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供电公司附属楼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方案.doc_第1页
某供电公司附属楼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方案.doc_第2页
某供电公司附属楼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方案.doc_第3页
某供电公司附属楼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方案.doc_第4页
某供电公司附属楼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西附属楼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西附属楼 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项目综合布线及视频监控项目 目目 录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技术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方案 1 第一章第一章 公公 司司 简简 介介 2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3 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分析总体分析 4 一 总体建设目标 4 二 项目范围 4 三 设计依据和参考文献 5 四 总设计原则 5 4 1实用性和先进性 5 4 2安全可靠性 6 4 3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6 4 4标准化 6 4 5经济性 投资保护 6 4 6可管理性 6 五 总需求 7 第四章第四章 弱电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弱电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8 一 办公楼结构化布线系统 8 1 1 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 8 1 2 采用按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优势 8 1 3 传统布线与结构化布线的比较 9 1 4 布线系统产品的选择 10 1 5 AMP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10 二 办公楼布线设计 15 2 1 布线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16 三 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17 3 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7 3 2管理子系统设计 18 3 3主干子系统设计 19 四 布线系统施工与管理 20 4 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20 4 2 管线材料 21 4 3 配线房一般要求 21 五 系统安装与调试 22 5 1 主干线光缆施工 22 5 2 室内线缆敷设 22 5 3 信息插座底盒安装 24 5 4 机柜布置与线缆端接 24 5 5 网络系统 26 5 6 测试和验收 27 第 1 页 第五章第五章 视频监控设备系统视频监控设备系统 30 一 概述 30 二 项目背景 30 三 系统设计 31 3 1 系统的管理效益 31 3 2 监控位置 31 3 3设计原则 31 3 4 系统的整体设计 32 3 5 系统设计配置 33 3 6 系统选型构成及简介 34 第六章第六章 质保与售后服务质保与售后服务 36 一 质保服务 36 二 公司售后服务体系 38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 41 一 引言 43 二 工程概述 43 三 施工总体布署 44 四 人员配备情况 47 五 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 48 5 1 施工方法及工艺标准 48 5 2 主要施工工序及方法 49 六 施工进度计划和工期安排 52 6 1编制原则 52 6 2编制依据 52 6 3施工进度计划编制 52 七 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54 7 1质量检验评定的依据 54 7 2材料和设备质量的控制依据 54 7 3工序质量的控制依据 54 7 4质量控制中的工具 技术和方法 55 7 5质量控制方法 55 7 6施工准备工作质量管理 58 7 7质量管理工作程序 59 八 质量保证体系 59 8 1公司质量体系构成 59 8 2公司质量体系运行情况 59 8 3系统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60 8 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0 8 5质量职责分配 60 九 质量保证措施 62 9 1人员和材料的质量控制 62 9 2工序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 63 第 2 页 十 安全保证技术措施 63 10 1安全生产组织管理体系及职责 63 10 2安全防范重点 64 10 3安全措施 64 十一 文明施工措施 66 第 1 页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技术设计方案技术设计方案 第 2 页 第一章第一章 公公 司司 简简 介介 第 3 页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信息容量的不断膨胀 知识更新日益加快 可以看到我们原有 的知识传播途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要求 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主流 网 络的概念也随着 Internet 技术应用的发展而深入人心 Internet 的作用正为越来越多的 人所认识 通过网络共享信息正成为企业办公 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作为以办公为主要目的的企业网已成为办公特 色 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 尤其是在办公 信息化 数字化和远程化的进程中 企业网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成为教育三化的 基础平台的重要部分 是智能化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基础 办公大大楼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将大楼的所有计算机网络资源互联起来 进行合理利用 配置和共享 充分体现计算机网 络技术所带来的先进 高效 快捷的特性 具体地说 就是以企业网综合布线为基础 建 立高速 实用的企业网络平台 将各种不同应用的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相互连 接起来 形成企业区内部的 Intranet 系统 对外通过路由设备与有关广域网相连 在网 上宣传和获取教育资源 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办公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 硬件环境 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 济南市历城区供电公司位于济南市化纤路 13 1 号 其西附属楼主要集营业 办公 会议于一体 本期工程主要包括弱点综合布线系统 营业厅视频监控设备系统 第 4 页 第三章第三章 总体分析总体分析 一 总体建设目标一 总体建设目标 综合布线系统建设的目的是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将大楼的所有计算机网络资源互联起来 进行合理利用 配置和共享 充分体现计算机网 络技术所带来的先进 高效 快捷的特性 大楼的信息化建设 主要目的是为了信息化管理大楼 用户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应充分体现有效整合集中 优化资源的原则 从而实现自由的有效 共享 在做到整合集中的同时 充分兼顾高可靠 高可用 高稳定 高性能和可扩展性的 原则 为最终实现企业数字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 1 以方便 灵活的可扩展平台为基础 可扩展性是适应未来发展的根本 主要表现在网络的可扩展性 服务的可扩展性 方面 所有这些必须建立在方便 灵活的可扩展平台的基础上 2 技术先进 适应发展潮流 遵循业界标准和规范 办公大大楼是一个复杂的多应用的系统 必须保证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先进性 同时遵循严格的标准化规范 3 系统易于管理和维护 办公大大楼所面对的是大量的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户 其所期望的网上服务有较大 差异 同时未来网络的不段扩大的信息化基础 因此必须保证平台及平台上的各种系 统安全可靠 易于管理 易于维护 二 项目范围二 项目范围 根据用户需求 本技术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工程 弱电综合布线系统 视频监控设备系统 第 5 页 三 三 设计依据和参考文献设计依据和参考文献 GB 2887 89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50054 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69 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57 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EIA TIA 568B 商用楼通信布线标准 GB T19001 1994 ISO9001 质量体系标准 GB16 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SJ T30003 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T50311 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EIA TIA568 工业标准及国际商务建筑布线标准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 CECS72 95 GB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ISO17799 BS7799 信息安全管理惯例 信息安全工程质量管理要求 JGJ T16 92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GB50057 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EIA TIA607 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 SJ T30003 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EIA TIA607 民用建筑通信接地标准 GB T50311 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四 四 总设计原则总设计原则 根据企业网络系统要求和应用特点 本项目即将建设完成的系统需要满足以下总体技 术要求 第 6 页 4 1 实用性和先进性 实用性和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 满足当前的需求 兼顾未来的业务需求 尽可能采用最 先进的技术 设备和材料 以适应高速的数据传输需要 使整个系统在一段时期内保持技 术的先进性 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适应未来信息产业业务的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4 2 安全可靠性 安全可靠性 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应有很高的可靠性 觉不能出现任何单点故障 因此建议历城 供电局西附属楼光纤接入采用双线路接入 保证整个集团网络的正常运行 4 3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灵活性与可扩展性 信息产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高薪技术产业 所以其数据中心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灵活 性与可扩展性 能够根据今后业务不断深入发展的需要 扩大设备容量和提高用户数量和 质量的功能 具备支持多种网络传输 多种物理接口的能力 提供技术升级 设备更新的 灵活性 4 4 标准化 标准化 系统的结构设计 基于国际标准和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 包括各种建筑 机房设计标 准 电力电气保障标准以及计算机局域网 广域网标准 坚持统一规范的原则 从而为未 来的业务发展 设备增容奠定基础 4 5 经济性经济性 投资保护 投资保护 应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设计 使资金的产出投入比达到最大值 能以较低的成本 较 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系统运转 提供高效能与高效益 尽可能保留并延长已有系统的投资 充分利用以往在资金与技术方面的投入 第 7 页 4 6 可管理性 可管理性 由于本期工程具有一定复杂性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 管理的任务必定会日益繁重 所以在数据中心的设计中 必须建立一套全面 完善的管理和监控系统 所选用的设备应 具有智能化 可管理的功能 同时采用先进的管理监控系统设备及软件 实现先进的集中 管理监控 实时监控 监测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 实时灯光 语音报警 实时事件记录 这样可以迅速确定故障 提高的运行性能 可靠性 简化管理人员的维护工作 从而为其 数据安全 可靠的运行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五 五 总需求总需求 1 历城供电公司西附属楼的整个办公业务流程 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保证整个业务的 安全运行 2 历城供电公司西附属楼整个一层办公大厅的监控系统要求保证整个大厅的安全 对出 入大楼的人员及业务班里人员进行实时的监控 为集团的办公和工作提供保障 3 历城供电公司西附属楼的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建设要保证整个集团的网络安全及网络的 优化 为集团的办公和工作提供信息化的系统 为集团更好与世界沟通提供了最基本的信 息保证 4 整个大楼的建设要体现先进性 智能化的要求 第 8 页 第四章第四章 弱电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弱电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一 办公楼结构化布线系统一 办公楼结构化布线系统 1 1 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 传统布线存在的问题 对于一座建筑物 它是否能够在现在或将来始终具备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和通讯水平 最终要取决于建筑物内是否有一套完整 高质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布线系统 在传统布线系 统中 由于多个子系统独立布线 并采用不同的传输媒介 这就给建筑物从设计和今后的 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在线路路由上 各专业设计之间过多的牵制 使得最终设施的管道错综复杂 要 多次进行图纸汇总才能定出一个妥协的方案 在布线时 重复施工 造成材料和人员的浪费 各弱电系统彼此相互独立 互不兼容 造成使用者极大的不便 设备的改变 移动都会使最终用户无法改变原有的布线 以适应各自的需求 这 就要求用户对布线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施工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坏 难于维护 和管理 同时在扩展时给原建筑物的美观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说 传统的布线方式不具备开放性 兼容性和灵活性 1 2 采用按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优势 采用按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优势 将各个系统统一布线 提高全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具有开放性和充分的灵活性 不论各个子系统设备如何改变 位置如何移动 布 线系统只需跳线不须任何其它改变 设计思路简洁 施工简单 施工费用降低 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为今后办公全面自动化打下了坚实的线路基 础 大大减少维护管理人员的数量及费用 可根据最终用户的不同需求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 第 9 页 典型综合布线示意图 1 3 传统布线与结构化布线的比较 传统布线与结构化布线的比较 传统布线与结构化布线的比较表 结构化布线系统传统布线系统 传输介质 1 以双绞线来传输 2 单一的传输介质 3 电话和电脑可互用 1 电话使用专用的电话线 2 电脑及网络使用同轴电缆 3 电脑电话线不能共用 不同电脑系统的 处理方式 1 从配线架到墙上插座完全统一 适合不同电脑主机和电话系统使用 2 提供 IBM DEC HP 等系统的 连接 以及 1 各种不同电脑及网络布不同 的电缆并使用不同的结构 线 路无法共用也无法通用 2 电脑和电话之插座不能互用 第 10 页 ETHERNET TPDDI TORKEN RING 的连接 3 电脑终端机 电话机和其它网络 设备的插座可互用且完全相同 4 移动计算机设备 电话设备十分 方便 5 单一插座可接一部电话机和一个 终端机 3 移动电话和电脑时必须要重 布线 标准化问题 满足商用建筑标准 1 EIA TIA 568 2 EIA TIA 569 3 TSB36 4 TSB40 无国际标准可遵循 1 4 布线系统产品的选择 布线系统产品的选择 目前 结构化综合布线领域中布线产品的厂家 品牌和规格较多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AMP TCL 国产品牌 AMP SIEMON Nexans 等等 AMP 的布线产品不失为布线系统的精品 在中国 IT 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它的产品 在同类布线系统中 类型丰富 品种多 可供选择的范围大 非常适合大楼企业综合布线 系统的特点 1 5 AMP 综合布线系统简介综合布线系统简介 AMP 它为用户提供了最合理的布线方式 并依靠其高品质的材料 一改传统布线的面 貌 为现代化的智慧型楼宇奠定了 20 年内不需改变通讯线路的传输媒介基础 AMP 系统 的产品系列很齐全 而且能够兼容众多厂家的产口及其机关产品 它有各种连接器 转换 器和适配器配合各类网络产品以及语音 数据 图像方面的外设 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 将墙面及地面作为临界面 留有标准 RJ45 接口 通过连接线把外设连接到整个布线系统 上 由于设计采用了 ISO 的设计标准 并采用了 AMP 的标准产品 所以整个系统用有很强 第 11 页 的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由六个子系统构成并分别定义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 它包括连接器和适配器 包括 从终端设备出线 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 或软线 组成 它包括装配 跳线 并在终端设备和信息口 I O 之间拱桥 在进行终端设备和 I O 连接时 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装置 但是这种装置并不是设 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要的转换信号 水平布线子系统 HORIZONTA CAB ING 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 跳线架 间的连接 常用 TUM404EGY 型 8 芯双绞线实现这 种连接 由建筑物各层配线房至各个水平区之间的电缆组成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将干线子系统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水 第 12 页 平布线子系统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 水平布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 并端 接在信息插座上 在现有建筑物内 垂直干线子系统都由光缆和大对数电缆组成 而水平 电缆数均为 4 对 UPT 非屏蔽双绞线 它们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 在需要某些带宽 应用时可采用光缆到桌面 从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 水平布线子系统在交连处端接 或在小型通信系统里 在以下任何一处进行互连 干线接线间或设备间 在设备间中 当终端设备位于同一楼层 上 它将在干线间的交叉连接处端接 管理子系统 TE ECOMMUNICATIONS C OSET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 互连配线架组成 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交连 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 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 由各层分设的配线房构成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 互连和 I O 等组成 管理点为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交连 和互连允许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 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I O 位于用户工作区和其它房间 使你在移动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挺拔 在使用跨线或插入线时 交叉连接允许将端接在单元一端的线缆上的通信线路连接到 端接在单元另一端线缆上的线路 跨接线是一根很短的单极导线 可将交叉连接处的两条 至端点连接起来 插入线包含几根导线 而且每根导线末端有一个连接插座重新提供一种 简易的方法 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 互连完成交叉连接的相同目的 但不使用跨接或插入线 只是用带插头的导线 插座 和适配器 互连和交叉连接均使用光缆 光缆交叉连接要求使用光缆的插入线在两端都有 光纤连接器和短光缆 主干线子系统 BACKBONE CAB ING 实现计算机设备 程控交换机 PBX 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常用介质 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 光缆 通常是由主设备间 如计算机房 程控交换机机房 提供建 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 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 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 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 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设备室子系统 EQUIPMENT ROMM 设备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 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 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 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 如 PBX 连 第 13 页 接起来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 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 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 电话 数据 计算机等各 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建筑群 ENTRANCE FACI ITIES 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 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WORK AREA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 它包括连接器和适配器 包括从终端设备出线 到信息插座的整个区域 工作区布线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 或软线 组成 它包括装配跳线 并在 终端设备和信息口 I O 之间拱桥 在进行终端设备和 I O 连接时 可能需要某种传输电子装置 但是这种装置并不是设 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传输距离的延长提供所需要的转换信号 水平布线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 HORIZONTA CAB ING 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 跳线架 间的连接 常用 24570106 BDN P US 或 24501940 BDNF 型 8 芯双绞线实现这种连接 由建筑物各层配线房至各个水平区之间的电 缆组成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工程的一部分 将干线子系统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水 平布线子系统与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区别在于 水平布线子系统总是处在一个楼层上 并端 接在信息插座上 在现有建筑物内 垂直干线子系统都由光缆和大对数电缆组成 而水平 电缆数均为 4 对 UPT 非屏蔽双绞线 它们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 在需要某些带宽 应用时可采用光缆到桌面 从用户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开始 水平布线子系统在交连处端接 或在小型通信系统里 在以下任何一处进行互连 干线接线间或设备间 在设备间中 当终端设备位于同一楼层 上 它将在干线间的交叉连接处端接 管理子系统管理子系统 TE ECOMMUNICATIONS C OSET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 互连配线架组成 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交连 和互连允许将通讯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 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使在移动终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插拔 由各层分设的配线房构成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 互连和 I O 等组成 管理点为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交连 和互连允许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 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第 14 页 I O 位于用户工作区和其它房间 使你在移动端设备时能方便地进行挺拔 在使用跨线或插入线时 交叉连接允许将端接在单元一端的线缆上的通信线路连接到 端接在单元另一端线缆上的线路 跨接线是一根很短的单极导线 可将交叉连接处的两条 至端点连接起来 插入线包含几根导线 而且每根导线末端有一个连接插座重新提供一种 简易的方法 而且不需要安装跨接线时使用的专用工具 互连完成交叉连接的相同目的 但不使用跨接或插入线 只是用带插头的导线 插座 和适配器 互连和交叉连接均使用光缆 光缆交叉连接要求使用光缆的插入线在两端都有 光纤连接器和短光缆 主干线子系统主干线子系统 BACKBONE CAB ING 实现计算机设备 程控交换机 PBX 控制中心与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 常用介质 是大对数双绞线电缆 光缆 通常是由主设备间 如计算机房 程控交换机机房 提供建 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 是整个大楼的信息交通枢纽 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 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联接路径 也可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设备室子系统设备室子系统 EQUIPMENT ROMM 设备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 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 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 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 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 如 PBX 连 接起来 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 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 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 电话 数据 计算机等各 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建筑群建筑群 ENTRANCE FACI ITIES 子系统 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讯设备和装置 上 建筑群子系统是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一部分 它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讯所需的硬件 其 中包括导线电缆 光纤以及有效防止高压脉冲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装置 当结构化布线系统需要在一个建筑群之间的长距离线路传输时 建筑内线路将电话 计算机 网络设备 专用交换机和其它信息系统组成的高速网络 或者外界与其它网络特 别是与电缆网络一齐敷设有抗电磁干扰要求时宜采用光纤数字复用设备 作为传输介质 光纤传输系统应能满足建筑与建筑群环境对电话 数据 计算机 电视等综合传输要求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交接硬件采用光纤部件时 设备间可作为光纤主交接场所的设置点 主干光纤从这个集中的端接和进出口点出发延伸到其它楼层 在各楼层经过光纤以及连接 第 15 页 装置沿水平方向分布电缆 二 办公楼布线设计二 办公楼布线设计 在大楼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中 所有系统的良好运行均须以结构化布线做基础 布线可比喻为一个系统的神经网络 一个系统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布线对系统的指令进行快 速 无失误地传输 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灵活 系统的 全面的 并能满足不断发展变化的 综合布线系统 对保证大楼办公大楼智能化系统良好运行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对光纤 UPT 的布线施工采用分槽放线的方式并且采用金属桥架敷设 布线系统将采用结构化布线方式 按工作区 水平 垂直和管理设备间 总设备间的 布线方式 根据各个系统的布线要求 统一选择线缆型号规格及统一安排线缆的敷设槽管 及入出结点 以便尽量避免各系统间的相互干扰和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 办公楼内一共 3 层 其中办公区和大楼都在一起 办公楼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包括 网络数据 语音系统数据网络从网络中心机房延伸至每一层楼的弱电井 再从各个弱电井 延伸至每一个信息点 呈现星形结构 网络 电话布线 信息点分布表 序号序号楼层楼层名称名称语音语音数据数据总计总计备注备注 101 F 营业厅 102030 2 1 个大办公室 448 3 2 个小办公室 448 402 F 5 个大办公室 414182 5 7 个办公室 222244 6 会议室 145 7 值班室 112 803 F 1 个大办公室 8816 6 个小办公室 202040 会议室 145 合计合计 112112 128128240240 第 16 页 工程实际信息点数量根据甲方现场要求 进行调整 2 1 布线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布线系统的组成和设计原则 基于上述要求 我们建议办公楼的结构化布线系统选用 AMP 综合布线专业制造商的超 五类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AMP 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中 充分考虑了计算机网络 系统的发展 2 2 1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根据结构化布线系统的设计思想 本设计方案包括 1 1 工作区子系统 为用户提供符合 TIA EIA 568 标准 并与现在电话系统 RJ11 型接口兼容 信息模块接口形式全部为 RJ45 2 2 水平子系统 全部使用超五类双绞线将工作区引至管理子系统 3 3 管理子系统 分布在配线房 管理水平布线 连接相应的网络设备 4 4 设备间子系统 采用双绞式电子端子板连接主机及网络设备 2 2 2 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原则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系统的综合性 能支持各种数字 数据通信 多媒体动手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能适应当前和未 来 10 年技术发展的基本需要 系统的开放性 办公楼其中两个子系统 语音系统 数据传输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很强的兼容性 语音系统可以适用传统的空分交换网 也适用于目前的数字交换网以及 ISDN 通讯网 数据传输系统可用于 ATM 异步传输网 IEEE802 310 100Base T IEEE 802 5 Token Ring TPDDI 等低速局域网以太网 系统的先进性和灵活 电脑网络 电话语音的传输介质完全相同 均使用非屏蔽超五类双绞线 UTP 第 17 页 配线不必重复投资 提高投资效益 电脑网络 电话语音插座相同 均使用 RJ45 接口模块 调配方便 符合任何厂家不同电脑系统及电话交换机的应用 整个系统可以保证 15 年应用 完全符合将来综合业务网 ISDN 的发展要求 采用星型拓朴结构布线 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虽为尖端技术 但使用与管理却非常容易 在使用上采用模块化结构 最符合 各种语音及数据的应用要求 系统模块化 除水平线缆外 系统内所有的接插件均为积木式的标准件 如 工作区的单孔或 双孔非屏蔽插座等 以确保管理和扩张的简易化 系统扩展性 系统具有可扩展性 一旦用户需要 便可以对系统进行扩展 例如 双绞线有八芯 电话一般只用两芯 对一条双绞线就可以扩展三个电话信息点 系统经济性 减少一次性的投资 并确保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极低的故障率 将运行维护费用 减至最低限度 系统的可靠性 用户系统对使用环境 温度 20 50 相对湿度 35 95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并确保具有极低的故障率 设计的合理性 本系统在设计时不仅考虑到它的开放性 先进性和灵活性 而且还必须认真考虑 整个系统的合理性实用性 使 AMP 的综合布线系统能够在最经济的方式下 达到调整 信息通道所要求的目的 三 三 总体方案设计说明总体方案设计说明 3 1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考虑到信息一旦定位 重新改动将很困难 第 18 页 且布线系统的寿命超过 15 年 因此在信息点的设定上 尽量做到一步到位 以应付未 来突飞猛进的信息浪潮 信息点是依据贵方提供的各房信息点数分配要求设定 另外 我们也充分考虑到办公通信的日益发展 对多媒体传输的需求及经济性的因素 在用户端口上 选取了超五类 568B 模块 支持 155Mbps 的 ATM 和千兆以太网 模块 上可安上识别标签 以识别不同的信息系统 工作区用 AMP 国标 86 标准的面板 本方案中的信息插座均为电话 终端 网络通 用设计 接终端或接网络由用户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我们选用带标识超五类的信息接 口 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明显的标识可让用户方便地区分和使用电话系统和计算 机系统 以上所有数据的接口按 8 芯线设计 为今后高速局域网的扩展留有发展空间接口 全部采用 RJ45 8 芯 I O 模块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口 双口面板 用户可参考下图连 接数据系统和电话系统 系统设计 水平线缆将线缆从机房延伸到用户工作区 本项目中数据和语音采用 AMP 公司认 证的高质量超五类 8 芯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 符合 EIA TIA 568 标准的超五类 线 在 100 米范围内保证 100Mbps 的传输速率 能够充分满足各种宽带信号的传输 并支持 155Mbps 的 ATM 和千兆以太网 3 2 管理子系统设计管理子系统设计 管理子系统连接水平线缆 是布线系统中很关键的一环 常用设备包括双绞线 光纤 钢缆和光纤配线架 跳线及必要的网络设备 如 HUB 等 见下图 第 19 页 本设计方案的机房管理子系统 数据网络水平线缆可通过 RJ45 RJ45 跳线连接 语音水平线缆可通过配线架的配线方式连接 整个管理子系统安装在机柜上 显得整 洁漂亮 通过线缆的管理器件 使整个管理区的跳接十分方便 灵活 而且每个插孔都有 清晰的标号或用不同颜色的跳线连接 以便于区分开其它线对和功能 使管理变得透 明 简单 机柜安装容量大且不受墙上安装的限制 位置可随其它系统配件的安装灵活的调 整 使得综合布线系统与其它系统的协调性更为优越 并且具有防尘 防灰 便于统 一管理功能 设计中考虑到日后的维护 在数据中服务器 交换机等一级联结用红色跳线 重 要网络设备用绿色 二级联结用蓝色跳线 从而使整个系统的物理结构变的透明 简 单 易于维护管理 3 3 主干子系统设计主干子系统设计 主干子系统由连接主配线房与分配线房的干线构成 其任务是将各配线房的信息传送到设 备间并送到最终接口 同时连接外部网络 垂直 主干设计必须满足用户当前需要 同时又能适应用户今后的发展 考虑到使用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 我们对数据传输主干采用四芯多模光纤 其优 点为光耦合率高 纤芯对准要求相对宽松 在施工中应注意 光纤电缆铺设不应绞结 第 20 页 光纤电缆弯角时 其曲律半径应大于 30CM 光纤裸露在室外的部分应加保护钢管 钢管应 牢固地固定在墙壁上 光纤穿在地下管道中时 应加 PVC 管 光缆室内走线应安装在线槽内 光纤铺设应有胀缩余量 并且余量要适当 不 可拉得太紧或太松 当弯曲半径大于其直径的 20 倍时不影响信号的传输 是符合 IEEE802 5 FDDI 和 EIA TIA 568 标准的主干传输线缆 能够支持大楼内超过 100 米传输距离的计算机网 络和需要高带宽网络传输应用 如 ATM622Mbps 以及千兆主干的可靠性 对主干光纤作 100 的备份 四 布线系统施工与管理四 布线系统施工与管理 对综合布线系统而言 体现的不仅仅是材料和设备 工程在整个系统中占重要的 地位 因为用户所购买的不仅仅是 AMP 的线缆接插件 而是整个的布线系统工程 所 以选择什么产品因然很重要的 但最重要的是工程本身 系统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综合性布线的理解 而布线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 度上讲是一门经验科学 本公司质量保证的承诺 不是一个空洞 而是具有保证措施 为基础的 4 1 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施工 水平子系统完成由配线房到工作区信息出口线路连接的功能 采用走吊顶的轻型 配式电缆桥架的方案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为水平线系统提供机械保护和支 持 具体安装见下图 水平线槽 水平线槽 第 21 页 装配式槽形电缆桥架是一种闭合式的槽架 安装在吊顶内 从弱电井引向各个设有信 息点的办公室 再由预埋在墙内的不同规格的线管 将线路引到墙上的暗装铁盒内 4 2 管线材料管线材料 对水平方向走线 线槽 线管 固定配件等 线槽是总线扎的外罩 可以是有盖方形盒 或一带孔背板 线槽的规格为 2 米一段 壳厚 0 8mm 不同的大小的线槽有不同的厚度 有截面长 宽各种 选择 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订做 线管是线缆从线槽分出至各办公室的护管 线管为 PVC 管 规格为 3 8 米一 段的圆筒 外径 内径有 2cm 1 8cm 3cm 2 8cm 1 寸 1 5 寸 2 寸等 与 线管配套的有分线盒 直通 背板等 用于线管的相互对接和与线槽的衔接 固定配件包括膨胀螺钉 角铁等 角铁用于固定线槽和线管 除了预埋 每 1 1 5 米设一副 对垂直方向走线 背板 线槽 线管 固定配件 背板一般为木料 可以将垂直干线固定其上 对大对数 UTP 应每时每 3 米固 定一次 4 3 配线房一般要求配线房一般要求 1 每个配线房设弱电井附近以减少线缆的数量 2 配线房不应小于 6 平方米 3 应尽量保持室内无尘 通风良好 室温全年应保持在 10 27 之间 相对湿度保持在 60 至 80 之间 4 室内照明不低于 150 ux 5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消防系统 应使用防火门 至少耐火一小时 以上的防火墙和阻燃漆 不应有自动喷淋系统 6 有门锁 7 有足够的电源插座 每个电源插座的容量应不少于 300W 室内提供 UPS 电源 以保证网络设备运行及维护的供电 第 22 页 8 安装 60 60 钢板防静电地板 9 配线房应以便于安装 调试 检修为准 五 系统安装与调试五 系统安装与调试 根据甲方的要求综合布线的安装包括主干光缆 数据网络系统 语音系统安装 5 1 主干线光缆施工主干线光缆施工 主干线光缆的链路有一条 1 办公楼三楼中心机房七楼配线房 在施工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 干线光缆敷设选用镀锌铁槽或 PVC 管保护 光缆弯曲半径不小于 300mm 或光缆直 径的 15 倍 光缆敷设路径应避开过冷和过热设备 环境温度在 30C 75C 光缆进入建筑物须打过墙洞 要求室内高 室外低 敷设光缆过程中 应防止光缆缠绕导致光缆弯曲半径过小而损坏光纤 敷设光缆过程中 注意防止强外力冲击 如汽车压过 重物撞击等 纵向拉小于 光缆可承受的拉力 光缆两端应用防水胶布包好 防止水进入光缆内 光缆进入机柜 预留线不小于 5 米 5 2 室内线缆敷设室内线缆敷设 室内线缆统一由主机房从主线槽通过支管走线至每个办公位 1 室内线缆敷设通则 线缆敷设用镀锌铁槽 管保护 各种管槽安装要求水平或垂直 不得有明显的倾斜 线缆填充率应不超过 40 水平铁槽 铁皮厚度 1 0mm 垂直铁槽 铁皮厚度 1 5mm 所有线缆分支处 槽管接头处必须使用二通 三通 过线盒等配件 第 23 页 管槽尽量不要与强电管槽平行 平行安装时两者之间距离不能低于 250mm 所有铁槽管接驳处必须用金属良好连通 并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 5 欧 线管弯曲应圆滑过渡 弯曲半径大于管槽直径的 6 倍 且弯曲后线管夹角不小于 90 度 弯曲处应圆滑过度 不能过扁 管布线 管路较长或有弯时应加装穿线盒 两个穿线盒之间的距离 直管 30M 一个 弯 20M 两个弯 15M 三个弯 8M 线管采用管夹 管码或金属吊臂固定 固定点间距不超过 800mm 槽管安装要稳固可靠 暗埋管开沟应平直 管用钢钉 铁线固定在沟壁上 离墙 地面净距 15mm 过墙电缆必须有铁管 PVC 管或软管保护 放线时 在线两端用油笔标出信息点编号 参见 信息点编号方法说明 面板端留 备用线 0 3 0 5m 并将备用线盘绕在底盒内 机房端留端接容量 3 5m 并将其整理 盘绕后安放于安全的地方 如悬空 应加吊带 不能使布线线缆存受过大的拉力 放线时不能损伤电缆外皮 不能用太大的力量牵引电缆 不能扭曲电缆 拐弯处电缆 应处于松驰状况 2 铁槽管安装 垂直铁槽内必须有桥梯 或等效物 用于扎紧线缆 在槽的首端 终端及拐弯处 0 5m 范围内应有固定点 垂直铁槽固点间距不大于 1 2M 一般采用角钢焊接的支撑架固定 水平铁槽固定点间距不大于 1 5M 采用埋地方式固定 用于固定铁槽的金属支撑架焊接应饱满 光滑和油防锈漆 铁槽不能留有毛刺 不得以直角转弯 必须用转角铁槽或剪接铁槽作钝角 转弯见下图 第 24 页 5 3 信息插座底盒安装信息插座底盒安装 安装位置 一般要求 安装高度为离地面 300mm 距电源插座 100mm 在工程中 选取国标 86 型尺寸按相同位置安装全部或各同类型部分底盒 暗装底盒表面四周边缘应与墙面处在同一平面内 底盒安装要水平端正 不能有任何方向的倾斜 底盒安装必须牢靠 一般采用塑料胀管加木螺钉固定 5 4 机柜布置与线缆端接机柜布置与线缆端接 机柜 配线架安装原则 机柜进出线方便 机柜内跳线应尽量短 跳线方便 考虑相应的安装距离 管理距离 线架及设备布局合理 注意留出空间 以便容纳未来扩充设备 对进入不同配线架的线缆 应分别分边捆扎 要排列整齐有序 且套号码环 机柜必须良好接地 线缆端接 端接可靠 注意两端端接方式一致 T568A T568B 注意不要损伤线缆外皮 端接时线缆两端应套号码环 线缆色标 二十五对线缆 端部 环箍 1 5白色 W 蓝色 B 1 第 25 页 6 10 红色 R 橙色 O 2 11 15 黑色 BK 绿色 G 3 16 20 黄色 Y 棕色 BR 4 21 25 紫色 V 灰色 S 5 四对 UTP 线 1W B 蓝对 2W O橙对 3W G绿对 4W BR棕对 T568A 标准接口线对排列 PAIR2 PAIR3 PAIR1 PAIR4 1 2 3 4 5 6 7 8 W G G W O B W B O W BR BR 第 26 页 T568B 标准接口线对排列 PAIR3 PAIR2 PAIR1 PAIR4 1 2 3 4 5 6 7 8 W O O W G B W B G W BR BR 色标线路标记 蓝色 办公室或其它工作区的信息插座 I O 所连接的工作站 白色 建筑物内干线连接电缆 端接在白色区段的电缆敷设在设备间和干线 卫星接线 间之间 灰色 连接电缆敷设在干线和卫星接线间之间 或敷设在几个卫星接线区之间 绿色 从电话总局来的输入中继线 紫色 从 PBX 或数据交换机之类的系统公共装置来的引线 橙色 多路复用输出 棕色 建筑物之间连接干线 端接于不同建筑物内的设备间配线架上 5 5 网络系统网络系统 1 按各产品随机安装手册进行设备硬件装配 包括 网络交换机 服务器等 2 将各设备 包括工作站 按照网络连接方案接入网络系统 3 按照网络连接方案 对各主要网络设备进行参数设置 包括 IP 地址设置和 VLAN 的划分 4 安装服务器及工作站的网络驱动程序 并进行配置 5 用装好 TCP IP 协议 PC 机或其它专用网络测试工具对网络主干及各主要网络设备 连通性进行测试 并调整其参数设置 调整服务器网卡参数 6 用 PC 机或其它专用网络测试工具对服务器进行连通性测试 第 27 页 5 6 测试和验收测试和验收 5 6 1 目标目标 1 检查系统是否覆盖需求报告中涉及到的各项功能 2 保证系统各项功能运行的正确性 3 验证系统性能及其它质量指标是否符合系统期望指标 4 发现并纠正错误 完善系统 5 评价系统的完成质量 5 6 2 铜缆信息点的测试铜缆信息点的测试 1 连接正确性测试 双绞线系统中 水平子系统的 4 对非屏蔽双绞线 UTP 的连接都是按标准来进行的 在配线架一端都按以下方式来连接 EIA TIA568B 白蓝 第一对 蓝白 白橙 第二对 橙白 白绿 第三对 绿白 白棕 第四对 棕白 而对信息插座的连接 则是按几种标准来实现的 即 4 对双绞线可按 EIA TIA 568A EIA TIA568B USOC 等标准实现连接 EIA TIA568A 是 IBDN 惯用的方式 在穿线施工中 负责穿线施工的单位 可能因为用力过大或不正确的穿线方法或被 PVC 管 线槽之边沿的锋刃 将缆线全部或部分割断 拉断而造成缆线开路 也即缆线不能 连续 测试结果 所有连接完好的信息点连接的正确性要保证 100 必须保证所有信息点无 第 28 页 短路现象存在 即无短路信息点 所有信息点中 一对线开路的信息点所占的比例不超过 5 所有信息点中 二对线开路的信息点所占的比例不超过 1 按顺序组合 如 1 4 线对则有 蓝 蓝白为第一对线 橙 橙白为第二对线 绿 绿白为第三对线 白棕 棕白为第四对线 其它依次类推 安装终接按顺序按此色标进行 方可保证连接的正确性 2 衰减测试 衰减是由于线缆阻抗 R C 的原因而导致信号变弱 测试对象 五类联合测试 测试条件 对三类 五类线及相关产品实现从 1 0CHZ 100MHZ 的测试 测试温度为 20 30 信息点到配线室距离不超过 90 米 测试仪器 仪器选用如上所述 测试方法 被测线路一端接仪器 另一段接 oopback 仪器的显示器上将 显示测试 结果或结论 一般显示通过或不通过 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在不超过以下表格所示结果的情况下 视为测试通过 Freq MHz Insertion oss dB NEXT dB PSNEXT dB ACR dB PSACR dB E FEXT dB PSE FEXT dB RETURN oss dB 11 965 062 063 160 164 261 219 0 43 564 161 860 658 352 149 119 0 85 059 457 054 452 146 143 119 0 105 657 855 552 349 944 241 219 0 167 054 652 247 645 240 137 119 0 207 953 150 745 242 838 235 219 0 258 951 549 142 740 236 233 218 3 31 2510 050 547 540 037 634 331 317 6 62 514 445 142 730 828 328 325 315 5 10018 541 839 323 320 824 221 214 1 12520 940 337 719 416 822 319 313 3 20027 136 934 39 97 218 215 212 0 第 29 页 25030 735 332 74 62 016 213 211 3 3 光纤信息点的测试 由于光缆系统的实施过程中 涉及到光缆的铺设 光缆的弯曲半径 光纤的熔接 跳 线 更由于设计方法及物理布线结构的不同 导致两网络设备间的 光纤路径上光信号的 传输衰减有很大不同 此次本公司网络布线设计中 完全遵循 EIA TIA568 的标准进行设计的 即使用星型 的物理拓扑结构 这样 任两个网络设备连接时 其间光信号的传输衰减可绝对地限制在 FDDI 或 IEEE802 3FOIR 规定的范围之内 根据标准规定和设计方法 则应充分保证任两段已终接好的光缆中的光纤 连同跳线 与连接线一起 总的衰减应在 10dB 850nm 之内 测试条件 熔接后的光缆连同跳线的综合测试 被测光纤规格 62 5 微米 125 微米多 模光纤 测试波长 1300nm 和 850nm 测试结果 对任一段熔接好的光纤数据通路 其衰减值限制如下 4dB 1300nm 4 5dB 850nm 这样才能绝对保证任两段光纤连起来 总的衰减值小于 9dB 1300nm 或 10dB 850nm 测试表格 测试楼层 测试日期 测试验证 光 缆 号 测试工程师 光纤号 820nm 衰减值 dB 通过 Y N 1300nm 衰减值 dB 通过 Y N 1 2 第 30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