地位的下降正是宗教与音乐关系的直接体现,宗教在人们的内心和生活中逐步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其形式、内容都多元化发展,欧洲复调音乐逐渐兴起。5音乐自身的美感又激发了人们内心的情感,人们通过音乐来表达生活,音乐在漫长的中世纪中不断的丰富,吸取养料,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渐渐的从宗教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再也不是专为宗教服务的工具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为人们去欣赏和发掘。它既是生活又是艺术。欧洲中世纪已离我们远去,而格列高利圣咏的余音依然萦绕。现在我们在CD上听到的格里高利圣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多姿多彩的现代音乐中,格里高利圣咏作为一种独特的演唱风格,仍不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