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doc_第1页
《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doc_第2页
《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doc_第3页
《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doc_第4页
《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雾霾知多少吴兑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课程前言 主持人:学术前沿,思想对话,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2013年的第一个季度,我国出现了11次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而20个省份也出现了持续的雾霾,全国平均雾霾日为1961年至今的同期水平最高值,而2010年全球疾病负担评估报告称:2010年细颗粒物(PM2.5)的室外空气污染居全球20个首要致死风险因子的第9位,这个数字在中国是第4位,排在它前面的分别是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血压和吸烟,那面对如此严重的雾霾情况,以及PM2.5的监测频频爆表,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大众非常在意的这样一个事情,那究竟什么是PM2.5?我们又该如何去防治PM2.5呢?对这些问题我们今天非常荣幸请到了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兑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雾霾知多少,我们一起欢迎吴教授。 解说:吴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首届“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原广东省气象部门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大气物理化学,大气环境研究工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项,主持科研课题3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含重点项目1项,编著我国第一部环境气象学专著,近年,关于灾害性浓雾、灰霾天气、PM2.5的研究引起国内外同行广泛关注。主持人:吴老师,你是第一次来到大讲堂。吴兑:对。主持人:那就现在这样一个雾霾经常发生的时候,你来到这儿显得非常地应景,我们非常需要听您从专业的角度来跟我们说一下,这个雾霾究竟是什么? 吴兑:简单地讲,雾和霾还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首先雾是水汽饱和之后凝结形成的,雾必然是由水滴或者是冰晶组成的,但霾是由气溶胶粒子组成的,它可以是干的粒子,也可以是吸湿的含有一定水分的粒子。那霾的成分就比较复杂,比如说在传统上看,可以有一些来自自然界的,是以地壳、土壤、沙尘粒子占一部分,然后还有一些海盐粒子,现在我们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多,就会有一些比如说是燃烧之后的残骸黑炭粒子,还有一些是经过光化学烟雾或是化学氧化形成的,比如说是像有机碳的粒子等等,还有些有生物活性的,它比较复杂。 主持人:那么我们都知道去年2012年的时候,也是“两会”第一次把PM2.5列入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当中,实际上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为止,雾霾好像是愈演愈烈的情况,我们不知道雾霾这种情况能不能够根治?吴兑:其实我们常见的是霾,我们见到的所谓现在大家提的雾霾现象100次里应该有99次就是霾,可能最多有一次才是雾,当我们在春节前后还是确实能碰到浓雾天气的,说到雾霾和污染的关系,在过去没有污染现象的时候也有雾也有霾,雾主要是发生在高纬度和高海拔,所以在北极地区几乎天天都有雾。到了高山,比如说我们去黄山,我们去华山,雾是常见现象。霾在过去由于火山喷发、沙尘暴还有一些植物排放的有机物也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形成霾,但它们一般来讲一年也就是一两天,或者是刚刚达到霾的标准,不会很严重。工业化以后就开始出现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霾,这个主要是始自于英国,因为它是工业化最早,它说是1750年开始,实际全球的工业化是1840年以后,包括我国开始有了铁路、电灯、电话,都是1840年慈禧太后那个时候才进入中国的。欧洲污染非常严重的时候可以达到污染物在空中凝结,然后变成像絮状的下雪一样地霹雳啪啦往下掉,中国从来污染还没有达到过这么严重的程度,但你看欧洲这么严重的污染,包括英国伦敦,包括比利时、卢森堡,包括德国的鲁尔地区,还包括美国,比如说洛杉矶。它们经过50年到60年的治理,现在已经是蓝天白云,治理的空气质量非常好了,这是远的例子,或是国际上的例子。如果从国内来看,在2003年到2005年,在珠三角地区由于香港同胞的关注,有点像前年到今年北京的这种舆论形势,那个时候珠三角地区污染是比较严重的,我们是叫灰霾的,但经过这十年的治理,已经从2004的PM2.5的浓度88个微克/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42个微克/立方米。 主持人:其实不像我们现在想象的,也许几年就能把它治理好,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吴兑: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从英国伦敦到欧洲、到美国,它们都是用了50到60年的时间治理好的,比如说我们碰到的一些英国的华人移民,他说他去了20年,从来没见过雾,实际上那个时候伦敦的“雾都”是一个误解,实际它是“霾都”,因为科学认识水平没到那一步,所以把能见度恶化都以为是雾,实际上它是“霾都”,我们的华人移民去了20年都没见过雾,说明它空气污染治理好了就没这个现象了,不可能原来它很多雾,现在就没有雾,这是不可能的,气候不能发生这样重大的变化。 主持人:钟南山院士他也说,他的观点是说能治,就看有没有决心,但是这个决心,您认为怎么体现? 吴兑:我觉得他说得非常对,我也很赞同和认同他的看法。现在对于我们的政治家面临的抉择是要现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伴随严重的雾霾天气、空气污染,还是寻求一个适度的,比如说GDP每年5到7的增长率,伴随一个可忍受的空气污染,这是需要政治家抉择的。 主持人:好的,感谢吴老师,接下来就请吴教授给我们带来今天的演讲,他的演讲题目是雾霾知多少,有请! 解说:经济发展对雾霾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那怎么看待雾和霾,雾霾伴随的PM2.5的污染有哪些?为什么霾越来越频繁,霾又对当下们的身体健康有怎样的影响?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正在播出。吴兑:各位观众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和看法。首先我们在今天这个话题主要是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来认识一下雾和霾,以及和雾霾伴随的PM2.5的污染情况,第二点我们来看是不是有可能、有办法减少PM2.5的污染,也就是减少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采取哪些措施会比较有效。一、雾霾和PM2.5的相关情况(一)关于雾和霾下面,我们首先就来看看雾和霾是怎么回事,雾肯定是由水滴和冰晶组成的,霾一定是颗粒物组成的,所以我们现在说的TSP也好,总悬浮颗粒物,PM10也好,可吸入颗粒物,PM2.5细颗粒物也好,它都是属于气溶胶,大气中的颗粒物。霾的组成就包括沙尘粒子、土壤粒子,还有海盐粒子,还有一些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元素碳、有机碳等等,当然里面也会含有一些有生物活性的粒子,比如说我们比较熟悉的家里的居室尘螨,就是螨虫,它的生命期比较短,它的粪便和实体碎片会在家里的居室内的空气中充斥,会引起人体的一些有变态反映的人体就会患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这个叫有生物活性的气溶胶。所以这个气溶胶中或是霾粒子中肯定是包含了一些能致病的物质,比如说有些病毒、病菌也可能在有些含水的气溶胶中存活,造成一个远距离传输的可能,所以霾和雾的组成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刚才也提到,霾其实在历史时期并不是特别像现在这么频繁,因为我们最近这几年大家关注了,就感到这个事情比较频繁。我们可以看现在这样的一个片子,这个片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出现霾的一个情况,大家看到,这个建筑物是非常模糊的,能见度非常差的,大概只有几百米,可能就是两、三百米这样一个水平。在霾发生的时候,能见度非常恶化。但我们可以看到在没有霾的时候,尤其是我们看到一个历史照片,1966年,这张照片上面的蓝天白云,我们这代人或者是我们下一代人都不一定能再看得到,而要二三十年以后才能治理得好,才能看到1966年这样的蓝天白云。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北京的霾或是灰霾天气,或是霾日的长期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1950年代北京地区还是比较多这个现象,但这个现象和污染关系不是太大,它主要来自于沙尘天气的影响,我记得我小时候是在六部口到西单府右街这一代上学、居住,当时上学也经常是沙子打脸,那是地表扬尘造成的,但经过我们国家在首都周边地区植树造林,尤其是在坝上地区,张家口和北京西部、北部,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看到,一直到1963年、1964年、1965年、1966年、1967年,我们的霾降到最低水平,一年也就是几天。然后随着经济的增长,霾日就迅速增加,大概是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就可以超过每年200天,然后就在有一个时期是高位振荡,实际上在奥运前期,我们霾的治理或是空气污染的治理的成效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看到奥运前期的治理是非常好的,霾日是下降的。所以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最近两、三年霾日或灰霾污染严重了,雾霾天气严重的?其实我们看到,在灰霾天气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温饱问题,我们关注不到环境问题,等到它在高位一振荡或是准备开始下降的这个历史时期,我们的关注点在小康,我们所有人脑子里想的是怎么实现小康,那个时候也没有关注环境问题、雾霾问题和灰霾问题和污染问题,到了奥运前期我们的治理是非常有效的,实际这个霾日已经明显下降了,但我们忽然间满足了温饱和满足了小康之后,我们忽然间关注到我们呼吸的空气是否满意。所以,这个关注度和它的严重程度不是成正比例的,它严重的时候你没有关注,你没理会,你也想不起来去关注它,当你的温饱问题、小康问题逐一解决之后,房子也有了,车也有了,就想到水和空气的问题,才关注到,哦,从前年10月份到去年春节,去年10月份到今年春节,北京和华北平原都出现了若干次相对比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实际上这个和真正的历史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个是我们关注的历史变化。实际上自然形成的霾的过程大家都经历过,比如说这个沙尘暴离开原地,向下游输送,大粒子沉降之后我们就管它叫做浮尘,当浮尘外表包裹了污染物,气溶胶粒子老化之后,我们就管它叫霾,现在的霾除了第一组成因之外又多了两个成因,一个是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颗粒物,或是气溶胶,比如说我们熟悉的能源工业发电厂、燃煤电厂排放的颗粒物,还有水泥厂排放的颗粒物以及冶炼厂排放的颗粒物,这些都是属于人类活动直接排放的颗粒物。第三类,我们现在一定要非常关注的,引起我们现在雾霾天气频发的二次气溶胶,什么叫二次气溶胶?我们人类活动污染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它可以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或是一氧化碳等等,诸如此类。这一些气态的污染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先形成一种物质叫过氧乙酰硝酸酯或叫PAN,这种物质再继续氧化就形成了硝酸晶粒或是有机硝酸盐,就是二次气溶胶了。另外一种化学氧化也能形成二次气溶胶,是我们常见的硫酸盐,硫酸盐是我们每天看到天上有一朵一朵的白云,我们管它叫做层积云或是淡积云,在这个云中提供了一个大量的云滴,就跟雾滴性质是完全一样,不过它不在地面而在空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气态污染物碰到了云滴,有液态的这些物质之后,它就会发生复杂的、非均相的化学反应,形成溶液里有一些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形成,然后这些云蒸发、脱水,这些二次气溶胶再悬浮在大气中,就成为我们看到的形成雾霾天气的物质,就是这些颗粒物了。(二)关于PM2.5下面我们还有一个话题,是最近比较热门的关于PM2.5的话题。PM2.5的中文名字实际是有的,就叫做细颗粒物,它实际的科学含义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2.5个微米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这个可能一下记不住,太长了,简单讲就是细粒子的质量浓度。我这里画了一张图,把全球的主要的城市和城市群的现在的PM2.5的浓度水平和标准体系标在这里,这里上面这根线是我国的PM2.5的年均值标准,35个微克/立方米,下面这个红线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值,它是10个微克/立方米,大家也可以注意到,现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并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空气质量准则值,但它们确实是比中国的国家标准的浓度要低得多,大概美国和欧盟就是在12到13个微克/立方米。反过来再看中国的情况,在整个中国来看,除了台湾和澳门满足中国的国家标准之外,全部都是超标的。其中广州在大城市中PM2.5浓度比较低,大概是42个微克/立方米,北京和南京是70个微克/立方米,北京现在的每年的年均值,PM2.5超过标准一倍,所以这个治理确实难度还是非常大的,也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这里我们看到沈阳的情况就更差一些,可以达到83个微克/立方米,这个就是一个情况。顺带我们在这里再介绍一下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PM2.5主要是分两类,一类是日均值标准,我们刚才看到的是年均值标准,年均值标准刚才我们说了,中国是35,世卫组织是10,美国用的是15,它用世卫组织的准则值是达不到标准的,所以它用了一个15的标准,这是年均值的情况。我们再来看日均值的情况,日均值,我国定的是每天75个微克/立方米,世卫组织是25个微克/立方米,美国旧标准是65,新标准是35,相对严于我们的标准,但比世卫组织的标准还是宽松。但这个标准和人体健康是否有关系呢?确实也有关系。比如说从这个年均值标准来看,如果世卫组织的年均值标准是10个微克/立方米,那它经过长期的、大量的科学实验,它就发现如果是满足35个微克/立方米的年均值标准,如果我们能够达到35个微克/立方米的年均值标准,我们每年的死亡率会增加15%。举一个例子,当然这不是实际情况,如果北京每年死亡10万人,将因为雾霾天气多死亡一万五千人,条件是你得达到35个微克/立方米的标准,如果你现在是70,你超标一倍,那额外死亡的人数比这个数还要多,这是年均值的情况。如果是日均值的情况,世卫组织是25个微克/立方米,我们是75个微克/立方米,如果我们能达到75个微克/立方米的话,我们每天的死亡率会增加5%,意思是说,一个区域一天本来是死亡1000人,因为雾霾天气和PM2.5的污染就会死亡多50个人,但条件是我们必须是满足75个微克/立方米,如果你的浓度经常是稳定在100多、200多、300多,或者是500多,或者是曾经出现的今年春节前后出现800、900,那就不仅仅是多死亡5%的问题了。(三)雾霾或PM2.5对人体的影响 所以,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下雾霾天气或灰霾天气或PM2.5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个研究,我们这个研究是受钟南山院士的启发,对广州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做了一个什么研究呢?本来都说肺癌第一诱因是吸烟率,但我们统计了50年、60年的吸烟率发现,总体的吸烟率这么多年来是明显下降的。那么,第一诱因是下降的,但肺癌死亡率又是上升的,什么原因呢?我们发现50、60年以来,能见度是急剧地恶化,灰霾日数是迅速增加。所以后面我们做了一个工作,大概是这样一个工作,我们看到这个黑色的线代表的是气溶胶光学消光系数,它的多就说明是灰霾粒子多,气溶胶污染多,PM2.5多,另外红色的线是肺癌死亡率,这两条线我们看就有非常好的时间滞后相关,当气溶胶的浓度增加之后的7到8年就会看到肺癌死亡率的增加,这个关系我们只是叫相关关系,气溶胶污染和肺癌死亡率之间存在7到8年的时间滞后相关,但不清楚真正气溶胶是如何使人得肺癌,如何致死的,这个进一步需要呼吸道的专家,需要毒理学的专家,需要流行病学的专家,需要生物化学专家进一步研究,那个研究是有各个层面的,我们这个只是把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看,它的统计规律有非常好的相关,而且是7到8年的时间滞后相关。刚才我们就基本上谈了第一个问题。24:37解说:广州肺癌死亡率的上升,伴随着灰霾天气的增多,那么治理灰霾天气需要做哪些行动?为什么中国的工业污染没达到西方那种严重程度,交通网的优化又如何会有治本的效果?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正在播出。二、大气污染治理的思路吴兑:后面还有一部分时间,我们想谈一谈关于有没有可能治理或是治理的思路到底是怎么考虑。要想治理,首先是要考虑气溶胶的来源,然后从它的来源再建立一个治理的思路。针对PM2.5也好,还是我们说的雾霾天气中的污染物也好,它主要是来自于这么几个来源。除了我们刚才已经提到的自然来源,比如说沙尘粒子、土壤粒子或是地表扬尘之外,我们认为它是自然形成的。由于我们的经济活动或是我们的工业污染或是我们的人类活动,大概是有这样几个排放源。第一个,大工业排放源,主要是指能源工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和石化工业,这些工业确实是大量地排放了一些颗粒物或者是能形成二次气溶胶的气态污染物,然后这些气态污染物通过光化学氧化或是化学氧化来形成二次气溶胶,这是一部分源。另一部分源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交通源。交通源就包括汽车尾气,当然不仅仅是汽车尾气,以汽车尾气为代表。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比如说是烹饪、烧烤,还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挥发,比如说我们装修,我们买了10公斤天那水和的涂料,涂在墙上,涂料留到墙上了,那个溶剂天那水10公斤全跑了,我们留在墙上的极少部分,这个是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排在大气中很容易形成二次气溶胶。现在我们就来一个一个地来看一看这些排放源,我们有哪些治理途径。(一)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首先一个是重点污染源,这个一定是国家层面才能治理的,因为我们治理是有不同层面的,有的我们公众能参与,有的公众是不能参与的,重点工业源的治理主要跟生产水平有关,比如说我们刚才前面谈到了,德国的鲁尔一个大的矿区和炼钢、冶金、军火的一个集中区了,非常有名的中心城市叫杜塞尔多夫,完了之后南边就是科隆,还有比利时、卢森堡,当时都是污染物霹雳啪啦往下掉,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发电、炼钢都是非常粗放的早期的技术,而中国发展这些工作技术是已经在西方发展了百年以上的基础上,我们80年代后期全部引进消化吸收再发展,我们是在比较高的水平上发展工业,所以我们虽然有工业污染,但从来没达到西方那么严重的程度。所以,这个的进一步治理是在国家层面。我国在早年90年代初期安排了消烟除尘的措施,要求所有的发电厂都要进行消烟除尘,这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要求。我们现在大的电厂的消烟除尘效率都能达到98%以上的。然后,我们国家采取第二个治理措施是治理二氧化硫污染,我国现在的脱硫率还是非常高的,大概是单个机组的脱硫效率都能达到90%以上,现在覆盖面也是基本上覆盖了主要的国家管控的大型电厂,这一点治理得也是比较好的。第三个国家出台的政策是进行氮氧化物的治理,或叫脱硝、脱氮,也是指发电厂去除氮氧化物,当然氮氧化物有一部分是在汽车尾气,我们一会儿还要再说,但这个大的电厂、大的钢铁企业、大的工业炉窑采用了脱硝、脱氮的措施之后,虽然它的效率会比脱硫低,因为技术相对不成熟,但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会看到刚才那张图,北京奥运前期治理到现在最近十年实际的霾日是明显减少的,这些都是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的。最近,国家环境保护部又提出治理挥发性有机物,这个也是抓得非常准的,实际上现在造成我们的二次气溶胶细粒子污染物,实际上就跟挥发性有机物关系密切。所以国家提出严格管控挥发性有机物,应该是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成效。另外一个,我国在污染治理方面提出了两个原则,一个叫区域联防联控,这个是在奥运前期、亚运前期、世博会前期、大运会前期,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成功地实施了区域联防联控,意思是北京一地减排作用不是太大,一定要有山西、内蒙、河北、天津一起来协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是第一个国家层面的环境治理理念,叫区域联防联控。第二个叫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我们前面说的那些措施,颗粒物也好、消烟除尘,二氧化硫也好,脱硫,氮氧化物,脱硝、脱氮,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不是单个地对一个对象进行治理,而是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指的大致是大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二)交通源的治理那么第二个大项,在北京是排在第一位,虽然它只比别的源高那么两、三个百分点,但它可能是排在第一位交通源,交通源光是机动车就应该包括三个层面,哪三个层面的?第一个是油品质量,这个国家层面已经在提升了,这个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但其实油品质量,我个人认为不是说的含硫量是多少,其实油品中的含硫量比煤是低得多的多的,实际上油品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更多,它会对空气造成更大的污染,它能更多地生成PM2.5,所以对油品质量的关注不能关注含硫量,而应关注它里面的挥发性有机物,也就是我们说的芳烃的含量、苯系物的含量,这是核心要关注的。本来如果能把芳烃提出来,或者叫苯系物提出来,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都是比油还贵的化工原料,那你混在油里边,混在燃油里边是污染物,把它提升出来,它是另外一种经济价格更好的工业原料,所以是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关注油品质量实际上应更加多地关注挥发性有机物,而不是含硫量。第二个,我们要关注一下汽车的排放标准,国家也有很严格的要求,国三、国四、国五跟欧三、欧四、欧五基本是对应的,所以我国现在要提到国五标准的话,油品也到国五,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也到国五,应该是极大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但有一点,比油品质量和汽车的尾气排放标准更重要,而且会更见效的是交通网的优化,因为你看国外,洛杉矶单向8车道,单向10车道,车速是80公里以上,你在旁边一站像河一样在那儿走,我们叫车河,然后都带起一股风叫汽车风,那排放就比较小的,那现在像北京的情况是一个巨大的停车场,能走也是一脚刹车一脚油,怠速行驶排放是非常严重的,如果能优化首都的交通网,那比提高油品质量和提高汽车排放标准和单双号限行效果要好得不知高多少倍,所以如何能优化交通网络才是治本的一个办法,其他的你就是小打小闹,油品质量提高,汽车数量增加,你就相互抵消了,所以你看香港和澳门,街道非常窄,全程都是单行路,车速非常高,它就是优化了这个交通道路,北京这个交通网的优化潜力是非常巨大的,你只要限定一部分单行道,限定一部分左转弯,交通马上就可以顺畅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然后呢还有一个是油品的贮存,加油站的治理,比如说在香港,所有的加油站的油膜上面还有一层有机膜,这个油库在加油的过程中逐渐空了之后,它里面的空的空间是有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所以通过你新的油灌进去,它就把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排出来了,这是叫大呼吸,还有每天的温度变化,油库热胀冷缩,它就有小呼吸,这个的排放量是惊人的,因为加油站的数量是几百、几千的数量,所以这个在香港要不就用浮顶罐,油库的罐子是随着油量在降,这样就没有一个空气的空间来饱含挥发性有机物,或者是比较简单的油库就加一层膜,这个也能非常好地减少油库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另外还有一个重点我们不能忽视,飞机的排放。一个航空港的排放是非常巨量的,如北京一天起降1700架次飞机,每一架飞机,小飞机,普通的波音737空客320,一个起降都是一吨油,最大的380一个起飞就是两吨到三吨油,已经相当于数千辆机动车的排放量,所以每天首都机场1700架次的飞机起降,它的排放现在是失于监管的,我们原来老关注机动车,那儿还有起飞一次都等于上千辆机动车的排放,我们都没人去关注,这是关于航空器的污染治理也是需要关注的。(三)日常生活污染源的治理 最后一个问题,跟我们每个公众、市民都有关的,比如说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家庭装修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另外一个化妆品是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最典型的是指甲油,我们涂了指甲油之后闻到刺鼻的气温,那个就是挥发性有机物,它全部排放到大气中,紫外光一照,它就变成PM2.5,然后雾霾天气就来了,所以我们这个化妆品一定要非常节制使用,包括头发的摩丝,刚才就征求我意见,我就说算了,一个因为我头发比较短,另外一个喷了之后又挥发性有机物,无意中又增加污染。还有一个服装也是有考虑的,我倒建议,尤其是靚妹们应该穿比较贵价的,穿的时间比较长的衣服,千万别穿两次就扔,廉价的,这个污染绝对是比较严重的,因为现在的衣服也都是全棉的,都是化纤的,化纤在降解过程中全都是挥发性有机物。所以,另外一个,我们每个人是无纸化办公,尽量少用纸,这就节约了大量的木材,还有一个,人走关灯就节约了能源,因为能源在那儿排放污染物,一个是直接排放颗粒物又直接排放一些气态污染物,又能转化成颗粒物。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PM2.5的减排密切相关。谢谢大家!解说:北京市提出要在3年内有效治理大气污染,但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当今PM2.5的减排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更要为我们的环境付出行动,伦敦经验是否对我们的治理有帮助,怎么看待城市高楼对霾的影响,口罩是否会有用?世纪大讲堂雾霾知多少正在播出。三、现场提问 主持人:我们现场的朋友有什么问题。来,前面这位女生。 提问1:城市里面的高楼是非常多的,好像有一种说法是说高层建筑会给雾霾增加很多的机会,因为它流动受阻,这样的话会不会城市的建筑物越高,然后雾霾相对就会越严重? 吴兑:你这个问题非常专业,也提得非常好,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用专业的话说是城市下垫面增加会使得风速减小,所以如果是高楼太多,肯定是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的。我们举一个例子,你看洛杉矶知名度那么高,它全城只有那么十几座楼,都看得见的,所有人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知道是洛杉矶的市中心,它广大的市区都是两层高的我们叫别墅,人家是普通的民居了。这里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城市规划比我们刚才所说的已经污染了再去治理要来得更事半功倍,所以说一个城市的规划一定要留出通风道,要根据这个城市本来自然的盛行方向,把主干道的取向和盛行风向取向是一致的,但我们肯定是没考虑这个因素。所以,一个,高层建筑不能特别集中在一个区域,要相对分散;另一个,所有的主干道也好,其他的路设计都要考虑本来的盛行风向。 主持人:来,这位女生。 提问2:吴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当我们雾霾天气出行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人都会戴着PM2.5的口罩,然后我想问一下,那个口罩它管用吗?您怎么看待? 吴兑: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因为我的专业背景跟这个关系相对比较远,但我只想说,我个人观点是这样的,根据我请教了医学专家,医学专家建议除了N95(口罩)他们认为有用,其他的他们都不能说有用的这种表态。为什么呢?是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