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发展论文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doc_第1页
煤炭产业发展论文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doc_第2页
煤炭产业发展论文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doc_第3页
煤炭产业发展论文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doc_第4页
煤炭产业发展论文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源于科技论文发表网: QQ:1003 59168 煤炭产业发展论文: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分析及发展建议摘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的现状,从煤矿安全生产、采掘机械化程度、煤炭产量、职工构成等方面对黑龙江省煤炭产业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存在的7个问题,给出了黑龙江省煤炭产业规模、安全矿井建设、绿色开采等6个方面的发展建议。关键词:煤炭产业;煤炭资源;安全生产;矿井建设;绿色开采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同时煤炭产业也是黑龙江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黑龙江省煤炭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还相对滞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且不太合理,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煤炭生产安全性有待控制,居民生活水平较低1。通过对黑龙江省煤炭产业进行全面分析及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科学规划黑龙江省煤炭产业提供决策参考。1煤炭产业概况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东北部,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南部与吉林省接壤,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是我国煤炭生产、加工重要基础之一,对东北地区能源消费始终起着支撑作用。黑龙江省煤矿开发最早可追溯到1902年,煤炭资源赋存比较广泛,当时在全省78个市县中有47个市县赋存煤炭,已经开发的有28个市县,且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全省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形成了以龙煤集团(现为龙煤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的鸡西、鹤岗、双鸭山和七台河4个煤炭分公司等国有重点煤矿为主体、地方国有煤矿与乡镇煤矿并存、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的煤炭产业格局。2黑龙江省煤炭产业现状分析21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近年来,黑龙江省煤矿安全生产总体稳定。2006年以来,全省煤矿安全形势总体有所好转,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百万吨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一些重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20012008年重特大死亡事故状况2006年,全省煤矿事故死亡278人,比2005年减少120人,下降30%。2007年死亡170人,比2006年减少108人,下降388%。2008年,全省共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64起,死亡167人,与2007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418%,死亡人数下降18%,百万吨死亡率为16,与上年持平。20012008年,全省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9起,平均每年发生1起多。特别是2002年、2005年在鸡西、七台河相继发生了2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损失惨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2009年11月,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00余人。22国有重点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根据统计资料, 2007年黑龙江省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为8369%,其中综采所占比重为4766%,高档普采所占比重为3603%;掘进机械化程度为6920%。黑龙江省采掘机械化水平属鸡西和双鸭山两市较高,七台河和鹤岗较低.2.3煤炭产量分析 黑龙江省现有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126亿t。近年来,全省煤炭产量稳定在1亿t左右(图3)。2007年,全省煤炭产量为10 065万,t居全国第6位; 2008年,生产原煤9 67605万,t居全国第8位。2008年,国有重点煤矿生产原煤5 49540万,t国有地方煤矿生产原煤1 40240万,t乡镇煤矿生产原煤2 77825万t。按目前的采出率和年产1亿t的生产能力来计算,黑龙江省的煤炭资源还能开采40多年。24职工构成分析根据对龙煤集团各分公司的人员构成调查情况来看,职工构成比例严重失调。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120%,大专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365%,中专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363%,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为8772%。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为380%。中专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过大,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太小3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存在的问题(1)煤炭资源基础勘探滞后2,有效供给能力低。近年来,黑龙江省优质煤炭资源大量消耗,煤炭基础勘探、生产勘探、接续资源勘探严重滞后,可供开采和建井的资源日益短缺,形成了资源勘探落后于矿井建设、矿井建设落后于煤炭生产要求、生产接续十分紧张的被动局面。如七台河与鹤岗两地煤炭有效供给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必须慎重考虑。(2)地质构造复杂,开采条件差。黑龙江省煤炭生产基本上以井工为主,而且煤炭资源埋藏深度大,大多为薄煤层和中厚煤层,煤层平均生产能力低。煤田分布明显受新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煤田形态和构造复杂,开采条件差,并有高瓦斯伴生,多断层、多破碎带,常伴有岩浆活动,煤层瓦斯绝对涌出量大。(3)煤炭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产能脆弱,效率低。由于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薄,所以先进装备适应性差,煤矿开采强度低,采煤机械化程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产高效矿井少。2007年,全国国有重点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85%,黑龙江省达到了8369%;全员效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4%。地方煤矿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更低,工艺落后,用人多,效率低。(4)煤炭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矿井数量多,单井规模小。全省现有生产矿井中,小矿井数量所占比例达到了9580%,且单井规模, 小。大型矿井总产量比重小,地方煤矿总产量比重大。2008年,全省煤炭产量为9 676万,t矿井平均每处产煤只有79万多,t地方煤矿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432%。因此,全省煤炭产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高产高效矿井极少,产能高度分散。(5)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06年以来,尽管全省煤矿安全形势总体有所好转,但是一些重特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仍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黑龙江省煤炭开采历史已有百年,特别是建国后煤炭行业开采强度逐年加大,多数国有煤矿现已进入多水平开采,井深巷长,老井采空区多,双突矿井多,大部分矿井自然发火期短,地质条件复杂,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矿井瓦斯等级也逐年增高,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小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更加薄弱。(6)高学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煤矿急需技术助理。2007年,龙煤集团大学本科学历以上职工所占比例还不到120%,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也只有380%,高学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致使煤矿新技术应用滞后,再加之设备更新和技改资金不足,造成生产过程的不良循环,且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给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急需向煤矿派驻“矿长助理”,切实为企业提供科技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创新等服务,解决现场生产技术难题。(7)生态条件恶化,环境问题突出。黑龙江省的煤炭城市除了一般城市所具有的“三废”污染外,还存在一些特有的生态环境问题。煤炭开采与加工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破坏、地面塌陷以及大气污染。4个煤城总塌陷面积530 km2左右,煤炭开采产生的矸石堆积总量3亿t左右,每年向大气排放的甲烷量约为3亿m3。4黑龙江省煤炭产业发展建议(1)加大资源勘察力度。本着“矿井建设,勘探先行”的原则,加大煤田地质勘察工作力度,提高资源勘探程度,增加后备储量和矿井建设的可供能力,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以东部地区为主,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勘察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资源有效供给程度。(2)科学确定产业规模。根据煤炭产业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等实际,使全省煤炭产业规模稳定在1亿t左右。(3)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既要确保安全、又要确保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不断创新煤矿安全监管方式;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和煤炭行业安全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防治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为重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主要内容为:增强煤矿安全科技体系,完善煤矿防灾系统,加快瓦斯治理。(4)以人为本,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工人安全技能,努力解决技术人员不足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吸引高校毕业生到煤矿生产一线,充实煤矿的科技实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煤矿培养技术人员。加强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技能。充分调动全员抓安全、保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搞好安全献计献策,从而不断提高人的本质安全主动程度。(5)推行绿色开采,减少环境污染。认真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使采掘工作面、井巷维修、轨道铺设、安全通风、煤矿地质测量和储量管理等达到质量标准化要求,减少污染物排放,绿化、美化煤矿地面环境,净化井下工作空间,保障职工安全和身心健康。(6)不断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巩固高档普采,发展综采,减少或消灭炮采,走减人减面、安全高效的路子,努力实现高产高效矿井。通过增加储量、集中生产、简化工艺、减少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