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2课一、选择题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缓和阶级矛盾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d发展经济解析:四项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项是c项的具体表现。c项是主要原因,b项是个人因素。答案:c2“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打击大商人b增加政府收入c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打击高利贷者解析: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各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这样就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答案:c3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募役法d市易法解析:“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是关键信息,只有市易法具有此项功能,故选d项。答案:d4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b募役法c市易法d方田均税法解析:题干所述是王安石变法中募役法的作用。解题关键是根据各项变法措施的特征进行判断。答案:b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青苗法募役法将兵法市易法abcd解析:首先确定限定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然后通过阅读材料得出“这一问题”实际是“积贫”,再根据变法内容得出答案d项,项是强兵之法。答案:d6王安石说: “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抵御西夏与辽的军事进攻b平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c加强禁军对地方的控制d增强同大地主、大官僚斗争的力量解析:“寇乱”指人民的反抗,特别是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在于“息”“寇乱”,即平定农民起义,所以选b项。答案:b7北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完成了对儒家经典诗书周礼三书的重新解释,命名为三经新义,并作为太学的主要教科书。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b发展儒家理论,弘扬儒家思想c为变法培养、选拔人才,制造舆论d为宋神宗治国提供理论参考解析:王安石重新解释儒家经典的目的是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答案:c8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a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产生了反对科举制的思想d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解析: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说明他已发现科举制存在弊端,故a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青苗法,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认为)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宋会要辑稿食货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今天学术界仍然有争议: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变法派推行青苗法的主要理由。(2)根据材料二,指出司马光反对青苗法的理由。(3)你同意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解析:第(1)问,理解材料并结合王安石的阶级立场回答即可。第 (2)问,理解材料,结合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的史实分析。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从利民角度解答即可。答案:(1)变法派认为,青苗法可以解决农民借贷困难的问题,避免高利贷的盘剥;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平抑物价;不误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2)司马光认为,青苗法的“抑配”将造成还款拖欠、百姓逃亡和累及担保人等弊端,造成地方混乱。(3)可任选一个方面回答,要结合变法内容回答(如选择对人民有利,需要结合青苗法的内容和银行贷款的作用进行论述)。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天命陛下(宋神宗)为神明主,殴天下士民使守封疆,卫社稷,士民以死徇陛下不敢辞者,何也?以陛下能为之主,以政令均有无,使富不得侵贫,强不得凌弱故也。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贫者或不免转死沟壑。陛下无乃于人主职事有所阙,何以报天下士民为陛下致死?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诚能御轻重(指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敛散(指古代国家对粮食物资的买进和卖出)之权,而禁因缘(指勾结)之奸,则何恤于经入(指常规赋税收入)之不足。王安石文集(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存在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他在变法中是如何实现“御轻重敛散”的?有何作用?答案:(1)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大地主、大商人势力过大。(答其中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