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算盘的历史.doc_第1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算盘的历史.doc_第2页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算盘的历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算盘的历史说起算盘的历史,据说早在汉代就已出现。中国人的几个手指头噼里啪啦算了上千年,都是用的这几个算盘珠子。 算盘的规格,呈长方形,四周由木条为框,内有轴心,俗称“档”,档的上端中间用一根横梁隔开,上端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端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运算时定位后拨珠子运算,谓之珠算。珠算配有口诀,便于记忆,运算简便。 自古以来,算盘总是用来算钱的,正因为如此,算盘还通常被中国人用来寓意招财进宝。比如说,人们时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当然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古代中国小孩挂在脖子上驱凶避邪的百眼筛上,除了有剪刀、发簪、镜子之外,算盘也是一种象征富贵的吉祥物。 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算盘的呢?从清代起,就有许多算学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缺少足够的证据,算盘的起源问题直至今天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三说。 一是清代数学家梅启照等主张的东汉、南北朝说。其依据是,东汉数学家徐岳写过一部数术记遗,其中著录了十四种算法,第十三种即称“珠算”,并说: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后来,北周数学家甄鸾对这段文字作了注释,称: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带四时。其珠游于三方之中,故云经纬三才也。”这些文字,被认为是最早关于珠算的记载。但是一些学者认为,此书描写的珠算,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板,与后来出现的珠算,不能同日而语。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在元朝中叶,到元末明初已普遍使用。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第二十九卷井珠,引当时谚语形容奴仆说:凡纳婢仆,初来时日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日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后人称此为“三珠戏语”。把老资格的奴婢比作算盘珠,拨一拨动一动,说明当时的算盘已很普及。宋末元初人刘因的静穆先生文集中有一首以算盘为题的五言绝句:不作翁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这也是算盘在元代出现的明证。至于明朝,永乐年间编的鲁班木经中,已有制造算盘的规格、尺寸,还出现了徐心鲁算珠算法、程大位直指算法统宗等介绍珠算用法的著作,因此算盘在明代已被广泛使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了。 随着新史料的发现,又形成了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的第三说。其依据是,一,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一家药铺,其正面柜台上赫然放有一架算 盘,经中日两国珠算专家将画面摄影放大,确认画中之物是与现代使用算盘形制类似的串档算盘。二,1921年在河北巨鹿县曾挖掘到一颗出于宋人故宅的木制算盘珠,已被水土淹没八百年,但仍可见其为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毫无两样。三,刘因是宋末元初人,他的算盘诗,与其说是描写元代的事物,还不如说是宋代事物的反映更为确切。同样,陶宗仪的“三珠戏语”所见元人谚语中已有算盘珠之说,也反映出宋代已有算盘。四,元初的蒙学课本新编相对四言中,有一幅九档的算盘图,既然在元初已为训蒙内容,可见已是寻常之物,它的出现,至少可上推到宋代。 此外,宋代的算盘从形制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 因此,较多专家认为,算盘的诞生还可上推到唐代。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科技文化的发展较为滞缓,算盘诞生于此时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经济文化都较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使用了两千年的筹算在此时演变为珠算,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是极有可能的。 绵延了如此悠久历史的算盘文化中遗留下一大批五彩斑斓、千奇百怪的算盘珍品。这些算盘制作很考究,算盘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