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成赢得精彩.doc_第1页
捕捉生成赢得精彩.doc_第2页
捕捉生成赢得精彩.doc_第3页
捕捉生成赢得精彩.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捕捉生成,赢得精彩!-三角形边的关系练习片段赏析重庆市长寿区第三实验小学校:杨新洪 邮编:401220单位地址:重庆市长寿区凤城镇园丁路22号。 邮箱:内容摘要: 现在的课堂氛围太单调、太枯燥、太压抑,学生的个性不能尽最大限度张扬和释放,课堂思维的激活和激烈碰撞需要教师艺术化的引导。而巧设智慧“陷阱”,捕捉错误资源;创设矛盾情境,捕捉对话契机;渗透数学思想,捕捉数学神韵可以释放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火热的思考,成就精彩的课堂。关键词:错误资源、课堂互动、数学思想。关心数学教育的人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课堂上,太缺少发自肺腑的欢声笑语,太缺少锋芒毕露的思维交锋,太缺少独出心裁的个性展示。一句话,我们的数学课堂太缺少生机与活力了!然而,最近很荣幸地在网络中听到北京孙贵合老师执教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他的课堂洋溢着蓬蓬勃勃的生机与活力,犹如一幅灵动自然、厚重高雅、耐人寻味的画卷,让我着迷似的探究其高超的教学艺术。尤其是在练习中的精彩瞬间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现摘录几个片段整理后供大家分享。一、巧设智慧“陷阱”,捕捉错误资源。 错误不再是课堂的“洪水猛兽”,学生不犯错误的课堂是不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在活的生命体的相互碰撞中,伴随着生成一些错误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只要捕捉到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进行辩论剖析,积极运用,课堂也会因学生的错误而生成精彩。在教学中,教师不漏痕迹故意巧设“智慧陷阱”,主动诱发错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交叉冲突和悬念,促进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发现,找出错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终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消除数学学习中的隐患。教师“故意预设错误,生成错误”的教学策略则是教师教学艺术高超的体现。片段一:判一判:下面三角形三边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2、3、8) 师:两条边加起来的和大于第三个边,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一条边是8厘米,另外两条边分别是2厘米和3厘米,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不能,因为2+3 8。师:如果把2厘米去掉,换成x厘米(教师擦去2,写上x),你觉得x是多少的时候,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生: 5以上的时候。” 师:大家同意吗?(几个学生附和)好,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就一起数一数整数,好不好?。师:x 可以是6、7(老师和学生一起数到这儿,教师停了,学生继续往后数)8、9、10、11、12、13数着数着,有几个学生回答说不行了,太大了。师:人家数得好好的,你怎么出这个声音呢?怎么刚才说大于5就行,现在怎么又不行了呢?生:因为8+3=1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都数到13了,数超过了。师:我真的佩服你,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们总在考虑x+3要大于8,x在不断变大,一会儿摇身一变,x变成最大的了,该考虑谁?生1:该考虑3+8x。生2:没办法啦!师:谁有办法?生3:x不能超过10.师:同意吗?(有人不同意,教师请了一位同学质疑)生4:10.9不行吗?师:10.9不行吗,问题很有力,问你呢!(对着生3说)生3:可以。师:你能改进一下答案吗?生3:11x5师:有的时候错误能帮助我们学习更深刻的知识,同学们刚才在研究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考虑问题要全面,只有全面考虑,才能使我们越来越聪明。这个片段中,孙老师对学生出现的两次错误捕捉非常到位。第一次当学生说到“x是5以上”的时候没做任何评价,而是引导学生一起往后数,放大学生的错误,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反思自己的思考,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招“延迟评价”用得真绝!第二次当学生说到“x不能超过10”,把学生的错误抛给其他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列举反例互动交流、质疑求真,获得全面深刻的体验。学生的两次错误都是教师巧设智慧陷阱的结晶。第一次错误是教师故意把学生带进“沟里”,师生一起往后数,教师明白该数到什么时候,数着数着就停下了,而学生不明白,还满怀信心一直不停地数。教师是有意识故意让学生自己去犯错、发现错、分析错。第二次错误由于前面都数的是整数的误导,比11小1个的整数当然是10,学生说“x不能超过10”是合情合理的,捕捉到错误生成,把学生观察的视角从整数拓展到小数,教育学生考虑问题要全面。“教学就是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在错误中感悟、成长,实现错误价值的最大化,让学生摔倒了再爬起来不正是精彩课堂的生动体现吗?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错误”是课堂生成中宝贵的教学资源,只要是学生经过思考,其错误中总会包含着一些合理的成分,而且错误中还能暴露出教师教学中的疏漏,显示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正确的可能是模仿,但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心里安全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思考过程,尊重接纳学生不成熟的想法。教师应该善待错误,让错误呈现出来,及时分析错因,通过集体查错、析错、纠错活动,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去伪存真,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领会和掌握内隐的数学规律,用错误成就精彩的课堂。二、创设矛盾情境,捕捉对话契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师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与文本资源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学生思维交锋、思维争辩的矛盾情境,捕捉对话契机,营造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课堂氛围,采用积极而有效的评价促进课堂互动,构建学习“共同体”,才会使课堂更加生动、赢得精彩。”片段二:想一想:师:(出示题目)三角形的一条边长12分米,其余两条边的和是14分米,这两条边的长度可以是( )分米和( )分米。生:可以是6和8(教师板书)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7和7,(教师有序板书)师:还有不同的吗?生: 5和9(教师有序板书) 师:哟!现在怎么越来越快了!是不是找到什么规律啦?你还有吗?生:4和10,3和11(教师有序板书)师:还有吗?我们一起说。生:2和12,1和13.(教师有序板书) 此时,学生议论开了,有不同的声音传出来。师:怎么啦?又有意见啦!这是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起说出来的,你敢与大家为敌吗?(教师立即请一位不同意见的人起来)说说你的想法。生1:1和13不行。师:他说1和13不行,你觉得呢?(对着生2说)生2:我觉得行。师:人家觉得行,你问问他吧!(对着生1说)生1:因为1+12=13,13=13,怎么办?1+12不等于13吗?12小于13-,(说着说着,说糊涂了,生1突然转向同意生2的观点,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师:(对着生1)你同意它的观点,人家都没说话,就战胜了你。(全班都笑了)师:(对着生2)你用眼光就把它制服了,你真厉害!(全班都笑了)师:有没有不同意这位同学的观点的?请勇敢地站起来说!生3:我觉得不行,1+12=13,13=13,两边的和等于第三边,这两条边不就变成了一条直线了,围不成三角形。(生1一听立即表态又回到了原来的观点)师:怎么他一说,你又说对呀!请站起来说说你现在又有什么想法?生1:1+12=13 ,两边之和是13,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而第三边也是13,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师:(问生2)你同意了吗?(生2点点头坐下)。 师:虽然你带领了一个人,你是把它带沟里了,好在他迷途知返,那我们现在把这组数据划去。在这个片段中,孙老师先让学生自由寻找满足条件的两组数据,教师通过有序板书的诱导,激励性的语言诱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列举,生成错误资源,迸发了两种观点。此时,教师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及时回应,通过有效的评价,积极而富有智慧的“煽风点火”,创设了生生互动的矛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争辩,把课堂探究引入了纵深,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一切源于教师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话的契机。“这是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起说出来的,你敢与大家为敌吗?”、“人家都没说话,都战胜了你”、“你用眼光就把它制服了,真厉害!”教师具有挑逗性的、挑战性的语言刺激了学生的神经,诱导学生勇敢发言,挑战权威,大胆怀疑、坚持真理,敢于质疑。学生在讨论、交流、思维碰撞中启迪了智慧,激活了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使学生体验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成功,享受到了幸福。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要把观察的视角转移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表现情况,关注学生的交流互动深度,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现状,把课堂互动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适度走进来,及时退出去,用评价这个“导航器”去引导、调控、激励,生成学生间的互动。精彩的课堂源自于学生精彩的互动,这样的课堂才是生动精彩的课堂,这种课堂境界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三、生成数学思想,捕捉数学神韵。 一流的教师只传授知识,二流的教师传授知识和方法,三流的教师传授数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新课程标准(2012修订版)明确指出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如抽象思想、模型思想和推理等是基本的数学思想,至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学科见识的教师,一定会从整体上把握教材,读懂数学的本质,抓住数学的本质实施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魂”,是数学的“根”,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片段三:想象画。 师:想不想看看这些三角形都是什么样? 师:想象一下,下面画了一条长12分米的线段,上面是2分米和12分米的线段。自己用手画一画。(每个人动手比画)师:(课件演示)和你想的一样吗?师:如果上面两条线短是3和11呢?可以画吗?(动手画一画后课件演示) 师:如果上面两条线段是7和7可以画吗?(可以)。这个三角形是怎么样的?(用手画一画)。这个三角形和其他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生:它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师:还能继续画吗?这些是整数范围内,要是在小数范围内,还能画多少个?生1:画很多很多个。生2:画无数个。(课件演示)孙老师在课件中将一个个不同边长的三角形演示出来,线条交错美丽,然后在上面画了一道弧,生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层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北京天安门西侧的大剧院的造型就是借鉴了这幅美丽的图案,数学美和生活美完美结合。在这个片段中,孙老师让学生先想一想形状,接着用手画一画,然后看一看课件的演示验证一下,最后再比较推理,发挥想象一共可以画多少个。在他的教学中,他没有满足于学生记住结论,也没有满足于学生只会应用结论进行判断,而是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想像、比画、抽象、观察,生成了数与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比较思想、极限思想和全面、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抓住了数学知识的“魂”进行教学,成就了一节厚重的课堂。数学是一个美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