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学时:288 学分:16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主干课之一,是一门基础学科、传统学科,是中文专业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这门课,对于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对于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论能力,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对于将来胜任中学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二、 相关课程的衔接与本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等。三、 教学的基本要求1、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2、 认识各时代文学的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3、 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4、 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四、 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文学史与作品选相统一,辅以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重点和难点:各时期文学的基本特征、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详见各章)。五、 建议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讲课学时 备 注总绪论 1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1第一章上古神话 2第二章诗经 8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2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4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0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 1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2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3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4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4第五章东汉辞赋 3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2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3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4第二章两晋诗坛 2第三章陶渊明 3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2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3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2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 2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2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2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南北朝文学的合流与初唐坛 2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6第三章李白 4第四章杜甫 4第五章大历诗风 2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 4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4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4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2第十章晚唐诗歌 2第十一章李商隐 4第十二章词的初创晚唐五代词 4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宋初文学 2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4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4第四章苏轼 6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2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4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4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6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6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4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 2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2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第二章关汉卿 4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 3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3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2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3第八章元代散曲 3第九章元代诗文 1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3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3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1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2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 3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2第七章汤显祖 3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 3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2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 3第十一章晚明诗文 2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1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 2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2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2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 2第四章聊斋志异 5第五章儒林外史 4第六章红楼梦 8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4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 2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 1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 2第二章近代前期小说与戏曲 2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 2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剧 2 合 计 288六、 课程考核考核方式有开卷与闭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七、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教出版社中国文学史(四卷)作品选:本教研室与海大、琼大合编,南方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八、 教学内容总绪论1、教学内容: 共论述三个问题:1)中国文学史学的历程及撰写文学史著作的要求;2)推动中国文学演进的诸因素;3)中国文学史的分期。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总体的了解。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教学内容: 绪论部分主要论述: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和初创时期 ,先秦文学以其独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生命力。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 轨迹。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的全 面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并从宏观上对先秦文学有总体的认识,以助其进一步学好中国古代文学。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第一章上古神话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神话的产生、内容、思维特征及其演化过程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简介及其内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3、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第二章诗经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诗经的编定、体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色。通过对上述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先秦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甲骨卜辞和 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2、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上 述问题的简介及对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握共主要文学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1、教学内容: 本章概述了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概况及其文学成就。 论语创立的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 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学瑰宝。荀子、韩非子的专题论文,则 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 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第五章屈原与楚辞1、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楚辞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作品的思想内容 与艺术特色。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简述,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 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3、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难点: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汉代文学的概况。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1、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秦及西汉散文的情况。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 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汉赋的流变,论述了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1、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司马迁与史记。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第四章两汉乐府诗1、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两汉乐府诗。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 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第五章东汉辞赋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京都赋的崛起和抒情赋的勃兴。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1、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汉书及东汉散文。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书、论衡 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第七章东汉文人诗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东汉文人诗。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兴盛的情况。3、重点与难点: 重点:班固等人的诗、古诗九首 难点: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稚拙到成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 指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生了巨变,而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是其中最根本的变化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批评 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 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文学煌发展历程。 难点:玄学的有关理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1、 教学内容: 建安诗坛为中国诗歌确立了“建 安风骨”的美学典范,而正始之音是以隐晦曲折为主要特征。2、 教学基本要求:学生了解“三曹”、“七 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认识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 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第二章两晋诗坛1、 教学内容: 阐明西晋诗坛呈现过渡状态,并从异彩纷呈 的诗歌流派和品类中总结正反两面创作经验。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陆机、潘岳、左思、刘琨、郭璞 诗歌创作成熟,认识太康诗风的特征以及咏史诗、游仙诗、玄诗的产生背景和源流。了解兰 亭集序和兰亭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陆机、左思的诗歌创作 难点:玄言诗产生的背景第三章陶渊明1、 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陶诗的里程碑意义和陶渊明的创新功绩。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与思想性格,陶诗的分类及各类的内容,尤其是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诗的艺术特色及其渊源,陶渊明散文、赋的成就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陶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陶渊明思想的形成。第四章南北朝民歌1、 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南北朝民歌由于地域环境、民族风 尚、经济文化状况诸方面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情调、风格。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南朝民歌 清新缠绵,更多地反映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北方动乱 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习俗。3、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州曲、木兰诗 难点:西州曲讲解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1、 教学内容: 论述从魏晋到南朝诗风的嬗递,以及谢灵运对开创山水 诗,开启一代新诗风的贡献,这是本章内容的突出特点。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山水诗的渊源、特点 及在南朝的兴盛情况,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风的转变,鲍照诗歌的内 容、风格及创新表现。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山水诗的渊源和谢灵运开启的新诗风。 难点:谢灵运山水诗的风格。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1、 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探讨齐梁时期诗歌声律说产生的原因, 肯定“永明体”的产生在完善诗歌形式美方面的重大意义。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齐梁以前中国古典 诗歌声律发展演变简况,“永明体”的特征、产生过程及历史作用,沈约、谢朓、王融的诗 歌创作成就,齐梁诗人集团的形成、转变和活动方式,宫体诗产生原因、特征、代表作家及 对唐代文学的影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永明体产生的过程及意义,谢兆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齐梁时期诗歌声律说产生的原因。第七章庾信与南北朝文风的北渐1、 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论述东晋以后,南北文化发展的不平衡 及文风的差异,阐述庾信在文学上“穷南北文学之胜”的巨大成就。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北朝文化 、文学发展的概况,南北文风的差异以及交流的途径,庾信的人生辛酸和文学硕果。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庾信的文学成就 难点:北方文化和文学发展概况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1、 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魏晋南北朝文坛开拓出个性化与美 文化的多元发展前景,而美文化的实质是讲究对偶、声律、藻饰之美,其结果是骈文产生, 赋体骈化。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建安文风注重个性和魏晋小赋抒情化向,南朝美文化衍化过程,齐 梁新变的主要表现,魏晋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水经注、洛阳 伽蓝记的文学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植、嵇康、鲍照的作品 难点:齐梁文学新变的表现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1、 教学内容: 本章内容特点是指出魏晋南朝小说是文言笔记小说,在 情节叙述、性格刻划方面初具小说规模,但不是小说的成熟形成。2、 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小说的起源 和此进期小说的兴盛情况,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产生的背景及内容,此朝小说的特点,世 说新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搜神记、世说新语 难点:如何理解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唐代政治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发展基本历程。2、 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盛况 、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并追索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3、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难点:佛、道对唐代文学的影响。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1、 教学内容 初唐诗坛逐渐从宫 廷台阁走向江山塞漠;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 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初唐诗坛的基本特征。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四杰”与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地位。 难点:“风骨”和“兴象”的内涵。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1、 教学内容 唐诗进入全面繁荣的新阶段;不同的诗人群体和诗歌风格争奇斗艳,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诗歌 之美。2、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盛唐诗歌的多样性。3、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诗歌的独特风貌。 难点:盛唐山水诗中的禅意和禅趣。第三章李白1、 教学内容 李白的生平、思想和人格 了解李白诗歌的独特风貌、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2、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李白的人生道路及其诗歌创作风格特征。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白的歌行体作品。 难点:李白思想的复杂性及对创作的影响。第四章杜甫1、 教学内容 杜甫生平于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杜甫诗的卓越成就、崇高 和深远影响。3、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史”。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难点:杜甫律诗的艺术造诣。第五章大历诗风1、 教学内容: 大历时代特征、士人心态及诗风的特点。2、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历诗风的特点以及形成这种诗风的社会原因。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韦应物诗歌创作风格的变化。 难点: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1、 教学内容: 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韩孟诗派的艺术独创性,刘禹锡、柳宗元诗歌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韩孟诗派兴起的文学背景 ,韩孟诗派的艺术独创性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3、重点与难点: 重点:韩愈,李贺。 难点:李贺诗歌意象创造的特点。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 教学内容: 元白诗派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追求及其贡献。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元白诗派。特别是其重写实,尚通俗的创作追求。3、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 难点:长恨歌、琵琶行艺术表现上的独创性。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1、 教学内容: 韩愈、 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及其理论主张。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散文文体文风改革高潮出现于中唐的原因,韩愈、 柳宗元倡导古文的理论主张、创作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晚唐小品文的光彩和 锋芒。3、 重点与难点: 重点:韩、柳的理论主张和创作成就。 难点:韩愈论说文的文学价值,杂文学观念复归的深远影响。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1、 教学内容: 唐传奇和变文的题材内容、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发 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唐传奇和变文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传奇的艺术成就及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难点:什么是变文?狭义的变文与讲经文的异同。第十章晚唐诗歌1、 教学内容:晚唐社会风貌及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伴随唐王朝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士人心态 发生了巨大变化,或怀古伤今,或寄情闺阁,或苦吟成癖,或避世隐逸,或伤时讽世,与此相应,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内容和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晚唐诗坛虽仍有“小李杜”这样的大家 ,更不乏优秀作品,但总的趋势是走向衰落。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杜牧及晚唐怀古咏史诗。 难点:从作品中体会并从理性上认识唐末讽谕诗与中唐讽谕诗的不同点。第十一章李商隐1、 教学内容: 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2、 教学基本要求: 引导学生精读李商隐诗的代表作,并将李诗与齐梁诗、 阮籍诗、李贺诗、杜甫诗进行比较,从而认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貌、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商隐的无题诗。 难点:无题诗的朦胧美、多义性及其成因。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1、 教学内容:词体的基本特征及晚唐五代词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词兴起的原因,词这一新的文学体制从初起到成熟 的发展过程,花间词、南唐词的艺术成就。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温庭筠词,李煜词。 难点:词的兴起与音乐的关系。花间词和南唐词风格上的不同点。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宋代社会文化背景,概述了宋代文学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情况。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从宏观上对宋代文学有一个总体认识。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宋代文学的成就。 难点:宋代各种文体的流变及其总体特点。第一章宋初文学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宋初的散文和诗歌的发展状况。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宋初诗文一方面是对唐代文学的继承模仿,一方面是宋代文学发展的一种模索过程,是不可缺少的一环。3、 重点与难点: 重点:王禹的诗文,林逋的诗,西昆体的盛衰。 难点:西昆体的艺术特征。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北宋前期的词创作的基本特征。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晏殊、欧阳修,范仲 淹、张先,王安石、柳永词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此期词坛的发展趋势是:既有因袭晚唐五代 词风的一面,又有开拓革新的一面。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柳永的词。 难点:柳永词的艺术特点及对词的革新贡献。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欧阳修的诗文革新理论和创作,以及梅尧臣 、苏舜钦和王安石的诗文创作。2、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诗文革新兴起的原因以及取得的成就。2、 重点与难点: 重点: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及其散文、诗歌创作。 难点:了解欧阳修的诗文某新理论主张在唐代韩愈,柳宗元古文理论基础上的 发展。第四章苏轼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苏轼的生平经历及其散文、诗、词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认识到苏轼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在散文、诗、词方面都创造出了最高成就。3、 重点与难点: 重点:苏轼散文、诗歌、词。 难点:苏轼散文、诗歌的风格特点,苏轼对词的变革和贡献。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黄庭坚 、陈师道等人诗歌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江西诗派的崛起是诗坛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了解江西 诗派的特点及其自身的演变发展。3、 重点与难点: 重点:黄庭坚的诗歌和江西诗派的形成。 难点:对黄庭坚诗风、诗法的掌握。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的词。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北宋中后期词坛的情况。此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的苏门词人群;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的大晟词人群,“各尽其才力,自成一派”,这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期,也是名家辈出的创造期。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周邦彦的词。 难点:周邦彦词的艺术特点。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南渡前后的词坛状况。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李清照、朱敦 儒、张元干、李纲、岳飞等人词作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即词体的抒情 言志的功能进一步扩展,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进一步加强。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清照的词。 难点: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其诗歌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由于时代的关系,这些诗人比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他们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 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陆游的诗歌。 难点:陆游的诗歌艺术手法。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辛弃疾和辛派词人。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辛弃疾等人词作 的赏析,使学生认识辛派词人继承并发展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空前地解放了词体 ,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3、 重点与难点: 重点: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和辛词的艺术成就。 难点:辛词的艺术成就。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迥异 于辛词的姜夔词的特点以及宋末词人的两大创作阵营:辛派后劲与姜派词人,认清宋末词坛 是词史高峰状态的结束期,实质上也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姜夔的词。 难点:姜夔词的艺术特点。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南宋的荼文和四六。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南宋荼文 与北宋散文相比,虽成就稍为逊色,但在某些特殊的文体中,对前人有所发展和超越,总体 成就不可忽视。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南宋体的政论文、陆游的笔记和汪藻的四六。 难点:掌握它们的艺术特点。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了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宋诗尾声的状况,以及北方辽金的诗歌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天祥、汪元量和元好问的诗。 难点:元好问的诗的艺术特点和影响。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与: 本章论述了元代社会与文学。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 学习了解元代社会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以及抒情文学的新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叙事文学兴盛原因。 难点:元代文学的审美情趣。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让学生掌握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的基本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元话本的分类及其特点。 难点:董西厢对会真记等作品的超越。第二章关汉卿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关汉卿的创作。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关汉卿的悲喜剧创作。 难点: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1、 教学内容: 本章阐述王实甫的西厢记。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西厢记的创新、戏剧冲突及其语言艺术。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物塑造及戏剧冲突 难点:相互制约的两组矛盾和语言艺术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白朴和马致远的生平与杂剧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理解梧桐雨、汉宫秋的悲剧意蕴。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梧桐雨、汉宫秋 难点:作品的悲剧蕴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让学生了解该戏剧圈的形成与发展及创作风貌。3、 重点与难点: 重点:赵氏孤儿、水浒戏的创作、秋胡戏妻。 难点:共同的创作风貌及个性。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南方戏剧圈的骠剧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让学生了解杂剧的南移、南方戏剧圈的形成和创作以致杂剧的最后衰落。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倩女离魂 难点:郑光祖从倩女的魂魄和躯体两个方面叙写礼教抑制下的精神痛苦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 ,让学生了解南戏兴起的原因及四大南戏的创作;了解琵琶记的内容及其悲剧意蕴。3、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琵琶记、四大南戏 难点:琵琶记的悲剧意蕴第八章元代散曲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散曲的兴起和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散曲的特点,散曲的创作。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代前后期的散曲创作。 难点:前后期散曲创作的比较。第九章元代诗文1、 教学内容: 本章评介元代诗文的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 生了解元代诗文创作的分期与创作风貌。3、 重点与难点: 重点:“雅正”的文学思潮、“铁崖体” 难点:“雅正”与“铁崖体”不同的创作倾向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 绪论论述了明代由于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及左 派王学的兴起促进了欲文学的发展,深化了人门对于文学特征的认识,分析了明代众多的文 学群体及文学的认争。2、 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明代的社会政治,哲学等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对明代俗文学 (小说、戏曲、民歌)的繁荣和明代文学群体流派纷呈,论争不止的特色有总体把握。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代对文学特征认识的深化和主要的文学论争。 难点:左派王学对文学的影响。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版本;三国志演义的主旨、艺术成就及其影响。2、 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三国志演义以上诸方面的分析,使学生对三国志演义这部历史演义小说有全面的理解和把握。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国志演义的主旨及艺术成就。 难点:三国志演义“尊刘反曹”思想的形成。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水浒故事的流传与发展、 水浒传的版本及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2、 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难点:水浒传思想内容的复杂性。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1、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了明初诗文创作的基本特征。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明初文学有初步的认识,尤其是宋濂、刘基的散文创作。重点:宋濂、刘基的文。难点:李东阳的文学主张。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主张的得失及介于前 后七子之间,以学习唐宋古为旨归的唐宋派的文学主长,并分析了他们的领袖人物李梦阳, 王世贞、归有光的代表作品,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前后七子、唐宋派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的介绍,使学生理 解和把握明代中期文坛。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唐宋派归有光的散文创作。 难点: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明代中后 期转型杂剧的特点,徐渭的讽世杂剧。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明代杂剧流变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阿剧虽在元 末便已衰微,但还是以其文体的惯性在明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徐渭的讽世杂剧。 难点:明代杂剧与元杂剧的区别。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传奇的基本特征与明传奇创作成就。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明初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的传奇、明代中期的三大传奇、明代后期传奇及吴江派、临川派作家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传奇发展与繁荣的景象。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临川派与吴江派作家作品。 难点:沈景“声律论”。第七章汤显祖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汤显祖生平、思想、创作及影响。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 汤显祖“临川四梦”特别是对其他表作牡丹亭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这位十六世纪与十七 世纪之交的戏剧大师对中国剧坛所作的卓越贡献。3、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牡丹亭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分析。 难点:临川四梦的比较。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1、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西游记为代表的明代神怪小说,西游记题材的演化、作者、版本、主旨及艺术特色。2、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明代的神魔小说有较全面的了解。3、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难点:西游记的整体寓意是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1、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金瓶梅及其续书。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对金瓶梅的创作时代,它所描绘的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画,以及他对于白话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使学生了解金瓶梅巨大的文学价值。2、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金瓶梅对白话长篇小说的贡献。 难点:金瓶梅的悲剧意义。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三言、二拍及明代文言短篇小说 。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小说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繁荣和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承上启下的作用。3、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言二拍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难点:三言二拍的新的价值取向。第十一章晚明诗文1、 教学内容: 本章论述晚明的诗文创作。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晚明的文学流派及其文学观点,李贽、袁宏道等人的创作及晚明小品文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晚明文坛的一些新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公安派的创作。 难点:公安派、竟陵派文学趣味的差异。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1、 教学内容:本章论述明代散曲与民间歌谣,通过对明代散曲、民间歌谣创作的繁荣局面及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2、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明代散曲总体上处于盛而不衰,明代民歌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2、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代民歌的特点。 难点:明代散曲的时代特征。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1、 教学内容: 介绍清初至清中叶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发展状况。2、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清代文化专制下学术和人文思对文学的影响,概括地展示清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及其性质特点。3、 重点与难点: 重点: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及其发展状况。 难点: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化背景,人文思潮对文字的影响。第一章清初诗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1、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清初至康熙年间的诗、词、古文的流派、 作家、作品。2、 教学基本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