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六年级下学期集体备课船营二十五小 杜秀玲各位六年级语文老师:你们好!首先,感谢教师进修学校王老师给了我这次与全区六年级语文老师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六年级作为小学的重要阶段将面临着重要的小升初考试,承载者为上一级中学输送学生的重要任务,可以说作为六年级教师我们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大家都知道每年的五月份中学的招生考试就即将开始,我想今年也不能例外吧。那么怎么能在这短短的两个多月里更好的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大进步呢?我想教师的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复习不是简单的1+1式的重复教学,它应该是把平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进行整合、重新构想、大胆创新,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一定的知识技能。那么,良好的复习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和我以往的做法来谈谈六年级复习的一些问题,希望我的做法能对在坐的各位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在众多的复习方法中,阶段复习使用最多的就是归类法。归类法便于突破重点,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能防止机械重复,死记硬背。从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来说可以分成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篇章、习作、古诗词这几大方面。(这里我把古诗词单分出来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很重要,而且还是必考内容。)下面我就汉语拼音、汉字、词语、句子、古诗词这几方面来说说我在复习中的一些做法。一、汉语拼音(课件出示)说到汉语拼音,对于我们小学老师不陌生,对于小学生也不陌生。但也许是因为记忆的排异性,或是遗忘的自然规律,学习汉语拼音对六年的毕业生来说反倒是生疏起来。但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重要工具。现在的小升初也好,中学的考试也好甚至是高中的一些考试也或多或少涉及到一些汉语拼音的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老师们不能够忽视。(一)复习要求(课件出示)1、能熟练掌握声母、韵母、拼音、声调、整体认读的音节;2、掌握一些拼写规则,能正确地拼读、拼写音节;3、能按顺序背诵、默写字母表,认识大写字母,会用音序查字典;4、能运用拼音识字、正音和学习普通话。(二)复习内容(课件出示)1、字母表2、声母和韵母 3、普通话的变调4、拼写规则(三)方法建议(课件出示方法)方法一:随练习进行复习:对于字母表、声母和韵母这部分知识,教师可以不必拿出大块儿的时间进行集中复习。完全可以随练习进行复习,通过做卷子、做练习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讲解。或是对这方面知识掌握不好的孩子个别辅导。方法二:集中讲解,形式多样:在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中j.q.x.y和u 相拼时u省略两点的原则;标调原则;变调中轻声、儿化。这部分知识比较适合集中讲解。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例如:j.q.x.y和u 相拼时u省略两点的原则和标调原则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儿歌帮学生记忆。( j.q.x.y小淘气从不和u 在一起,他们和 来相拼两个鱼眼要挖去。)(有a不放过,无a找o、e, 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小i 小 最谦虚谁在后面给谁记。)通过这样的儿歌强化学生记忆,同时教师举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一边念儿歌,一边练习标调,以帮助学生准确熟练的掌握标调规则。轻声和儿化:轻声、儿化这两种音变现象比较简单,因此教师还是可以以讲为主,适当的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如:轻声:汉语中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调,变成一种既轻又短的调子,这叫轻声。轻声音节不标调,要念得又轻又短。如:妈妈风筝、我们、太阳月亮 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往往容易把所有的在词尾中的“子”“头”读轻声,因此,要告诉学生“子”“头”都是在没有实际意义时读轻声,如:胡子、园子、里头、外头而像孔子、庄子、头发、头脑就读原调。 儿化:要特别强调在普通话里,带儿化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表示,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这些儿化音节时,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表示卷舌作用)就可以了。例如:肉馅儿、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题型一般有:给字、词、句标音,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等。方法三:讲、记、练相结合普通话的变调中上声的变调、“一、七、八、不、啊”的变调;拼写规则中隔音符号的使用、字母大写的原则等内容较多也比较杂,如果随练习进行复习就无法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构建。这部分内容就比较适合集中整理复习。教师可以利用1-2节课的时间集中讲解,边讲边让学生记笔记。谈到笔记我想说一说,我认为六年级学生在复习期间应该准备笔记本,(介绍本班学生如何记笔记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结实一点的,厚一点的笔记本,学生们可以随时积累随时记录。这样在日积月累中慢慢便形成了知识体系。变调:上声的变调:上上相见变阳上(二声)。“一”的变调和不”的变调:在去声前都读成二声,在非去声前都读四声,单念时读本音。 在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后面BB二字均念成一声(阴平)。如:绿油油、亮晶晶、毛茸茸“啊”的语音变化:语气词“啊”在不同的地方语音会有变化。作为叹词时,因为说话时不受语音的影响,所以仍念a音,比如:啊,你来啦!但是作为语气词用在句末时,因受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的影响,会发生音变现象。这就要求学生把具体变化规律记在笔记上,以便日后忘记时可以翻开笔记查找。同时,教师边讲学生边记,教师同时举出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u结尾时,“啊” 变音为wa,如:多么温馨的小木屋哇!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n结尾时,“啊” 变音为na,如:家乡的水就是甜哪!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后鼻韵结尾时,“啊” 变音为nga,如,妈妈做的菜真香啊! 当前面一个音节以a o i 结尾时,“啊” 变音为ya,如,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呀! 复习时我们还可结合课文桂林山水中的这样一段话进行巩固练习。(课件出示)如:漓江的水真静啊(ng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nga),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y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样讲、记、练结合使这部分看上去多而杂的知识,系统化,简单化。 另外隔音符号的使用也是很重要的考点: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这就需要使用隔音符号把它隔开。记得七中去年的考题中有两道这样的题给词语注音 皮袄( )选择正确的读音 恩爱(n i n i)这两道题都是靠学生是否会用隔音符号的问题,如果教师没有讲到,学生自然不能够准确作答。大写的原则:句子的开头和诗歌每行的开头要大写;人名的姓与名的开头字母大写;专用名词或词组开头大写;文章题目可以大写。这方面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具体例子给学生讲一讲让学生了解即可。方法四:趁热打铁,综合复习在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整体把握之后,教师最好及时的针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次集中专项复习,建议专项复习覆盖的知识要全面尽量把讲到的重点内容都囊括其中。这样趁热打铁学生记忆深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汉字(课件出示)(一) 复习要求1、 要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偏旁部首;2、 学会三种查字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并能熟练使用;3、 能区别形近字、同音字及课本中出现的多音字,改正词句中的错别字等。(二) 复习内容(课件出示)1、笔画、笔顺。2、偏旁与部首3、查字典4、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多义字。(三)方法建议(课件出示)这部分内容也是比较多,比较杂,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下面就我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采用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方法一:究其根源 整体把握我每次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总是要用一课时时间来讲一讲字的构成。人教版教材对于字的构成这部分知识介绍的较少,不像现在其他的年级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对字的构成讲的比较多,比较细。了解字的构成对于学生字的结构的把握及字义的理解,都会有一定的帮助。字的组成主要包括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字和指示字属于独体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属于合体字。会意字: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思。如:“炙”下面是火,上面是一块肉;“休”一个人靠在一棵树上。形声字:形声字是占汉字比例最多的,约占汉字的80%左右。它由表意符号和表音符号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说表意部分为这个字的偏旁,表音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而且很多字的读音和声旁完全相同,依据这一点可以帮助学生在没有字典或者不借助工具书的情况下“猜”字的读音。这尤其对学生阅读短文很有帮助。同时,形声字表意部分对于学生理解字义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同音字等。有了对汉字的整体把握对于学生用汉字就有很大帮助了。方法二:精心筛选 强化记忆 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最易写错的一些字提炼出来,强化学生书写。一些重点的字的笔顺,如凹、凸、鼎等还可以让学生记在笔记中强化学生记忆 。方法三:指导方法、边记边练汉字的书写七条主要规则学生基本了解(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从外到里)。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书写规则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关于写点的顺序:左上为先(斗、为)右下为后(戈、书)点在里面要后写(瓦、叉)等。查字典的方法:熟字查音序,生字查部首,难检字数笔画。学生可以边记边练习,加以巩固。方法四:形义辨析 情境运用 以前就有些教师在复习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这部分知识的时喜欢印一些题篇,老师费了很大的工夫把认为重点的同音字、形近字、和多音字总结出来甚至还给这些字组好了词,发给学生让学生背诵,这样做可能会收到一些效果。但是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复习的不够全面,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不能很好的建立起来,他们只是机械的背诵,一旦题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就不能很好的应对。 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最好的方法是从字义入手(课件出示)如幕、墓、慕、暮、募。这几个字都念mu是同音字,也是形近字。那么如果从字意上分析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讲它们的区分)就不会出现字形混淆或使用不当的问题了。多音字也是一样,不同的读音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例如去年的期末考试中“扎”举例说明(课件出示)选择正确读音。(4分) 车夫挣扎(zh z zh )着坐了起来,伯父给他敷(f f )上药,扎(zh z zh )好绷带,又给他扎( zh z zh )了一剂止疼针。)如果孩子能掌握每个读音所表示的意思就不容易选错了。 另外,对与多音字,形近字和同音字教师在练习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课件出示)如(选择恰当的字:清明节那天,我们把一束束鲜花献在烈士(幕、墓、慕、暮)前。 我(哀 衷 衰)心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这样把单纯的字还原到生活和情境之中将学习和使用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字的理解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又将知识与使用结合起来。防止了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 三、词语(课件出示) (一)复习要求(课件出示)正确的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而且大部分能在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中正确的运用;要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积累词汇,部分能灵活运用。(三) 复习内容(课件出示) 积累词语 理解词语 辨析词义 词语的归类或排列。(三)方法建议(课件出示)方法一:课内知识、随堂落实、加强巩固关于词语方面的内容有很多,课内知识中每个单元后的“词语盘点”最为集中。这些内容一般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因此教师可以随课落实,一节课结束尽量保证每个学生,本课中要求掌握的词语达到会写,会用。然后,每个单元学完后,教师再抽出一点时间集中考核一次,这样进行查缺补漏,做到全面落实。而每课中涉及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以及单元“回顾拓展”中“日积月累”的内容也尽量随课落实,定时抽查,加强巩固。另外建议当“日积月累”中讲到某一个集中主题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时教师可以适当的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适当的多增加两句。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方法二:分散复习、见缝插针、温故知新到了六年级应当把知识加以整合,系统化。因此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本册的书上。应当把一些旧知识也集中起来整合复习。我们都知道每个单元的“回顾拓展”中“日积月累”是单元的重点。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也可以教师亲自)将46年级每个单元“日积月累”的内容总结到一起,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这似乎听上去挺多的,但是实际上不多,如果密集一点打印,8开纸、反正面一张就够了。积累之后教师完全可以见缝插针,利用课前时间读一读,背一背。这样做到温故知新,分散复习。方法三:指导方法、创设情境、灵活运用想正确运用词语一定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在以往的备课中王老师也讲了很多理解词语的方法。如:借助字典和词典,弄清词语的意思;拆字解词法;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还可以用找词语的近义词等。这些内容教师可以讲给学生让学生记在笔记上。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种方法创设一种情境举出一些适合这种方法的词来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对理解词语的方法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要根据不同的词选择不同的理解方法,以不变应万变。方法四:课外拓展、分类复习、化零为整 有关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这方面的课外知识可以说太多了。它就像一个可以不断向外扩张的圆永无止境。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班学生情况适当拓展。在拓展时我们可以采用分类复习的方法。即可以把成语系统分类。例如:(成语中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里、描写品质、描写四季的;含有修辞手法的;出自历史的、出自寓言的、出自神话的等;以及按字数分类的:三字的、四字的、五字的)如(格言中写惜时的、写爱国的)这些内容教师可按照不同种类,采用化零为整的方法进行复习。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甚至可以更早,(有很多老师早在四、五年级就已经在这方面开始积累了)每天留一些指定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每一种类型可以让学生记四-六个(句)。不必要求太多。也不必要求每个人都能全背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使用的知识大集结中都有很细化的分类,教师每天可以给学生留这方面的弹性作业让学生积累。方法五:复习形式、灵活多样、活学活用 背诵、积累本身就是很枯燥的,更何况马上面临小升初的孩子学习紧、任务重。教师着急,学生也有一些焦躁的情绪。如果复习形式单一,学生必将厌倦,复习的效果也不好。因此在复习中教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课件出示)如: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上墙,(在每周一换的黑板报里,配以符合主题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格言等);这样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变换一些检查形式口头检查和书面检查相结合;单项过关与试卷测查相结合;读、背、写相结合等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丰富。 教师要明确我们积累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以便日后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因此,教师在让学生积累的同时更要注重这些语言的应用。教师可在学生背诵的同时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利用这些语言说一句话,或一段话,亦或是一篇文章。(口头举例)这样活学活用,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自然就丰富了起来。教师也就不怕学生写文章没有词了。一、 句子(课件出示)(一) 复习要求(课件出示) 掌握句子的几种基本类型及转换方法; 认识句子中所运用的基本修辞手法,要能恰当地使用这些修辞手法; 认识复句。要求能用关联词造句,在句子中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能正确的修改病句; 会扩句和缩句。(二) 复习内容(课件出示)1、 句子的基本类型和一些特殊句型,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的转换方式;2、 关联词语的运用。3、 正确理解句子含义。4、 扩句和缩句。5、 修改病句。(三)方法建议(课件出示)方法一:抓住课堂、随遇随讲句子的基本类型及一些特殊句式的转换;关联词语的运用;理解句子含义;扩句和缩句;修改病句。这些是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在我们高年级的课文学习中就有很多适合做这方面联系的句子。在以往我的教学中很注重这方面的练习。例如我在讲詹天佑一文时,讲到“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这句话运用了设问这种修辞手法,因此,在讲到这句话时我便将设问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相关的设问与反问的区别,也在课堂中讲了。这样很多知识随课落实,不但节省时间,而且学生印象深刻。下学期留给我们大块儿的复习时间并不多。有关“句子”的复习,我们可以抓住课堂随遇随讲。方法二:集中时间、单项落实随堂讲可以把难点分散,但是它的弊端就是容易漏掉知识点。因此,对于“句子”这方面的复习,要想全面,不漏项,不落点。还应该抽出集中的时间(2-3课时),进行集中复习。在集中复习时,教师可分单项讲解边讲边举例。句子的几种基本类型及转换方法;关联词的使用;扩句和缩句可以用12课时完成。句子的修辞手法;修改病句可以用一课时完成。每个单项复习结束后练习要紧跟上,老师们可以针对每一课时安排的内容相应的出12张卷子作为专项的训练,以便从卷子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这样单项落实避免了知识的缺漏,复习就很全面了。方法三:提炼方法、三维并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引领是最重要的,有方法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提炼各种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 现在我将一些特殊句式的转换方式;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扩句和缩句;修改病句中的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各位有些帮助。句子的类型及转化中有几种转换比较难,也很易错。:(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互改:(课件出示) 有一些教师对于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改有误区,认为肯定句改成否定句就是加入否定词就可以了。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不能只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关键是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加否定词,但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课件出示)如:“我喜欢你。”(改为否定句) “我不讨厌你。” ( ) “我不喜欢你。” ( ) (2)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改(课件出示)这种句式比较常见如:肯定句: “外国人承认中国人了不起。”双重否定句: “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了不起。”在这里强调否定词的使用要仔细斟酌,记得去年我们学校的一次抽测中有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学好语文必须要加强课外阅读 。”改为双重否定句“学好语文不能不加强课外阅读。”或者“学好语文非加强课外阅读不可。”这两种都可以,但是有的学生改成了“学好语文不得不加强课外阅读。”就不符合逻辑了,“不得不”听上去有“不情愿”的意思。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要“三维并进”。学生仅仅明白句子的转化的知识和方法外,还要考虑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问题(3)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改(课件出示)(陈述句语气平和。反问句语气强烈,起到强调作用)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改应注意: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时除了要求学生加上反问词“难道、怎么、岂能、岂等“句末要加上“吗、呢”等语气词,句号改为问号外。还要注意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改时,肯定形式与否定形式也是互改的。即:原句为肯定形式则变换的句式为否定形式。原句为否定形式则变换的句式为肯定形式。(课件出示)如: 这么远,箭怎么能射的到呢?(改为肯定句) 这么远,箭不能射得到。 不劳动,连棵花叶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肯定句)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4)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课件出示)需要注意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要做到三改一不改:(课件出示)三改:1.改换人称(第一或第二人称你、我、我们改换为第三人称他、他们; 2. 改动标点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 3. 可以适当的调换词语是语句通顺。一不改:不改变句子意思。句子中代词(你、我、她)太多出现了代词指代不清时,要把部分代词还原成人名帮助我们理解句意。另外,介绍一种比较方便的方法那就是可以运用角度的转换来思考。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第三者,或者第四者的角度去问。什么意思呢?就比如你们班有两个学生小方和小明他们俩在说话。你想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你就问小方小明和你说什么了?小方回答小明说什么什么了,这就是站在第三者角度去问。还可以站在第四者角度去问,那么久假设旁边还有一个人,你问这个人:“唉,小明和小方说什么了啊。她回答小明和小方说什么什么了。如: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间接叙述)学生在第四者角度问“蔺相如说什么了。”“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5)缩句和扩句在小学中,缩句和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也是句子练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缩句:缩到什么程度,哪些成分不能去掉,特殊句子的缩句方法等老师还比较困惑。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说一说。缩句:要掌握缩句的方法,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要做缩句练习?我们知道,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而这些词或词组在句子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主要成分,有的是次要成分,缩句就是去掉次要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我们练习缩句的目的就是让学会缩句。阅读时,遇到长句子能更好的抓住主要成分理解句子,平时能够说完整的话,作文时也能写完整句。这就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一、读懂原句,明白句意;语气不变,句式不变:缩句首先要读懂原句,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句意。注意:1、缩句时不能改变原句语气:如果原句表达的是感叹的语气,缩句后还是感叹句式,如果原句是疑问的语气,缩句后还应是疑问的语气。同时句末标点符号也要与原句一致。如“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2、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句式:比如原句是一个复句缩句后不能变为单句了。如: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方法二:找出主干,删去修饰,但原意要保留。缩句时原则上要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注意:1、以不改变原意为原则:如果定语、状语、补语的去掉会改变句意那么这样的内容就要保留。比如 “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 如果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差点儿虽然是状语,但是如果不加上句意就改变了,因此,改为 孩子差点跌到甲板上比如:“今天的文艺晚会开得非常成功。”如果缩成“晚会开”就改变句子的原来意思了。因此,这个句子只能缩成“晚会开得成功。”2、“着、了、过不能去掉,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如果去掉会改变句子意思,因此,不能去掉。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如“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不”必须保留。 介绍几种特殊句式的缩句:1、连动句的缩句: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例: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保留应缩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2、带有双谓语的句子的缩句:双谓语在缩句时两个谓语都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如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3、“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缩句:“把”字句和“被”字句缩句时要注意,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不能去掉。如“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应缩为“敌人被红军消灭了。“残暴的敌人把我们党的优秀领导人李大钊秘密地杀害了。(敌人把李大钊杀害了。)“扩句:扩句与缩句刚好相反,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成份,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形象。下面我就介绍2种扩句的方法。方法:1.增加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2、在句中加入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六)修改病句(课件出示)关于修改病句大家都做过这方面的练习,但是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很多老师对于修改病句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是病句出现了只要学生改的通顺了,句子意思也没有大的改变就算正确了。其实修改病句是有一定原则和方法的:原则一、查清楚病因(课件出示)这就如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要准确的判断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常见的病句病因: 成分残缺、用词不当 、搭配不当 、次序颠倒 、重复累赘、 前后矛盾、归类不当、概念模糊、修辞不当、褒贬不分等。原则二: 修改尽量少(课件出示)修改病句时,要尽量的少动、少改。原则三:原意必保留(课件出示)原则四:如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要尽量做到使用正确。(课件出示)(七)修辞:(课件出示)这部分需要落实的是了解每一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不但可以在篇章分析中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还。复习这部分内容是教师可以边讲解边举例说明。这部分知识的落实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在课堂教学中,以及练习中落实。教师要善于提炼方法,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有法可依。方法四:综合复习、查缺补漏 句子这部分知识在集中讲解,单项复习之后,可以做几张综合练习卷。这样查缺补漏以保证知识的全面落实。五、诗词(课件出示)六年级考试,小升初考试诗词是必考内容。这部分内容也是让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因为这部分内容含盖的面太广,考点也太多了。那么,对于这部分内容如何整理复习呢?教师必须有一定的计划,也要设计不同的方法。方法一:分散落实法首先,课标中要求的小学必背古诗词70首,是必会内容,既要会背,也要会写。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分散处理:每天留背五首甚至可以更多,其实听上去多,但是要知道很多古诗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