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doc_第1页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doc_第2页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doc_第3页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doc_第4页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老年人老视验光注意事项及验光方法 郑亚丽/刘玥 中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在工作岗位上还是主力,在生活当中更是青年人的后盾力量。老视眼(老花眼)常常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过去中老年人因生活条件有限,配一副花镜或买一副成品花镜用很多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且现在的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的获得靠书报或网络,如果视近功能出现障碍,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现在大部分中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更多的中老年人选择正规的眼镜店去验光配镜,并且老花镜更换的频率为23年,所以老视验光也变得非常重要。一:老视眼的症状; 老视眼俗称“老花眼”。老花眼的症状:早期为看不清小字阅读物,会把所看目标远移时间长出现眼部疲劳,看远后近读出现短时间模糊;近读时间长看远会出现短时间视力不清。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花眼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时间超过二十分钟就出现头痛,恶心;眼球发胀难以忍受,大部分中老年人如没有配花镜会放弃视近。老视眼的程度不但取决于年龄,同时决定于屈光状态;阅读习惯;近处的工作量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二:老视眼的形成及其他因素 老视眼大概归类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非屈光性老花眼也称为生理性老花眼。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囊弹性逐渐减退,晶状体逐渐硬化,睫状肌功能变弱,睫状体调节功能逐渐下降,晶状体的表面不能达到预期的弯度,因而不能产生预期的焦力,出现视近困难,便形成老视眼(即老花眼)。但40岁以前生理性老花都无明显的感觉,超过40岁后,随着调节进一步下降,视近时眼的储备调节逐渐不足调节幅度的1/31/2就会逐渐出现视近困难,出现这种老花眼的现象并非屈光不正,称之为生理性老花。第二种就是屈光不正性老花眼。远视眼的调节幅度通常较近视眼和正视小,老视的情况出现的较早。第三种就是个体差异与工作环境有关系的老视。年龄在40左右的人群长期近距离精细工作及照明条件不足引起的老视眼出现的较早,发展较快(例如:财务人员,现在流行的绣十字秀的人群)。第四类老视情况是因病理原因,用药物治疗引起睫状肌功能减弱,老视症状出现的较正常人早(例如:长期服用胰岛素;镇定剂;抗过敏药物,利尿剂等)。三:验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验光法: 在为顾客验光的过程中要为顾客做全面的检查:包括远近视力的检查、屈光间质的检查,角膜是否有翳、有无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有无异常;有无青光眼,有无弱视等。如果有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要看对顾客远用视力的矫正情况有无影响再对老视验光做调整。弱视的老视验光要看远用视力的情况如:顾客只能看0.5视标,那么老视的视力矫正也不可能高于近用0.5视标。 有青光眼的顾客及生理性疾病的顾客在服用药物时(如:胰岛素镇、定剂、抗过敏药物、利尿剂等)一定要等顾客病情稳定停药一段时间再验光。(一):生理性老视因与个体差异、年龄及调节有关的验光:年龄:45、50、55、60、65、70调节力:+3.50、+2.50、+1.75、+1.00、+0.50、+0.25 附加值:+1.00;+1.50、+1.50;+2.00、+2.00;+.2.50、+2.50;+3.00、+3.00;+3.50、+3.50;+4.00 表中的附加值是依照正视眼相应年龄所具有的调节幅度为基础,保留1/21/3计算出来的。但在验光的过程中要注意顾客的鼻梁高低及身高,是否为初次配老花镜。例:顾客45岁、正视眼、如果按表中老花度数为+1.00+150之间,假如高鼻梁的顾客的近眼距要比正常的近眼距要大13 mm,屈光度数相对要比表中的要小+0.25+0.75。给身材高的人验光时老视的屈光度要比正常人及矮个子的屈光度要少给,因为身材高的人手臂要长,阅读距离要比他们远,自然光度要比他们的要低。正视眼的顾客刚开始出现老视,初次配戴老花镜验光时屈光度不要给的太足,要为顾客保留自身应有的调节力,以免屈光度过矫,顾客出现眼部不适。验光时一定要根据顾客的实际情况及个体差异及习惯给出合理的屈光度。(二):屈光不正的老视的验光无论是近视眼或远视眼都必须先解决远用屈光状态,才能进行老视眼的验光。远视的屈光度在+3.50DS以上的人群老视眼出现的年龄要比近视眼和正视眼小34岁。屈光度在-1.00DS-2.00DS近视眼,老视眼出现的要比远视眼和正视眼晚46岁,是应为老视眼的正屈光光度正好与近视眼的负屈光度相抵消,视近时不用配戴老花镜。1: 远视眼远用的屈光度一定要用看清最佳视标最大度数为标准;近视眼远用屈光度要用看清最佳视标最小度数为标准;对以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远用屈光的验光的不同要求的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减小老视的附加值使老视配戴者更舒适。 2:远用屈光参差较大的顾客无双眼平衡,老视时也要按顾客的生理要求验光。例如:一顾客48岁 一眼配戴-6.50DS眼镜看视力表为0.6,另一眼配戴-3.75DS眼镜看1.0,像这种情况的屈光度老视时一般不用验光,顾客自己会交替用眼,用视力好的看远,视力差的看近用,一副眼镜可以解决看近和看远。 3:远用屈光度散光在+250DC250DC以上的度数在验老视时要对散光轴进行轻微的的调整,因为人眼在看近时眼球是向内旋的。(三)目前老视验光大多采用以下几种法:工作距离倒数减去储备调节幅度法;FCC、NRA、PRA、近用下加光精确附加值法。1.工作距离倒数减去储备调节幅度法验配方法:1/工作距离1/21/3(调节幅度),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验配证明,调节能力强的顾客储备调节力采用1/2调节幅度,调节幅度弱的顾客一般采用1/3调节幅度,这是因为调节幅度越大可以动用的调节能力越多。调节幅度一般采用:近视力表法、远视力表法、利用Hofstetter公式推算调节力法。(1)近视力表法: 在双眼完全矫正的基础上, 遮一眼先右后左,依次单眼进行,不用的一眼拿黑片遮挡。将近视力表由远逐渐缓慢近移,让顾客注视0.6视标直至视标开始出现模糊又向后移少许复有清楚,记录未出现模糊的最近距离,其距离倒数为调节幅度。(2)远视力表法:1)在双眼完全矫正的基础上,遮盖一眼先右后左依次单眼进行,不用的一眼拿黑片遮挡。2)注视5米远处视力表1.0视标3)在试镜架上放入凹球面透镜逐增度数直至视标开始模糊,加入凹透镜为该眼调节幅度。 从2004年验光记录366例中抽出2例进行探讨:案例1李女士、49岁会计师、反映最近戴以前的眼镜看一段时间眼胀头晕不适等症状。经过与顾客详细沟通,原镜度是未验光而是试戴合适购买的成品花镜+1.501)、查裸眼远用视力:右眼0.6/,左眼视力0.7。2)、经过电脑验光仪扫描瞳孔反光点给出参考屈光度为: 右眼:+0.75DS+1.25DCX45; 左眼:+0.50DS+1.00DCX75 PD: 633) 把光度置入试镜架,交叉柱镜对散光轴位精调、散光度调整、红绿试片做红绿实验、视力矫正双眼1.0,用棱镜分视加偏光片做双眼视觉平衡。 顾客试戴行走后无不适,最终远用处方为: 右眼:+0.75DCX50; 左眼:+0.50DCX70 PD:634)、戴上矫正眼镜以后用近视表法测试其调节幅度为1/0.3M=+3.00,顾客用眼距测得33cm=1/0.33M=+3.00 调节幅度=1/0.331/21/0.33=1.50 储备调节=+1.501/3=+0.50 可动用调节=+1.50(+0.50)=+1.00 老视加入度=+3.00(+1.00)=2.00 其老视的处方为: 右眼:+2.00DS+0.75DCX50; 左眼:+2.00DS+0.50DCX70; PD :59 分析结论:这种方法客观的考虑了调节幅度,并合理确定储备调节。缺点是未考虑调节和辐辏的关系。忽视了双眼视时的视力因素。(3)利用Hofstetter公式推算调节力法 Hofstett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年龄与老视的经验公式: 最小调节幅度=15 - 0.25年龄 平均调节幅度=18.5 - 0.30年龄 最大调节幅度=25 - 0.40年龄 从此公式中可看出,同样45年龄的人,因各自生理状态,身体素质的不同,他们的调节幅度相差甚远。有些人调节幅度仅为3.75D,而有些人调节幅度仍可达7.00D。所以我们验配人员不能仅按最小、平均、最大调节幅度计算公式,简单地给出阅读近附加度数,而是要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的具体差异、不同工作距离的差异。以此计算值作为参考是不够精确。2. FCC、NRA、PRA、近用下加光精确附加值法 用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负相对性调节(NRA)和正相对性调节(PRA)精确调整老视附加。测量顾客总的辐辏固定,在双眼视的时候,检查顾客增加和降低光度时的调节能力。案例2: 刘先生,46岁,某大学教授,现配戴的渐进多焦点,无法满足近距离工作需求,以前配的效果也不好。想再配一副渐进多焦点眼镜方便远、近距离工作。 检查原镜光度:右眼:-5.25DS-1.00DC180 左眼:-5.75DS-0.75DC180 PD:65 mm ADD:+1.00D 经过电脑和检影验光取得远用光度后,在综合验光仪上进行散光轴位精调,散光度精调,红绿等清,MPMVA,worth四点视标融像检测,双眼平衡等步骤。最终确定远用光度为: 右眼:-5.25DS-1.00DC170 左眼:-5.75DS-0.75DC175 PD:65mm 完成远用光度的检测,顾客试戴无不适。接下来近用下加光度验光。 根据近光心距公式分析,由于近距离时双眼须适量集合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故近光心距应小于远用眼镜的光心距,修正量值与近读距离相关,计算公式如下:Pn=Pd(Nd-12)/(Nd+13),式中Pn为近光心距,Pd为远光心距,Nd为近读距离(单位为mm)。本例:Pn=65(330-12)/(330+13)60.2(mm)。确定近光心距:60(mm)。 首先用融合交叉柱镜(FCC)初步确定老视附加。在40cm处置近交叉视标,在综合验光仪上置0.50D交叉柱镜,置近用瞳距,合适的照明,询问顾客,横线和竖线哪条线更黑更清晰,顾客报告横线清楚,说明顾客有老视存在,转动微调转盘,当加入1.75D的时候,顾客报告竖线清楚,减去0.25D时,顾客主诉横线和竖线一样清楚,初步确定老视附加量为1.50D。 撤去0.50D交叉柱镜,保持原远用光度。在辐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做正负相对调节测试。置入近视力表,让顾客看视标上最好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先测NRA,逐渐增加正镜度,当加入1.75D的时候,顾客主诉持续模糊,但仍能看清。恢复原光度,逐步减少正镜度,当增加了1.25D的时候,顾客主诉持续性模糊,但仍能看清。这时,得出顾客相对的调节力为(+1.75)+(-1.25)/2=+0.25D,再加上FCC1.50D,合并老视下加为1.75D。 让顾客试戴下加光的老视度数阅读20分钟后询问情况良好无不适。 最终处方为:右眼:-5.25DS-1.00DC170 左眼:-5.75DS-0.75DC175 双下加:+1.75 远用:PD:65mm; 近用:PD:60mm 配镜一月后电话回访说使用很好,解决视近困难。 FCC精度调整不仅考虑了调节幅度,还根据双眼视做精确的调整,合理的处方有利于舒适持久的用眼。 总结: 以上各项测试中,测试都是按国际或国内标准设定,但在实际试镜中要充分尊重老视顾客原有用眼的习惯工作距离;以及实际工作、生活中物体与阅读书刊字体的大小等;戴镜后的感觉,综合考虑阅读近附加度数来缓解老视带来的不舒适症状,从而提高中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 近点检查:目的:了解顾客在接受调节性刺激后,调节的反应能力,反应幅度,反应速度,反应的难易程度,以了解顾客在日常生活中的调节状态,调节的使用情况和储备能力,以确定配镜时是否给予一定的调节补偿或削弱。1.NPC:near point convergence近点辐辏。使用小视标,或笔尖,但这个视标必须是需要精细的调节才能辨认出来的。在40厘米处,相当于6/9的视力,平稳地由远到近移动视标直到病人鼻根部,移动速度为35厘米/秒,移动过程中不断询问病人视标是否由清晰模糊重影,复视。模糊处为模糊点,重影处为破裂点,从破裂点再回退直到重新看清晰,这一点为恢复点。记录这三点的距离。2.AMP:Amplitude调节幅度。 a)正常情况下的调节幅度:10岁=14D,20岁=10D,30岁=7D,40岁=4.5D,50岁=2.5D。使用push-up方法,在40厘米处相当于1.0的视力或使用病人最好的视力,检查时戴CAMP眼镜,从远到近移动视标,直到模糊为止,单眼分别检测,而后双眼检测。 b)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最小调节幅度的计算公式:幅度=15-0.25(X),其中X=病人的年龄,例如,10岁计算而得的最小调节为A=15-0.25(10)=12.5,测得的调节幅度为8.5D,也就是说低于此年龄最小的调节幅度4D,说明他的调节比较弱。3.正相对调节:(PRA) 是指双眼同时接受负度数的屈光度刺激后所产生的调节。负相对调节:(NRA) 是指双眼同时接受正度数的屈光度刺激后所产生的调节。要求在40厘米处,戴CAMP眼镜,双眼同时观察相当于1.0视力一行的视标,或同时观察病人最好视力一行的视标,双眼同时加负镜度(或正镜度),一般情况下每三秒增加0.25D的屈光度,由清楚到模糊,如果模糊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