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考试试卷.doc_第1页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试卷.doc_第2页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试卷.doc_第3页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试卷.doc_第4页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贤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考试试卷考试内容:中医适用技术单位: 姓名: 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注: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上述框中相应的地方,答在其他地方无效A1型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针灸学的理论核心A.阴阳学说B.五行学说C.脏腑学说D.经络学说E.子午流注学说2.十二经别分布的特点是A.离、合、出、入B.离、合、入、出C.离、入、合、出D.出、入、离、合E.离、入、出、合3.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A.经穴,奇穴,阿是穴B.经穴,奇穴,特定穴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E.经穴,络穴,阿是穴 4。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舌苔薄黄治疗配穴处方当用A。大椎、曲池、合谷、十宣 B。大椎、曲池、合谷、外关、鱼际C。合谷、列缺、风门、风池、足三里 D。合谷、列缺、肺俞、太阳E。风池、风府、丰隆、迎香、尺泽5。一患者双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时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治疗 除对症取 穴外,整体取穴还应配A。肾俞、关元 B。膈俞、气海 C。商丘、足三里D。大椎、曲池 E。膝眼、太溪6。一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两手松撒,二便失禁,四肢逆冷,鼻鼾息微, 脉细弱。治疗首选配方是A。水沟、十二井穴、太冲、丰隆 B。水沟、行间、神阙(灸)、气海C。关元(灸)、神阙(灸) D。百会(灸)、膻中(灸)、大椎(灸)、水沟E。水沟、十二井穴、复溜、内关7。治疗阴虚牙痛,一般都在主穴的基础上加用A。 风池、肾俞 B。风府、太溪 C。 太溪、行间D。 太溪、丰隆 E。 照海、阳池8。阴虚火旺所致鼻衄,其治疗应取A。风池、迎香 B。合谷、少商 C。内庭、上星D。太溪、太冲、通天 E。以上都不取9。虚火牙痛除取合谷、下关、颊车外,还应配A。外夫、风池 B。内庭、少海 C。太溪、行间D。二间、足三里 E。太冲、内庭10.肝胆火旺之耳聋、耳鸣,下列各组配穴除外,皆可协调配用A.医风、听会 B.中渚、侠溪 C.太冲、丘墟D.丰隆、劳官 E.肝俞、太溪11.治疗肠痈,下列穴位除以外都可选用A.上巨虚 B.天枢 C.地机 D.阑尾 E.丘墟12.治疗实热症咽喉肿痛应选用A.大椎、身柱(温灸)、风门、合谷 B.少商、尺泽、合谷、陷谷、关冲C.太溪、照海、鱼际 D.命门、肾俞、太溪、照海、涌泉E.十宣、鱼际、解溪13.治疗肝胆火盛型目赤痛,除主穴外,应加用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侠溪、行间D.大敦、足临位 E.侠溪、太冲14.风袭经络所致太阳经头痛的治疗配穴处方应选A.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B.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率谷、太阳、委中、阿是穴E.列缺、风池、百会、阿是穴15.治疗偏头痛的配方取穴是A.天柱、昆仑、后溪、阿是穴 B.风池、侠溪、丝竹空透率谷C.百会、风池、行间)阿是穴 D.上星、合谷、足三里、阿是穴 E.以上都不是16.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眩晕证的最佳配穴是A.肾俞、风池、行间、侠溪、肝俞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C.中脘、内关、解溪、丰隆 D.百会、气海、曲泉、中脘、风池E.神门、肾俞、太冲、足三里17.气血不足所致眩晕证的治疗主要取A.心脾两经穴 B.肝脾两经穴 C.脾肾两经穴 D.肝肾两经穴 E.以上都不是18.治疗心血不足之惊悸证除用安神定惊之腧穴外,还应配A.神门、心俞、巨阙 B.膈俞、脾俞、足三里 C.肺俞、尺泽、丰隆D.脾俞、三焦俞、气海俞 E.肾俞、太溪、厥阴俞19.腹痛绵绵,时作时上,痛时喜按,大便或溏,神疲畏寒,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取穴应首选A.取督脉、足太阴经、手阳明经穴为主 B.取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C.取背俞、任脉经穴为主 D.取足少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E.取足厥阴经、足太阴经穴为主20.痰饮停蓄所致呕吐,除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外,还应配A.合谷、金津玉液 B.上脘、胃俞 C.膻中、丰隆D.太冲、阳陵泉 E.下脘、璇玑21.肝气犯胃所致呕吐证的治疗配穴应取A.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 B.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胃俞、上脘C.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膻中、丰隆 D.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阳陵泉E.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脾俞、章门22.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频,或兼呕逆酸苦,苔薄白,脉沉弦,其治疗取穴当选A.取足太阴脾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B.取足厥阴肝经穴、足少阴肾经穴为主C.取背俞穴、任脉经穴为主 D.取足阳明胃经穴、任脉经穴为主E.取足厥阴肝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23.治疗梦遗除选用大赫、志室、关元主穴外,还需加用A.肾俞、太溪、足三里 B.心俞、神门、内关 C.气海、命门D.肝俞、太冲 E.中极、然谷24.肾虚腰痛的配方取穴是A.肾俞、风府、委中、腰阳关 B.肾俞、委中、膈俞、昆仑 C.肾俞、志室、命门、太溪D.肾俞、承山、昆仑、委中 E.以上都不是25.心脾两虚之不寐证除取神门穴、三阴交穴外,还应配A.心俞、脾俞、厥阴俞 B.胃俞、行间、足三里 C.心俞、肾俞、太溪D.心俞、脾俞、外关、合谷 E.肝俞、太冲、间使26.阳证水肿的针灸治疗,除取水分、气海、足三里、三焦俞、阴陵泉外还应配A.合谷、水沟、肾俞 B.肺俞、大杼、合谷 C.脾俞、肾俞、中脘D.肝俞、期门、阳陵泉 E.肺俞、外关、太溪27.肝肾亏损病证的治疗取穴原则是A.取任脉、背俞穴及足少阴经穴为主 B.取任脉、募穴及足厥阴经穴为主C.取任脉、背俞穴及足大阴经穴为主 D.取督脉、募穴及足阳明经穴为主E.取督脉、募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28.下列穴位中适宜治疗痰热惊风的处方是A.大椎、太冲、百会、风池 B.太冲、丰隆、水沟、十宣 C.神门、涌泉、印堂、中冲D.合谷、丰隆、大椎、风府 E.印堂、神门、前顶、十二井穴29.肾气不足所致的癃闭证配穴应选A.阴谷、肾俞、气海、委阳、三焦俞 B.中极、三阴交、足三里C.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 D.关元、三阴交、膀胱俞E.关元、复溜、膀胱俞30老年习惯性便秘适当选取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外还应酌情加配A.合谷、曲池 B.中脘、行间 C.神阙、合谷 D.脾俞、胃俞 E.小肠俞、下巨虚31.小儿遗尿,治疗选穴主要选取A.胱经背俞穴 B.任脉 C.任督二脉 D.任脉及足阳明胃经 E.任脉及背俞穴32形成小儿推拿独特体系的朝代是:( ) A、清代 B、宋代 C、明代 D、唐代 33清代把推拿、按、摩、摸、端提到为伤科,治疗八法的著作是:( ) A、医宗金鉴 B、厘飞按摩要求 C、保赤推拿法 D、小儿推拿直录 34“动”是推拿疗法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是“动”所包括的治疗方面。( ) A、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 B、促进气血的流动 C、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D、提高局部组织痛阈 35擦法操作时涂冬青膏的作用是:( )A、增大擦动幅度 B、防止擦破皮肤 C、加快操作速度 D、以上都是 36正常腰椎前屈的活动幅度是:( ) A、90 B、120 C、150 D、6037哪项不是一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 )A、大拇指着力于一定部位 B、频率220250次/分C、腕部放松 D、沉肩垂肘悬腕 38推坎宫的作用是:( )A、补气行气,活血化瘀 B、舒筋通络,松解粘连 C、清热利湿,健脾和胃 D、疏风解表,醒脑明目39小儿推拿中,哪种方法可醒神开窍?( ) A 、掐人中 B 、揉太阳 C 、开天门 D 、揉迎香 40以下哪种方法,既能止泻,又能通便。( ) A 、按腰俞 B 、开天门 C 、揉风门 D 、椎土节骨 41扳法的临床应用 ( )A 、适用于颈项部 B 、适用于肩背部 C 、适用于肌肉关节 D 、以上都不是 42小儿运法的操作要求是:( ) A 、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B 、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 C 、操作频率每分钟 80-120 次 D 、以上都是 43据文献记载,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是:( ) A、小儿按摩经 B、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C、黄帝内经 D、小儿推拿秘诀 44以下哪项不是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 ) A、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B、提高局部组织痛阈 C、拉长紧张肌肉,解除肌肉痉挛 D、以上都不是45指出推拿手法补泻的方面:( ) A 、手法刺激性质和量 B 、手法频率 C 、手法方面 D 、以上都是 46推拿基本治法中,温法以操作要求是:( ) A 、轻快柔和 B 、手法逐渐加快加重 C 、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 D 、以上都是 47正常颈椎侧屈的活动幅度是:( ) A、45 B、20 C、30 D、35 48哪条经文见于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 ) A、轻推顺推背为补 B、揉以和之,可以和气血,活筋络 C、肩井穴是大关节、推之开通气血,各处推完将此掐,不愁气血不通 D、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49成人手法的基本要求是:( )A、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B、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血运深透 C、持久、有力、平稳、深透 D、柔和、平稳、不浮不滞 50小儿特定穴的特点是:( )A、既有点状又有线状、面状 B、胸腹多,两手少 C、归属于十四经者多 D、以上都是 进贤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征求意见表请你对本次培训提出评价,并对今后该项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谢谢您的合作! 进贤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培训考试试卷考试内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针灸)单位: 姓名: 得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注: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上述框中相应的地方,答在其他地方无效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1.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灵枢经 C.针灸经 D.针灸甲乙经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 A.王叔和 B.孙思邈 C.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3.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 A.王惟一 B.孙思邈 C.王冰 D.甄权 E.滑寿 4.我国由国家专门培养针灸医师的朝代最早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5.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 A.唐朝 B.金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6.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子午流注学说 7.十二经别分布的特点是 A.离、合、出、入 B.离、合、入、出 C.离、入、合、出 D.出、入、离、合 E.离、入、出、合 8.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9.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B.没有专属的腧穴 C.无表里配合 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 E.不直属脏腑 1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 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1.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A. 十寸 B. 十二寸 C. 十二寸五分 D. 九寸 E. 十一寸 12.下肢按骨度分寸法计算长为16寸的起止部位是 A.膝中至外踝 B.膝中至外踝上缘 C.膝中至外踝下缘 D.膝中至外踝尖 E.外膝眼至外踝 13、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调冲、任 B.调节任、督 C.总调奇经八脉 D.调节阴经经气 E.总调冲、任、督、带 14 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阳经经气 B.调节督脉、任脉 C.调节冲、任、督、带 D.总调奇经八脉 E.总调冲、任督脉 15 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 A.足太阴经 B.手太阴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 16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冲脉 D.任脉 E.足太阴脾经 17 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 A.阴维脉 B.阳维脉 C.冲脉 D.阴跷泳 E.阳跷脉 18 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19 在十二络脉中除以外,都是向上循行 A.手太阴经络脉 B.手太阳经络脉 C.手少阳经络脉 D.足厥阴经络脉 E.足太阳经络脉 20 十二经筋是指 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结筋肉、骨胳的部分 B.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一部分经脉 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 E.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 21 病在经筋者,施治多选用 A.毫针 B.三棱针C.火针 D.雷火神针 E.大针 22 病在经筋者治疗时一般取用 A.本经穴 B.皮部 C.络脉 D.阿是穴 E.原穴 23 经筋中具有总络人体诸筋作用的是 A.足阳明经筋 B.足太阳经筋 C.足太阴经筋 D.足少阴经筋 E.足厥阴经筋 24 外邪侵入机体,一般的传注顺序是 A.皮部孙络经脉脏腑 B.皮部浮络络脉脏腑 C.皮部络脉经脉脏腑 D.皮部孙脉络脉脏腑 E.皮部经脉络脉脏腑 25 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 A.郄穴 B.原穴 C.俞穴 D.募穴 E.合穴 26 募穴的刺激点共有 A.12个 B.15个 C.18个 D.21个 E.24个 27 下述有关募穴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是脏腑经气汇聚的地方 B.均位于胸腹部 C.与内脏的高下部位相应 D.在各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 E.腑病取之,有“阳病引阴”之意 28 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D.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E.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29 下列特性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 A.原穴 B.俞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郄穴 30 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 A.五输穴 B.原穴 C.络穴 D.下合穴 E.郄穴 31.骨度分寸法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 C.针灸甲乙经 D.千金要方 E.难经 32.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会穴为: A.18寸 B.15寸 C.8寸 D.12寸 E.10寸 33.用“一夫法”取穴,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时后备急方 C.脉经 D.千金要方 E.千金翼方 34.下列骨度分寸错误的是: A.每一肋骨间折作1.4寸 B.第十一肋端至股骨大转子为9寸 C.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是8 寸 D.歧骨至横骨上廉为13寸 E.腋以下至季胁作12寸 35.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9寸 B.16寸 C.13寸 D.18寸 E.12寸 36.两穴之间距离是8寸的穴位是: A.太渊至孔最 B.偏历至曲池 C.足三里至丰隆 D.三阴交至阴陵泉 E.中极至中脘 37.“一夫法”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远端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答案 E 38。以两手虎叉定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