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碳纤维技术参考资料.ppt_第1页
PAN碳纤维技术参考资料.ppt_第2页
PAN碳纤维技术参考资料.ppt_第3页
PAN碳纤维技术参考资料.ppt_第4页
PAN碳纤维技术参考资料.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碳纤维 8 2 2碳纤维的制造玻璃纤维 熔融纺丝 芳纶纤维 溶液纺丝 而碳纤维是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状材料 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采用间接法制造 由于至今尚未找到一种能够溶解碳的溶剂 要使碳熔融必须在100个大气压和3800 以上的高温时才能实现 连续碳纤维的制造有机纤维碳化法 晶须或短纤维采用气相法 8 2 2 1粘胶基碳纤维的制造 一 制备粘胶纤维属于多糖类有机化合物 分子式 C6H10O5 n 粘胶原丝具有环状分子结构 可以直接进行碳化或石墨化处理 而制成粘胶基碳纤维 粘胶基碳纤维的原料是含有纤维素结构的各种天然或人造纤维 木材 棉籽绒或甘蔗渣等天然纤维素与烧碱和CS2反应生成纤维素磺酸钠 再溶解在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成为粘稠的纺丝原液 称为黏胶 湿法纺丝得原丝 经碳化石墨化制得 二 热处理过程 1 25 150 温度下 脱去吸附水2 150 240 温度下 纤维素环脱水3 240 400 下 通过自由基反应 C C C O键断裂 生成水 CO和CO2等气体放出 4 400 以上 进行芳香化 放出氢气 再升高温度时 进行碳化和石墨化过程 该过程中 纤维的损失在90 以上 随着纤维直径变细 碳纤维的强度提高 这可能是由于纤维直径小 挥发物容易逸出 从而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 三 性能特点由粘胶纤维制得的碳纤维 横截面形状大多不规则 一般呈树叶状 性能平衡性较差 弹性系数较大 强度较低 拉伸强度 2800MPa 模量350GPa 碳化收率较低 20 3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为40 60 沥青基碳纤维为80 90 纤维中碱金属含量低于1 10 4 它还有灰分低 密度小 导热性差等特点 除作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外 更适宜做耐烧蚀功能复合材料 8 2 2 2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制造一 PAN选用原因1 PAN结构式 迄今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最受人注目的先驱体 2 选用PAN的原因a PAN纤维分子易于沿纤维轴取向 b 碳化收率 1000 1500 为50 55 c 在脱除碳以外的杂原子时其骨架结构很少破坏 d 在180 附近存在塑性 便于纺丝后的改性处理和经受高温碳化处理 1 原丝的制备 1 高性能原丝的质量要求用于制备碳纤维的PAN原丝应具备如下要求 结构均匀致密 纤维内 外部的缺陷少 金属等杂质含量低 溶剂残留量低 纤维的超分子结构规整 取向度高 结晶度高 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 纤维纤度小 直径不匀率低 纤维的油剂或表面处理剂有利于原丝的预氧化和碳化等 2 PAN的制备均聚 共聚 a 对于均聚PAN而言 加工碳纤维的稳定化过程中的环化反应是自由基引发的 反应具有瞬时高速性 会迅速放出大量的热 因而影响碳纤维的质量 高度结晶 溶解性不好 可纺性较差 b 酸性共聚PAN聚丙烯腈原丝中添加共聚组分是为了增进它的预氧化过程和环化架桥作用 环化反应是通过离子型机理引发的 可降低引发温度 一般为180 左右 发热峰较宽 缓和放热反应 牵伸容易 预氧化工艺容易控制 主链断裂飞丝现象减少 通常应用的共聚单体是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丙烯酸甲酯 衣康酸 CH2 COOHCH2COOH 等 多采用丙烯腈 AN 丙烯酸甲酯 MA 依康酸 ITA 三元共聚物或者AN ITA二元共聚物 用量2 5 3 由PAN聚合物纺丝由PAN聚合物纺制PAN纤维 一般可采用湿纺 干喷湿纺 干纺和熔纺等几种方式 干式纺丝方法是将纺丝原液经喷丝板从喷丝孔挤出于高温的气体氛围中 使溶剂蒸发浓缩 固化的方法 牵引速度受溶剂的蒸发速度制约 另外 采用干法生产的纤维溶剂不容易洗净 如果纤维中残留少量溶剂 在预氧化及碳化等一系列热处理过程中 溶剂挥发或分解会使纤维粘结 并产生缺陷 所得碳纤维发脆或毛丝多 强度低 湿式纺丝方法是纺丝原液从喷丝孔挤出之后直接进行凝固 随着牵引速度的增加 纺丝牵伸的倍率提高 在喷丝孔处易产生断丝 所以提高纺丝速度是有限度的 干喷湿纺法是纺丝原液经喷丝板喷出之后先经过一小段 3 10mm 空气层 然后再进入凝固浴 空气层作用 a 空气层是有效的牵伸区 纺丝速度高 b 可在空气层中形成一层致密的薄层 可以阻止大孔洞的形成 易得高强度原丝 c 空气层高度对纤维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很大 一般3 10mm 较大的空气层高度有利于PAN大分子在拉伸力的作用下取向 过大时从喷丝孔挤出的纺丝原液容易发生粘并 而使纺丝无法顺利进行 原丝的结构均匀致密 强度可达到7 62 10 88cN dtex 比湿法原丝的强度为4 9 6 53cN dtex高50 以上 因此要得到高强度的碳纤维采用干喷湿纺法较好 PAN纤维在张力下于空气中加热至180 300 加热速率1 3 min 发生环化 脱氢和氧化等反应 环化反应在整个分子链中是不连续的 所以在分子链中无规地残留一些非环化单元 成为断链的位置和质量损失的挥发气体源 主要发生的反应 分子内环化 脱氢 氧化 分子间脱氢氰酸 氧化 1 分子内环化 脱氢 氧化 2 分子间脱HCN 氧化 施加张力牵伸是制取高性能碳纤维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聚丙烯腈主链上带有 CN OH COOH O等 相邻大分子在斥力和引力综合平衡下 在空间呈无规螺旋棒状结构 收缩 物理收缩 在预氧化初期 在热作用下 分子排列趋于紊乱 从而导致物理收缩 这时施加张力牵伸 保持大分子择优取向 正牵伸率一般为4 16 化学收缩 PAN的线型分子链经分子内环化和分子间交联而转化为耐热梯形六元环结构时发生收缩 理论收缩量14 35 所以要加张力抑制或控制收缩率 自由收缩得到的预氧丝直径粗 发脆 强度低 炭化过程的两个热处理区段内的加热速率是炭化的关键 第一段即室温到600 加热速率应较低 以便使质量转移较慢 此区段非常关键 它包含了大多数化学反应和可挥发气体的释放 所以在较快的加热速率下质量转移加快 而气体等副产物的扩散则形成孔洞形式的不规则表面 第二加热区在600 1500 加热速率可以较快 因为放热反应和副产物挥发的破坏性降低 随炭化过程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逐渐增加 直到1500 时纤维的强度最高 当热处理温度超过1500 时纤维的强度降低 而模量仍缓慢增加 随着炭化反应的完成 1500 纤维已经具有小结晶 需采用高于1500 热处理温度 通过结晶增长和排列得到理想的结构 8 2 2 4短纤维及晶须 气相生长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和石墨晶须是性能优异的新型增强体 1 结构直径长度不同的气相生长碳纤维 其基本结构大多一样 经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 纤维中心都有直径约100A 的中空管 纤维头部有直径数百A 的金属或金属炭化物的结晶 中空管的外壁部分为高度取向的炭层 外层部分则为取向较差的热解碳组成 整个炭层呈年轮状堆积 2 制备 1 前驱纤维 石墨基板法 预先将催化剂 铁钴镍或其氧化物 盐类的超微粒子 喷洒在陶瓷或石墨基板上 然后将基板置于石英反应管中 保持1000 1150 通入烃类和氢气的混和气体 通过氢气的还原或表面净化后 烃类气体在超微粒子的表面进行芳构化和缩聚反应 粒子和石墨基板的垂直方向将形成六角网平面的炭层 由于某种驱动力 如渗透压或表面张力 超微粒子被朝上推动 继续向长度方向发展 此过程只有在超微粒子催化作用的表面才能进行 其结果在长度方向形成直径约100A 的中空细长的前驱纤维 2 热解沉积在前驱纤维上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堆积热解碳而使纤维加粗 以30 50mm min的生长速度 生长出直径1到100um 长为300 500mm的碳纤维 石墨化处理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达到 21GPa和1000GPa 众多缺陷中裂纹产生的危害更大 碳纤维属于脆性材料 在断裂过程中没有塑性流动 当它承受拉伸负荷时 易在裂纹尖端产生应力集中 由于缺乏塑性变形 集中的应力得不到缓和和释放 因而只能以裂纹迅速传播和扩展来形成新的表面以消除集中的应力 导致在较低应力下就发生破坏 集中的应力 m与裂纹尖端的曲率半径 的关系为 C裂纹大小 集中的应力 m 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